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探讨超声内镜引导下经胃穿刺鼻囊肿引流术治疗胰腺假性囊肿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1例胰腺假性囊肿患者在超声内镜引导下经胃穿刺囊肿引流术,术后随访2个月,观察有无术后并发症及胰腺病灶缩小情况。结果患者术后1周囊肿明显缩小,3周后出现迟发型囊腔感染,经过静脉抗生素联合灭滴灵对囊腔多次冲洗后感染控制,随访2个月,囊肿消失,无复发。结论超声内镜引导下经胃穿刺鼻囊肿引流术治疗胰腺假性囊肿安全性好,疗效确切,创伤小,值得在有条件的医院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超声内镜引导下经胃肠壁置管引流胰腺假性囊肿的疗效.方法 在线阵扫描型超声内镜监测下以一步法针状电刀穿刺胃肠壁,X线显示超声内镜引导下导丝沿穿刺针道进入囊肿内,然后沿导丝置入"双猪尾形"塑料支架,治疗13例胰腺假性囊肿.结果 12例病人穿刺引流成功,成功率92%,经引流3-7天,B超或CT提示囊肿缩小50%以上,腹痛在1-3天缓解,腹胀在术后当天消失.术后发生感染1例(7.7%),无出血、穿孔及死亡等严重并发症.随访8-24个月无复发.结论 超声内镜引导下经胃肠壁囊肿置管引流术为治疗胰腺假性囊肿的较好方法之一,疗效确切,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置管引流在胰腺假性囊肿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月8月~2013年9月间35例超声引导下穿刺置管引流治疗胰腺假性囊肿的临床资料。结果 35例假性囊肿共穿刺39次,均一次成功,手术成功率100%,引流管放置39根,所有患者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留管时间10-63天,引流量随时间递减,术后随访3-18个月,31例囊肿闭合,2例囊肿明显缩小,2例囊肿转为手术内引流。结论 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术对于治疗胰腺假性囊肿疗效显著,且创伤小,安全性高,并发症少,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4.
内镜超声术(EUS)的发展及线阵型内镜超声的出现,使其在胰腺假性囊肿和胰腺脓肿治疗中的应用取得重大进展.1996年Wiersema[1]首次报道了在EUS引导下行胰腺假性囊肿穿刺引流术,并获得成功.2001年日本和法国相继报道了EUS引导下穿刺引流治疗胰腺假性囊肿和胰腺脓肿,证实该方法是安全有效的[2].自此,EUS引导下胰腺假性囊肿和胰腺脓肿穿刺引流术在临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EUS引导下的治疗有创伤小、安全性和治愈率高、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正逐步取代传统引流术及外科手术,成为胰腺假性囊肿和胰腺脓肿治疗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5.
作者总结了26年来治疗76例假性胰腺囊肿的经验。本组76例中行囊肿胃吻合内引流术23例,囊肿空肠Roux-en-y吻合内引流术40例,B越引导下经皮穿刺置管外引流术5例,置双套管持续负压吸引外引流术7例,囊肿摘除术1例。囊胃吻合术手术操作简便,并发症少,治愈率高,对危重病人和小儿患者均适用。本组资料显示,近期和远期疗效均优于其他术式,故可作为治疗慢性假性胰腺囊肿的首选术式;对急性假性胰腺囊肿的治疗,宜选B超引导下经皮穿刺置管外引流术;而对于急性假性胰腺囊肿已破入腹腔者,采用双套管持续负压吸引外引流术,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皮引流治疗胰腺假性囊肿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我科2003年1月—2006年7月采用超声引导经皮引流治疗胰腺假性囊肿20例的病人进行分析。结果:20例穿刺24次,穿刺成功率100%,共放置引流管19根。16例得到随访,随访期(1~19)个月。其中18例囊肿消失后拔管,拔管后随访期(1~14)个月,除3例复发后再穿刺外17例未复发。引流时间(17—75)天,平均42天。无并发症发生。结论:超声引导经皮穿刺抽液或置管引流是治疗胰腺假性囊肿一种简单可行的方法,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超声内镜下经胃或十二指肠乳头置管引流治疗胰腺假性囊肿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2004年6月至2013年2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在超声内镜引导下经胃或十二指肠乳头穿刺置管引流治疗15例胰腺假性囊肿患者。以“胰腺假性囊肿”并“引流”为主题词检索中国知识仓库医学专题全文数据库(1994至2012年)以及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1989至2012年)。共纳入5篇文献,103例患者。回顾性分析118例患者的疗效及并发症。结果 经胃穿刺置管引流94例,经十二指肠乳头穿刺置管引流24例。成功率为94.9%,囊肿完全消失率为83.9%。并发症发生率为19.5%,多为术中出血、支架移位堵塞、继发囊肿内感染。1例失访、1例复发。结论 超声内镜下经胃、十二指肠乳头穿刺置管引流术是治疗胰腺假性囊肿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B超引导下经皮穿刺抽液皮维碘冲洗治疗胰腺假性囊肿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穿刺抽吸皮维碘冲洗在胰腺假性囊肿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对26例直径大于6cm有明显症状行B超引导下穿刺抽吸、10%皮维碘冲洗治疗的胰腺假性囊肿患者进行随访观察。结果:24例经1-3次治疗临床症状缓解,囊肿消失或明显缩小,2例穿刺治疗无效,行手术内引流术。24例均未发生并发症,经2年3个月的随访,仅1例复发,结论:B超引导下穿刺抽吸皮维碘冲洗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等优点,是治疗胰腺假  相似文献   

9.
