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指出一个容易被技师忽视的而又影响X线影像质量的因素—中心线的校正,并且提供一个校正中心线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制一种医用诊断X线球管焦点性能检测装置(简称检测装置).方法 根据国际IEC60336:2005标准要求,自主研制具有X线焦点中心线定位及进行焦点狭缝照相、针孔照相和星卡照相的检测装置,并对其进行焦点性能检测应用研究.结果 检测装置能对X线焦点中心线进行定量调节定位,焦点中心线定位调节次数一般为2~3次,并可获得国际IEC60336:2005标准要求的焦点狭缝像、针孔像和星卡像.结论 研制的检测装置焦点中心线定位精度高、功能全、操作简便、易于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利用自制铅汞刻度尺与被照体同时照射,实现X线下肢体长度的精确测量.方法 通过分析X光中心线摄影原理,并利用自制铅汞刻度尺与被照体同时照射,得到同比例放大或缩小,进行精确测量.结果 30例X线照片显示自制铅汞刻度尺刻度与被照体同比例放大或缩小,避免了传统下肢全长影像拼接误差等难题,实现下肢全长的真实X线测量.结论 利用自制铅汞刻度尺与被照体同比例放大或缩小,能实现X线下对肢体的精确测量.  相似文献   

4.
一位被摩托车撞伤的70岁女性患者,全身多处损伤:左额有5cm 撕裂伤,额骨及左顶骨骨折,颈部淤血,左锁骨骨折,T_2—T_(10)多发性肌骨骨折,右股骨下端闭合性粉碎骨折,左胫腓骨开放性粉碎骨折,右腕Colle's 骨折。血压110/74mmHg,脉率100次/分,呼吸20次/分,CAT 扫描见额部有少量硬膜外血肿,左侧呼吸音减弱,胸部 X 线检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X线摄影刻度尺在数字化下肢全长X线摄影技术中的应用价值,解决下肢全长摄影难题。方法利用X线中心线摄影原理,采取自负重位中心线分次曝光技术,借助X线摄影用刻度尺对110例下肢全长病例进行数字化X线摄影。以Kodak DR3000数字影像工作站真实大小打印功能对分次摄影影像进行激光打印,根据照片刻度尺影像刻度为重合点拼接成下肢全长X线影像。评价影像拼接及测量准确性。结果成功拼接98例(89.1%),患者移动造成拼接不良8例(7.3%),摄影尺移动造成拼接不良4例(3.6%)。刻度尺准确测量106例(96.4%),刻度尺移动及影像变形测量失败4例(3.6%)。结论 X线摄影刻度尺在下肢全长摄影中可以实现影像拼接及测量校准,对数字X线影像长度测量准确性较高,具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X线摄影术从诞生起就提出了测定和指示X线束中心线的要求,本文分析了现有指示技术在实用中表现出的缺陷在工程学原理方面的根源,指出需要新的原理,引出新的指示技术来满足普遍做到高效、优质进行X线摄影诊断的需求.并进而介绍采用CT工程数学原理而创立X线束中心线指示的新理论--重建法.用此理论引出的指示技术具有先进性与普及性同在的特点,能满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国情要求.  相似文献   

7.
患者男,21岁,1989年8月不慎从8米高处坠地。查体:生命体征平稳,T_(12)前突与L_1呈阶梯状,局部软组织挫伤,压痛明显,脐以下皮肤感觉减弱,双下肢跟腱反射、膝腱反射均存在,肌力Ⅱ级。X 线正位片,T_(12)椎体稍向左移位,该椎体可见横行骨折线。X 线侧位片,T_(12)椎体向前移位,其后缘与L_1椎体前缘重合,椎体附件结构紊乱、  相似文献   

