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目的研究正常成人颅内动脉的结构及血流动力学参数,生理状态下评价Willis环前、后交通动脉循环功能.方法216例正常成人按年龄、性别分组,采用经颅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TCCDFI)与能量多普勒(CDE)技术,分别显示颅内动脉、测量其内径及血流动力学参数,通过压迫颈总动脉,判断交通动脉循环功能.结果①颅内动脉成功显示率男、女均随年龄增长而下降,血管内径、流速随之变小(P<0.05),而搏动指数、阻力指数随之增大(P<0.05),同一组男女间血管内径有明显差别(P<0.05),而其他参数无明显差别;②前交通动脉功能开放率男女分别为88.9%、82.9%,后交通动脉左侧29.5%、34.1%,右侧35.2%、29.2%.结论TCCDFI与CDE能实时动态观察颅内动脉的结构及测量血流动力学参数,评价前、后交通动脉循环功能,可作为颅内动脉检查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2.
乳内动脉的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评价乳内动脉的超声检查方法和声像图特征。方法应用二维及彩色多普勒显像在前肋间检测双侧乳内动脉,并测量其内径和多普勒血流指标。结果单纯二维超声显像乳内动脉的显示率为77%(57/74),寻找血管平均耗时(79±31)秒;彩色多普勒显像乳内动脉的显示率为100%(74/74),寻找血管平均耗时(31±9)秒。多普勒频谱特征为三相波或两相波。结论经胸高频超声显像是无创性评价乳内动脉的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超声测量舌动脉及颌外动脉内径及血流参数正常值。方法:研究对象为120例健康人,男女各半,以年龄分为3组:20~39岁,40~59岁和60岁以上,分别测量双侧240条舌动脉及颌外动脉的内径及血流参数正常值。结果:舌动脉内径D值及每分血流量F值男大于女,D值60岁以上年龄组小于其它两组(P<0.05);颌外动脉20~39岁组时间平均流速(TAV)、血流峰值(PS)及阻力指数(RI)测值大于40~59岁组,40~59岁组大于60岁以上年龄组(男性),而D及F值小于后两组(P<0.01)。结论:本文提供了超声测量舌动脉和颌外动脉正常值及其与年龄性别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目的:用二维彩色多普勒血流图(2D-CDFI)检测分析正常人股、Guo、足背动脉血流动力学。材料与方法:78例正常人按年龄分为三组。用二维图像显现动脉的管壁回声,测量管径。彩色多普勒频谱显示血流图。结果:右侧股、Guo动脉内径略大于左侧,足背动脉内径差异不明显。大多数动脉的血流频谱呈“三相波”,即收缩期较高尖的前向波,舒张早期的反向波和舒张中晚期很小的前向波。50岁以前,股、Guo动脉的前向波峰(  相似文献   

5.
高频超声检测正常隐动脉方法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正常膝降动脉及隐动脉的超声检测方法及其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用二维超声及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对 41人共 82条正常膝降动脉及隐动脉进行检测。结果 所有膝降动脉及隐动脉起始点及行程均显示清晰 ,双侧膝降动脉及隐动脉起始部内径及血流参数 (收缩期峰值流速、舒张末期流速、阻力指数 )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 )。结论 超声可以很好地显示膝降动脉及隐动脉起始部、内径及走行轴线等形态学特征 ,并可检测血流参数 ,是检测膝内侧皮瓣轴心血管、辅助设计皮瓣的实用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 通过超声检查获取正常小儿肝脏血管的内径及血流动力学参数测值.方法 对213名正常小儿进行二维及多普勒超声检查,测量肝动脉的内径及阻力指数(RI)、搏动指数(PI),门静脉主干及分支的内径、血流速度、血流量.测量数据进行相邻年龄组间比较.结果 肝动脉的内径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且相邻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1和PI则是相对较恒定的参数.门静脉主干及分支的内径及血流量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递增,但增幅减小,幼儿期增长最明显.门静脉主干及分支的血流速呈现随年龄增长增高后有回落的趋势.结论 小儿肝脏血管的内径及血流动力学随其生长发育也在不断变化,其增长的特点与小儿生长发育特点相吻合.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利用二维、彩色及频谱多普勒超声对健康新西兰兔上腔静脉(SVC)内径及血流频谱进行分析,探讨其正常值范围。 方法 健康成年新西兰兔84只,经双侧锁骨上窝切面显示SVC长轴,同步连接呼吸曲线及心电图,获取SVC管腔内径及血流频谱,分析双侧SVC内径及多普勒血流频谱。 结果 经锁骨上窝SVC长轴切面获取其二维、彩色及多普勒图像成功率为100%。二维超声测量吸气末右侧SVC内径[(0.29±0.06)cm]大于左侧SVC内径[(0.20±0.04)cm,P<0.01]。频谱多普勒显示S波、D波的血流速度峰值吸气相较呼气相增高(P<0.01);VR波、AR波的血流速度峰值吸气相与呼气相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 结论 经锁骨上窝长轴切面能获得较满意的SVC二维、彩色及频谱多普勒图像;兔双侧SVC的内径存在差异;兔SVC的血流频谱随呼吸周期呈规律性变化。  相似文献   

