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面神经迷路段的手术入路和显微解剖关系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以面神经迷路段手术入路为依据的面神经迷路段和毗邻结构的显微解剖以及各手术入路的比较解剖.方法对6例(12侧)福尔马林固定的成人头颅标本依顺序模拟经乳突-上鼓室入路、经迷路入路、经颅中窝入路的手术操作,对各入路涉及的解剖学标志及暴露范围进行观测.结果经乳突-上鼓室入路可以显示面神经的乳突段、鼓室段、迷路段远侧端的0.94 mm±0.06 mm和膝状神经节;经迷路入路可以显示颞骨内段面神经全程;经颅中窝入路对于迷路段近脑端的面神经管入口、远侧端的膝状神经节及其分支岩大神经节均显露良好.各手术入路均可确定恒定的解剖标志对面神经加以保护.结论各手术入路对迷路段面神经暴露程度不同,存在不同的优缺点,临床应用须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利用多螺旋CT双斜位多平面重建技术(MPR),进行经乳突-上鼓室入路面神经手术中涉及的面神经段及定位解剖标志同层重建的可行性及意义。方法:在1具尸头标本上模拟经乳突-上鼓室面神经手术入路,观察面神经暴露的范围及定位解剖标志。利用双斜位MPR,对30具完整的成年国人尸体头颅标本进行经乳突-上鼓室面神经手术入路中涉及到的面神经段及定位解剖标志同层面重建,并对4个不同方位图像同层显示解剖标志的程度进行分级评价。结果:经乳突-上鼓室入路可显露面神经垂直段、面神经锥段、水平全段、膝状神经节和迷路段远端,定位解剖标志有水平半规管、匙突、上鼓室前隐窝。以上解剖标志在双斜位MPR重建图像中可同层显示,显示成功率均为100%,显示程度双斜位均优于横断位、冠状位及矢状位,不同方位图像显示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斜位MPR可清晰同层显示经乳突-上鼓室入路面神经手术中涉及的主要解剖标志,结合手术进路及手术目的,利用双斜位MPR,针对性地进行相关解剖标志的同层重建,能为术者提供更有使用价值的影像学信息。  相似文献   

3.
面神经迷路段手术最常见的是面神经减压术,颞骨骨折损伤膝状神经节时,施行面神经减压的范围是作鼓室段和迷路段减压术,其手术原则是自损伤处向两端作减压,否则达不到减压目的,为保存患者听力,颅中窝径路开放面神经管迷路段是最佳途径。为保证该手术的成功和预防手术并发症,术者必须熟悉该部位的细微解剖。[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面神经     
20020842经岩骨人路面神经的显微解剖学研究/黄军…//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一2001,7(4)一214~216 目的:为经岩骨入路保护面神经提供显微解剖学资料。方法:手术显微镜下对10具(20侧)福尔马林固定的成人头颈部标本模拟经岩骨入路的手术操作,观测管段面神经的解剖及其与重要结构的关系。结果:管段神经分3段:迷路段长(3.2士0.9) mm,上下方一向管径(1.1士0.2)mrn;鼓室段长(11.7士1.5)mn飞.水平方向管径(1 .4士。.1)mm,两段成角71.00土11.70;垂直段长(13.9士1.8)mm.前后方向管径(1.6士0.2)mm,与水平段成角106.60士7.70。管段面神经的解剖标志:…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颞骨岩部胆脂瘤的临床特征、手术治疗及疗效。方法对1993~2002年收治的14例颞骨岩部胆脂瘤均经过手术证实和病理确诊。其中先天性3例,后天性11例。