8.
1895年德国物理学家伦琴发现了X线,1896年X线被应用于医学,掀开了放射诊断学的扉页。伦琴以及其发现的X线从此被载入了人类科学的史册,100年来,由于医学和相关学科的迅猛发展,通过几代人在专业领域的刻苦耕耘,取得了丰硕的学科成果。以其不容辨驳的事实奠定了放射诊断学在临床医学中应有的重要地位。70年代CT的问世,是放射诊断学向影像医学转变的重要标志,从此影像信息数字化,计算机辅助的图像重建成为了成像手段的新方向。80年代MRI的投入临床应用,以其可以获得任意方向的多维成像,T_1、T_2、PD等的多参数成像,和没有放射性损伤等特点,与CT相辅相成,将影像诊断推向一个新的高度。与此相应时期,其他成像手段如DSA、  相似文献   

9.
目的 腰椎斜位X线摄影定位器研制,减少其它昂贵的检查,降低患者就医费用,同时,也将会降低病人及工作人员的受照剂量.方法 容X线中心线入射点定位与体住定位于一体,特别是X线中心线入射点的准确定位,是本定位器的独到之处,使腰椎斜位投影位置更准确,使椎弓、小关节等附件结构充分显示.结果 通过100例患者腰椎骨折的检查,与CT相比,诊断符合率达100%,明显提高腰椎斜位X线摄像质量,使腰椎椎弓、小关节等结构充分显示.结论 本定位器适应于基层乡镇医院开展,是一种有效的、方便的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10.
作者对X钱摄影投照视神经孔和眼眶方法进行了改进,认为此法便于两侧对照观察X线摄影按照位置,同时眼眶清晰可见。1材料与方法胶片13cm×18cm横放,管球中心至台面的距离75~100cm,使用小口径遮线简。患者俯卧于摄影台上,肘弯曲,两手平放头旁,将被检测眼眶置于暗盒中心。额部、鼻尖、颧骨三点紧靠暗企,下颌内收。以非检测外耳孔后方8cm处划一直线,外耳孔上方3cm处划一根线,与前者垂直,将两线的交点置于暗金中心。中心线:对准被检测眼眶中心,和上述两线之交点,与暗盒垂直。2讨论安邹仲主编由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X线检查…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非创伤性骨化性肌炎(non-traumatic myositis ossificans,NMO)的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NMO患者的临床资料及X线平片、CT和MRI影像学资料。结果 9例患者中NMO分期早期2例、中期3例、晚期4例;X线平片显示7例软组织周边密度增高,2例仅有软组织肿胀;CT显示4例肿块周围明显水肿、周边持续不规则强化,6例可见"蛋壳状"钙化影,7例病灶呈三层分布,肿块中央液化或坏死;MRI显示2例T_1加权成像(T_1-weighted imaging,T_1WI)呈不均匀高信号,T_2加权成像(T_2-weighted imaging,T_2WI)呈明显高信号,增强扫描软组织肿块呈明显强化,环绕于肿块周围持续强化水肿带"晕征";3例病灶T_1WI呈稍低信号,T_2WI呈混杂信号,病灶中央呈高信号,周围少量呈絮状稍高信号带,增强扫描显示轻度强化,4例呈等T_1WI、等T_2WI信号改变,信号与临近骨质信号相同,边界清晰,不与临近的骨骼相连。结论 MRI肿块周围明显强化、周围软组织水肿带持续轻度强化呈"晕征"、CT病变边缘环形高密度影或病灶三层分布及X线"蛋壳状"钙化影等是NMO的典型影像学特征。  相似文献   

