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白速消皮肤黏膜消毒液对阴道黏膜的刺激作用,并进行安全性评价.方法:依照<消毒技术规范>(2002版),进行一次、多次阴道黏膜刺激性试验,评价该消毒液对家兔的阴道黏膜刺激性影响.结果:一次阴道黏膜刺激性试验的阴道黏膜刺激指教为0.5,多次阴道黏膜刺激性试验的阴道黏膜刺激指数为1.6.结论:白速消皮肤黏膜消毒液对家兔一次、多次阴道黏膜刺激性试验结果为无刺激性、极轻刺激性,未见黏膜毒性.  相似文献   

2.
肠黏膜屏障功能是肠道的一个重要特征,能够有效阻止肠道内细菌的转位及脓毒血症的发生.正常肠黏膜屏障功能的维持有赖于肠黏膜上皮、肠道内正常菌群、肠道内分泌物、肠蠕动以及肠相关免疫功能等.肠黏膜屏障主要由四部分组成:肠黏膜的机械屏障、肠黏膜免疫屏障、肠黏膜化学屏障和生物屏障.  相似文献   

3.
张焕平 《河北中医》2012,34(3):458-460
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chronic nonspecific ulcerative colitis,CUC)是发生在结肠、直肠黏膜层的一种弥漫性炎症性疾病.病变部位多局限于黏膜层和黏膜下层,主要为黏膜的大片水肿、充血、糜烂和溃疡形成.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西地碘含片对金黄地鼠口腔黏膜的刺激性.方法:将金黄地鼠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西地碘含片完整黏膜组,西地碘含片破损黏膜组,赋形剂完整黏膜组,赋形剂破损黏膜组,每组6只,经口腔黏膜给药7 d后作大体观察评价和组织学评价.结果:大体观察显示西地碘含片对金黄地鼠的口腔完整黏膜和破损黏膜均无刺激性;病理组织学检查显示西地碘含片对完整黏膜和破损黏膜均不产生炎症等病理学改变;病理组织学评分显示西地碘含片对完整黏膜和破损黏膜均无刺激性.结论:西地碘含片对金黄地鼠的口腔黏膜无刺激性.  相似文献   

5.
针灸对黏膜免疫的调控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杜艳  蒙珊  雷宇  朱英 《中国针灸》2005,25(8):594-596
目的:探讨针灸在黏膜免疫及黏膜相关疾病中的调控及治疗作用.方法:回顾近10年来国内有关黏膜免疫的研究成果,从临床及作用机理方面进行总结,分析针灸在治疗黏膜相关疾病中对黏膜免疫系统的调控作用.结论:针灸对局部黏膜免疫系统具有良好的调控作用,是针灸疗法防治黏膜相关疾病的重要机制之一,为针灸治疗黏膜相关疾病提供了更可靠的依倨.  相似文献   

