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下鼻甲动脉的应用解剖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 为下鼻甲手术提供局部解剖学数据。方法 在10侧成人头颈部标本上解剖观测了鼻后外侧动脉的来源,走行,分支,分布及吻合情况。结果 蝶腭动脉大多(90%)在蝶腭孔处已分为鼻后外侧动脉和鼻后中隔动脉,二者在蝶腭孔处外径分别为0.84mm和0.98mm。鼻后外侧动脉发出下鼻甲动脉和中鼻甲动脉,其外径分别为0.70mm和0.63mm。下鼻甲动脉在中鼻甲后端附着处下方约3mm处起始后垂直下行,经中鼻道粘膜下进入下鼻甲后方,在下鼻甲近内侧面与上面交界处的粘膜下前行,沿途分支分布于下鼻甲及下鼻道,且有分支与中鼻甲动脉吻合。结论 鼻后外侧动脉是鼻腔外侧壁血供的主要来源,下鼻甲部分切除术应注意保护下鼻甲动脉,以减少术中出血及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2.
鼻科学     
20030763蝶鳄孔的解剖学观察/张咏梅…//山东大学基础医学院学报一2002,16(6)一338~339 目的:为蝶愕孔相关手术提供解剖依据。方法:观察106侧正中矢状切开颅骨蝶愕孔的位置、形状、大小,测量蝶愕孔的长径、宽径及孔中心至前鼻棘的距离。结果:(1)蝶愕孔位于中鼻甲后端与蝶窦底之间,为圆形、椭圆形、不规则形,分为单孔、双孔、3孔;(2)平均长径:左边是5.85士1.17mm,右边是6.09士1.31mm,平均宽径:左边是3.91士。.97mm.右边是3.92士。.98mm;(3)孔中心至前鼻棘距离的平均值:左是49.69士3.55mnl,右是50.72士2.87mm。结论:蝶愕孔的解音d学观测为临床…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蝶腭动脉区的解剖学特点。方法采用鼻内镜对10例(20侧鼻腔)经10%福尔马林溶液固定的正常成人尸头标本的蝶腭动脉及其与相关结构的关系进行解剖,观察蝶腭孔定位,筛骨嵴的形态、大小及其与蝶腭孔的关系;测量筛骨嵴与前鼻棘的间距以及筛骨嵴与中鼻甲尾端的间距,观察蝶腭动脉分支及其走行。结果筛骨嵴略呈三角棘状骨性结构,表面粗糙,位于蝶腭孔的前上方。去除筛骨嵴后可见蝶腭动脉血管束从蝶腭孔中穿出,蝶腭动脉常有2~3支不等分支。筛骨嵴与前鼻棘间距为(50.1±2.6)mm,筛骨嵴与中鼻甲尾端的间距为(9.1±1.1)mm。结论蝶腭动脉在出蝶腭孔之前可能有分支;筛骨嵴位置固定,是经鼻内镜下定位蝶腭动脉及蝶腭孔的重要解剖标志。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鼻内镜下鼻后神经丛(PNNP)的构成及分布特点,为后续行鼻内镜下高选择性PNNP切断术提供解剖学参考。方法 利用5具(10侧)冰鲜尸头灌注标本,经内镜下中鼻道入路,解剖蝶腭孔周围区域内结构;利用5具人体标本解剖前接受的鼻窦CT扫描结果,经影像学工具测量相应结构间距离。利用内镜系统采集解剖图像,影像测量软件获取影像学数据,并由资深放射科医师盲法测量。在解剖过程中,寻找蝶腭孔周围区域重要解剖标志及各结构间的毗邻关系。去除腭骨蝶突及蝶骨鞘突骨质,开放骨性腭鞘管,暴露PNNP咽支,在腭鞘管前口外侧探查定位翼管神经。结果 PNNP出蝶腭孔后均存在3个主要分支与蝶腭动脉分支血管伴行,前下方有与蝶腭鼻后外侧支伴行的鼻腔外侧壁支,后上方有与上鼻甲动脉伴行的上鼻甲支,后内侧有与鼻后中隔动脉伴行的鼻中隔支,蝶腭神经节在翼腭窝内即发出咽支,未穿出蝶腭孔,通过腭鞘管进入鼻咽部,且翼管前口均位于腭鞘管前口的外侧。腭鞘管前口外侧壁至翼管前口内侧壁间距,内镜下测量值(5.90±1.12)mm,影像学测量值(6.30±1.06)mm。结论 通过解剖定位腭鞘管,开放骨性腭鞘管,暴露其中的PNNP咽支,探讨腭鞘管前口与翼管前口之间的位置关系及术中规避翼管神经及蝶腭神经节的安全操作范围,为变应性鼻炎精准手术治疗提供解剖依据。  相似文献   

