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 :讨论低张饮水MRCP结合LAVA在低位胆道梗阻性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93例经手术或内镜活检病理证实的低位胆道梗阻性病变,行低张饮水MRCP及LAVA动态增强扫描,观察梗阻部位的直接及间接征象。结果:低张饮水MRCP对低位胆道梗阻性病变的显示明显优于常规MRCP,胃肠蠕动伪影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壶腹部以外及壶腹部胆总管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周围脏器的显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张饮水后MRCP对十二指肠憩室诊断率明显提高(P0.01);结合LAVA动态增强扫描,对低位胆道梗阻性病变的定性诊断准确率分别为72.46%(50/69)、95.65%(66/69)。结论:低张饮水MRCP结合LAVA能够全面且直观显示梗阻部位的直接及间接征象,对明确肿瘤性病变范围及周围组织浸润程度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低张磁共振胰胆管水成像技术(MRCP)结合肝脏三维容积转移期动态技术(LAVA)增强扫描在壶腹周围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临床资料完整的壶腹周围病变患者53例,均行常规MRI扫描,同时行低张MRCP及LAVA多期动态增强扫描.结果 53例患者中,4例为壶腹区炎症;25例为壶腹区肿瘤;23例为壶腹区结石,1例为壶腹区十二指肠乳头部憩室.结论 低张MRCP结合LAVA增强扫描能够清晰的显示壶腹周围病灶的形态、范围以及不同病理类型疾病表现出的不同影像学特点,可以为壶腹周围病变定位、定性诊断提供更加可靠、直接的征象,对于外科手术及预后均有较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三维多期动态增强扫描(3D LAVA)结合胰胆管水成像(MRCP)对壶腹周围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对42例壶腹周围癌患者在常规MR扫描基础上行3D LAVA多期动态增强及MRCP扫描,对原始图像进行3D MIP及MPR重建后处理,观察病变的直接?间接征象。结果:42例肿瘤中定性准确率为88%(37/42);其中正确诊断胆总管下段癌5例,胰头癌20例,壶腹癌4例,十二指肠乳头癌5例;胆总管下段癌定位于壶腹癌1例,胰头癌定位于壶腹癌2例,定位准确率为92%(34/37)。1例胰头癌、1例壶腹癌漏诊,漏诊率5%(2/42);2例胰头癌、1例十二指肠乳头癌误诊为炎症,误诊率7%(3/42)。总体诊断符合率为81%(34/42)。两者结合直接征象显示率达93%(39/42)。另外3D LAVA直观显示6例直径小于2cm的早期壶腹周围癌。结论:3D LAVA多期动态增强扫描结合MRCP对壶腹周围癌及其鉴别特别是早期微小病变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MRI动态增强联合MRCP在肝外癌性梗阻性黄疸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30例梗阻性黄疸患者在常规MR扫描基础上行MRCP检查及LAVA多期动态增强扫描,观察病变征象并与病理结果对照.结果:30例患者均经病理证实,包括胆管癌15例、壶腹癌5例、胰头癌7例、壶腹周围十二指肠癌1例、胆囊癌2例,其中1例胰头癌漏诊,2例胆管癌和1例壶腹癌误诊为炎症,病灶定性诊断准确率和组织起源诊断准确率分别为86.7%、93.3%.结论:高场MRI动态增强和MRCP技术的联合应用能为肝外癌性胆道梗阻的早期诊断、鉴别诊断提供重要信息,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FSE序列MRCP、FIESTA序列和LAVA动态增强扫描诊断肝外胆道梗阻的临床价值。方法:对50例经超声诊断肝外胆道梗阻的患者,以1.5T HD MR行FSE序列MRCP、FIESTA序列冠状位扫描,并以LAVA序列行冠状动态增强扫描,分别在注射Gd-DTPA后10、30和60s行3期冠状位扫描,将FIESTA序列图像及LAVA序列动态增强图像、MRCP诊断结果与手术病理进行对比。