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颅脑损伤是神经外科的常见急症.对于颅脑损伤后持续昏迷者常规行气管切开术,保证氧气供应,加快神经功能的恢复,是治疗的重要环节.但气管切开术后的人工气道失去了正常生理功能,极易引起呼吸道并发症,加重病情.笔者于2010年3月~2013年3月,参与护理72例行气管切开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老年气管切开患者的呼吸道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燕  杨燕 《西南军医》2009,11(5):1005-1006
气管切开是抢救急危重患者呼吸道不畅时采取的紧急而有效的治疗措施。气管切开术常用于急危重患者的抢救,以及各种原因引起的呼吸道阻塞,呼吸功能失常或下呼吸道分泌物潴留所致的呼吸困难。术后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严格气道管理,对于防止肺部感染的发生,挽救和延续患者的生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科自2005年1月~2008年1月对多种疾病引起的呼吸困难的老年患者行气管切开术共28例,现将护理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梅丽 《西南军医》2010,12(5):1024-1024
目的总结重度吸入性损伤气管切开的护理措施和体会。方法对我院收治的38例重度吸入性损伤患者气管切开的护理措施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8例患者中31例抢救成功,顺利拔管,7例死亡,成功率81.6%。结论对重度吸入性损伤气管切开后行有效的气道湿化、及时地吸痰、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缩短原发病治愈时间。  相似文献   

4.
气道是人体吸入氧气和排出二氧化碳的唯一途径,也是微生物进入人体的一个通道。作好气道护理对保持气道通畅,预防交叉感染是非常重要的。特别是昏迷、大失血、体克以及严重肺部感染的患 者多数病情严重,有些神志不清,有些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往往难以表达自己的主观症状,要靠护士的严密监护去发现病情变化、进行适宜护理。在护理工作中由于各种原因也可能发生或加重气道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V"领后开襟上衣在气管切开患者中的护理体会.方法 2009年10月-2010年12月我科收住气管切开患者455例,全部使用"V"领后开襟上衣.结果 使用自制上衣后患者农领卡在气管切开套管以下,原有的阻碍呼吸、造成污染,及不便于气管切开处换药、吸痰等护理操作的情况得到有效改善.结论 穿着自制"V"领后开襟上衣可有效减少气管切开患者感染或过度暴露受凉导致的病情加重.  相似文献   

6.
童莉 《西南国防医药》2007,17(6):767-768
循证护理(简称EBN),其含义为护理人员(包括护理管理及研究者)对护理过程中的现象实证(最佳证据)进行有意识的、明确的、审慎的确认和应用。将个人的临床护理知识、技能与通过系统性的文献回顾所获得的实证相结合,评估与分析证据作为护理活动决策的依据的过程。为了提高护理质量,我们针对肿瘤科住院患者的常见问题进行循证护理,取得较好效果,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循证护理提高血透患者对护士技能满意度的应用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欧晓英 《武警医学》2006,17(4):312-314
循证护理(Evidence-based nursing,EBN)是受循证医学影响而产生的新理念,意为“遵循证据的护理学”,即以有价值的、可信的科学研究结果为证据,提出问题,寻找实证,用实证对患者实施最佳的护理,包括“最适宜的护理研究依据”、“护理人员的经验和积累”、“患者的实际情况和愿望”三个要素.  相似文献   

