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 毫秒
1.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KDR和血管生成与不同部位大肠癌发展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化法检测97例大肠癌手术标本肿瘤组织KDR表达、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和微血管密度(MVD)。结果KDR表达、MVD计数在左半大肠癌明显比右半大肠癌高,(P<0.05,P<0.01),而且KDR表达、MVD计数与大肠癌肝转移、淋巴结转移明显相关(左:P<0.01,P<0.05,右:P<0.05,P<0.05)。结论KDR表达、MVD计数在不同部分大肠癌中差异明显,与肝转移明显相关,可作为一个大肠癌的有重要意义的预后指标。 相似文献
2.
3.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受体FLTl和血管生成及大肠癌发展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102例大肠癌组织FLTl及VEGF蛋白表达和微血管密度(MVD),分析血管生成与大肠癌组织学分级、浸润深度、Dukes分期、淋巴结转移、肝转移和预后的关系。结果FLTl及VEGF阳性者MVD值显著高于阴性者(P〈O.01)。FLT1、VEGF表达和MVD与大肠癌Dukes分期、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1)。VEGF表达和MVD与肝转移相关(P〈0.01),但FLTl与肝转移无关。FLTl及VEGF表达阳性或高MVD的大肠癌患者5年生存率较低(P〈O.01)。VEGF表达与FLTl表达密切相关(P〈O.01)。结论FLTl及VEGF与大肠癌的血管生成密切相关,对大肠癌的生长和浸润转移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
5.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其受体在抗肿瘤治疗应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娟 《中国医药工业杂志》2007,38(5):381-386
肿瘤的生长依赖肿瘤新生血管的形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是一类能促进血管生成的细胞因子,能诱导细胞的有丝分裂和调节内皮细胞的通透性。VEGF及其受体介导的肿瘤血管新生在肿瘤的生长和转移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综述了VEGF及其受体的分类、作用机制及在抗肿瘤治疗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受体FLT1和血管生成及大肠癌发展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102例大肠癌组织FLT1及VEGF蛋白表达和微血管密度(MVD),分析血管生成与大肠癌组织学分级、浸润深度、Dukes分期、淋巴结转移、肝转移和预后的关系。结果FLT1及VEGF阳性者MVD值显著高于阴性者(P<0.01)。FLT1、VEGF表达和MVD与大肠癌Dukes分期、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1)。VEGF表达和MVD与肝转移相关(P<0.01),但FLT1与肝转移无关。FLT1及VEGF表达阳性或高MVD的大肠癌患者5年生存率较低(P<0.01)。VEGF表达与FLT1表达密切相关(P<0.01)。结论FLT1及VEGF与大肠癌的血管生成密切相关,对大肠癌的生长和浸润转移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大肠癌患者血清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含量与大肠癌的诊断及临床病理指标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酶联夹心法测定43例大肠癌、28例结肠良性病变(腺瘤和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和21例健康体检者血清VEGF含量。结果 大肠癌血清VEGF浓度显著高于结肠良性病变组,大肠癌组血清VEGF浓度与淋巴结转移、肝转移、Dukes分期和分化程度密切相关(P〈0.01或P〈0.05);良性病变组血清VEGF显著高于健康人组(P〈0.01)。术后7d大肠癌组血清VEGF浓度与良性病变组无显著差异,术后10d趋于正常水平。结论 血清VEGF水平反映了大肠癌的生物学特征,对大肠癌的临床诊断和评估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8.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其受体在妇科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体肿瘤的发展依赖于血管的形成[1],新生血管是肿瘤快速生长不可缺少的条件,并为肿瘤细胞进入血液和淋巴循环提供了最直接的途径.最近发现,肿瘤细胞不仅分泌VEGF(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同时还能表达VEGF受体,VEGF能直接刺激肿瘤细胞的增殖[2].目前,已知有多种细胞因子及生长因子参与了血管形成的调控,其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可能是最为关键的刺激因子.现就近年来有关VEGF/VEGF受体及其在妇科疾病中的研究作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9.