均有重度感音神经性聋或全聋和不同程度的周围性面瘫。手术取颅中窝入路9例,经迷路入路3例,迷路一颅中窝联合入路2例。术中见14例有耳蜗、骨迷路骨质破坏。颈内动脉暴露4例,颈内静脉暴露3例。面神经连续性存在,行全程而神经减压5例;而神经迷路段中断6例,行面神经改道吻合4例,2例因难以辨别中枢段断端,未行手术修复;内听道段损伤1例,因标志不清,无法修复;另外2例术前面肌萎缩,术中面神经未予手术修复。结果术后随访8个月至6年,除l例因复发行4次手术外,其余病人均未见胆脂瘤复发。按House-Brackmann面神经功能评级标准,全程减压5例中3例由Ⅲ级恢复到Ⅱ级,2例无恢复。面神经吻合4例中3例由Ⅳ级恢复到Ⅲ级,1例无变化。结论颞骨CT扫描在临床诊断上具有重要意义。手术是唯一的治疗方法,比较理想的手术入路为颅中窝或颅中窝-迷路联合入路。术中以完全清理病灶为主,尽量一期修复面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为安全实施耳内镜手术,避免面神经损伤提供解剖依据。方法对12例2 4侧成人尸头样本进行解剖,暴露面神经全程,对面神经进行相关解剖测量,从外耳道、鼓窦、迷路(乙状窦)后径路用耳内镜对面神经进行观察。结果所有标本均能通过上述径路在耳内镜下完整观察面神经全程,且清晰显露面神经隐窝以及咽鼓管鼓口周围结构。面神经垂直段恰位于骨迷路中轴线位置,面神经水平段介于外半规管和镫骨头之间;面神经鼓室段和上半规管顶、外半规管上缘距离分别为(8.59±1.75)mm和(3.83±1.11)mm,面神经乳突段距后半规管下缘距离为(3.13±1.53)mm;面神经乳突段和外耳道前、后壁距离分别为(10.50±1.91)mm和(3.8 5±0.9 9)mm;鼓索神经出外耳道后壁处和面神经鼓室段之间垂直距离为(2.2 1±0.7 6)mm,鼓索神经和面神经乳突段间夹角为2 7.3 0°±5.9 7°,内耳门外侧距乳突骨质表面水平距离为(33.82±2.80)mm,内耳门上缘距岩骨上缘距离为(4.96±1.40)mm。结论耳内镜可以清晰显示显微镜难以暴露的手术区域,能清晰分辨并避免损伤面神经,在耳显微外科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外伤性面瘫适当的处理方法,回顾了27例经手术治疗的外伤性面瘫。成人手术采用局部麻醉,经乳突、上鼓室进路。术后随访半年~2年,平均1.7年。术中发现4例有2处以上损伤。损伤部位见于面神经水平段11例次、膝状神经节周围及迷路段9例次、垂直段8例次。面瘫完全恢复20例,Ⅱ级恢复2例,Ⅲ级恢复5例。就手术治疗适应证及进路进行了讨论,认为经乳突上鼓室进路可暴露膝状神经节及迷路段远端,对大多数病例已足够,其损伤较小,易为患者接受,但此进路不能暴露面神经出颅部,故少数病例仍需经颅中窝进路减压。  相似文献   

8.
侧颅底术后持续性脑脊液耳漏的治疗与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侧颅底手术后持续性脑脊液耳漏的发病原因、手术处理和预防措施。方法 :根据原发病及原手术类型 ,本次手术采用不同的方法 :乳突入路探查 3例 ,耳后联合迷路入路及耳后联合颅中窝入路岩尖胆脂瘤切除并脑脊液漏修补术各 1例 ,乙状窦后入路探查 2例 ,颞部原切口入路肿瘤切除并脑脊液漏修补术 3例。结果 :外漏口位于乳突尖 3例 ,内听道 3例 ,颅中窝硬脑膜缺损表现为外耳道内口漏 3例 ,外耳道后壁肿瘤残留破坏 1例。 9例一次修补成功 ,1例行两次修补。全部病例均经手术治愈。结论 :颅底手术方式不同 ,术中预防和处理耳漏的侧重点应有不同。乙状窦后入路术中应注意保护乳突后及乳突尖气房 ,如有破损应及时封堵 ;迷路入路应处理好内听道、鼓室及咽鼓管黏膜 ,视情况刮除并封堵中鼓室 ;颞骨全切及次全切除术中应修补缺损的硬脑膜和缝合封堵咽鼓管咽口  相似文献   

9.
