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大鼠离体胃电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吸附电极引导大鼠胃体部的电活动。慢波可分为双相波和间期。双相波的持续时间为6.26±1。36S,间期为6.54±1.94S,慢波周期为12.74±2.00S,幅度为0.96±0.04mV,频率为5.03±0.11C/min。快波负载于双相波之上,其幅度可达3my。带快波的慢波占整个慢波的68.4%。用张力换能器记录的胃运动与胃电密切相关。胃电先于胃运动2.68±0.01S.当快波频率增加时,胃运动就增强,反之则减弱。但是,只有慢波而无快波也有胃的收缩运动。乙酰胆硷明显增强胃电和胃运动。阿托品对胃电的影响不恒定,有时可抑制快波而有时则不抑制。肾上腺素对胃电和胃运动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2.
在体和离体,观察了利多卡因对大鼠胃电和胃运动的影响。在整体实验中,用不锈钢双极电极引导胃电,用橡皮囊换能器法记录胃的运动;在离体实验中,用银丝吸附电极引导胃电,以应变规法记录胃的运动。结果表明,利多卡因对在体和离体胃的电活动和运动均有兴奋效应。此效应不受溴化六甲双铵和阿托品的影响。提示,利多卡因对胃电和胃运动的兴奋效应是对胃平滑肌的直接作用,与神经无关。  相似文献   

3.
为探讨梗阻性黄疸大鼠及其合并应激时胃电波和胃运动的变化 ,用SD大鼠建立梗阻性黄疸和约束水浸应激模型。实验动物共分 4组 :假手术对照组、梗阻性黄疸组、假手术应激组和梗阻性黄疸应激组 ,同步记录 4组大鼠的胃电波和胃运动波。结果发现 :梗阻性黄疸大鼠胃电慢波频率加快、胃运动频率显著加快 ,并伴有高频率的簇状收缩 ;受到应激刺激的黄疸大鼠运动振幅升高 ,频率下降 ,但同时仍有高频率的簇状收缩。提示 :梗阻性黄疸及其合并应激时胃电慢波节律紊乱 ,并出现高频率的簇状收缩可能是导致胃蠕动功能障碍的生理基础。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川芎嗪(TMP)对小肠平滑肌电活动及运动效应的影响。方法 采用改进的整体同步记录方法。大鼠以TMP 20mg/kg腹腔注射。结果 肠电慢波频率增加,小肠运动频率亦增加。结论 TMP能增加肠平滑肌的电活动及肠的运动。  相似文献   

5.
本文观察了在体兔胃电的活动,用不锈钢丝双极电极引导胃电,用气球连接换能器记录胃的运动。结果表明自发胃电活动由慢波及快波组成。胃电活动与胃内压有密切关系。电刺激颈部迷走神经可增强胃电活动。  相似文献   

6.
采用自行改进的银球三电极和高灵敏应变片传感器记录了普通和无菌Wistar大鼠胃电和胃运动,并进行了比较分析。与普通大鼠比较,无菌大鼠胃电快波减少,慢波及胃运动节律和振幅显著减少和下降,胃电活动明显减弱,胃运动乏力。胃对某些药物的反应敏感性有所降低,表现为反应潜伏期延长,反应持续时间缩短和反应幅度下降。结果提示,无菌大鼠胃的形态与生理机能可能有部分改变。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高频长脉冲逆行胃电刺激(retrograde gastric electrical stimulation,RGES)诱导远端胃电紊乱的最低能量.方法 在7条比格犬的胃大弯前壁浆膜层植入4对心脏起搏电极.通过最远端电极输入不同振幅的高频长脉冲胃电刺激模拟异住起搏,诱导远端胃电紊乱,从而获得最低电刺激能量.现察电刺激前、刺激中和刺激后消化不良症状并进行评分.结果 ①最低能量为(85.71±11.34)(mA·ms)的高额长脉冲RGES可以影响远端胃慢波,而且刺激前后消化不良评分无明显差异;②RGES使远端胃正常胃慢波百分率降低[(92.48±10.57)%vs(25.25±17.08)%,P=0.001],胃电过速百分率升高[(0.61±1.05)%vs(55.37±25.05)%,P=0.001).结论 低能量高频长脉冲RGES可作为人工模拟胃窦异位起搏点的方式之一,其能诱发远端胃快速性胃电紊乱,且无可见的消化不良症状.  相似文献   

8.
9.
在17只狗的胃窦部埋植电极,进行慢性实验,每次连续记录胃电活动4~8小时,共实验189次,总记录时间992小时以上。看到胃电的慢波有三种节律类型。主要的节律为每分钟5.4±0.3次,称慢波或主波,是所有狗胃电活动的主要节律,占总记录时间的92%。其主要特点是波形规律,节律均匀,可单独发生,亦可负载峰电活动。第二种类型为每分钟13.4±1.7次的快的慢波节律,称快慢波或快的慢波。占总记录时间的7.4%,其主要特点为不负载峰电活动,仅发生在消化间期综合肌电的静止期和不规律峰电活动期。第三种类型为早发慢波,为慢波节律中的一个慢波突然提前发生,其后紧随一个较长的时间间隔。狗胃电慢波节律的这三种类型,可为胃电图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本实验初步观察了冷束缚应激过程中大鼠胃电慢波的变化及胃粘膜损伤现象。结果表明:冷束缚应激可造成胃粘膜损伤,形成应激性胃溃疡,且在此过程中胃电慢波的频率和波幅均逐渐抑制。  相似文献   

