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有凶杀行为精神分裂症病人社会支持状况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有凶杀行为精神分裂症病人的社会支持状况及相关因素。[方法]选取住院精神分裂症病人92例,其中,曾有凶杀行为者13例,无凶杀行为者79例.使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进行测评。[结果]无凶杀行为精神分裂症病人和有凶杀行为病人一般情况无差异,两组社会支持总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无凶杀行为的病人对社会支持的利用度高于有凶杀行为者;社会支持状况与文化程度呈正相关;随着病程的增加,客观支持逐渐减少;对支持的利用度与性别相关。[结论]有凶杀行为精神分裂症病人对社会支持的利用度较无凶杀行为的病人低,且与文化程度、病程、性别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2.
179例精神分裂症凶杀案司法精神医学鉴定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司法精神医学鉴定案例中精神分裂症凶杀案例的鉴定状况。方法对179例精神分裂症凶杀案的司法精神病鉴定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精神分裂症凶杀行为多发生于青壮年及经济收入低的人群,男性显著多于女性,文化程度偏低。病程≤1a作案者居多.随着病程延长,发案率逐渐降低。作案方式及工具以刀具为主.对象以近亲属为主。26.3%为有完全责任能力.21.8%为限定责任能力.51.9%为无责任能力。结论积极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治疗和监护是预防暴力行为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女性精神病患者凶杀行为的犯罪学特征及刑事责任能力评定特点.方法:对51例女性精神病患者的一般资料、诊断、凶杀对象、作案目的、作案过程的保护性、作案后的表现、作案与精神症状关系及辨认能力和控制能力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涉及凶杀案件女性精神病患者以居住在农村、年龄在30~40岁、初中以下文化的精神分裂症和情感障碍为主,凶杀时象多为精神病患者的子女或近亲属.结论:应加强对农村精神病患者、尤其加强对其中非住院的文化程度较低的中青年女性精神病患者治疗和监护的指导,以减少精神病患者凶杀案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云南省勐海县布朗山布朗族头面部器官28个头面部形态观察项目和5个头面部指数进行全面系统的观察。方法:以2002-05/2002—10云南省西双版纳勐海县布朗山世居布朗族人为观察对象,用随机方法抽取布朗族人200人,男性100人,年龄20—60岁,平均32.83岁;女性100人,年龄18-55岁,平均31.09岁;头颅及颌面部器官形态及功能正常。令被测者端坐,用头颅固位仪将被测者头颅固定,使其眶耳平面(或称法兰克福平面)与水平面平行,用记号笔在头面部对测量点进行标记;在距被测者5m处用摄像机摄录被测者头面部图像;将所取图像(正面、侧面、仰面)输入计算机存盘备用;采用自行编制的微机测量软件对所取图像进行头面部指数的测量。观察项目:①5个头面部各指数:头长宽指数、头长高指数、头宽高指数、形态面指数、鼻指数。②28个头面部形态指标:上眼睑皱褶、眼裂高度、眼裂倾斜度、鼻翼突度、鼻根高度、鼻根点凹陷、鼻梁横断面、鼻梁侧面观硬骨部、鼻侧面观软骨部、鼻梁整体侧面观、鼻尖形状、鼻尖方向、鼻基部、鼻翼高度、鼻孔形状、鼻孔最大径、鼻翼沟显著性、上唇高度、唇的厚度、上唇侧面观、口裂宽度、耳的类型、耳垂类型、面型、眉嵴发达程度、颏部突出度、面部水平观、颧部突出度。