Krüger  M.  Schneider  A.  S.  Manns  M.  P.  Meier  P.N.  郝筱倩 《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2006,2(8):28-29
背景:在该项前瞻性病例序列研究中,对初始应用超声内镜(EUS)引导的一步术建立透壁入路后进行胰腺假性囊肿或脓肿的内镜疗效进行研究。方法:对35例胰腺假性囊肿及脓肿患进行内镜下引流术(平均51岁;极差21~81岁)。应用EUS介入,介入操作应用一台“一步式”设备,由一个适于切断电流的金属导丝和穿刺针、一个5.5F的扩张器和一个8.5F的塑胶内支架构成。结果:在35例患中有33例内镜支架放置术获得成功,占94%,而其他2例重复细针穿刺失败(胰腺假性囊肿壁厚7mm)。未见操作相关并发症如出血、穿孔或气腹发生。所有术后并发症如无效引流(9%)、支架堵塞(12%)或囊肿感染(12%),都可在内镜下得到解决。14例(43%)患内置了8.5F透壁引流之后表现出临床持续好转和囊肿消退。10例患(30%)在第3天囊肿虽然未缩小50%,但通过随后的内镜下囊肿内灌洗后消退。9例有原发或继发囊肿感染的患(27%)经过内镜下气囊扩张和内镜下延时引流后囊肿消退。  相似文献   

10.
一步法“ERCP-EUS”联合治疗交通性胰腺假性囊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与主胰管相通的胰腺假性囊肿使用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后十二指肠镜下胰管支架置入联合超声内镜(EUS)引导下经胃穿刺支架置入引流的临床疗效。方法 5例经CT、MRI证实与主胰管相通的胰腺假性囊肿患者,十二指肠镜下主胰管支架置入成功后又在EUS引导下经胃穿刺置入双猪尾塑料支架或全覆膜金属支架进行双向引流。观察患者术后并发症、囊肿消失及缩小的时间。结果随访过程中,1例术后发热,囊液培养出革兰阴性杆菌,给予敏感抗生素治疗后症状消失;1例术后血淀粉酶一过性升高;所有病例囊肿均完全消失,消失时间分别为术后14 d、18 d、1月、1.5月、1.5月。囊肿消失1个月后拔岀全覆膜金属支架,3个月后拔除内引流支架,同时拔出胰管支架。5例患者均痊愈,随访1年无1例复发。结论一步法"ERCP-EUS"联合治疗交通性胰腺假性囊肿安全可靠,疗效更佳。  相似文献   

11.