8.
江珉  庞霁娟 《西南国防医药》2009,19(12):1268-1269
BiPAP(bilevel positive air pressure)无创通气是一种无需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不建立人工气道即可通过面罩或鼻罩对有自发性呼吸的患者提供吸气、呼气双水平压力支持的机械通气技术[1],具有使用方便,操作灵活,可间歇使用,保留患者语言和进食功能的特点[2].我院自2006年6月~2008年12月,应用BP840呼吸机BiPAP通气模式治疗心肺血管疾病34例,取得满意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9.
颅脑损伤后出现昏迷及呼吸障碍的重症患者大多数需行气管切开术,以保证患者机体的氧供.高压氧(hyperbaric oxygen,HBO)治疗能够明显增加患者血氧含量,改善神经系统功能,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1].由于大多数颅脑损伤患者病情危重,气管切开后仍要求在高压氧舱内将呼吸机的机械通气与气管套管吸氧结合,因此护理管理质量要求比较高,特别是呼吸道的管理尤为关键,因为气管切开治疗开放了呼吸通道,使外源性病菌容易侵入肺部,增加肺部感染的可能性,且高压氧舱为完全封闭的治疗环境,缺少空气对流,加之持续高浓度氧供,导致患者呼吸道分泌物明显增多.由于颅脑损伤术后患者大部分意识不清,咳嗽、咳痰等条件反射减弱,无法自行排出呼吸道中的分泌物,因此较容易发生痰液潴留,使细菌繁殖增生,引发气管切开和呼吸机相关性肺炎[2].本研究探讨高压氧舱内呼吸机联合气管套管吸氧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术后气管切开患者不同的治疗和护理模式对预后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对群发性大面积烧伤集中气管切开及气道管理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群发性大面积烧伤后早期集中气管切开及气道管理在伤员救治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大面积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伤员进行气管切开的临床资料,并对气管切开的时机、手术指征及气管切开后的气道管理进行讨论。结果除1例极重度烧伤伴急性多器官功能衰竭伤员于伤后48h死亡,其余伤员均成功度过休克期及感染期。结论对大面积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伤员早期实施气管切开及正确的气道管理,有效降低呼吸道及其他重要脏器的并发症,为烧伤伤员的成功救治奠定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1.
机械通气通过气管插管或切开建立人工气道,改善通气、纠正缺氧,是抢救危重患者的重要措施。建立人工气道后,呼吸道正常的湿化、过滤功能削弱,防御功能减弱,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几率增加。气道管理是机械通气后重要的护理内容,气道的湿化效果、痰液黏稠度、VAP的发生率等是反映气道护理质量的重要指标。费雪派克MR850湿化装置系带有加热导丝的一次性呼吸管路系统,能够为机械通气患者提供最佳温、湿度的气体。我院干部病房在高龄机械通气患者中使用这种恒温湿化器,气道护理的质量显著提高,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气管切开与经鼻气管插管人工气道建立在重症破伤风致呼吸衰竭患者救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2012年1月至2019年12月江西省胸科医院院收治的92例重症破伤风呼吸衰竭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60例,女32例;年龄23~81岁[(47.5± 14.1)岁].43例行气管切开(气管切开组),49...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V"领后开襟上衣在气管切开患者中的护理体会.方法 2009年10月-2010年12月我科收住气管切开患者455例,全部使用"V"领后开襟上衣.结果 使用自制上衣后患者农领卡在气管切开套管以下,原有的阻碍呼吸、造成污染,及不便于气管切开处换药、吸痰等护理操作的情况得到有效改善.结论 穿着自制"V"领后开襟上衣...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早期气管切开在群发性大面积烧伤伴吸人性损伤伤员救治中的作用及气管切开后的气道管理。方法对13例行气管切开术的大面积烧伤伴吸人性损伤伤员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气管切开后的气道管理经验和体会进行总结。结果13例伤员中,除1例因极重度烧伤伴急性多器官功能衰竭于伤后48h死亡外,其余伤员均成功度过了休克期和感染期。结论对大面积烧伤伴吸人性损伤伤员,应尽早实施气管切开,加强气道管理,为烧伤的后续治疗奠定基础,有效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15.
随着机械通气技术的不断完善,危重症患者抢救的成功率逐步提高,长期进行机械通气患者也越来越多,但人工气道相关并发症也相应增多,气管内息肉是临床较为常见的长期人工气道的并发症,临床处理较为棘手[1].空军特色医学中心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于2019年8月收治1例高龄气管切开患者合并气管内炎性息肉,因家属拒绝介入治疗,尝试选择更...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压迫气管的巨大甲状腺肿围术期的麻醉处理。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4—2013年收治的33例气管有压迫的巨大甲状腺肿手术患者的围术期的气道管理。结果所有患者采取气管插管静吸复合麻醉,诱导插管均成功,麻醉维持平稳,术后发生气管软骨软化造成呼吸困难需要气管切开2例,无死亡病例。结论术前对患者的气道进行评估,术中掌握合适的麻醉诱导处理方法 ,对于提高围术期麻醉管理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改善患者的临床预后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7.
人工气道抽吸的并发症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爱萍 《西南军医》2007,9(5):146-147
目的观察人工气道患者气道抽吸时可能出现的并发症,研究其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对本院ICU收治的2653名建立人工气道患者中,在气道抽吸时发生并发症的70例病人,进行分析,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出现的并发症有(1)呼吸道粘膜损伤出血,(2)气管导管移位滑脱,(3)低氧血症,(4)心律失常,(5)心脏骤停,(6)肺不张。吸痰时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采取灵活的时机、合适的吸痰管、适当的吸力、掌握气囊充气量、正确地固定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管以及监测生命指征等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结论人工气道患者在气道抽吸时极易出现各种并发症,进而危及生命,熟练地掌握气道抽吸技术是人工气道患者护理中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8.
王崇林  邓惠芬 《武警医学》2008,19(9):844-844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行气管切开置管后并发肺部感染是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对此类患者进行科学有效的护理是康复成功的关键。现将我院2004~2006年收治的68例重型颅喃伤行气管切开患者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造成喉气管狭窄的原因很多,但其病理基础皆为阻塞喉气管通道而导致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难,重者若抢救不及时可致生命危险.治疗目的在于重建一个通畅的呼吸道[1].气管外科手术的目的就是切除病变,重建气道,但因麻醉过程中又可能由于气道完全梗阻进一步加重呼吸困难,而体外循环技术可迅速有效地解决气体交换问题,保证手术顺利进行,但同时也增加了术后护理的难度.我科于2010年1月收治一例气管良性狭窄患者,因该病例是继发于外伤后,体外循环下行袖状气管狭窄段切除、气管—气管吻合术后,患者恢复健康,护理效果满意,现将该病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气管切开术是临床抢救危重病人常用手段之一,对解除上呼吸道梗阻和维护呼吸功能有重要意义。由于切开后失去了鼻至喉这一段气道的保护功能,易受干燥空气刺激造成气管粘膜纤毛层损伤。护理时,常通过气管导管口部持续滴入生理盐水、抗生素等药液,以湿化气道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