8.
正常成人上肢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测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和测量正常上肢动脉 ,以得出上肢动脉的超声正常值。方法 15 3名健康志愿者 3 0 6条上肢动脉 ,每条上肢分 7个节段。测量解剖学和血流动力学参数。结果 获得上肢动脉各节段各参数超声正常值 ,发现上肢动脉从近心至远心段 ,内径减少 ,管壁变薄 ,收缩期峰值流速、收缩期加速度、搏动指数值下降 (P <0 .0 5 ) ;上肢动脉各节段均可表现多种流速曲线形态 ,近心段以双向三峰所占比例大(67%锁骨下动脉段双向三峰 ) ,腋动脉以远段反向峰渐不明显 (4 5 .2 %肱动脉段单向双峰 )。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能成功用于检查上肢动脉 ,发现变异和病变。  相似文献   

9.
目的:用二维彩色多普勒血流图(2D-CDFI)检测分析正常人股、、足背动脉血流动力学。材料与方法:78例正常人按年龄分为三组。用二维图像显现动脉的管壁回声,测量管径。彩色多普勒频谱显示血流图。结果:右侧股、动脉内径略大于左侧,足背动脉内径差异不明显。大多数动脉的血流频谱呈“三相波”,即收缩期较高尖的前向波,舒张早期的反向波和舒张中晚期很小的前向波。50岁以前,股、动脉的前向波峰(PFV)、反向波峰(PRV)和多数足背动脉PFV随年龄的增加而降低,50岁后多又随年龄渐升高。足背动脉的PRV随年龄增加呈渐增高趋势。各年龄组相同节段动脉的PI值相近,但远端动脉的PI值大于近端。结论:本文参数对分析判断异常情况时的下肢血管有无病变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正常人肝动脉及其分支的彩色多普勒探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正常人的肝动脉及其分支的血流动力学特点.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30例正常人肝动脉及其分支,包括第一肝门处肝动脉主干(HA1)、门静脉左支矢状切面处的左肝动脉(HA2)、右肝动脉近末梢支(HA3)的血流进行多普勒频谱分析,观察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收缩期峰值流速(PSV)、平均流速(Vm)和舒张末流速(EDV).结果正常人HA1及其HA2超声显示率100%,HA3显示率为80%(24/30).各级肝动脉的PI(搏动指数)和RI(阻力指数)无明显统计学差异,而各级肝动脉的流速(包括PSV、Vm、EDV)自主干向分支递减,各组间存在明显统计学差异.结论影响肝动脉的彩色多普勒显示率和频谱参数的因素较多,超声医师必须熟悉解剖,掌握操作技巧和彩色多普勒技术,寻找合适的检查部位.  相似文献   

11.
彩超诊断腓动脉末支血管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对20 例腓动脉末支血管作血流动力学检测。方法 被检查者取侧卧位,下肢髋、膝关节弯曲呈放松状态,探头置在距膝关节约6 cm 处,声像图显示腓骨和周围诸肌。观察血管的内径及彩色血流的充盈情况等。结果 管径为1-33±0-13 m m ,收缩期峰值流速为15-6±11-6 cm/s,阻力指数为0-9 ±0-07 ,平均流速为8-6 ±3-16 cm/s。结论 本文的腓动脉末支血管的收缩期峰值流速与文献报道的胫后动脉收缩期峰值流速近似,作者在检查该血管时发现大多数为单相波型,很少为三相波型,认为接近骨面区的动脉末支血管受肌肉阻力少或无。彩超可较准确地评估下肢动脉的功能信息。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评价正常人头颈部分别向左右转动后基底动脉(BA)血流动力学参数.方法 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62例正常人在俯卧位低头以及头颈部分别向左右转动90°后三种姿势下,观察BA血流,并对其血流动力学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①三种姿势下BA的检出率:俯卧位低头为89%,头颈部左转为84%,头颈部右转为81%,三种姿势下BA血流的显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椎动脉颁段内径:左侧大于右侧[左侧(0.34±0.06)cm对右侧(0.32±0.05)cm,P<0.05].③BA血流速度(收缩期速度、舒张期速度):头颈部左转后与俯卧位低头BA血流速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右转后与左转以及低头姿势下BA血流速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种姿势下阻力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BA检出率高,能够准确清晰地显示不同姿势下BA的血流动力学情况,提示正常人头颈部向左转时对BA血流有影响,对研究椎-基底动脉系血流动力学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3.
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的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分析比较27例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SSS)患者锁骨下动脉、椎动脉和桡动脉的血流动力学、频谱特点,以及狭窄程度与盗血的关系等.方法 27例患者均经临床检查、超声诊断以及相关检查确诊.彩色多普勒超声常规显示颈动脉、椎动脉、桡动脉、锁骨下动脉及无名动脉的内径、内膜和血流方向及速度.结果 27例患者中,锁骨下动脉狭窄18例,内径1.0~4.4 mm,血流速度100~420 cm/s;9例锁骨下动脉闭塞,均引起完全性盗血.椎动脉及桡动脉峰值血流速度患侧明显低于健侧,患侧椎动脉出现反向血流,桡动脉血流与锁骨下动脉狭窄程度和反向椎动脉血流有一定关系.结论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可对完全性SSS做出诊断,部分性SSS可辅助于脉冲多普勒和束臂试验明确诊断.完全性和部分性盗血与血管狭窄程度有关.患侧椎动脉反向血流和桡动脉峰值血流速度取决于侧支循环建立的完善与否.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利用CDFI对围产期胎盘血管进行监测,寻找出探查UtA,UmA的规律及有效的监测指标。方法:对围产期58例正常妊娠和63例高危妊娠孕妇的UtA和UmA进行超声监测,将所得S/D值与国内外资料比较。结果:正常及高危妊娠组间,UmA的S/D值和UrA的S/D值分别在30周和26周后出现显著性变化,并将前者与后者正常值定为小于3.0和2.2,与国内外报道基本相一致。结论:以心脏为主或普通低档彩超完全可以同高性能彩超一样运用于围产期胎盘循环的监测,获取满意检测效果。  相似文献   