结果:参加调查的200人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头面部各指数分型统计结果:头长宽指数均以短头型为主,男女各占46%,45%;头长高指数均以高头型为主,男女各占100%,99%;头宽高指数均以狭头型为主,男女各占73%,8l%;形态面指数均以超狭面型为主,男女各占100%。99%;鼻指数均以狭鼻型为主,男女各占74%,69%。(参眼部特征:有上眼睑皱褶,男女各占70%,68%;眼裂高度以中等为主,男女各占66%。54%;眼裂倾斜度以眼内外角同一水平为主,男女各占82%,89%。③鼻部特征:鼻翼突度均以微突为主,男女各占75%;鼻根高度以中等为主,男女各64%,70%;鼻根点凹陷以凹陷明显为主,男女各占70%;鼻梁横断面以中等为主,男女各占68%,70%;鼻梁侧面观硬骨部以直的为主,男女各占98%,91%;鼻梁侧面观软骨部以直的为主,男女各占98%,91%;鼻梁整体侧面观以直的为主,男女各占95%,89%;鼻尖形状以钝圆形为主,男女各占64%,58%;鼻尖方向以水平为主。男女各占65%。62%;鼻基部以水平为主,男女各占65%。62%;鼻翼高度以中等为主。男女各占87%,95%;鼻孔形状以三角或卵圆形为主,男女各占87%。8l%;鼻孔最大径是倾斜方向,男女各占92%,85%;鼻翼沟显著性以中等为主,男女各占75%。④口唇部特征:所有男性呈高度唇高,女性唇高居高者占98%;男性唇厚度以厚凸和厚为主,各占54%,45%,女性以厚为主占63%;男女均以正唇为主,各占86%。91%;口裂宽度以宽型为主,男女各占92%,82%。⑤耳部特征:耳的类型均以缺耳尖型为主。男女各占57%,64%;耳垂类型均以三角形为主,男女各占83%,82%。⑥面部特征:男性面型以卵圆形为主占61%,女性以卵圆形和椭圆形为主,各占43%,27%;男性眉嵴发达度以甚显为主占67%;女性则以中等为主占69%;颏部突出度均以直平为主,男女各占73%,79%;男性面部水平观是以中等型为主占64%;女性以直角型为主占63%;男性颧部突度以中等为主占69%;女性则以扁平者为主占60%。结论:①眼部特征:大多数人有上眼睑皱褶,眼裂处于同一水平,眼裂高度男女两性均以中等为主。②鼻部特征:大多数人属狭鼻型,鼻背较直,鼻根高度中等,鼻根点凹陷明显,鼻尖圆钝,鼻尖和鼻基方向以水平向前为主,鼻孔呈三角形或卵圆形,鼻孔最大径倾斜状,鼻翼微突,鼻翼沟中等。③口唇部特征:多数人口唇高度居高,男性唇厚红度以厚凸和厚为主,女性以红唇厚度以厚唇为主,为正常唇,口裂宽。④耳部特征:大部分人缺少达尔文结节,耳垂以三角形居多。⑤头面部其他特征:多数人属短头型;男性卵圆形面型居多,女性则以卵圆形和椭圆形为主。男性眉嵴发达度较明显居多,女性中等为主,面部水平观及颧骨突出度以中等型为主。  相似文献   

5.
张翠华  李峥 《护理研究》2008,22(19):1742-1743
[目的]了解有凶杀行为精神分裂症病人的社会支持状况及相关因素.[方法]选取住院精神分裂症病人92例,其中,曾有凶杀行为者13例,无凶杀行为者79例,使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进行测评.[结果]无凶杀行为精神分裂症病人和有凶杀行为病人一般情况无差异,两组社会支持总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无凶杀行为的病人对社会支持的利用度高于有凶杀行为者;社会支持状况与文化程度呈正相关;随着病程的增加,客观支持逐渐减少;对支持的利用度与性别相关.[结论]有凶杀行为精神分裂症病人对社会支持的利用度较无凶杀行为的病人低,且与文化程度、病程、性别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6.