结果:MRCP可以显示梗阻的部位以及可能的病因,但对病变的侵犯范围显示能力有限;FIESTA序列可以显示梗阻的部位、胆管与门静脉的关系,显示胆管结石有较大的价值,但对胆管的肿瘤、胰头部肿瘤显示能力不足;LAVA序列动态增强扫描对恶性肿瘤所致的梗阻有较强的诊断能力,尤其是在诊断肿瘤的侵犯范围方面有较大的临床意义。结论:肝外胆道梗阻的MRI检查可先行FIESTA序列扫描及MRCP扫描,对疑诊断肿瘤的患者可行LAVA序列动态增强扫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MRCP、TrueFISP结合3D-VIBE动态增强MR扫描在十二指肠恶性肿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收集资料完整的原发性十二指肠恶性肿瘤29例,回顾性分析 MR 资料,观察病变发生部位、形态、信号特点、周围结构及有无远处转移。结果本组腺癌共21例,黏液腺癌及印戒细胞癌混合1例,印戒细胞癌1例,神经内分泌癌1例,未分化癌1例,恶性间质瘤3例,1例霍奇金氏淋巴瘤。MR 主要表现为十二指肠局部肠壁偏心性或环形不规则增厚,形成软组织结节或肿块,黏膜破坏消失,伴肠腔狭窄,均匀或不均匀持续强化。恶性间质瘤肿瘤较大,合并囊变坏死。淋巴瘤表现为肠壁弥漫增厚,合并腹膜后多发淋巴结肿大。7例侵犯胰头,7例合并淋巴结转移,5例合并肝转移。结论MRCP、TrueFISP 及3D-VIBE 动态增强扫描结合对十二指肠恶性肿瘤诊断具有重要价值。肠壁不规则增厚并肿块形成、黏膜破坏消失是十二指肠恶性肿瘤的重要征象,病灶侵犯周围结构、合并淋巴结肿大或远处转移则有助于定性诊断。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Propeller LAVA(Liver Acquisition with Volume Acceleration)肝脏三维容积快速多期动态增强扫描对肝门胆管癌定位、定性及分型诊断的价值.方法 1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肝门胆管癌的患者进行常规T1WI、T2WI轴位平扫,2D、3D MRCP,Propeller LAVA增强及延时扫描,分析Propeller LAVA增强扫描表现,并与MR其他扫描序列图像进行比较.结果 Propeller LAVA增强扫描显示肿瘤瘤体18例,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均显示清楚,其中肿块型10例,内生型3例,浸润型5例,与手术及病理结果相符.结论 Propeller LAVA增强扫描对肝门胆管癌的定位、定性及形态学分型,具有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8.
MRCP及LAVA联合应用在癌性梗阻性黄疸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磁共振胰胆管造影(MRCP)联合动态增强扫描(LAVA)对癌性梗阻性黄疸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106例癌性梗阻性黄疸患者行MRI、MRCP和LAVA检查,进行诊断及鉴别诊断,并与病理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106例癌性梗阻性黄疸中,胆管癌45例,胰头癌22例,胆囊癌18例,壶腹癌12例,十二指肠癌9例。不同来源的肿瘤引起胆管系统的改变及强化方式有一定的差异。本组癌性梗阻性黄疸MRI诊断与手术病理结果符合率约为92.5%。结论MRCP和LAVA的联合应用对癌性梗阻性黄疸的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其影像学结果对临床治疗决策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磁共振胰胆管造影(MRCP)及动态增强扫描(LAVA)联合应用在肝门部胆管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4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肝门部胆管癌的患者进行常规MR平扫、LAVA动态增强和MRCP表现,明确肿瘤的部位、大小、分型、邻近受侵情况.