5.
翼管神经切断术是治疗过敏性、血管运功、性、息肉性鼻及鼻窦炎最有效疗法之一,但因达到神经有许多困难,有严重并发症可能,故尚未被广泛采用。为此,作者提出简化的手术方案一鼻内选择性植物神经切断术,切断发自翼腭神经节,并直接参与鼻窦粘膜植物神经分布的后鼻枝。作者对30个不同年龄的矢状切面尸头鼻腔后份神经分布的局部解剖特点进行了研究。鼻及窦粘膜的植物神经主要来自翼腭节的分枝,鼻外侧神经后上枝直接源自翼腭节(或腭大神经),经蝶腭孔入鼻腔并走向至上及中鼻甲后端处分枝,分布于上、中鼻甲及上鼻道、部分中鼻道粘膜和筛窦气房内;鼻外侧  相似文献   

6.
目的调查经鼻内镜下鼻腔泪囊造口术的解剖定位资料。方法经鼻内镜下解剖16具湿性成人尸头32侧泪囊,确定泪囊鼻腔造口的最佳解剖位置标志;并结合2例手术失败病例和12例尚未行手术的慢性泪囊炎病例的相关影像学资料,对比分析最佳解剖定位数据。结果泪囊上、下点与鼻小柱和鼻翼交界点及"中鼻甲腋"(即中鼻甲前端位于鼻腔外侧壁的附着处)的距离分别为33.0±3.3mm、44.6±4.9mm和6.8±1.4mm、3.2±1.6mm;2例手术失败病例的泪囊鼻腔开口位置较低。结论手术中,应在中鼻甲腋前上方定位鼻腔内泪囊开口。  相似文献   

7.
鼻科学     
20011008内窥镜下中葬道上领窦开窗术的应用解剖/孙敬武…//安徽医科大学学报一2000,35(5)一341一343 目的:为内窥镜下中鼻道上领窦开窗术提供解剖学参数。方法:在20个尸体头颅上观测上领窦窦口、鼻卤门及其毗邻结构。结果:①上领窦内口紧邻眶下壁,距离(3·72士0.63)mm;鼻内开口与眶底最低处平行或高于该平面,矢状位上与眶纸板同处一垂面或居于其内侧。②上领窦鼻内开口距离鼻泪管( 5.50士3.73)mm。③鼻自门上下径(11.72士2.10)mm、前后径(16.75士6.30)mm、厚度(3.00土0.68)mm、前界距离鼻泪管(3.44士0.75)mm、后缘距鼻后外侧动脉(8.79士1·…  相似文献   

