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任继学老师是全国著名中医学家 ,学识渊博 ,经验丰富 ,研究心、脑、肾疾病五十余年 ,建树颇多 ,在国内外享有极高声誉。在心脏病方面 ,任老师痛感近来中医界西化之风日甚 ,“见心治心” ,一遇冠心病、心律失常等疾 ,漫应以活血之品、扩管之剂 ,久之恒致“愈活而心愈痛 ,愈扩而气愈衰”。故任老师根据《灵枢·厥病》所论 ,认为冠心病应属中医“厥心痛”范畴 ,《内经》对此病不独责之于心 ,而是联系五脏六腑 ,有肾心痛、胃心痛、脾心痛、肝心痛、肺心痛之别 ,已示人从他脏治心之旨。任老师认为 :病虽在心 ,而不能惟知治心 ,须着眼整体 ,推求致…  相似文献   

2.
“肺心”病多由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支气管扩张、肺结核等演变而来,在祖国医学中属咳嗽、痰饮、哮喘、肺痨等范围。多年来随着寻找防治“肺心”病的有效途径,而发展了肺——脾——肾理论,并有不少学者由不同角度探讨了肺、脾、肾的实质。他们认为“肺心”病不同时期表现是由于肺、脾、肾之间相互资生与制约关系失调演变的结果。对肝注意较少。笔者回顾既往的病例,注意到“肺心”病与“肝”的关系其实是很密切的,因而临证时应用治“肝”法来处理“肺心”病者,结果尚属满意。兹把数种常用治肝法简要报导如下:  相似文献   

3.
心痛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灵枢.邪客篇》中说:“心者,五脏六腑大之主。”通过文献整理认为五脏皆可令心痛,非独心也。直接系统的从生理和病理两个方面论述了肺、肝、脾、肾四脏都可以引起心痛。  相似文献   

4.
生脉散类制剂的临床应用长春中医学院附属医院药剂科(130021)李丽贤,于启平长春中医学院中医研究所陈新,任丽艳,杜维军[关键词]生脉散,临床应用,综述一、临床应用1·冠心病冠心病属中医"胸痹"、"心痛"、"真心痛"范畴,本病病位在心,与肝、脾、肾诸...  相似文献   

5.
胸痹病的记载,始见于《内经》.据现代中医之研究,当属现代医学之心肺病变、胸膈病变等,尤其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类似.然后世诸多文献,尤唐宋以后.因胸痹有“心痛”、“心胃病”、九种心痛”等称谓,则常与脾胃病胃脘痛混淆.此不敢日沉冤千古.但不辨明个中奥秘实难真正继承发扬中医经验之精华.本文通过历史文献复习.探寻幽微于后:1 内经纲目、仲景正名《(?)间·脏器法时论》云:“心痛者,胸中痛,胁下痛,(?)背(?)(?)(?)痛,两臂内痛.”《灵枢·厥病》进一步描述了胸痹心痛的临床表现:“厥心痛与背相控,善契,如以后触及其心.伛楼者肾心痛也痛也;……腹胀胸满,心尤痛甚.胃心痛也……痛如以锥针刺其心.心痛甚者,脾心痛也;……色苍苍如死者,终日不得太息,肝心痛也;  相似文献   

6.
冠心病,其临床表现有胸痛、胸闷、心悸、气短,严重者可见面色苍白、汗出,甚至昏厥。这些临床表现与中医学中的“心痛”病相似。包括了“胸痹”、“真心痛”、“久心痛”等。“心痛”病的辨证施治有本虚标实两个方面。在疼痛发作期,病情急,宜治标,以通为主,多以活血化瘀、芳香温通法为治;缓解期宜治本,以补为主,当详辨其病情,视心、肝、脾、肾阴阳之偏盛,气血之郁滞情况而调之。但气滞血瘀,痰浊闭阻经脉,经脉不通是“心痛”病的主要病理变化。故在整个治疗过程中,都应考虑活血化瘀,调畅气血,疏通经脉,方能收到很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7.
冠心病是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后引起冠状动脉管径狭窄或堵塞,使心肌的血液供给发生障碍所致,属于中医“心痹”、“胸痹”、“真心痛”、“厥心痛”等范畴。祖国医学认为,本病的发生与心关系密切。心主血脉,推动血液循脉道运行,这种功能即“心气”。但心气之所以能推动血脉运行,还因为有肝之疏泄,肾之温煦,脾之化生协助。若肝、肾、脾之功能失调,均可致心气(阳)不  相似文献   