12.
日常工作中,许多患者在摄X线片时,在常规体位片不能很好的显示病变.致使相当部分患者造成误诊或漏诊,使患者延误病情.为了更好的在X线片上显示病变,提高诊断符合率,对X线片常规位置显示不清或正常,而在临床上又高度怀疑时,采用加照多角度体位片,如:左右斜位、切线位、后仰位、X线管倾斜角度等.X线中心线倾斜角度视病变具体情况确定或在透视下确定.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分析计算机X线(CR)摄影技术的应用及分析。方法:利用美国Kodak公司Direct View CR850计算机X线摄影扫描系统与现有国产500mA X线机匹配使用,对120例病人进行两次摄影,即先进行CR摄影,待图像处理及读出后,再进行普通口内牙片摄影,进行分析对比。结果:120例被检者牙齿口外CR摄影在成像时间、曝光角度、图像质量控制及存储、曝光宽容度等方面均优于普通牙片,得到不同的中心线投射角度及X线曝光参数。结论:牙齿口外CR摄影准确地了解牙齿情况,成像速度快,被检查后约数秒钟即可看到结果;照射剂量减少,约为普通牙片的60%~70%,减少被检者暴露在X线中的时间;CR系统与原有X线机匹配及成像板(IP)可重复使用,减少反复投资,费用降低。该技术是牙齿口外数字化发展的方向,适合中小型综合医院应用。  相似文献   

14.
<正>病例资料男,22岁,左下肢肿痛2月余,发现肿块20d,无发热。体检于左胫前可触及软组织肿块,约2cm×5cm,有压痛,局部皮温不高。图1平片;图2T_1WI轴位;图3T_1WI增强轴位;图4T_1WI冠状位;图5T_2WI冠状位脂肪抑制(邓怀福)。分析1:X线片示左胫骨近段虫蚀状骨质破坏,边界不清,局部可见轻度骨质增生硬化。MRI示双股骨远端及胫腓骨中上段骨髓信号普遍异常,T_1WI信号普遍减低,与肌肉相比呈等或稍高信号;在脂肪抑制T_2WI见双胫骨中上段髓内不均匀高信号,左侧为著,且异常信号穿破部分骨皮质形成软组织肿块,伴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骨盆囊型包虫病X线、CT、MRI影像学征象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骨盆囊型包虫病患者影像学资料,其中4例行X线平片,15例行CT检查,5例行MRI检查,8例行CT或MRI增强检查。结果病变发生在单侧13例,双侧2例,共累及38个部位;X线表现为单一囊状膨胀性骨质破坏2例,不规则骨质破坏1例,囊状膨胀性骨质破坏合并斑片状骨质破坏1例;侵入周围软组织4例,发生钙化2例,骶髂关节变窄3例;CT表现为囊状膨胀性骨质破坏9例,溶骨性骨质破坏3例,虫蚀状骨质破坏3例,囊状膨胀性、溶骨性骨质破坏同时出现1例;侵入周围软组织13例,单囊型病灶10例、多子囊型4例,发生钙化9例;MRI表现为单囊型3例,呈长T_1混杂或不混杂长T_2信号,压脂序列呈高信号;多子囊型2例;囊壁弧形钙化1例,呈长T_1短T_2信号;继发性感染1例,脂肪间隙明显不均匀强化。结论骨盆囊型包虫病变多呈囊状膨胀性、溶骨性骨质破坏,易侵犯周围软组织,常伴有钙化,多子囊型囊肿具有特征性。  相似文献   

16.
我院1995-10~2004-01收治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26例,对其MRI特征及误诊分析如下。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本组男5例,女21例,年龄58~74岁,平均64岁。均经X线检查证实有骨质疏松。1.2 方法 采用Siemens 1.0T超导磁共振仪,脊柱表面线圈,常规SE与TSE序列行矢状、横断及冠状面T_1WI与T_2WI扫描。层厚3~4mm。9例行增强扫描。  相似文献   