8.
鼻后下神经下鼻甲支的应用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尸头解剖明确鼻后下神经下鼻甲支进入下鼻甲的位置,为选择性切断支配下鼻甲的神经治疗变应性鼻炎提供解剖基础.方法 10%福尔马林固定成人尸头标本,共20例40侧,从正中矢状位锯开,在1 0倍手术显微镜下解剖下鼻甲.结果鼻后下神经在黏膜和骨膜之间下行由下鼻甲附着处末端前方6 mm~13mm处进入下鼻甲黏膜下;另一部分通过下鼻甲附着处末端进入下鼻甲黏膜下.结论选择性切断支配下鼻甲的鼻后下神经下鼻甲支,可能达到治疗变应性鼻炎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鼻科学     
971501外鼻动脉的解剖观察/李文志…//中华整形烧伤外科杂志一1996,12(4)一296一299 为进一步探讨分布到外鼻的动脉,在16例成人尸体鼻上解剖观察。发现外鼻的动脉主要包括鼻背动脉、鼻外侧动脉、鼻翼动脉、鼻翼下缘动脉、鼻中隔动脉等,这些血管85%为面动脉的分支。观察结果表明,外鼻的动脉在鼻孔周围呈大、小两组环状分布。提示鼻端、鼻小柱血运丰富,并可能存在双向血供;同时,颈内、外动脉系统血流可能在鼻端汇合,当双侧颈外动脉结扎后,鼻端仍存在血供。就鼻血管的名称及分支分布特点等进行了讨论。图2参7(原提要)971502中鼻甲的解剖与临床…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定位游离蝶腭动脉并以银夹夹闭治疗顽固性鼻出血的方法。方法对22例经反复鼻腔填塞及鼻内镜下电凝术治疗后仍有顽固性鼻腔后部出血的患者于全麻或局麻下行鼻内镜检查,在中鼻甲后端附着部纵向切开黏骨膜,寻找蝶腭孔并充分解剖蝶腭动脉主干及分支,以1~2枚银夹夹闭,复位黏骨膜瓣并填塞止血纱布和膨胀海绵。结果随访6—36个月,平均23个月。20例未再出血,2例分别于术后第6个月和9个月再次同侧筛动脉出血,经鼻内镜下电凝及填塞压迫止血后痊愈。结论鼻内镜下解剖蝶腭动脉并以银夹夹闭治疗顽固性鼻出血,方法简单,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影像学观测影响鼻内镜中鼻甲腋区进路行额窦手术的解剖因素。方法:选择无额窦病变患者30例,行鼻窦螺旋CT检查,观察和测量额窦相关影像学解剖数据。结果:中鼻甲前缘在鼻腔外侧壁上的附着点为起点,其到筛顶的垂直距离为(13.88±2.59)mm,到额窦引流通道前壁水平距离为(5.77±2.32)mm。到鼻腔前壁的水平距离为(13.67±2.54)mm,到眶纸板的水平距离为(5.89±1.69)mm。各径值左右两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6排螺旋CT结合三维重建技术能为鼻内镜中鼻甲腋区进路额窦手术提供有价值的影像信息。  相似文献   

12.
下鼻甲神经分布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通过尸头解剖明确下鼻甲神经分布情况,为选择性切断支配下鼻甲神经治疗变应性鼻炎提供解剖基础。方法:4%多聚甲醛固定成人尸头标本20例(40侧),从正中矢状位锯开,在10倍手术显微镜下解剖下鼻甲。结果:①鼻后下神经在黏膜和骨膜之间下行由下鼻甲附着处末端前方6~13mm处进入下鼻甲黏膜下,另有分支通过下鼻甲附着处末端进入下鼻甲黏膜下。②筛前神经在下鼻甲附着处上缘距前端2.0~4.6mm进入下鼻甲黏膜下。结论:鼻内镜下选择性地切断支配下鼻甲的神经支配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3.
为评价经鼻蝶窦径路垂体瘤显微摘除术后鼻内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该作者通过问卷调查和鼻内窥镜观察 ,回顾性比较了传统的经唇下鼻中隔径路和鼻内窥镜下鼻中隔径路两种术式的病例各 2 0例。后者的手术步骤为 :在 0度直径 4 mm的鼻内窥镜下将中鼻甲推向外侧 ,暴露蝶筛隐窝和蝶窦自然开口 ,在平行于中鼻甲前缘之后 ,鼻中隔上方行弧形切口 ,粘骨膜下分离 ,暴露犁骨 ,切除并留作整复鞍底 ,从蝶窦自然开口处用咬骨钳咬除蝶窦前壁和蝶窦中隔。在鼻内窥镜下放置扩张器 ,深达蝶窦 ,退出内窥镜。再按传统术式在手术显微镜下行垂体腺瘤、促肾上腺皮质激…  相似文献   