8.
冠心病心绞痛辨治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儒文 《时珍国医国药》2004,15(11):777-778
冠心病心绞痛属于祖国医学“胸痹”心痛范畴。对此病的记载首见于《内经》,如《素问·标本病专论》“心病先心痛”。张仲景《金匮要略》专论《胸痹心痛短气病》篇 :“胸痹之病 ,喘息咳唾 ,胸背痛 ,短气 ,寸口脉沉而迟 ,关上小紧数 ,瓜蒌薤白白酒汤主之”。其病因为本虚标实。正气不足为本 ,瘀血、痰浊、寒凝为标。主要病机为五脏亏损 ,气血阴阳不足 ,推动无力 ,心不能所主 ,心脉阻滞不通所致。其病位在心 ,但与肺、脾、肝、肾关系密切。笔者在十余年心血管病临床中 ,对胸痹心痛辨治积累了一定经验。现介绍如下 :1 分型辨治1.1 心脉瘀阻 ,…  相似文献   

9.
肾心痛证治精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肾心痛”是中医病名 ,始见于《内经·灵枢·厥病》篇。提出 :“厥心痛 ,与背相控 ,善瘛 ,如从后触其心 ,伛偻者 ,肾心病也。”本病的发生与心肾阴阳虚衰、精血失于资生、手足少阴经脉失调、水火不能相济有关 ,其病位在心 ,病本在肾。本虚标实是发病的基础和条件 ,其结果是心脉痹阻 ,发为肾心痛。笔者着重论述辨治因肾虚所致心痛的临床思路与方法。1 定义与范围因肾阴肾阳虚损 ,心阴心阳失于濡养温煦 ,而致心脉痹阻引起心痛者 ,称之为“肾心痛”。证见心痛彻背 ,背痛彻心 ,胸背拘急 ,畏寒肢冷 ,腰膝酸软 ,伛偻不伸 ,足跗浮肿 ;或面色苍白…  相似文献   

10.
胸痹心痛是临床常见多发的内科心系疾病之一,其病位以心为主,多与肝脾肾三脏功能失调密切相关。发病多为本虚标实,本虚以心脾肝肾亏虚、功能失调为主,标实则以寒凝、气滞、血瘀、痰浊痹遏胸阳、阻滞心脉为主。然其基本病机则是心脉痹阻,病机的关键在于血液瘀滞,因此气滞血瘀成为该病最常见的证型。多年来,血府逐瘀汤作为通治一切气滞血瘀证之名方,治疗胸痹心痛疗效确切。但近年来,笔者在跟随导师坐诊的临床实践中看到,部分患者发病诱因明显,情志刺激成为胸痹心痛的主要致病因素之一,以往常规的治疗疗效欠佳。导师根据“肝气通则心气和,肝气滞则心气乏”理论,疏肝理气、活血化瘀并用,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1.
从心肺相关论冠心病的证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学法 《光明中医》1999,14(4):12-13
冠心病属祖国医学“胸痹”、“心痛”之范畴。一般认为其以“本虚标实”为主要病机,与肝、脾、肾诸脏密切相关。然而冠心病无论“本虚”或“标实”都与气血息息相关,《内经》曰:“诸气者,皆属于肺”,“诸血者,皆属于心”。可见气与血的关系,实可谓之心与肺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冠心病是中老年人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属中医学中“胸痹”、“厥心痛”、“真心痛”等范畴。病位虽在心,但与其他脏腑关系密切,早在《灵枢·厥病篇》中已有肺心痛、肝心痛、胃心痛等病名的记载。笔者在临床上以燮理脏腑法治疗冠心病,常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兹述体会如下...  相似文献   