康复期曾有凶杀行为的精神病患者心理健康状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康复期曾有凶杀行为的精神病患者心理健康状况,为精神病患者的治疗及回归社会提供依据。方法:选择119例北京市安康医院康复期住院精神病患者,其中57例为康复期曾有凶杀行为精神病患者(研究组),62例为康复期普通精神病患者(对照组),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分别对两组患者施测。结果:研究组的躯体化(4.26±3.33)、强迫(4.87±3.02),人际敏感(3.96±2.29)、抑郁(6.39±4.13)、焦虑(3.78±2.35)、精神病性(3.57±2.79)均较对照组高,差异有显著性(t=2.09-6.19.P<0.05-0.01);精神分裂症凶杀患者各项因子分均高于其他精神病凶杀患者,差异有显著性(t=2.36~4.14,P<0.05-0.01);女性在躯体化,强迫,抑郁及焦虑上高于男性,差异有显著性(t=2.13-3.49,P<0.05—0.01):结论:康复期凶杀精神病患者心理健康状况差,存在抑郁、焦虑、人际敏感等心理问题。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病人伤害行为的特点。方法对46例精神分裂症与53例其他精神疾病病人伤害行为特点进行分析比较。结果精神分裂症组故意伤害案件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其他精神疾病组(χ2=5.868,P〈0.05);精神分裂症组致死伤害事件发生的比例显著高于其他精神疾病组(χ2=4.771,P〈0.05);精神分裂症组伤害熟悉人的比例显著高于其他精神疾病组(χ2=4.547,P〈0.05);精神分裂症组作案病理动机显著高于其他精神疾病组(χ2=9.585,P〈0.01)。结论精神分裂症病人作案危险性明显高于其他精神疾病病人,应该加强防范。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精神发育迟滞患者的涉案特征.方法 对185例精神发育迟滞患者涉案的司法鉴定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案例以性犯罪为主(58.9%).男性发案率较分散,依次为盗窃、强奸、伤害、抢劫、纵火等,以轻度精神发育迟滞和边缘智力为主,司法鉴定结果多为限定刑事责任能力.女性案例以被性侵害突出,轻、中度精神发育迟滞为主,多为无性防卫能力;其次为少数的杀人和伤害等暴力犯罪.民事案件主要为民事赔偿、离婚,以轻、中度精神发育迟滞为主.结论 精神发育迟滞患者的司法精神病学鉴定以刑事案件为主,男性与女性患者各有其不同的涉案特点.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凶杀案件司法精神医学鉴定中,当事精神疾病患病情况。方法 对我院司法精神医学鉴定中60例凶杀案件当事进行精神疾病患病情况分析。结果 60例凶杀案件当事各类精神疾病患病率达84%,其中以精神分裂症、情感性精神病、精神发育迟滞为多见。中青年精神病人作案占84%;农村病人作案占66%。结论 本资料中的凶杀行为与病情有关,对家庭、社会危害性极大。  相似文献   

10.
120例司法精神医学鉴定临床资料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司法精神医学鉴定中凶杀案件的临床特点及伤害危险的相关因索。方法;首先根据不同的送鉴原因分成三组进行诊断及责任能力的比较分析;再按鉴定为有病无或部分责任能力分成有病和无病两组对相关因素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家属要求、预审要求、收容要求鉴定的三组例数分别是25、54、41例.他们被鉴定为有病无或部分责任能力的分别是23、38、7例,经x^2检验,第三组与前两组之间均有显著性差异。有病组68例伤害对象为116人,无病组52例伤害对象为83人。有病组被鉴定人具有典型精神症状和伤害对象为亲友的人数均明显高于无病组.差异显著;而无病组伤害的对象与案犯有仇怨的人数则明显高于有病组,差异显著。结论;被鉴定无病或诈病而有责任能力的案犯多数是在收容暂押过程中出现举止行为异常被送来鉴定,而且他们表现出来的“精神症状”多表现为不言、不动、不食或无规律的兴奋。精神病人伤害的对象以亲友为主,而一般无现实生活中的仇怨,正常人则反之。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缓解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凶杀的相关因素。方法采用自制调查表和艾森克个性问卷(EPQ)对61例缓解期精神分裂症杀人患者和42例普通杀人犯就其一般资料、凶杀心理及相关因素进行回顾性的对比分析。结果缓解期精神分裂症患者与精神正常杀人犯在凶杀心理、凶杀对象、激发因素、预谋、行为辨认、控制和人际关系、情绪障碍等方面均存在显著差异(P〈0.01)。精神分裂症凶杀患者P、E和N数值与对照组差异存在显著意义(P〈0.05)。结论缓解期精神分裂症凶杀患者的凶杀心理具有多元化、多层次特点,其个性心理特征不稳定,对现实刺激反应呈偏离常态,易出现凶杀行为。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及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6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主要对患者的一般资料、发病季节以及发病原因进行总结。