中耳疾病常扩展到中、下、后鼓室及迷路下部位,因靠近面神经使手术接近这些部位比较困难。该作者做了报骨解剖测量,设计了到下鼓定的面神经后进路,不仅可彻底清除病变,而且还可保留面神经及外耳道后壁的完整。随机选择了25块成人颈骨(右侧13,左侧12),进行乳突轮廓化解剖,充分暴露乳突尖,乙状窦,后颅窝硬脑膜板,迷路面神经垂直段等,磨除面神经内侧骨质开富进入下鼓室进行观察测量。测量结果:面神经垂直段到后颅窝硬脑模板为5~10mm,平均7.lmm,比较恒定。乙状窦到外耳道后练皮肤的距离是9~18mm,平均13mm。乙状窦前位者,可…  相似文献   

10.
经岩骨入路面神经的显微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为经岩骨入路保护面神经提供显微解剖学资料.方法手术显微镜下对10具(20侧)福尔马林固定的成人头颈部标本模拟经岩骨入路的手术操作,观测管段面神经的解剖及其与重要结构的关系.结果管段面神经分3段迷路段长(3.2±0.9)mm,上下方向管径(1.1±0.2)mm;鼓室段长(11.7±1.5)mm,水平方向管径(1.4±0.1)mm,两段成角71.0°±11.7°;垂直段长(13.9±1.8)mm,前后方向管径(1.6±0.2)mm,与水平段成角106.6°±7.7°.管段面神经的解剖标志①锥隆起是上膝部的标志,锥隆起与茎乳孔连线为垂直段的标志线;②面神经裂孔是膝状神经节的标志;③垂直段距离海伦嵴(15.0±1.3)mm.结论熟悉管段面神经的解剖特点和标志,有利于手术中保护面神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中耳乳突后鼓室入路的相关解剖,收集解剖数据,为该入路手术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国人成人头颅湿标本20例40侧,在放大8倍的显微镜下模拟中耳乳突后鼓室入路手术,观察和测量了外耳道上棘、面神经、面隐窝、锥隆起、圆窗、卵圆窗等相关的解剖结构,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外耳道上棘至砧骨短脚的平均距离为19.14 mm,外耳道上棘至面神经水平段与垂直段交点的平均距离为16.30 mm,面神经水平段与垂直段交点距乳突表面的平均距离为20.84 mm,面神经水平段与垂直段交点距鼓索神经发出点平均距离为11.28 mm,面神经水平段与垂直段交点距外耳道后壁的平均距离为4.40 mm,面神经水平段平均长11.60 mm,面神经垂直段平均长15.30 mm,锥隆起至圆窗龛的平均距离为4.46 mm,卵圆窗至圆窗龛的平均距离为3.74 mm,砧镫关节至圆窗龛的平均距离为3.80 mm;面神经水平段与垂直段的夹角平均为110.4°,鼓索神经与面神经垂直段的夹角平均为24.8°,水平半规管与面神经水平段夹角平均为17.5°,砧骨长脚与后拱柱夹角平均为46.0°。结论:中耳乳突入路手术中部分重要解剖结构位置恒定,重要解剖结构间距离及夹角在较小的范围内变化,熟悉其解剖关系,可以指导临床手术,避免手术损伤。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乳突-颞下迷路外径入路面神经减压术治疗颞骨骨折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06-01-2008-04收治的26例外伤性面瘫患者行乳突-颞下迷路外径入路面神经减压术。面神经功能House-Braek-mann分级:Ⅴ级12例,Ⅵ级10例,Ⅲ级4例。