王菊美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3,6(20):9-10
目的探索大肠癌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与大肠癌淋巴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40例大肠癌组织中VEGF的表达,采用CD34标记计数肿瘤组织微血管密度(MVD),分析VEGF与大肠癌淋巴转移病理因素的关系,采用χ2检验、t检验和Spearman等级相关对应资料进行分析,显著性标准α=0.05。结果在合并有淋巴结转移的大肠癌组织中,VEGF阳性表达率、MVD值均高于无转移的大肠癌组织(P〈0.05);在VEGF阳性表达的大肠癌组织中,MVD值明显高于VEGF阴性表达组织,且MVD值与VEGF的表达呈正相关(P〈0.05)。结论 VEGF可能促进大肠癌的血管生成,进而促进大肠癌的转移。 相似文献
10.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是最有效的血管生长调节因子,在血管和淋巴管内皮细胞的生长和分化中起重要作用.由于VEGF在肿瘤基质细胞中的高表达及血管生成中的重要作用,成为抗肿瘤血管生成的主要作用靶点.现将VEGF及受体在血管、淋巴管生成,肿瘤生长、转移中的作用机制及其表达调控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C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VEGFR)3和P53蛋白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和预后的关系。方法对89例大肠癌患者手术切除标本的癌组织、癌旁组织及正常大肠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VEGF—C、VEGFR-3和P53蛋白表达情况,分析其变化规律。结果VEGF—C、VEGFRG和P53在大肠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高于癌旁组织及正常大肠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癌组织:67.4%(60/89)、55.1%(49/89)和66.3%(59/89),癌旁组织:22.6%(12/53)、20.8%(11/53)、11.3%(6/53),正常组织:13.2%(7/53)、11.3%(6/53)、0,P〈0.05]。DukesB、C和D期的大肠癌P53阳性率[分别为:61.1%(11/18)、76.2%(16/21)、87.1%(27/31)]均高于DukesA期[26.3%(5/1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DukesD期高于DukesB期(P〈0.05)。大肠高分化腺癌P53阳性率低于中分化和低分化腺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45.7%(16/35)比78.3%(18/23)、81.1%(25/31),P〈0.05],中分化腺癌与低分化腺癌P53阳性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89例大肠癌中60例有淋巴结转移,VEGF—C和VEGFR-3阳性率分别为76.7%(46例)和63.3%(38例);无淋巴结转移者29例,VEGF-C和VEGFRG阳性率分别为48.3%(14例)和37.9%(11例);有淋巴结转移患者中VEGF—C和VEGFR-3阳性率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P〈0.05)。VEGF—C在黏膜下层、肌层和浆膜层的阳性率分别为50.0%(12/24)、67.6%(25/37)和82.1%(23/28),黏膜下层阳性率与浆膜层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EGFR-3的阳性率分别为29.2%(7/24)、54.1%(20/37)和78.6%(22/28),浆膜层阳性表达率高于黏膜下层和肌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大肠低、中、高分化腺癌组织中VEGF—C阳性率分别为83.9%(26/31)、69.6%(16/23)、51.4%(18/35),VEGFR-3阳性率分别为77.4%(24/31)、56.5%(13/23)、34.3%(12/35),VEGF-C和VEGFR-3在低分化程度阳性表达率高于高分化程度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癌组织中VEGF—C及VEGFR~、P53的表达可能是肿瘤发生、浸润、转移的重要因素,联合检测对判断肿瘤的恶性程度、转移、预后、评价复发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2.