结果上消化道出血男性与女性比例为2.77:1,中老年患者与青年患者比例为5.29:1,冬春与春秋季节发病比例为2.62:1;发病的原因中十二指肠球部溃疡124例(46.97%)、胃癌51例(19.32%)、急性胃黏膜病变44例(16.67%)、食管胃底静脉曲张37例(14.02)。结论上消化道出血男性发病高于女性,以中老年人为主,以冬春两季为多发季节;发病的原因以十二指肠球部溃疡、胃癌、急性胃粘膜病变、食管胃底静脉曲张为主。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青年人胃癌的临床及内镜特点及误诊原因以提高早期确诊率。方法:选择1996年6月至2006年6月本院经病理确诊的胃癌病人192例,按年龄分组。41例(≤35岁)胃癌患者为青年组、151例(〉50岁)中老年胃癌患者为中老年组,比较两组的临床症状、胃癌分型、癌变部位、病理类型。结果:青年组胃癌女性多发,男女之比1:1.8,中老年组男性多发,男女之比2.8:1,两组性别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01);腹痛、腹胀是其主要的消化道症状,青年人无特异性临床表现,而中老年组较突出(P〈0.05),中老年人贫血例数明显高于青年组(P〈0.05);青年组分型以BormannⅢ型、BormannⅣ型为主,中老年组多为BormannⅠ型、BormannⅡ型;青年组胃癌以胃窦癌为主(P〈0.05),中老年组以胃高位癌为多(P〈0.05);青年组以差分化癌及印戒细胞癌为主,中老年组以高分化癌为多。结论:青年组胃癌恶性程度高,预后差,临床表现无特异性,易误诊。临床医生应提高认识,争取早期发现、诊断及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江门地区尖锐湿疣患者HPV感染型别及HPV6基因多态性。方法:选择本地区2011年6月-2012年6月尖锐湿疣(CA)患者86例,采用基因芯片对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型别进行检测,研究本地区HPV感染型别及HPV6基因多态性。结果:男性组阳性34例,占82.93%;女性组阳性37例,占82.22%。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高危型9例,占21.95%;女性高危型15例,占33.33%;女性高危型构成比例明显高于男性,两种类型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4个点位486、141、1203、1311点位基因呈多态性,17例出现突变,突变率为80.95%。结论:本地区的尖锐湿疣患者HPV感染型别以HPV6型感染为主,且本地基因存在多点位突变。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对2009-2010年浙江省哨点医院急诊室伤害监测资料进行分析,了解伤害病例分布的主要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科学合理的干预策略提供参考。 方法 采用统一格式的伤害报卡在全省28家哨点医院收集初诊伤害病例的一般情况及相关信息,按要求对报卡信息进行审核后完成网络在线填报。 结果 2年共收集144 039例伤害病例。男女性别比为1.66 ∶ 1,年龄构成以15~44岁为主(51.46%),常见职业有农/渔业劳动者(31.19%)、农民工(21.93%)和工人(19.56%);伤害发生地点以家(30.34%)、街道/城区(28.17%)和工作场所(26.45%)为主;主要受伤原因有跌伤/坠落(26.49%)、交通伤(22.71%)、钝器伤(18.46%)、刺割伤(12.58%)和动物伤(9.95%);伤害发生时的主要活动构成以空闲(43.79%)和工作(32.68%)多见;伤害病例严重程度以轻微的浅表伤(49.85%)和中等程度伤害(46.04%)为主;伤害意图方面,超过90%的病例均为非故意伤害,男性他伤的比例高于女性,而女性自伤的比例高于男性。 结论 本次研究揭示了2009-2010年浙江省哨点医院急诊室伤害监测病例的主要特征。体力劳动者是发生各类伤害的高危人群,而在儿童、青少年和老年人中,跌伤问题尤为突出。在今后的工作中需要实施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以降低伤害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不同性别住院精神病病人对护理人员攻击行为的特点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目的分析不同性别住院精神病病人攻击行为的特点。方法收集2002~2004年北京回龙观医院住院精神病病人针对护理人员攻击行为的相关资料进行分析。结果男女病人攻击行为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女性病人病程短、住院时间短,短期内多次出现攻击行为,发生攻击行为的原因以精神症状支配居多,伤害方式以抓伤为主。而男性病人发生攻击行为原因中治疗护理不合作较女性突出,伤害方式多为拳击。结论年龄轻、文化程度低、首次住院的病人易出现攻击行为。不同性别的住院精神病病人攻击行为发生率无差异,攻击行为发生无昼夜区别,男女护士遭受攻击的几率基本相同。  相似文献   

17.