结果 43例肝门部胆管癌患者中,结节型15例,腔内乳头状型6例,浸润型22例.MRCP显示扩张的肝内外胆管及梗阻部位的狭窄、中断、截断和管腔内的充盈缺损.MR平扫及LAVA增强扫描主要表现为肝门部软组织肿块或胆管壁不规则增厚及其渐进性强化,同时可以显示出癌灶与邻近血管和脏器的毗邻关系及受累情况.结论 MRCP和LAVA联合应用对肝门部胆管癌的诊断及形态学分型具有明显的优势,其影像学结果对临床治疗有较大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磁共振胰胆管造影(MRCP)及快速三维容积动态增强扫描(LAVA)联合应用在低位胆道梗阻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及临床随访证实的低位胆道梗阻患者的MRCP及LAVA增强影像表现,包括病变部位、大小、范围及其周围受侵情况等。结果 MRCP与LAVA对低位胆道梗阻性病变的定性诊断准确率分别为90%和86%,两者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MRCP与LAVA两者联合诊断准确率为96%,与单项MRCP或LAVA检查的准确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MRCP结合LAVA联合应用能较好地对低位胆道梗阻性病变进行定位、定性诊断,提高早期肿瘤的检出率,并能准确描述病变的范围及其浸润或累及范围。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肝脏快速容积采集(LAVA)整合阵列空间敏感编码技术(ASSET)在肝血管成像中的价值。方法:对80例肝病患者行肝脏常规MRI平扫及增强扫描。增强扫描采用LAVA整合ASSET;将LAVA采集的原始图像行最大强度投影(MIP)处理并分析其对肝脏病变及肝血管关系的显示情况。结果:80例肝脏病灶全部清晰显示。其中,肝癌42例44个,显示肿瘤血管30例,肿瘤供血动脉明显增粗、变形、移位20例,门静脉受侵25例,门静脉癌栓6例;肝血管瘤5例,肝囊肿8例,轻度肝炎6例,肝硬化18例,胆总管下段乳头状瘤1例。MIP显示肝动脉3级以上分支76例(95%)、门静脉3级以上分支72(90%)及肝静脉3级以上分支64例(80%)。结论:LAVA整合ASSET在肝脏动态扫描中可在较短时间内获得多期高质量增强图像并提供血管解剖信息,具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张森  刘霞  李绪斌  杜湘珂   《放射学实践》2011,26(10):1104-1106
目的:通过对比分析双手、双腕关节3D LAVA和FAME MR动态增强扫描图像质量差异,探讨双手、双腕关节理想的MR动态增强成像序列.方法:对34例以双手、双腕多关节肿痛初诊患者行MR动态增强扫描,其中9例行3D FAME动态增强扫描,25例行3D AVA动态增强扫描.采用3分法对比评估两种成像方法图像质量.结果:25...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小肠淋巴管扩张症在直接淋巴管造影和造影后CT检查中的影像表现,提高对此病的认识。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临床诊断为小肠淋巴管扩张症患者的临床和影像资料,所有病例均先行直接淋巴管造影后再行腹盆部CT平扫,5例在淋巴管造影前做过CT平扫加增强,3例淋巴管造影、CT平扫后进行了增强扫描,分析所有病例影像学表现。结果直接淋巴管造影显示腹膜后、髂部淋巴管走行迂曲,不同程度扩张,结构紊乱,动态观察向肠系膜反流4例,3例可见对比剂直接进入肠腔内。直接淋巴管造影后行CT平扫,21例均可见向对侧腰干反流,9例向肠干反流。15例患者有节段性肠壁增厚,8例增强扫描,显示5例小肠壁分层强化呈"晕轮征",2例增厚肠壁呈均匀性强化,1例肠壁未见增厚。结论直接淋巴管造影与造影后CT联合检查是诊断小肠淋巴管扩张症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运用磁共振肝脏快速容积采集技术(LAVA)行前列腺成像,探讨该技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经活检证实的前列腺病变患者的LAVA扫描各期图像。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分辨力高、病灶显示满意的各期图像。