14.
咽科学     
2001 1351舌动脉的解剖特点与舌根中线部分切除术的关系/叶京英…//中华飞不鼻咽喉科杂志一2001,36(1)一55~57 目的:观察舌动脉的走行、比邻及其主干与舌表面各标志的关系,以指导舌根中线手术,提高手术安全性。方法:8具(16侧)领面部发育正常成人尸头标本.颈总动脉灌注红色乳胶。山解剖观察舌动脉的起源、走行;②以舌骨舌肌为界将舌动脉分为3段.对各段的长度及其邻近结构进行观测;③以舌盲孔、舌盲孔前5二;m和1()mm、舌盲孔后l()n lm及舌根与会厌谷粘膜分界处为标志,分别测量舌动脉主干距舌中线及舌表面的距离结果:舌动脉全长为(92·8吕士13.…  相似文献   

15.
蝶腭孔的解剖学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蝶腭孔相关手术提供解剖依据.方法观察106侧正中矢状切开颅骨蝶腭孔的位置、形状、大小,测量蝶腭孔的长径、宽径及孔中心至前鼻棘的距离.结果(1)蝶腭孔位于中鼻甲后端与蝶窦底之间,为圆形、椭圆形、不规则形,分为单孔、双孔、3孔;(2)平均长径左边是5.85±1.17mm,右边是6.09±1.31mm,平均宽径左边是3.91±0.97mm,右边是3.92±0.98mm;(3)孔中心至前鼻棘距离的平均值左是49.69±3.55mm,右是50.72±2.87mm.结论蝶腭孔的解剖学观测为临床提供了解剖资料.  相似文献   

16.
目的 :通过对尸颅蝶腭孔的测量和观察 ,为经鼻内镜蝶腭孔相关手术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 :应用显微解剖学方法对 4 0侧正中线切开的尸颅蝶腭孔进行了位置、形状、大小及毗邻关系的观察与有关数据的测量。结果 :将蝶腭孔分成 3类 ,Ⅰ类 :孔位于上鼻甲、上鼻道的后方 ,Ⅱ类 :孔位于中鼻甲或中鼻道的后端 ,Ⅲ类 :Ⅰ类加Ⅱ类。各类分别占 35 %、5 %、6 0 %。孔上缘与蝶窦底间距离男 (1.75± 1.10 )mm ,女 (1.13± 0 .5 5 )mm ,与蝶窦口距离男 (9.80± 3.2 7)mm ,女 (8.30± 3.4 5 )mm ,孔的后缘与鼻咽部距离男 (11.12± 3.30 )mm ,女 (10 .85± 3.12 )mm ,孔的前缘与上颌窦口距离男 (18.5 0± 6 .‘80 )mm ,女 (14 .5 7± 5 .0 7)mm ,与鼻尖距离男 (6 9.5 4± 6 .98)mm ,女(6 6 .5 7± 5 .0 7)mm ,与前鼻棘距离男 (5 6 .6 9± 5 .70 )mm ,女 (5 3.2 5± 8.80 )mm ,以蝶腭孔中心点为准前后径女(4 .6 1± 1.80 )mm ,男 (5 .12± 2 .0 5 )mm ,上下径男 (5 .37± 2 .6 7)mm ,女 (4 .74± 2 .74 )mm ,与硬腭水平板的夹角男(2 2 .83± 4 .71)°,女 (2 2 .73± 3.81)°。蝶腭动脉外径男 (2 .12± 0 .6 6 )mm ,女 (1.6 1± 0 .70 )mm ,蝶腭神经外径男(0 .6 5± 0 .4 9)mm ,女 (0 .35± 0 .0 7)mm。鼻腔外侧壁的血供及  相似文献   