6.
鼻腔洗剂对鼻窦内窥镜术后创面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慢性鼻窦炎和鼻息肉是鼻内窥镜外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然而在进行功能性鼻窦内窥镜术后多数患者黏膜完全恢复需3个月~5个月,术后一个月为术腔清洁阶段及黏膜转归竞争阶段[1].术后第2天抽出纱条后,术腔多见干硬血痂,窦腔黏膜受损,缺乏黏液清除功能,窦腔底多聚黏稠分泌物,并形成棕黄色的痂皮.鼻甲黏膜形成假膜并处于反应性水肿状态.术后1个月时术腔再次出现水肿,以各窦口黏膜周围更为明显,在黏膜缺损处出现囊泡、肉芽和小息肉,或见纤维结缔组织增生和粘连.如何减轻这一阶段术腔的各种反应,对术后黏膜的恢复有重要意义.应用鼻腔洗剂对术腔进行冲洗,对以生理盐水加庆大霉素、地塞米松作对照,观察鼻腔洗剂对促进黏膜恢复的疗效,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口腔炎是指口腔黏膜由于各种因素引起的感染及炎症,小儿常好发于颊黏膜、齿龈、舌、唇内、唇黏膜及邻近口周皮肤,由于疼痛剧烈,患儿可表现拒食、流涎、烦躁.常因拒食、啼哭才被发现.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参附注射液对脓毒症大鼠肠黏膜屏障功能的影响及可能作用机制.方法 将48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参附注射液组各16只.除假手术组外,其余大鼠采用盲肠结扎穿孔法复制大鼠脓毒症模型.造模成功后2h参附注射液组腹腔注射参附注射液20 ml/kg,假手术组和模型组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术后12、24h分别处死8只大鼠,观察各组大鼠小肠黏膜病理改变并评分;ELISA方法检测小肠黏膜分泌型IgA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小肠黏膜CD3+、γδT细胞百分率的变化.结果 术后12、24h,模型组与假手术组比较,大鼠小肠黏膜损伤指数评分均显著增加,小肠黏膜分泌型IgA水平以及CD3+、γδT细胞百分率均显著降低(P<0.05);参附注射液组与模型组比较,小肠黏膜损伤指数评分显著下降,小肠黏膜分泌型IgA水平以及CD3+、γδT细胞百分率显著上升(P<0.05).结论 参附注射液可能通过促进小肠黏膜分泌型IgA分泌和上调CD3+、γδT细胞表达,保护脓毒症大鼠肠黏膜屏障功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幽门螺杆菌 (H .pylori)在复发性口腔溃疡 (ROU )发病中的意义。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 (PCR)检测 60例ROU患者口腔黏膜病损区、正常口腔黏膜和牙菌斑处H .pylori感染情况 ,同时通过胃镜检查其患胃病情况 ,对口腔和胃黏膜H .pylori进行免疫荧光染色和细菌培养鉴定。结果 口腔黏膜病损区、正常口腔黏膜、牙菌斑H .pylori检测阳性率分别为 87% ,73 %和 82 % ;58例有不同类型与程度的胃炎 ,且口腔和胃黏膜H .pylori的形态、生化特性、培养条件和免疫学特性十分相似。结论 ROU患者口腔黏膜、牙菌斑和胃黏膜均为H .py lori的聚集地 ,其发病可能与H .pylori感染有关 ,H .pylori可能为ROU和胃病共同的致病菌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艾灸对克罗恩病(CD)大鼠结肠黏膜IL - 10、IL - 12、INF -γ、IL -4 mRNA表达以及结肠组织病理学的影响,探讨艾灸防治CD的作用机制.方法:将40只SD大鼠随机分成正常组、模型组、艾灸组和西药SASP组,每组10只,采用三硝基苯磺酸(TNBS)液灌肠制备大鼠CD模型,造模后每组随机取1只进行模型判定.艾灸组采用艾条温和灸双侧“天枢”穴10 min,每日1次,共灸治14日.西药组采用柳氮磺胺吡啶(SASP)溶液灌胃治疗,每日2次,共灌胃14日.治疗结束后断颈处死大鼠,剖取结肠组织,苏木精-伊红染色(HE)法观察大鼠结肠组织病理学变化;RT -PCR法检测CD大鼠结肠黏膜IL - 10、IL - 12、INF - γ、IL -4 mRNA表达.结果:每组取9只进入结果分析.①正常组大鼠结肠黏膜完好,黏膜下及肌层组织形态结构正常;模型组大鼠结肠黏膜上皮严重受损,黏膜下大量纤维细胞增生,炎性细胞浸润,伴有肉芽肿形成,各层组织结构形态紊乱;西药组大鼠结肠黏膜下可见少量纤维细胞增生和炎性细胞浸润,肌层组织排列稍欠齐;艾灸组大鼠结肠黏膜下仅见少量炎性细胞,黏膜、黏膜下及肌层组织形态结构基本正常.②模型组大鼠结肠黏膜IL - 12、IFN -γ mRNA表达上升(P<0.01),结肠黏膜IL -4、IL - 10 mRNA表达下降(P<0.01);艾灸和西药SASP治疗均能明显降低CD大鼠结肠黏膜IL - 12、IFN -γ mRNA表达(P <0.01,P<0.05),提升IL-4、IL - 10 mRNA表达(P<0.01,P<0.01),艾灸组作用优于西药SASP组.结论:艾灸可能通过调节结肠黏膜IL - 12、IFN -γ mR-NA、IL -4、IL- 10 mRNA表达从而减轻CD肠道炎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针刺对粘连性肠梗阻大鼠肠黏膜和血浆自由基的影响.方法 75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灌肠组、针刺组,观察针刺对粘连肠梗阻大鼠肠黏膜及血浆一氧化氮(N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结果 针刺组较模型组大鼠血浆和肠黏膜SOD含量明显增加,而NO和MDA含量显著降低.结论 针刺对损伤后肠黏膜的自由基具有一定积极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2.
口腔扁平苔藓(OLP)是一种原因不明的非感染性疾患,以口腔黏膜白色网状损害或丘疹、斑块、糜烂为特征.病损可发生于口腔黏膜的任何部位,以颊部为多.患者多无自觉症状,部分患者有黏膜粗糙麻涩感、烧灼感、口干、偶有虫爬痒感.黏膜充血糜烂和遇辛辣、热、酸、咸刺激时,局部可有灼痛.现代医学认为,发病与精神因素、免疫因素、内分泌因素、感染因素等有关.中医学可将本病归属口疮、口糜、口疳、口蕈等范畴.现将浙江中医药大学范永升教授辨治经验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对缺血再灌注期间大鼠肠黏膜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 采用大鼠肠缺血再灌注模型,24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丹参酮组.丹参酮组于阻断前30min于股静脉静注丹参酮Ⅱ-A 2mL/100g.再灌注2h检测回肠黏膜内pH(p Hi)、血清内双胺氧化酶(DAO)活性,同时观察回肠黏膜组织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及病理形态学改变.结果 丹参酮组再灌注2h时pHi明显高于模型组;丹参酮组血清DAO水平显著低于模型组;模型组TNF-α的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和丹参酮组,丹参酮组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丹参酮组小肠黏膜病理损伤程度明显轻于模型组.结论 丹参酮Ⅱ-A通过增加黏膜血流量及氧合,清除氧自由基及抑制缺血再灌注期间肠黏膜上皮细胞的凋亡,从而减轻肠黏膜缺血再灌注损伤,对休克期的肠黏膜有良好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4.
荨麻疹是一种血管反应性皮肤病,临床以皮肤黏膜的局限性、暂时性、瘙痒性潮红斑和风团为特征.荨麻疹是由于皮肤黏膜小血管扩张及渗透性增加所致.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辛及涂剂对金色仓鼠口腔黏膜的刺激性反应.方法 取金色仓鼠10只,用棉球浸湿辛及涂剂和对照氯化钠注射液,分别放入仓鼠口腔两侧颊黏膜最低处,保持1h.给药后24h,麻醉处死动物,取出两侧颊黏膜组织,肉眼观察有无刺激性反应,并做病理检查.结果 肉眼观察仓鼠两侧口腔颊黏膜均未见充血、肿胀、糜烂及溃疡反应,病理组织学检...  相似文献   