11.
用定点记录胃运动法,观察脑室注射(icv)毒扁豆碱(PHY)对大鼠胃运动的影响。icv PHY可使胃运动出现增频期、增幅(张力)期、抑制期和恢复期,预先icv阿托品或切断双侧膈下迷走神经可完全阻断以上效应;将动物利血平化或icv心得安均明显减弱胃张力并取消抑制相;icv哌唑嗪或育亨宾对其无影响。提示:中枢内源性乙酰胆碱增强胃运动频率和张力是通过M受体并经迷走神经传出实现的;抑制相可能与体内儿茶酚胺类和中枢β受体有极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本实验观察了中药制剂胃肠康,对大鼠胃肠运动的影响及对胃粘膜的保护作用。实验表明:胃内注射胃肠康后,胃、十二指肠、降结肠的运动幅度增加,预先切断双侧膈下迷走神经或皮下注射阿托品,可使胃肠康增强胃肠运动的作用明显减弱;另外,该制剂可明显减低由消炎痛所致的胃粘膜损伤,预先注射阿托品、酚妥拉明、心得安等,对这一保护作用均无影响。结果提示:胃肠康可能是通过兴奋胃肠道副交感神经促进胃运动,对胃粘膜的保护作用可能与胃肠交感和副交感神经作用的关系不大。  相似文献   

13.
目的: 通过观察胃动力障碍患者胃电起搏治疗前后症状及胃电节律变化情况,以评估胃电起搏治疗的疗效。方法: 对13例胃动力障碍患者行胃电起搏治疗,治疗前后进行症状评估及胃电图测定。结果: 13例胃动力障碍患者有明显的餐前餐后胃电节律紊乱,经胃电起搏治疗后症状有显著改善,总有效率为90.05%;治疗前后餐前正常慢波节律分别为(41.9±16.9)%和(46.9±21.6)%(P>0.05),治疗前后餐后正常慢波节律百分比分别为(57.5±28.6)%和(78.7±16.6)%(P<0.05)。结论: 胃电起搏治疗短期内能改善胃动力障碍患者的症状和胃电节律紊乱。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检测大鼠实验性胃溃疡愈合过程中胃肠功能及P 物质(substance P,SP)表达改变,探讨SP/NK1 受体(neurokinin 1,NK1)通路对胃溃疡离体幽门平滑肌条收缩功能的影响及机制。方法:62 只SD 大鼠分为正常组(6 只)、盐水对照组(24 只)和溃疡组(32 只)。采用常规冰乙酸腐蚀法制备大鼠乙酸性胃溃疡模型并测量溃疡面积;免疫组化染色观察SP 的表达。甲基纤维素酚红溶液灌胃观察胃排空率和肠推进功能;张力换能器及多通道生理信号采集处理系统观察SP 及NK1 受体拮抗剂对离体胃幽门环形平滑肌条收缩反应性的影响。结果:溃疡组术后4 d 形成呈典型的“环堤征”,10~14 d 溃疡逐渐愈合,28 d 溃疡处形成瘢痕组织。免疫组化结果显示:SP 阳性细胞主要分布于黏膜胃底腺细胞、黏膜下层和肌层,溃疡4、10 和14 d SP 积分光密度值明显低于正常组和对照组(P<0.05,P<0.01)。溃疡组的胃排空率明显低于正常组和盐水组(P<0.05),盐水组胃排空率与正常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幽门环形肌条收缩功能显示:溃疡组不同时相的肌肉收缩幅度与正常组相比均有不同程度降低(P<0.01);加入SP 后,胃幽门环形肌收缩幅度增加,在加入NK1 受体拮抗剂后,收缩幅度、收缩频率大幅度下降(P<0.05,P<0.01)。结论:胃溃疡时胃肠运动功能显著降低,其机制与SP/NK1 受体信号通路受损有关。  相似文献   

15.
以大鼠不应激性胃溃疡为模型,从胃酸分泌、胃运动、胃粘膜一氧化氮合成酶(NOS)和一氧化氮(NO)几方面观察ip川芎嗪(TMP)对大鼠应激性胃溃疡的影响,探讨TMP的作用机制。结果:TMP10~40mg/kg可明显抑制大鼠浸水应激性胃溃疡的发生;TMP20mg/kg可促进胃液分泌量的增高,但对胃酸分泌无影响;并可明显抑制胃的运动;浸水应激后大鼠国有粘膜NOS活力和NO含量昀明显降低,TMP可抑制应激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分析不同频率捻转手法针刺足三里穴对胃运动频率和波幅的影响,探讨不同频率捻转针刺手法作用规律。方法:选用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分为空白组、60次·min~(-1)针刺组和120次·min~(-1)针刺组。体积分数20%乌拉坦麻醉后暴露胃体部,经十二指肠放置球囊于胃窦部,分别用60次·min~(-1)、120次·min~(-1)两种频率的均匀捻转手法针刺足三里,使用Biopac生理记录仪记录针前、行针时、留针时和出针后的胃运动,对胃运动频率、波幅进行提取分析。结果:60次·min~(-1)捻转手法抑制大鼠胃运动,120次·min~(-1)捻转手法对大鼠胃运动呈现促进趋势,出针后抑制或促进胃运动作用逐渐减弱。结论:不同频率捻转针刺手法对健康大鼠胃运动作用效果不同。  相似文献   

17.
采用单切面实时超声显像法对20例慢性胆囊炎及30例胆囊切除术后患者,进行了流体餐胃动力学多项指标检测。结果明显:与对照组比较,慢性胆囊炎和胆囊切除术后患者的胃半排空时间分别延长1.98倍和1.86倍;胃全排空时间分别延长1.84倍和1.70倍;胆囊切除术后患者的胃窦收缩频率减慢58.94%;胃窦收缩幅度下降45.21%;胃窦运动指数下降77.43%;胃排空时间与排空率高度相关。提示慢性胆囊炎和胆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