15.
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对早期宫内外孕的鉴别诊断价值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二维超声及彩色多普勒超声(简称彩超)对早期宫内外孕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采用二维超声检查,筛选,对可疑宫外孕早孕合并盆腔包块者及早孕二次复查不能确诊者加用彩超检查。用彩色能量图显示低速血流,用脉冲多普勒寻找高舒张期低阻力滋养动脉血流频谱。结果 135例中76.3%(71/93)的宫内孕可用二维超声诊断,64例加用彩超者,宫内孕或宫外孕包块可检测出滋养层动脉血流。而宫内“假孕囊”,内良性包块均显示不出滋养层动脉血流频谱。结论 彩超是目前诊断宫内外孕的最有价值的手段,其血流频谱的特征性具有鉴别诊断意义,而二维超声的经济实用性可作为早孕检查的首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甲状腺功能亢进症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140例原发性甲亢患者按实验室检查指标和临床症状分为轻度组50例、中度组50例及重度组40例,另选同期甲状腺功能正常者50例为对照组。常规超声观察甲状腺声像图特征并测量甲状腺右叶上动脉直径,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CDFI)观察甲状腺内和甲状腺右叶上动脉的血流分布情况,应用彩色多普勒和脉冲技术测量甲状腺右叶上动脉部分血流参数。结果多数甲亢患者声像图表现为甲状腺普遍肿大(包括峡部),两叶对称性均匀性增大为主,边缘多规则,内部回声为密集细小的点状强回声,低、中等增粗增强,分布均匀或不均匀。CDFI显示甲状腺腺体内血流信号呈弥漫性分布,大多数呈弥漫性点状和分枝状彩色血流分布,呈"火海征"。甲状腺右叶上动脉的管径、收缩期最高流速及平均流速的变化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常规超声和CDFI能准确测量甲亢患者甲状腺右叶上动脉的管径和收缩期最高流速,为临床诊断提供客观依据,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评价正常人头颈部分别向左右转动后基底动脉(BA)血流动力学参数.方法 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62例正常人在俯卧位低头以及头颈部分别向左右转动90°后三种姿势下,观察BA血流,并对其血流动力学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①三种姿势下BA的检出率:俯卧位低头为89%,头颈部左转为84%,头颈部右转为81%,三种姿势下BA血流的显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椎动脉颁段内径:左侧大于右侧[左侧(0.34±0.06)cm对右侧(0.32±0.05)cm,P<0.05].③BA血流速度(收缩期速度、舒张期速度):头颈部左转后与俯卧位低头BA血流速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右转后与左转以及低头姿势下BA血流速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种姿势下阻力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BA检出率高,能够准确清晰地显示不同姿势下BA的血流动力学情况,提示正常人头颈部向左转时对BA血流有影响,对研究椎-基底动脉系血流动力学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利用高分辨力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研究前臂内侧尺动脉穿支血管的走行分布规律、体表的定位及血流动力学特点,为前臂内侧尺动脉穿支皮瓣设计提供依据.方法 对80例健康志愿者双侧尺动脉穿支血管(管径≥0.5 mm)数目、管径、起点位置、走行位置、穿深筋膜位置、峰值流速进行检测并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60侧尺动脉共检测到穿支动脉345支,平均2.15支(1~3支),可分为三种类型:Ⅰ型,肌皮穿支(10.3%);Ⅱ型,肌间隙皮穿支(87%);Ⅲ型,直接皮穿支(2.7%).最粗大穿支分布于前臂内侧上1/3近段、中1/3近段和远段、下1/3近段,峰值流速左右侧及各年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高于女性(P<0.05).频谱示舒张期血流速度极低近消失,呈低速高阻单向频谱.结论 CDFI技术可直观地显示前臂内侧尺动脉穿支血管走行分布,进行体表定位,并可评价血管质量,对前臂内侧尺动脉穿支皮瓣的设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