结直肠癌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及肿瘤血管形成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肿瘤血管形成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52例结直肠癌标本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VEGF蛋白的表达和微血管密度(MVD)计数,分析VEGF的表达和MVD计数及与结直肠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Log-Rank时序检验VEGF蛋白的表达与生存时间的关系.结果 VEGF表达为阴性和阳性者分别为14例和38例,MVD低于和高于平均值者各有26例,两者存在显著相关性(x2=6.25,P<0.05);VEGF的表达与Dukes分期(x2=11.46,P<0.01)、淋巴结转移情况(x2=7.58,P<0.01)显著相关.3年生存率为49.10%;而VEGF表达为阴性和阳性者的3年生存率分别为67.80%和13.59%(x2=17.56,P<0.01).结论 VEGF的表达水平是影响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肿瘤血管形成促进了肿瘤的侵袭和转移,这为结直肠癌抗血管形成的靶向治疗提供了分子生物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食管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100例原发性食管癌手术切除的标本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确定其VEGF的表达及微血管密度,并对患者进行随访,调查术后1、2、5年生存率。结果食管癌VEGF蛋白表达的阳性率为69.0%,微血管密度(MVD值)26.69±21.68,术后1、2、5年生存率分别为69.0%、50.0%、16.0%。VEGF表达阴性、阳性者间比较,MVD值有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5年生存率有显著性差异穴P<0.05雪。结论食管癌VEGF表达水平与肿瘤血管新生强度、外科治疗预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人脑胶质瘤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KDR、Flt-1)mRNA的表达,同时分析肿瘤间质血管增生的情况,并探讨两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对49例人脑胶质瘤手术切除标本,U251等3株胶质瘤细胞、人类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以及12例脑外伤内减压术中得到的正常脑组织检测了KDR、Flt-1 mRNA表达水平。另外,用免疫组化SP法对胶质瘤及正常脑组织的微血管密度(MVD)进行了分析。结果 胶质瘤组织中的KDR、Flt-1 mRNA表达水平明显增高,分别达59.2%、63.2%,随着病理分级的提高其表达水平有升高趋势,HUVEC及3株胶质瘤细胞亦表达水平较高。胶质瘤中的微血管密度(MVD)与胶质瘤级别有关,KDR、Flt-1 mRNA的表达同MVD呈正相关。结论 KDR、Flt-1、MVD对胶质瘤的恶性生物学行为评估有重要意义,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的高表达与肿瘤组织血管增生有关,在胶质瘤侵袭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Expert opinion on therapeutic patents》2013,23(5):713-718
Amgen disclosed a series of 4-heteroaryloxy quinoline/quinazoline compounds as multiple kinase inhibitors, including hepatocyte growth factor (HGF) receptor tyrosine kinase c-Met and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 receptor tyrosine kinase. These compounds are stated to have wide therapeutic applications for the treatment of a variety of cancers, hypertension, arteriosclerosis, myocardial infarction and rheumatoid arthritis.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微血管密度 (MVD)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表达在结直肠癌中的变化 ,以及与结直肠癌临床病理间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方法分析 5 2例结直肠癌、10例结直肠腺瘤、8例正常肠粘膜组织中的MVD、VEGF表达。结果 (1)结直肠癌MVD(2 0 73± 10 16 )明显高于结直肠腺瘤 (8 5 3± 2 33)和正常肠粘膜组织 (3 5 0± 0 82 ) (P <0 0 1) ,结直肠腺瘤亦明显高于正常肠粘膜组织 (P <0 0 5 ) ;MVD与结直肠癌淋巴结转移、浆膜侵润、远处转移明显相关 ,DukeD、C期明显高于A、B期 (P <0 0 1) ,而与其肿瘤大小、病理类型无关 (P >0 0 5 )。 (2 )结直肠癌VEGF表达阳性率 6 5 4% (34/ 5 2例 )明显高于结直肠腺瘤、正常肠粘膜组织 ,后者分别为 30 % (3/ 10例 )、12 5 % (1/ 8例 ) ,P <0 0 1;VEGF表达与结直肠癌淋巴结侵犯 (P <0 0 5 )、浆膜浸润、远外转移明显相关 (P <0 0 1) ,但与病理类型、肿瘤大小无关。随肿瘤Duke分期进展 ,VEGF表达逐渐升高 ,DukeD、C期明显高于A、B期 (P <0 0 1,P <0 0 5 )。 (3)相关分析表明 ,MVD与VEGF呈正相关 (γ =0 5 34,P <0 0 5 )。