深圳市部分干部年龄、性别与血脂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深圳市男女干部血脂随增龄变化的特点。方法:在常规检查的教师和公务员中调查年龄、性别、BMI、TC、HDL-C,TG和TC/HDL-C比值。结果:(1)单因素分析男女TC,TG和TC/HDL-C比值随增龄显著升高,HDL-C显著降低。(2)20-40女性TC显著低于男性,50岁后显著高于男性;60岁前女性HDL/C显著高于男性,TC/HDL-C显著低于男性,60岁后男女差异无显著意义;50岁前女性TG显著低于男性,50岁后男女差异无显著意义。(3)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男性年龄对TC贡献最大,TC/HDL-C比值的贡献次于BMI,对HLD-C和TG无贡献;女性年龄对TC,TC/HDL-C和TG的贡献最大,对HDL-C的贡献次于BMI。结论:排除BMI等的影响后,男性TC,TC/HDL-C和女性TG,TG,TC/HDL-C比值随增龄升高,女性HDL-C随增龄降低。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泌尿生殖道感染患者UU、CT和NG的感染现状、特点和规律性。方法:采用FQ—PCR方法对674例泌尿生殖道感染患者UU、CT和NG同时进行检测。结果:UU、CT和NG三种性病的感染率在男、女性别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女性的荧光定量平均拷贝数高于男性1个数量级。结论:NG、UU、CT三种致病菌感染,女性感染率均高于男性感染率;男女两性发病高峰的年龄段分布不同。  相似文献   

19.
康复期曾有凶杀行为的精神病患者心理健康状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康复期曾有凶杀行为的精神病患者心理健康状况,为精神病患者的治疗及回归社会提供依据。方法:选择119例北京市安康医院康复期住院精神病患者,其中57例为康复期曾有凶杀行为精神病患者(研究组),62例为康复期普通精神病患者(对照组),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分别对两组患者施测。结果:研究组的躯体化(4.26±3.33)、强迫(4.87±3.02)、人际敏感(3.96±2.29)、抑郁(6.39±4.13)、焦虑(3.78±2.35)、精神病性(3.57±2.79)均较对照组高,差异有显著性(t=2.09~6.19,P<0.05~0.01);精神分裂症凶杀患者各项因子分均高于其他精神病凶杀患者,差异有显著性(t=2.36~4.14,P<0.05~0.01);女性在躯体化,强迫,抑郁及焦虑上高于男性,差异有显著性(t=2.13~3.49,P<0.05~0.01)。结论:康复期凶杀精神病患者心理健康状况差,存在抑郁、焦虑、人际敏感等心理问题。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攻击行为特点及相关影响因素,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66例具有攻击行为(攻击组)和92例无攻击行为(对照组)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相关文化背景、职业、病前性格、精神症状特点及精神分裂症临床类型与攻击行为的关系进行对比分析,并提出干预对策。结果男性攻击行为发生率高于女性(χ2=4.06,P〈0.05);攻击组农民多于对照组(χ2=6.76,P〈0.01),明尼苏达人格测评显著高于对照组(13.21,P〈0.01);攻击组偏执型和青春型、幻听、被害妄想、情绪不稳发生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或0.01)。结论攻击性为多发生于男性,且与患者的不良性格、疾病类型、症状特征有关,早期预测和干预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