13.
肾心痛辨治     
“肾心痛”是中医病名,始见于《灵枢·厥病》篇,提出:“厥心痛,与背相控,善瘛,如从后触其心,伛偻者,肾心病也。”本病的发生与心肾阴阳虚衰、精血失于资生、手足少阴经脉失调、水火不能相济有关,其病位在心,病本在肾。本虚标实是发病的基础和条件,其结果是心脉痹阻,发为肾心痛。本文着重论述我在辨治因  相似文献   

14.
刘伟 《内蒙古中医药》2010,29(15):142-142
《难经,六十难》关于“其五脏气相干,名厥心痛”之说,深刻地阐明了胸痹的发病关键。《灵枢、厥病》篇所载肝心病、肾心痛、肺心病、脾心痛等病名,精确地反映出心痛证虽然病位在心,但主要由于其他脏腑功能失调影响于心,因而致病的道理,故临证时常依据脏腑相关的理论,通过调整其他脏腑功能而达到治疗心痛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黄帝内经》提出“五脏藏神”理论,即心藏神、肺藏魄、肝藏魂、脾藏意、肾藏志。基于此,失眠与焦虑共病的内在病机当为“神不得藏”,其中以“心神”“肝魂”“脾意”为辨治重点。心不藏神则神烦,治当安心神,方选天王补心丹加减;肝不藏魂则惊悸,治当归肝魂,方选一贯煎化裁;脾不藏意则郁结,治当宁脾意,方选归脾汤出入。同时,基于五脏一体观,亦应重视肺、肾二脏的藏神功能。各脏神有所藏,则失眠与焦虑得平。附验案1则以佐证。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伤寒论》疾病治疗及组方的分析,发现脾与五脏密切相关,心、肺、肾 ,肝病变时可以从脾论治。脾与心,心系疾病常从脾治,如小建中汤、炙甘草汤的运用;脾与肺,生理上,土生金,病理上,母病及子,如肺疾以麦门冬汤培土生金;脾与肾,肾虚通过补脾益气以温肾;脾与肝,“见肝之病,知肝传脾”,脾气充实则肝病自愈。  相似文献   

17.
杨传华  陆峰  李东娜 《中医杂志》2012,53(20):1726-1729
高血压的病机变化以肝失疏泄、脾失健运、肾气亏虚为辨识着力点,呈现“初病在肝、病中由肝及脾、久病入肾”的病程进展特点和“中青年在肝、中老年及肾”的年龄分布特点.遵循方证对应原则,在肝、脾、肾的脏腑病位层面选取代表性证候,阐释从肝脾肾论治高血压的基本指导框架,为证治体系的创新提供应用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难经,六十难》关于“其五脏气相干,名蹶心痛”之说,深刻地阐明了胸痹的发病关键。《灵褪、厥病》篇所载肝心病,肾心痛,肺心病,脾心痛等病名.精确的反映出心痛证虽然病位在心.但主要由于其他脏腑功能失调影响于心,因而致病的道理,故临证时,常依据脏腑相关的理论,通过调整其他脏腑功能而达到治疗心痛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张磊 《中医杂志》2011,52(8):653-655
关于高血压病的中医病机,医家多从脏腑病机入手,认为高血压病的病位在脑,初起时与肝脾相关,继而影响到心肾,最终导致心、肝、脾、肾俱损,病理变化主要是心、肝、脾、肾的气血阴阳失调,病理因素不外乎风、火、痰、瘀、虚五端,属于本虚标实证,其发病初期为实证热证,久则肝、脾、肾等三脏出现亏虚。拟从六经气化角度入手探讨高血压病的中医病机,以期拓展高血压病的辨治思路。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中医药治疗冠心病临证思路和用药特点.方法:依据中医理论,结合现代相关研究成果对命题进行论述.结果:冠心病属中医学“胸痹”、“心痛”范畴,其发病与痰浊瘀阻关系密切,病变脏腑与心、肝、脾、肾相关.结论:心主血脉,脾主运化,肾主五液,豁痰祛瘀法防治冠心病符合五行学说的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