17.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7):1564-1566
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4年9月收治的80例进行DR摄影患者,运用美国GEfinium6000直接数字化X射线摄影系统和德国爱哥华DS5503干式激光相机进行检查,运用Radwork6.0诊断软件进行诊断。结果 80例患者经重拍重新摆放片例位置,获取的图像在中心线对准受检部位的入射点后对比度和清晰度均较高,同时也清晰地显示了细小结构,将良好的前提条件提供给了病变分辨程度的极大加强,获取令人满意的诊断效果;中心线对准DR摄影检查所摄取的胸片甲级片比例96.3%(77/80)显著高于中心线未对准DR摄影检查90.0%(72/80)(P<0.05),乙级片和废片比例均显著低于中心线未对准DR摄影检查(P<0.05),胸片曝光量千伏值和毫安,秒均显著低于中心线未对准DR摄影检查(P<0.05)。X线摄影中中心线对准能够有效提高DR摄影质量。  相似文献   

18.
心尖非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2例超声心动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道2例经左室造影证实的心尖非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及其超声心动图表现。 例1 男性,48岁。阵发性胸痛一年,心悸,体检:血压140/80mm Hg,心率71次,律齐,无心脏杂音。血脂正常。心电图:R_(V5)=46mm,R_(V5) S_(V1)=57mm,ST_1,aVL压低1mm,ST_(V5-6)压低4mm,T_(Ⅰ,Ⅱ),aVL及T_(V2~V6)呈深尖对称倒置达8~18mm,QT=0.4秒。X线平片:主动脉略增宽,心胸比率50%。  相似文献   

19.
目的 通过CT测定油酸性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兔病程中不同病变区域肺容积的变化,探讨CT早期诊断ARDS的价值.方法 健康成年大耳白兔20只,随机(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油酸组,每组10只.于江苏大学附属人民医院CT室,采用静脉注射油酸法(0.1 mL/kg)制作ARDS模型.动态监测动脉血气,于造模前(T_o)、200 mmHg<氧合指数(OI)≤300 mmHg(T_1)、OI≤200mmHg(T_2)三个时点对所有实验兔行胸部X线、CT检查,同时应用CT机载软件测定实验兔不同病变肺区百分比.观察并评价实验过程中不同病变区域肺容积的动态变化情况,比较肺容积的改变与OI的动态变化的相关性以及同一时点胸部X线片、CT的影像学表现.同时观察实验兔肺湿千重比及病理改变.数据采用两样本均数比较的t检验及重复测量数据的方差分析,两参数间的相关性分析采用等级相关分析法.结果 (1)T_1,T_2时点油酸组兔不通气肺区百分比[T_1(19.30±2.34)%,T_2(26.47±1.89)%]、通气不良肺区百分比[T_1(28.08±2.70)%,T_2(37.40±1.78)%]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通气正常肺区[T_1(47.38±3.19)%,T_2(30.82 4±3.25)%]显著低于对照组[T_1(79.12±1.25)%,T_2(78.24±1.84)%](P<0.01),油酸组不通气、通气不良、通气正常肺区百分比不同时点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通气过度肺区百分比无明显变化(P>0.05);(2)油酸组兔不同时点不通气、通气不良肺区百分比与氧合指数均呈负相关(-0.745~-0 636)(P<0.05),通气正常肺区百分比与氧合指数呈正相关(0.742~0.842)(P<0.05);(3)油酸组兔同时点胸部影像学表现CT较X线胸片早且显著;(4)油酸组免肺组织干/温质量比(W/D)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别为6.25±0.32,4.89±0.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油酸所致ARDS兔肺部影像学表现CT较X线胸片早且显著,同时通过CT测定模型兔肺容积的变化,可量化病情程度,有助于ARDS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20.
石双任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33):8210-8211
目的探讨早期贲门癌X线气钡双重造影误漏诊的原因。方法对X线气钡双重造影误漏诊的18例早期贲门癌患者的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8例中被误诊贲门炎5例,贲门痉挛2例,胃底静脉曲张3例,良性溃疡4例,漏诊4例。结论对正常贲门口X线表现及生理特殊性缺乏认识,对早期贲门癌的X线特殊征象认识不足,检查前准备不当及检查方法不规范、全面是早期贲门癌X线气钡双重造影误漏诊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