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硒与大骨节病关系研究20年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硒与大骨节病(KBD)关系研究始于1972、1973年。当时在用KBD病区水粮养大鼠的实验中,意外地出现了许多大鼠(39.71%)死于急性大片肝坏死;追查原因时注意检测了所用水粮的硒(Se)含量,从而首次看到KBD病区水粮Se含量低于非病区的现象。20多年来,Se与KBD的关系已成为我们研究组一直探索的问题之一。我们的研究工作还涉及了KBD本身一些最基本的方面;包括KBD本身的流行病学特征、临床与X线诊断方法、治疗与预防措施的研究;KBD病理形态学(包括超微结构)、X线  相似文献   

2.
单纯性软骨坏死的病变程度划分记分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单纯性软骨坏死(chondronecrosis simplex)是属于原发性的软骨坏死,即,病变单纯地以软骨坏死方式表现出来。相对而言,继发性软骨坏死时则因常可见到足以导致软骨坏死的其他病变同在,故病变比较复杂,因而,可称为非单纯性软骨坏死。 人类患大骨节病(KBD)时,透明软骨内的主要损害,以及动物骨软骨病(OC)的第三型软骨损害,都是属于单纯性软骨坏死。我国自1956年以来,使用KBD病区有关的某种(或某些)因素进行KBD动物模型复制时,也主要以引起这种单纯性软骨坏死为目标。可是,在人类KBD和有关动物模型复制、以及动物OC研究中,已往文献主要是对各个分散病例所见到的软骨坏死不同时期的表现,进行定性的描述;而缺乏对每个具体病例软骨坏死的病变严重程度,进行量上的评估。这样,就很难把软骨坏死所见同一些流行病学因素(或动物实验所用的因素——如,饮病区水、喂病区粮、饲料的低硒程度、投给某种元素或毒素、等等)之间,作出比较确切的联系分析和判断。  相似文献   

3.
对大骨节病(KBD)患者和实验动物的软骨和体液多种生化指标观察发现,其软骨细胞代谢产物硫酸软骨素(Chs)硫酸化程序降低,分子量变小,尿中Chs排泄量升高,各种Chs比例失调,KBD病区粮喂养大鼠软骨活性硫酸基(PAPS)含量降低,而其硫酸化酶活性正常,培养的软骨细胞~3H—UdR掺入降低等一系列生化改变。这些改变多数与Chs的硫酸化代谢有关系。进一步对KBD患者人群和实验动物血液硫酸化因子(SF)活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其血清中SF活性降低,而同组实验动物离体软骨对~(35)SO_4~(2-)摄取反应性升高。根据SF对软骨细胞代谢调控作用理论,进一步证实了KBD病区外环境中确实存在硫代谢干扰因子(SIF)。SIF通过干扰SF生物功能导致机体硫代谢紊乱而致KBD.  相似文献   

4.
按照卫生部地病司布署和全国大骨节病(KBD)重点病情监测方案的要求,1990年起对林口县保安村进行了病情监测,结果总结如下:1 监测点区概况 保安村是KBD历史重病区,70年代末7~12岁儿童X线患病率高达80%;80年代以来,病情逐渐下降,至1994年已接近GB级控制标准。 该村地处小兴安岭和老爷岭之间的低山丘陵地带,距林口县35km。气温偏低,无霜期短。1990年  相似文献   

5.
大骨节病(KBD)是一种原因有待进一步证明的地方性、多发性、变形性骨关节病。基本病变是发育中儿童骺板软骨和关节软骨的变性、坏死,并继发为变形性骨关节病。 迄今为止,全世界仅见我国、俄罗斯和朝鲜北部山区有本病的报告。据杨健伯教授(1991)对原苏联KBD病区考察结果认为,原苏联已在60年代基本上控制了KBD。1964年原苏联医学科学院骨关节病研究所所长Nestrov在美国风湿病与骨关节病杂志发表文章,宣布苏联KBD已经控制。但从未见有关于KBD控制标准概念及其研究的报告。  相似文献   

6.
目的 监测病区6年大骨节病(KBD)消长趋势,从不同角度寻找KBD病因。方法 以随机抽样的方法选择病区7~12岁儿童进行临床和X线检查,并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结果 除2000年外,其余5年临床检查均为0检出。X线检出率从2000年的23.33%下降到0。结论 病区病情呈稳步下降势态,病区粮食可能是该地KBD主要致病因素。  相似文献   

