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内经>认为阴阳是宇宙事物的两相,同属一件事物不可分的属性,"阴--阳-者,一分为二也"[1]. 根据<山海经>[1]、<易经>[2]、<内经>[3]及现代生物科学的相关文献[4-8]如:多功能、促进-或抑制--的阴阳转录子1(YY1)[9-10];iNOS与eNOS(诱导性-与缺陷性--一氧化碳合成酶)的阴或阳性的效应[11];IFNγ的活跃-或沉默--[12];调节精子顶体浓度的高-或低--的双相功能的GABA(A)和GABA(B)受体[13];朊病毒蛋白PrP对金属亲和力的正常-与反常--[14];阿卓糖的二聚物的对抗式的头-与尾--四维堆垛结构[15];(间歇)连接蛋白32(Cx32)基因其-729及-329位与YY1连接为促进作用的正调控-,其-1042到-758序列为负调控--[16];雌激素受体ERα及ERβ存在(致癌-与抗癌--)的阴阳对抗性[17];所以阴--阳-在遗传学上的定义应是:阳--显现,显性,能表达,主基因,正,氧化,促进,活跃,高,大,多,反常,结合,病理性.阴--隐蔽,隐性,不表达,修饰基因,负,还原,抑制,沉默,低,小,少,正常,分解,生理性[18].  相似文献   

2.
旦暮不同时辰阴阳药对对人体阴阳调节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一天中天人阴阳消长变化规律,于平旦气升发之时投以阳药,而在黄昏阴气始盛时给以阴药,观察其对人体阴阳的影响。结果发现这样的阴阳药对确有奇特疗效。  相似文献   

3.
王建华 《河南中医》2020,40(5):688-690
正常的睡眠与阴阳的升降平衡有直接关系,阴阳升降出入正常,则人体可正常寐寤。阴阳升降平衡失常,则发为失眠。若阳偏亢,不能正常下潜入于阴,则发为失眠,多表现为入睡困难,可用栀子豉汤或酸枣仁汤加减,以滋阴清热,清心除烦,亦可依据不同病因采用龙胆泻肝汤加减、交泰丸加减、百合地黄汤加减等治疗。阳扰于阴,表现为入睡容易,但是多梦、易醒,此类失眠与三焦、肝、胆、胃关系密切,可采用保和丸或温胆汤加减治疗,如属血瘀证可选用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属心肝血虚证者可采用安神定志汤、逍遥丸或归脾汤等治疗。阳早出于阴,表现为入睡不难,但睡眠持续时间不长、醒后不易再入睡、早醒,此类失眠和三焦、胆、肺、大肠等关系密切,患者多为老年人或抑郁症患者。老年人失眠,可采用老人不寐丸、左归饮、桂枝龙骨牡蛎汤等加减治疗。抑郁症患者,可采用柴胡加桂枝龙骨牡蛎汤、柴桂温胆定志汤等治疗。治疗时要综合分析,找准病机,平衡阴阳,调畅气机,方能显效。同时,要适当调整作息时间,顺应阴阳变化,养阴养阳,使人体处于阴阳相对平衡的状态,则失眠自愈。  相似文献   

4.
深入研读《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领悟:认识“阳生阴长,阳杀阴藏”中包涵着阳与阴的连动关系,阳与阴共进退,阳主阴从;“此阴阳反作,病之逆从也.”阳本来要在上,反而在下;阴本来在下,反而在上,谓之“此阴阳反作”,正因为“阴阳反作”而产生“病之逆从”;提出“寒极生热、热极生寒”中“极”的两个意思:一是(尽)头,二是(两)端;“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是阴阳关系的最完美表达.  相似文献   

5.
明代医家张介宾提倡阳非有余与真阴不足的理论,对后世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他所创制的左归丸、左归饮与右归丸、饮,至今仍为临床所习用。  相似文献   

6.
明代医家张介宾提倡阳非有余与真阴不足的理论,对后世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他所创制的左归丸、左归饮与右归丸、饮,至今仍为临床所习用。  相似文献   

7.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阴胜则阳病,阳胜则阴病。阳胜则热,阴胜则寒。重寒则热,重热则寒。”其本义的针对药食气味而言的,后世医家多从人体阴阳寒热盛衰的病机进行阐述,这不仅丰富了病机学说的内容,也是对《内经》理论的发展和补充,其意义已远远超出了原文本身的含义。本文在阐释原文本义的同时,对后世医家的引申义也进行了论述,目的是使人们对该段原文有一个完整全面的认识,使理论能有效地指导临床实践,并在实践中得到检验和发展。  相似文献   

8.
王琦 《天津中医药》2014,31(5):257-259
<正>如徐灵胎"用药如用兵"之说,医生选药用方必熟谙药物的性味归经,四气五味、升降沉浮,才能达到用药精当的目标。根据多年的临床用药经验,现将用药之法归纳为阴阳、动静、升降、开合、润燥、轻重等30个方面。首讲重点从调和阴阳、水火阴阳、阳生阴长、抑阴扶阳4个角度阐释临证用药方法的"阴阳论"。  相似文献   