16.
张涛 《江苏中医药》2007,39(8):74-76
目的:现察溃疡性结肠炎(UC)模型大鼠结肠黏膜固有层淋巴细胞凋亡及其凋亡调控蛋白Fas、FasL的表达以及清肠栓对相关表达的影响.探讨清肠栓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作用机制.方法:用5%2,4,6一三硝基苯磺酸100m/kg灌肠建立大晟UC模型,运用电镜、原位末端标记细胞凋亡检测法(TUNEL法)和Fas、FasL蛋白免疫组化染色法,分别检测正常大鼠、UC模型大鼠以及经柳氮磺胺吡啶或清肠栓治疗后的大鼠结肠黏膜固有层淋巴细胞凋亡及固有层淋巴细胞Fas、FasL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大鼠结肠黏膜固有层淋巴细胞凋亡减慢,结肠黏膜固有层淋巴细胞上FasL的表达率增加,Fas的表达率下降.经清肠栓治疗后UC模型大鼠淋巴细胞凋亡增加,结肠黏膜固有层淋巴细胞上FasL的表达率下降,Fas的表达率增加.结论: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病可能是由于结肠黏膜固有层FasL高表达与Fas表达不同步,降低了Fas/FasL介导的淋巴细胞凋亡率,导致淋巴细胞凋亡减慢.清肠栓可能因为诱导结肠黏膜固有层FasL与Fas同步表达,诱导结肠黏膜固有层淋巴细胞凋亡,从而达到缓解溃疡性结肠炎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商陆醋炙前后对动物黏膜刺激性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商陆醋炙前后对动物黏膜刺激性的变化.方法:采用大鼠和小鼠胃肠道试验及家兔眼结膜刺激性试验,观察商陆醋炙前后对动物黏膜的刺激性变化.结果:经醋制后,商陆对动物黏膜的刺激性显著减弱.结论:醋制法能够降低商陆对动物黏膜的刺激性作用.  相似文献   

18.
现代医学认为胆汁反流性胃炎是由于胃排空延迟,胃肠道运动障碍,胃十二指肠、胆囊的运动协调失常,幽门松弛导致过多的胆汁反流破坏胃黏膜表面的黏膜屏障,进而损伤黏膜上皮,引起黏膜充血、水肿等炎症性改变.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加味白头翁汤对TNBS局部灌肠加高脂高糖法UC大鼠模型结肠黏膜形态的影响,对其黏膜损伤修复作用机制进行探讨.方法 采用加味白头翁汤、及西药SASP对UC大鼠模型进行治疗,治疗结束后采集结肠黏膜标本,首先肉眼观察结肠黏膜组织,按组织损伤评分标准进行评分,进行组间比较分析.然后将结肠组织石蜡包埋,HE染色,光镜下进行观察.结果 模型组大鼠结肠黏膜损伤指数与正常组之间差异极显著(P<0.01),加味白头翁汤方组可使结肠黏膜组织损伤和病理组织学评分降低,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与西药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溃疡性结肠炎大鼠动物模型复制是成功的,加味白头翁汤方可抑制UC的炎性细胞浸润,使炎症减轻,同时还有促进结肠黏膜损伤修复,恢复结肠黏膜的分泌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小剂量肠溶阿司匹林对胃十二指肠黏膜的损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小剂量肠溶阿司匹林对老年人胃十二指肠黏膜的影响。方法将92例服用小剂量肠溶阿司匹林(≤100 mg/d)的老年患者分成服药<3个月组和>3个月组,进行胃镜检查和幽门螺杆菌(H.pylori)检测,并与对照组(自愿健康体检者80例)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胃十二指肠球部黏膜损伤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3个月组患者胃体、胃窦、十二指肠球部黏膜损伤评分明显高于<3个月组(P<0.05);观察组H.pylori阳性患者胃十二指肠球部黏膜损伤明显高于H.pylori阴性患者(P<0.05)。黏膜损伤组的H.pylori感染率显著高于无黏膜损伤组,但吸烟、年龄的分层分析未能证实H.pylori感染在黏膜损害中的重要作用。结论小剂量阿司匹林对老年人胃肠黏膜有一定损伤,用药时间越长,损伤程度越大,H.pylori感染阳性较阴性者胃肠黏膜损害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