7.
大骨节病(KBD)病因至今不明,杨氏等提出病区产食用粮被镰刀菌污染并产毒是致KBD的重要原因,换吃国库供应粮就可控制或杜绝KBD的发生。然而,合水县国营大山门林场是KBD重病区,自1984年林场居民改吃国库供应粮,KBD病情未得到控制。为此,作者于1993年9月对该林场进行了现况调查,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低硒与大骨节病关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自1983年11月全国第一届大骨节病(KBD)病因座谈会以来,关于低硒与 KBD 关系的研究,取得了进展。现将已发表的主要研究材料综述如下:一、流行病学方面1、1984年以来,又一次验证了“KBD 病区处于低硒环境,病区儿童体内血、尿、发硒低于非病区儿童”这一规律的报告有山东、  相似文献   

9.
马前子丸治疗大骨节病远期效果随访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大骨节病(KBD)病因尚未确定,亦无特效治疗药物。KBD最突出的自觉症状是关节疼痛及关节活动受限。自50年代以来全国应用了多种药物治疗,均有不同的止痛效果,但多数药物近期效果好,停药症状又复发。马前子丸自50年代末期应用以来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远期效果则无报道。作者自70年代以来用马前子丸治疗KBD,并做了部分病例的多年随访观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硒与大骨节病关系研究概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祥赓 《地方病通报》1991,6(2):128-132
建国四十多年来,大骨节病(KaschinBeck Disease,KBD)的防治研究工作,从现场到实验室,从临床到基础,积累了丰富的资料,现已形成了三种主要的病因假说。特别是七十年代末,李崇正报告用亚硒酸钠防治KBD成功,为KBD的病因探讨和防治研究闯出了一条新路。十多年来,亚硒酸钠(包括硒盐)防治KBD的试验遍及全国许多病区,多数认为效果良好。为此,提出硒缺乏可能是KBD发病的必要条件。下面就硒与KBD的关系及研究状况做一概述。  相似文献   

11.
大骨节病研究的最近进展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1 病情及监测 大骨节病(KBD)病情下降现象,在俄罗斯的老病区(乌洛夫地区)早已观察到;但仅限于临床患病率的调查,而且因陆续用过各种防治措施,病情下降的原因很难分析清楚。 我国KBD病区众多,各地病情不一。80年代以来,不少病区报告病情下降。有的病区病情已很轻并相对稳定,有的已达到或低于控制标准。而且观察到,病情的下降,可出现在未采取任何防治措施的病区和重病区。病情下降时,可伴有当地人群发硒含量上升。服硒盐导致人群发晒上升的病点,当与自然状况下人群发硒上升的病点作比较时,未看出服硒后的病情下降有何明显地优于病情的自然下降。分析病情自然下降的有关因素,已被提到的有改革开放后经济收入增加,生活水平提高;口粮增加;口粮中小麦比例增加,  相似文献   

12.
生物地球化学元素缺乏,是大骨节病(KBD)重要的病因假说之一。微量元素硒与大骨节病的关系已进行了多年的研究,但大骨节病是否与元素碘有关,工作不多。流行病学调查发现,KBD往往流行于碘缺乏病(IDD)地区,病区环境常同时缺硒、缺碘。因而提出KBD可能是同时缺硒、缺碘的疾病。碘是合成甲状腺素(TH)的必需原料,硒通过5′脱碘酶(5′IDI)影响TH代谢,二者对TH生理功能的正常发挥至关重要。已知甲状腺素对生长发育有重要影响。对骨的代谢和发育起重要作用,而大骨节病又主要侵犯生长发育期儿童的关节软骨和骺板软骨。因此结KBD病区环境中硒、碘含量及其对儿童甲状腺  相似文献   

13.
目的:为探查外周血有白细胞坏死的大骨节病(KBD)病儿其血浆内有无KBD的致病因子,特进行本实验。方法:选干骺端损害X线阳性征且有外周血细胞坏死的KBD病儿血浆作用于培养(兔)软骨细胞以判定血浆内有无引起软骨细胞病变效应的致病因子。结果:实验组部分细胞的核染色质颗粒间出现淡紫红色小点动物,伴点状物周围染色质溶解,直至整个胞核转化为青灰均质的大团块;更后,团块内出现嗜酸性斑块、团块外出现环状体。电镜下见实验组细胞内众多染色溶解小灶、各小灶内有直径75-83nm的病毒核衣壳,呈外形六角,核心中空。结论:以KBD病儿血浆诱发出的培养软骨细胞的光镜下病变与KBD尸骨软骨细胞的B型凝固性坏死安全相同,实验复制出KBD的培养软骨细胞病变模型;病变的原因是来自KBD病儿血浆、继之出现于实验组病变细胞核内的某病毒;KBD病儿血浆内的病毒可能就是KBD的致病因子。  相似文献   