胃重复是一种罕见的先天性异常疾病,约占重复消化道畸形的4%,通常于出生前或婴儿时诊断。成人腹膜后胃重复病例文献报道极为罕见,多无症状或症状无特异性,影像学检查特异性差,易误诊为其他腹膜后囊性病变。腹膜后胃重复可通过腹部增强CT、胃内超声及超声引导细针活检等检查的典型表现明确诊断。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于2019年3月收治1例外院CT提示腹膜后囊性病变的成年女性患者,术前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腹部增强CT提示左肾上方囊性灶,最大截面9.0 cm×5.2 cm,需要鉴别淋巴囊肿及其他,病灶考虑来源胃可能大。术前未明确腹膜后胃重复诊断,用腹腔镜经腹腔探查见囊性病变位于腹膜后,胰腺、左侧肾及肾上腺受压可完全分离,囊性病变顶部与胃小弯相连但与胃腔内不通,成功完整切除腹膜后囊性病变,周围脏器无损伤,经术后病理结合术中所见明确诊断腹膜后胃重复。患者术后1周出院,无胃肠道损伤,饮食排便正常,因此腹膜后囊性病变鉴别诊断应考虑到腹膜后胃重复可能,当CT可见典型表现或肿物与胃壁分界不清时,可进一步行胃内超声及超声引导下细针活检明确诊断。明确诊断或怀疑腹膜后胃重复的患者,可行腹腔镜经腹腔途径完整切除腹膜后胃重复囊肿,并彻底修复胃壁。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超声内镜(EUS)对胰胆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30例慢性胰腺炎,50例胰腺癌,14例十二指肠壶腹癌,9例胆总管癌,30例胆管结石,8例先天性胆总管囊肿及2例胆总管蛔虫进行EUS检查,并与腹部超声(US)、CT及ERCP检查结果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胰腺囊腺瘤与囊腺癌的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10例胰腺囊腺瘤与囊腺癌的CT表现,总结其特征性表现。结果:本病多发生于中老年女性。发病部位以胰体尾部多见。分叶状轮廓、典型的“蜂巢”样结构及包含有单个或多个大囊但病灶仍以多数小囊为主对诊断胰腺浆液性囊腺瘤的特异性很高,达100%。血管周围有软组织影包绕以及病灶内实性成分增多,多提示恶性。结论:胰腺浆液性囊腺瘤的CT表现具有特异性,多可做出诊断与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超声内镜(EUS)检查对胃异位胰腺的诊治价值。 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2004年5月~2010年5月36例EUS诊断为胃异位胰腺患者的临床表现及超声内镜(EUS)的影像特征。将EUS的诊断结果与内镜或手术切除的组织病理诊断结果进行比较,分析治疗后随访3个月至1年状况。结果 异位胰腺好发于胃(29/36,80.5%),尤其是大弯侧(19/36,52.7%),内镜下主要表现为隆起性病变,中央见脐样凹陷(25/36,69.4%);其EUS主要特征为病变主要位于黏膜和黏膜下层(32/36,88.8%)的偏高或网格样混杂回声占位,内部回声不均匀(27/36,75%),7例(7/36, 19.4%)出现特征性管状结构样回声,29例(29/36,80.6%)边界清晰,27例(27/36,75%)病变边缘不规则。有12例(12/36,33.3%)患者在行异位胰腺切除术后,相应的症状消失。结论 胃镜结合超声内镜检查是判断胃异位胰腺范围及指导治疗的重要手段。对于局限于黏膜层、黏膜浅层及黏膜下层的直径小于15mm的病变,内镜下治疗是最佳选择,特别是透明帽辅助法黏膜切除。累及固有肌层时,最好手术治疗。对有上腹痛和不适的患者,建议内镜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超声内镜对胃异位胰腺的诊断和治疗水平.方法 总结近3年来经病理确诊并同时行超声内镜检查的12例异位胰腺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胃异位胰腺的超声内镜图像特征.结果 12例病理确诊的异位胰腺患者中,超声内镜诊断符合率75%(9/12).超声内镜下胃异位胰腺均表现为隆起性病变,可发生于胃壁任何一层或多层,以黏膜下层为多见,呈低、中或混合回声,其中不超过黏膜下层的10例均行内镜下切除,无并发症出现.结论 超声内镜对胃异位胰腺的诊断有一定的意义,并可根据超声内镜所显示的病变深度决定下一步治疗,且内镜下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CT导引在胰腺和法特壶腹区活检中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评估CT导引细针穿刺在胰腺和法特(Vater)壶腹区活检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研究中日友好医院自1985年8月至2004年12月CT导引细针穿刺胰腺和法特壶腹区106例,男71例,女35例,年龄21~74岁,平均48.7岁。患者就诊症状多为腹部不适、腹痛、消瘦乏力,部分有不同程度的皮肤黄染和上腹部包块。术前均作CT平扫和增强扫描,均采用前入路进针。穿刺活检部位分布为胰头壶腹区70例,胰体24例,胰尾12例。病灶大小1.5~5em;〈3em32例,≥3cm74例。使用22G(84例)和20G(22例)细针穿刺。穿刺活检要点为选择最佳层面和进针点,作多点扇状快速穿刺抽吸。活检标本送病理科作细胞病理学检查。结果106例均安全地穿刺到病变内,活检刺中率为100%。