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轴性颈椎痛     
颈椎病大致分为轴性颈椎痛、神经根型颈椎病、脊髓型颈椎病及三者混合型颈椎病。轴性颈椎痛主要由颈椎退变引起颈椎不稳及椎间盘退变产生炎性刺激所致,急慢性颈椎损伤也会加重退变而引起轴性颈椎痛。患者多数可出现颈肩部、枕部、后肩胛区慢性持续性钝痛,可扩散到上背部及上臂,常伴有头痛,可有颈部活动受限、颈后肌肉压痛、肩关节活动受限等表现。颈椎X线片和颈椎间盘造影等影像学检查可辅助诊断轴性颈椎痛,保守治疗一般可获得满意效果。轴性颈椎痛是临床最常见且最易治疗的一种颈椎病,但目前国内外对其研究报道较少,国内很多文献甚至对其无明确定义。该文回顾国外轴性颈椎痛相关文献,就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影像学诊断和治疗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美中国际创伤杂志》2005,4(4):F0003-F0003
1.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 颈椎间盘突出及颈椎病的治疗已在各大医院广泛开展,我科在此基础上开展了颈椎人工椎间盘置换技术,本项技术术后仍可保留颈椎原有的生理活动度,弥补了既往颈椎间盘及颈椎病手术后颈椎活动受限的不足。  相似文献   

3.
颈、肩痛是一些疾病所共有的症状,而不是一个疾病诊断的名称。近几十年来,对这些症状逐渐得到认识,其中大部是由于颈椎病所引起。以下着重谈谈颈椎病的诊断与治疗, 一、颈椎病的概念与病理生理颈椎病是由于颈椎椎间盘退行性变所导致的上下椎体骨赘增生,压迫神经根、脊髓或影响椎动脉供血所引起的一系列症状,是年龄较大者的常见病。颈椎的活动度大,易遭受损伤,尤其下部颈椎。有人统计,90%颈椎病发生在颈5~6,颈6~7的椎间盘。因此椎间盘是人体最易随年龄增长而发生退行性变的组织。一般认为,由于退变,则椎间盘弹性减  相似文献   

4.
颈肌与颈型颈椎病的关系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颈型颈椎病是颈椎病中最常见的类型之一,其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清楚。近年来大量的研究证实,颈椎病的发生发展与颈椎周围肌肉系统病变密切相关。由于颈肌的解剖生理特点及生物力学特性所决定,颈肌容易发生退变及劳损。颈肌退变及劳损后因肌肉张力的不平衡可引起颈椎动静力平衡失调,进而导致颈椎骨关节系统发生病变。结合颈型椎病的临床特点,颈肌退变及劳损可能是引起颈型颈椎病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颈椎病研究的现状进展和展望   总被引:33,自引:4,他引:29  
颈椎病是严重的颈椎退变性疾病。其基本概念是颈椎间盘退变本身包括相邻椎节及其继发性改变刺激或压迫神经根、脊髓或血管及相关组织 ,并引起与之相关的临床症状和体征者 ,称之为颈椎病。颈椎病早期的概念尚不能准确量化界定 ,但本病已存在椎间盘退行性变为主要的病变基础 ,与多种因素有密切关系。颈椎间盘的退变及其相关组织的继发性改变 ,致使引起症状和体征。这些继发性改变包括器质性改变和动力性异常。主要病理 :本病最基本变化有髓核突出和脱出、韧带骨膜下血肿、骨赘形成和继发性椎管狭窄等。动力性改变包括颈椎不稳 ,如椎间松动、位…  相似文献   