14.
克山病心肌病理学研究结果认为,其病变性质类似缺血、缺氧性的心肌坏死。实验病理学研究证明,亚硝酸盐中毒可以引起动物缺氧性心肌坏死,还发现用克山病病区粮饲养的动物,这种心肌坏死的检出率及坏死面积均较用非病区粮饲养者明显增加,两组间差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大骨节病(KBD)病因至今未明.本文做KBD患儿外周血白细胞的病理学研究拟验证KBD发病中有病毒血症的假设.方法 在病区小学,临床粗筛出KBD疑似儿童82例(经X线片检出KBD患儿65例),光镜查其外周血血涂片后,从中选出有白细胞病变者10例,以电镜寻找其白细胞内的病毒体. 结果 光镜查出外周血白细胞病变阳性者64/82例,可疑阳性者7/82例.电镜下,在9/10例白细胞内检出病毒核衣壳.衣壳直径70~100 nm,外形六角,部分有小核心.核衣壳外围见细胞核染色质溶解灶. 结论 在9/10例白细胞核内有病毒核衣壳的结果,使KBD发病中有病毒血症的假设得到验证.该病毒引发出白细胞坏死过程是具有细胞病变效应的.该病毒可能也是KBD软骨细胞坏死的原因.KBD病儿外周血白细胞坏死的病理学发现将对血液病理学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6.
用喂饲大鼠病区荞麦的方法进行动物实验,以进一步验证现场调查所提出的病因假设。结果表明,喂饲病区荞麦的实验组动物的子宫重量显著高于喂饲非病区荞麦的对照组,喂饲病区荞麦还可使雌性大鼠不孕。本研究从实验室角度对病区荞麦作为“乳房肿大症”的病因提供了佐证。  相似文献   

17.
用大骨节病区(陕西省永寿县)及非病区(沈阳)粮配制的饲料喂养出生一个月的大白鼠1~5个月中间,分5批测定了动物的血浆酶谱。结果表明:喂病区粮组动物先后出现了GOT,CK,LDH 酶活性的升高,同时看到了这些酶在致病因子作用下的不同反应,如 GOT 是喂后2个月就升高并一直保持高水平,而 CK,LDH,ALP 则喂后先降低,以后以不同的时差转为增高并超过对照粮组动物。文中结合对比大骨节病患儿的酶谱改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8.
根据以往的研究报道,大骨节病与病区水粮有关;用病区水粮喂养的动物存在低硒和硫代谢障碍;硒对软骨硫代谢有一定影响。为了在同一机体内同时观察大骨节病病区水粮喂养动物软骨中硫、硒代谢的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本文对大骨节病(KBD)病儿外周血等血细胞进行了形态学观察以便和KBD病尸骨髓血细胞坏死病变相对照。方法:在临床X线普查基础上,采病儿外周血及骨髓吸出物涂片、Wright-Giemsa染色、光镜观察。结果:在部分外周血白细胞及骨髓血细胞的核染色质粒间出现淡紫红色点状物伴其周当然质溶解,进而点状物融合形成斑块,直至整个核转化为均质大团块。外周血白细胞病变阳性例的检出率占病区受检例总数的83.1%。讨论和结论:白细胞等核内出现的点状物、斑块和团块都应是核内病毒包涵体;病儿外周血白细胞坏死与KBD病尸骨髓血细胞坏死、软骨细胞B型凝固性坏死是性质同一的病理过程,都是KBD病理变化的一部分,三者坏死病变可能都是KBD的同一病毒病因所引起。  相似文献   

20.
大骨节病病毒病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毕华银 《地方病通报》2008,23(6):7-9,F0002
大骨节病(KBD)病因至今未明.本文对笔者等近年来撰写的KBD有关病毒病因的多项研究报告做了综合性论证.就笔者研究所见KBD有三类细胞坏死:(剖检材料上的)软骨细胞B型凝固性坏死和骨髓血细胞坏死及(KBD病儿的)外周血白细胞坏死;三者坏死细胞的核内都有嗜酸性包涵体,且三者坏死的形态改变及其演化过程相同又都有KBD病理特异性.据此笔者认为,三者细胞坏死可能是由同一病毒感染引起的.在KBD病儿的坏死白细胞核内找出病毒核衣壳的结果 ,已使白细胞坏死是由某特异病毒感染引起的这一假设得到验证.作为关键病变,KBD软骨细胞B型凝固性坏死可能也是由引起白细胞坏死的该病毒的同一病毒感染引起的,即该病毒可能就是KBD的病因.后一假设已得到体外实验结果 的强有力支持:实验中该病毒已诱发培养软骨细胞出现与人类KBD软骨细胞B型凝固性坏死相一致的特异病变.有关KBD病毒病因假设的结论 性评价,有待后继更多工作来检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