15例前列腺癌MRI平扫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前列腺增生肥大,T1WI呈高信号,外围叶内可见团片状低信号影,动态增强时在动脉早期即出现斑片样强化,稍后强化更明显,与未强化之外围叶形成明显对比,静脉期则强化减弱,仅可见边缘部分强化,延迟扫描随着正常外围叶组织强化,肿瘤与周围组织的信号对比差别远较前期减少。结论:磁共振LAVA技术能清晰显示中央叶、外围叶以及包膜结构,获得高分辨力、高信噪比及诊断准确的图像,且操作简便,在前列腺癌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中具有很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3.0T MR三维肝脏容积加速采集(LAVA)动态增强检查在子宫内膜癌分期中的价值,分析不同病理级别内膜癌表观扩散系数(ADC)的差异.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7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Ⅰ、Ⅱ期子宫内膜癌术前MR资料,评估LAVA增强检查分期各期(2009年FIGO分期标准)肿瘤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比较各病理级别肿瘤间ADC值的差异.结果 以手术病理为标准,LAVA增强检查判断内膜癌Ⅰa、Ⅰb、Ⅱ期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93.2%、77.8%、100.0%,83.3%、93.6%、100.0%,91.1%、91.1%、100.0%.G1、G2、G3级内膜癌平均ADC值分别为(0.78±0.14)× 10-3mm2/s、(0.64±0.06)×10-3mm2/s、(0.40±0.09)×10-3mm2/s,三者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 01).结论 3.0TMR 3DLAVA动态增强检查对Ⅰ、Ⅱ期子宫内膜癌的分期有较高的价值;测量ADC值对鉴别不同病理级别内膜癌有潜在价值,级别越高,ADC值趋于越低.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螺旋CT平扫对肠及肠系膜钝性伤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32例经手术证实的急性肠及肠系膜钝性伤的CT表现和临床资料,所有病例均行CT平扫及增强检查,总结其CT征象的临床意义,并对CT平扫及增强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螺旋CT平扫及CT增强在腹腔积液或血肿、腹腔游离气体、肠系膜渗出及血肿、肠壁肿胀、肠管破裂、肠管扩张伴积液方面,诊断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螺旋CT平扫对早期诊断急性肠和肠系膜钝性伤有较大临床价值,增强检查可作为CT平扫的重要补充.  相似文献   

17.
十二指肠恶性肿瘤的CT诊断与鉴别诊断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目的 探讨十二指肠恶性肿瘤的CT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 回顾性分析 2 0例手术病理证实的十二指肠恶性肿瘤的CT平扫和增强资料。结果 原发十二指肠恶性肿瘤 8例 ,其中十二指肠腺癌 3例 ,恶性淋巴瘤 2例 ,恶性间质瘤 3例 ;十二指肠继发性恶性肿瘤 12例 ,其中壶腹癌 3例 ,胰头癌 8例 ,胰腺无功能性神经内分泌癌 1例。十二指肠腺癌CT表现为肠腔局限性不规则环状狭窄伴软组织肿块 ,增强扫描肿块有中度强化 ;恶性淋巴瘤的特点是长范围的肠壁增厚或肠腔外肿块 ,增强扫描肿块有轻度强化 ;恶性间质瘤的特点是巨大软组织肿块伴明显、不均匀强化 ,肠梗阻不明显。壶腹癌表现为十二指肠降部内侧壁的局限性肿块 ,增强有轻中度强化 ,伴肝内外胆管扩张 ;胰头癌累及十二指肠表现为十二指肠内侧壁凹凸不平 ,邻近的胰头部肿块 ,增强扫描不强化 ,伴肝内外胆管扩张 ;胰腺无功能性神经内分泌癌侵及十二指肠表现为胰头部巨大肿块伴明显强化 ,肝内外胆管不扩张 ,肿块与十二指肠分界不清。结论 CT检查对十二指肠恶性肿瘤有重要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