9.
论基因的阴阳属性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微观的基因是十分复杂的 ,但也可见基因的阴阳属性 ,本文从基因及其运动、正调控基因与负调控基因、增强子与衰减子基因座、隐性基因与显性基因四个方面进行了初步判定 ,同时以在线孟德尔遗传 (OMIM )网络资源列举相关基因 ,并初步探讨基因阴阳属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痉挛性偏瘫是中风后常见的症状之一,其治疗为中风恢复的关键。历代针刺治疗本病多遵循"治痿独取阳明"的原则,其疗效不尽如人意。从痉挛性偏瘫的病机和特点分析,采用阴阳经合刺的方法治疗,证明此法可以缓解肌肉的痉挛状态,帮助其功能恢复,在治疗方面具有独特的疗效和优势。  相似文献   

11.
吴成长 《中医药学刊》2004,22(2):314-315
在脏象学说中,总体上说,五脏属阴,六腑属阳。然而,就五脏而言,同样可区分为阴脏阳脏。这种区分形式不仅在理论上表明脏腑特性之不同,而且对临床五脏病的治疗也具有指导意义,本文对此予以阐述。  相似文献   

12.
《内经》五脏阴阳区分的内涵及临床意义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脏象学说中,总体上说,五脏属阴,六腑属阳.然而,就五脏而言,同样可区分为阴脏阳脏.这种区分形式不仅在理论上表明脏腑特性之不同,而且对临床五脏病的治疗也具有指导意义,本文对此予以阐述.  相似文献   

13.
黄疸是肝胆系统常见疾病,中医对黄疸的认识源远流长,从繁杂的辨证分型到形成以阴阳为纲的辨治体系,经历了数代医家的发展完善。笔者总结以湿热、寒痰、热毒、血瘀、正虚为黄疸病理因素,困阻中焦脾胃,阻滞肝胆气机,胆汁疏泄失常为病机。归纳以正虚无热者为阴黄,有热无寒者为阳黄,以寒热错杂者为半阴半阳辨证论治黄疸,体现出疾病进展过程中的阴阳转换。综前人之述而论之,阐发自己的拙见,抛砖引玉,以期有益于临床诊疗。  相似文献   

14.
“阴阳离决,精气乃绝”出自《黄帝内经》,阴气和平,阳气固密,人的精神才会正常。如果阴阳分离决绝,人的精气就会随之而竭绝。精气,生命的本源,包括“先天之精”和“后天之精”两部分,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肾藏先后天之精,元阴元阳之处。阴阳分离决绝,肾精的亡失,最终导致生命的终结。随着现代医学对急危重症治疗的快速发展,中医治疗急危重症逐渐被人忽视,探讨“阴阳离决,精气乃绝”作为指导思想在治疗急危重症中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5.
从阴阳辨证治疗脱疽病38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脱疽病属现代医学脉管炎的范畴,多见于我国北部,以下肢、趾端为主要发病部位。病灶深居筋骨,疼痛彻骨,难消难溃难敛,久则侵蚀骨髓,伤筋坏骨。《太乙经》云:“症状赤黑,坏死不治”。现代医学以截肢术为最终治疗手段。笔者十余年来以阴阳辨证分型治疗,取得一定疗效,现报道如下。1  相似文献   

16.
出血性中风急性期阴阳辨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出血性中风阴阳二型辨证对临床研究的指导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59例急性期出血性中风病例,分别探讨阴阳辨证与危险因素、症状体征、伴发实验室参数变化及临床预后的关系。结果 有高血压病史者多见于阳类证,意识障碍较重者多见于阴类证;血糖值升高者多见于阳类证;阴类证临床死亡率较高。结论 阴阳二型辨证对出血性中风临床研究有指导意义,但尚需开展进一步相关研究以论证。  相似文献   

17.
姚建平  马书娟 《光明中医》2010,25(1):100-101
药有五味,即酸、苦、甘、辛、咸五种味道。药味不同,作用亦不相同。不同药味配伍之后,又产生新的作用,称之为“气味和合”。中医理论认为,疾病的发生发展,可概括为机体阴阳偏盛偏衰,利用药物的不同味可纠正机体阴阳之偏而祛疾疗病。早在《内经》中就有关于药物气味的论述,如“辛甘发散为阳,酸苦涌泄为阴”,“以辛散之,以酸收之,以甘缓之”等。  相似文献   

18.
结合《金匮要略》发病、疾病传变的理论,从新的视角阐释张仲景阴阳病分类的依据。认为《金匮要略》阴阳病以病因、发病、疾病传变为分类依据。病因均有外感六淫邪气,发病病位均为狭义形体,故为形体杂病。若外邪侵袭机体,导致形体的元真闭塞不通,体现出病发于外,病久由形体向脏腑传变,则为阳病;若病源发于脏腑内虚,发病之前的传变由脏腑内虚致使形体有损,再感外邪诱发,体现出病发于内,则为阴病。  相似文献   

19.
从太极图、阴阳理论出发阐明生、老、病、死。生老病死的过程即是阴逐渐放大地流于下,阳逐渐放大地亢于上,直至分离,阴阳离决的过程。其间有多少阳亢于上就有多少阴流于下,两者等量对应,同时互动,互为因果。  相似文献   

20.
现代研究证明,人类基因多态性在阐明人体对疾病毒物的易感性与耐受性、疾病临床表现的多样性以及对药物治疗的反应性上都起着重要的作用,探讨朝医太少阴阳体质与基因的相关性,将基因研究引入朝医体质研究,必将把朝医体质研究推向一个更高的层次。着重在朝医太少阴阳体质的形成、体质治疗学以及体质量表等方面论述太少阴阳体质与基因的相关性,为太少阴阳体质与基因的相关性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