6.
脊髓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tic myelopathy,CSM)是颈椎退行性改变导致脊髓受压或(和)脊髓供血障碍引起的脊髓功能障碍性疾病,其发病机制以椎间盘变性、颈椎力学性能异常为始发因素[1].CSM发病是一个连续的过程[2],从病理学角度可分为颈椎间盘或椎间关节退变、颈椎骨与软组织的继发性病理改变、脊髓及其血管的慢性压迫性病理改变3个阶段[3].其中颈椎间盘在维持颈椎关节稳定、充分发挥顺应性、缓冲及吸振、防止脆性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颈椎病是一种缓慢进展的退行性病变。现有研究认为该病是以颈椎椎间盘退变为基础病理进而造成椎间隙变窄、关节囊松弛以及进行性骨赘形成,进而分别刺激、压迫相邻的颈脊神经根、颈脊髓,椎动脉、椎旁交感神经等神经血管组织所致。前人对于颈椎椎间盘的退变研究主要集中在髓核,对于颈椎椎间盘纤维环退变后的转归及加速退  相似文献   

8.
颈椎软骨终板钙化与颈椎间盘退变和椎体骨赘形成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颈椎软骨终板钙化与颈椎间盘退变和颈椎椎体骨赘形成的关系。方法:应用组织学方法观察颈前路环锯手术切下的18例脊髓型颈椎病和4例颈椎过伸性损伤致颈椎间盘突出患者的颈椎间盘及相邻的上下椎体标本,研究不同退变程度颈椎间盘软骨终板和椎间盘的形态学变化及椎体骨赘形成过程。结果:退变程度较轻或基本正常的颈椎间盘软骨终板结构良好,潮标清晰,退变程度较重的颈椎间盘软骨终板发生明显纤维化,潮标前移,钙化软骨和软骨下骨板增厚,退变颈椎间盘周边软骨终板潮标明显前移,钙化和骨化层增厚,形成突向外侧的椎体边缘的骨赘。结论:颈椎软骨终板的不断钙化和骨化导致颈椎间盘营养发生障碍可能是启动颈椎间盘退变的关键因素,退变椎体周边软骨终板的不断钙化和骨化是椎体骨赘形成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9.
颈椎动力平衡失调大鼠椎间盘蛋白多糖的观察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目的探明颈椎动力平衡失调对颈椎间盘退变的影响乃至在颈椎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选择了20只SD大鼠,通过手术直接损伤其颈背部浅层、深层及全层肌群,建立了大鼠颈椎动力平衡失调程度不同的动物模型,6月后观察各造模组颈椎间盘内蛋白多糖量的变化,并与对照组相比较。结果大鼠颈椎动力平衡失调可影响颈椎间盘内蛋白多糖的代谢,加速其降低,依颈椎动力平衡失调程度不同而有差异,影响程度由轻至重依次为深层、浅层、全层肌群损伤组。结论颈椎动力平衡失调可加速颈椎间盘退变,并在颈椎病发病机制及防治中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0.
1 颈椎人工椎间盘的背景 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decompression and fusion,ACDF)是治疗颈椎病等颈椎退行性疾病的传统手段,自其广泛应用于临床以来,取得了很好的临床疗效,长期随访发现ACDF术后融合率可达到73%~90%,并且能明显缓解患者的症状 [1、2].但刚性融合会导致邻近节段活动度和应力的代偿性增加,从而引起或加速邻近节段退变,进而引起原有症状的加重或复发 [3~5].Hillibrand等 [6]随访21年409例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患者发现,邻近节段新发病的发生率约为2.9%,在手术后10年内大约有近1/4的患者出现邻近节段新发病而需行再次颈椎手术治疗.为解决异常应力作用于融合邻近节段的问题,颈椎人工椎间盘置换术应运而生,它可以维持颈椎的正常生理性活动度及稳定性,改善邻近椎间隙的压力,并能减少正常颈托制动时间,使患者早期恢复正常工作生活,而且可以减少邻近节段退变的发生.与ACDF相比,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恢复或重建了颈椎的生理功能,无疑是治疗颈椎病更加理想的手术方式.常见的颈椎人工椎间盘包括Bryan、Cervitech PCM(porous coated motion)、Pro-disc-C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