穿刺活检诊断为恶性病变78例,良性18例,真阴性3例,假阴性7例。穿刺活检总正确率、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3%、93%和100%。CT导引活检对恶性、良性病变的正确率为94%和90%(P〉0.05)。较大肿块病灶[〈3cm28/32(88%),≥3.0cm 71/74(96%)]和病变位于胰尾(胰尾100%,胰头壶腹区93%,胰体92%)的正确率稍高,经统计学检验正确率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未发现严重的并发症。结论CT导引经皮细针穿刺胰腺和壶腹区活检是一种安全的有效的并发症发生率低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前瞻性地评价超声内镜引导下细针抽吸活检 (endoscopic ultrasound guided fine needle aspiration, EUS FNA)在胰腺疾病诊断中的价值及影响其诊断能力的潜在因素分析。方法 2010年9月至2011年8月间就诊于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内镜中心,经影像学诊断(CT或MRI)为胰腺病变、拟行EUS FNA的44例患者连续性地纳入本研究。详细记录患者的年龄、性别、病变位置、病变大小、穿刺次数,评价是否获取足够样本供细胞学或组织病理学诊断及穿刺相关并发症等。 结果 44例患者中,42例成功实行EUS FNA(95.5%, 42/44),病灶的平均最大直径为(44.7±18.2)mm。31例获得肉眼可见的组织条;意向性分析结果显示,34例穿刺样本(77.3%, 34/44)足够用于细胞或组织病理学诊断,包括31例患者获得明确的细胞或组织病理学恶性肿瘤依据,3例诊断为胰腺炎症。病灶的位置、大小与穿刺成功率、明确病理学诊断的获得率无明显关系;而穿刺过程中获得肉眼可见组织样本病例的明确病理学诊断获得率明显高于未获得者(P= 0.000)。2例患者于穿刺时发生穿刺点渗血 (4.8%, 2/42),通过电凝及止血夹处理好转。结论 在胰腺疾病的诊断中,EUS FNA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如何在安全的前提下获取更多的组织量用于病理学评估是提高EUS FNA诊断能力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内镜治疗消化道粘膜下肿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内镜治疗消化道粘膜下肿瘤(SMT)的疗效、安全性和组织学诊断。方法内镜诊断消化道SMT82例,70例(85.4%)治疗前行超声内镜(EUS)检查。SMT位于食管45例。胃29例,十二指肠和直乙状结肠各4例。除5例囊肿外,SMT大小6~20mm。53例用双活检管道内镜行粘膜切除术(EMR),把持钳剥离SMT后,将其切除,14例(SMT≤10mm)一次性用吸引法切除(10例)或用双管道内镜直接切除(4例);10例食管孤立性静脉瘤内镜套扎,5例囊肿切开引流或抽吸囊液。结果 67例实体SMT中64例(98.5%)内镜下完全切除,2例(异位胰腺和胃平滑肌瘤各1例)病变部分残留,4周时复查胃镜发现;1例直肠平滑肌瘤,未能切除。10例静脉瘤和5例囊肿均治疗有效。平均随访13.4个月未见复发。组织学诊断平滑肌瘤49例(59.8%),颗粒细胞瘤,纤维瘤、异位胰腺、脂肪瘤和类癌共13例(15.9%),5例间叶肿瘤未做特殊染色,不能确定组织来源。82例内镜治疗11例局部少量出血,无穿孔等严重并发症。结论内镜治疗SMT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并可获得组织学诊断,EUS对内镜治疗SMT选择适应证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9.
王连敏  张小文  李越华  邹浩  王琨  谢明  张世博 《医学综述》2014,(2):379-381,F0003
目的探讨胰腺混合性腺泡-神经内分泌癌(MANEC)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1例MANEC患者临床资料,结合国内外文献,对患者的发病情况、临床表现、病理、影像学特点、诊断及治疗等进行分析。结果该病多见于中老年男性患者,确诊需病理检查,B超、CT或磁共振成像检查后提示占位性病变考虑胰腺癌,行胰腺切除,胰腺、空肠吻合术。术后病检确诊为MANEC,术后患者治愈出院。结论影像学检查可协助诊断MANEC,病理组织活检是诊断该病的金标准,外科手术是唯一可根治MANEC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超声内镜用于诊断并治疗胃脂肪瘤的临床价值。方法:2005年至2011年胃镜检查发现的胃隆起性病变317例,经超声内镜检查,对初步诊断为胃脂肪瘤且直径小于2cm者行橡皮圈套扎联合高频电切,切除后的瘤体送病理检查。结果:317例胃隆起性病变中,超声内镜初步诊断胃脂肪瘤28例,其中24例(85.7%)经病理确诊。24例中直径小于2cm的胃脂肪瘤20例,经内镜引导下治疗,术后2个月复查胃镜,其中直径小于1.2cm的18例胃脂肪瘤完全消失,直径1.2~2.0cm的2例脂肪瘤部分残留,治愈率为90.0%。结论:超声内镜诊断胃脂肪瘤具有无创、准确的优点;超声内镜引导下橡皮圈套扎联合高频电切治疗直径小于1.2cm的胃脂肪瘤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