17.
鼻内镜下蝶腭动脉电凝术治疗顽固性鼻出血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探讨应用鼻内镜行蝶腭动脉电凝术治疗顽固性鼻出血的方法与疗效。方法:对20例顽固性鼻出血患者于全身麻醉后鼻内镜下,根据解剖标志,于中鼻甲后端区域寻找到蝶腭孔,充分游离其中的蝶腭动脉,用双极电凝烧灼后切断,局部黏膜复位后小块膨胀海绵压迫。结果:随访5~20个月,平均10个月。全部患者无再次出血,1例发生鼻腔轻度粘连。结论:鼻内镜下蝶腭动脉电凝术治疗顽固性鼻出血疗效确切,手术微创,是治疗顽固性鼻出血的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18.
鼻内镜下蝶腭动脉电凝术治疗严重后段鼻出血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评价鼻内镜下蝶腭动脉电凝术治疗严重后段鼻出血的疗效。方法 对25例后鼻孔填塞治疗无效的鼻出血住院患者,行鼻内镜下蝶腭动脉电凝术,其中24例全身麻醉,1例局部麻醉。25例中有2例患者同时行双侧蝶腭动脉电凝术。结果 术中所有蝶腭动脉均能明确识别,并在出蝶腭孔处将其成功电凝。22例术后未再出血;1例术后6h再次出血,经后鼻孔填塞2d后出血治愈;2例术后当天轻微鼻出血,药物治疗后停止。出院后随访3~6个月,患者均无再次鼻出血,除2例出现轻度鼻腔黏连外无其他并发症。结论 鼻内镜下蝶腭动脉电凝术治疗严重后段鼻出血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对鼻腔和上颌窦相关解剖结构的观测,寻找扩大鼻内镜上颌窦手术视野的解剖学方法,为获得满意的手术视野提供指导。方法:以30例(60侧)经4%甲醛固定的成人尸头(男21例,女9例)为研究对象,去除鼻腔外侧壁的黏膜,保留各个重要骨性结构的完整性,以骨性鼻泪管和下鼻甲骨附着缘为标志,观察测量相关结构的解剖特点以及与周围毗邻结构的位置关系。通过解剖学观测,寻找影响鼻内镜下扩大上颌窦手术视野的解剖学因素。结果:骨性鼻泪管前界上、中、下端到上颌窦前壁与内侧壁交界的水平距离分别为0、(1.90±1.03)、(3.29±1.04)mm;骨性鼻泪管前下端到下鼻甲前缘的水平距离为(5.13±0.62)mm,到鼻底的垂直距离为(16.89±0.97)mm,左右侧测量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去除的骨质范围:下鼻甲附着缘以上部分上下径为(9.43±1.72)mm,前后径由上往下为(9.76±0.83)、(11.39±0.50)、(12.85±0.66)mm,下鼻甲附着缘以下部分上下径为(13.52±0.83)mm,前后径由上往下为(19.89±1.37)、(16.59±0.77)、(12.48±0.91)mm。结论:鼻内镜下中鼻道入路的上颌窦手术视野,受上颌窦口前方的骨性鼻泪管、上颌骨额突及下方的下鼻道外侧壁骨质的影响而无法充分显露,同过去除窦口周边无用的骨质而保留重要结构,可以扩大内镜下中鼻道入路上颌窦手术的视野,利于彻底清除上颌窦内底壁、前壁的病变。  相似文献   

20.
作者采用30°视角的硬性Storz Hopkins杆状内窥镜直视下经鼻进路施行手术。手术采用局麻或全麻。先用Rosen刮匙在鼻腔外侧壁的嵴前方作一从中鼻甲的上方一直延伸至下鼻甲顶部的垂直切口,向后剥离粘膜至钩状突的基部。去除被游离的粘膜,暴露的骨质恰好位于从前至后的嵴后,达连接处,可将薄纸样的泪骨去除,泪道恰好位于该处的外侧。向上滑动刮匙至中鼻甲附着处的下方,向下至中鼻甲较低的边缘,然后在垂直沟内插入环形刀,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