结论 MVD、VEGF与结直肠癌生物学行为密切相关 ,VEGF表达与结直肠肿瘤血管生成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结肠癌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特征及其与结肠癌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回顾性研究1995~2005年120例有临床随访资料的结肠癌组织中VEGF蛋白的表达情况,应用卡方检验分析结肠癌组织中VEGF蛋白表达与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并通过生存分析计算结肠癌组织中VEGF不同表达组的总生存率。结果:VEGF在结肠癌组织中阳性表达主要位于肿瘤黏膜细胞胞浆内。VEGF在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与结肠癌患者的Dukes分期、复发及远处转移呈正相关(P〈0.05)。VEGF表达阳性及阴性患者5年生存率分别为46.4%和76.5%,两组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VEGF的表达与结肠癌患者Dukes分期、复发及远处转移呈明显正相关,其高表达提示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及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和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结直肠癌、绒毛状腺瘤、管状腺瘤及正常组织中VEGF、EGFR和HER-2的表达,分析各组间表达的差异及其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在结直肠癌、绒毛状腺瘤、管状腺瘤和正常结直肠组织中VEGF的阳性率分别为74%(51/69)、61%(17/28)、27%(4/15)、0(0/15),各组间表达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3.663,P=0.000);EGFR的阳性率分别为43%(30/69)、21%(6/28)、20%(3/15)、0(0/15),各组间表达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877,P=0.003);HER-2的阳性率分别为17%(12/69)、0(0/28)、0(0/15)、0(0/15),各组间表达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140,P=0.011)。②在结直肠癌,VEGF阳性率与淋巴结转移(χ2=7.442,P=0.006)、分化程度(χ2=5.519,P=0.023)有关,与患者性别(χ2=0.099,P=0.754)、年龄(χ2=1.998,P=0.158)、部位(χ2=0.209,P=0.648)无关;EGFR阳性率与淋巴结转移(χ2=5.113,P=0.024)、分化程度(χ2=4.495,P=0.034)有关,与患者性别(χ2=0.090,P=0.765)、年龄(χ2=0.193,P=0.660)、部位(χ2=1.002,P=0.317)无关;HER-2的表达与患者的性别(χ2=0.451,P=0.502)、年龄(χ2=0.793,P=0.373)、部位(χ2=0.019,P=0.889)、分化程度(χ2=0.721,P=0.396)、淋巴结转移(χ2=0.613,P=0.434)均无关。③VEGF、EGFR和HER-2表达在结直肠癌中表达两两呈正相关(r=0.388,P=0.001;r=0.273,P=0.023;r=0.292,P=0.015)。结论 VEGF、EGFR和HER-2的表达与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VEGF、EGFR和HER-2表达在结直肠癌中表达两两呈正相关,联合检测三者的表达能更准确地评估结直肠癌的生物学特征及预后。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食管癌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环氧化酶2(COX-2)的表达及其与肿瘤组织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的方法分别检测94例食管癌组织和30例邻近正常食管黏膜中EGFR、VEGF蛋白、COX-2蛋白表达水平,并分析三者与肿瘤组织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 EGFR、VEGF、COX-2在94例食管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9.2%(65/94)、73.4%(69/94)、84.0%(79/94);而在30例正常食管黏膜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3.3%(4/30)、13.3%(4/30)、3.3%(1/30),2组间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EGFR、VEGF、COX-2与淋巴结转移和TNM分期有关(P<0.05).结论 EGFR、VEGF、COX-2在食管癌组织中显著表达,且可能参与肿瘤发生、发展,可作为预测食管癌生物学行为的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双抗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Sandwich EHSA)法检测60例结直肠癌患者(30例转移,30例未转移)血清VEGF水平,并与30例正常人和30例结直肠良性肿瘤患者血清VEGF水平比较。结果结直肠癌患者血清VEGF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和结直肠良性肿瘤组(分别P=0.000,P=0.000);有肿瘤转移的结直肠癌患者血清VEGF水平明显高于无肿瘤转移的患者(P=0.001);结直肠良性肿瘤组与正常对照组血清VEGF水平差异无显著性。结论血清VEGF有可能成为一个新的肿瘤标志物而用于结直肠良、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并可能用于结直肠癌患者病情进展的动态监测及预后判断的指标。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