术前纯音测听检查示:16例纵行骨折语频气导平均听阈为52dB,10例混合性骨折均为重度感音神经性聋。颞骨轴位CT示:13例可见骨折线。虚拟耳镜观察9例听骨链中断,面神经曲面重建显示膝状神经节区、鼓室段及乳突段骨管不规整。结果:全部患者术后一期愈合,无手术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0.5~3.0年,平均1.2年。面神功能恢复达House-BrackmannⅠ级15例,Ⅱ级6例,Ⅲ级5例;语频气导听力平均提高33dB。结论:乳突-颞下迷路外径入路面神经减压术治疗颞骨骨折面瘫高位面神经减压保全和重建听骨链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经迷路下入路切除岩尖病变之手术入路,为手术入路提供解剖学标志和依据。方法①应用30例干颞骨标本依次测量颈内动脉膝部到面神经管垂直段的距离、面神经管到岩尖的距离以及颈内动脉到岩锥后面的距离。并在干颞骨标本上磨出该手术路径;②应用10具(20侧)经10%甲醛固定成人尸头湿标本,在手术显微镜下模拟迷路下入路切除岩尖气房,分别测量后半规管最低点到颈静脉球最高点骨板之间距离,面神经管垂直段和乙状窦骨板之间距离。结果①干颞骨标本测量:面神经管垂直段到颈内动脉膝部距离为(13.26±1.66)mm,面神经管垂直段到岩尖的距离为(34.48±1.07)mm,颈内动脉膝部到岩部后面的距离为(9.68±1.53)mm;②湿标本模拟手术测量:面神经管垂直段中点到乙状窦前壁距离为(6.42±2.65)mm,后半规管骨管到颈静脉球距离为(5.76±3.38)mm。能够完成迷路下手术入路的13侧。结论经迷路下入路手术切除岩尖病变能够保护内耳道、耳蜗、迷路不受损伤,保存听力,是一个具有临床应用意义的手术途径。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经乳突面隐窝入路后鼓室人路的相关解剖,进行观察测量,为该入路手术提供解剖学资料。方法成人头颅福尔马林泡过6例12侧,在放大10倍的手术显微镜下模拟中耳乳突面隐窝后鼓室入路手术,观察和测量了外耳道上棘、面神经、面隐窝、锥隆起、圆窗、卵圆窗,岬小桥、岬后脚、等相关的解剖结构,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外耳道上棘至砧骨短脚的平均距离为20.06mm,外耳道上棘至面神经锥段中点平均距离为17.28 mm,面神经锥段中点距外耳道后壁垂直距离平均为4.67mm,面神经水平段平均长12.30 mm,面神经垂直段平均长16.31 mm.面神经水平段与垂直段的夹角平均为111.5°,鼓索神经与面神经垂直段的夹角平均为23.9°锥隆起至圆窗龛的平均距离为4.46 mrn,锥隆起到镫骨头平均距离2.62mm,锥隆起到砧骨窝平均距离4.43mm,卵圆窗至圆窗龛的平均距离为3.84mm,砧镫关节至圆窗龛的平均距离为3.89mm面神经锥段中点到卵圆窗平均距离8.10mm;面神经锥段中点到岬小桥与岬下脚下端的距离分别是(4.85±0.45mm),(6.21±0.52mm);鼓索神经和面神经垂直段夹角平均为48.3°,水平半规管与面神经水平段夹角平均为19.5°,面神经水平段与垂直段夹角平均为111.5°。结论中耳乳突入路手术中部分重要解剖结构位置恒定,重要解剖结构间距离及角度在一定范围内变化,熟悉其解剖关系,可以完全的清楚病变,又可以指导临床手术,避免手术损伤。  相似文献   

15.
面神经     
20030236面神经颅内部的动脉供应/张奎启…//解剖学杂志一2002,25(2)一184一186 目的:研究面神经颅内部的动脉供应。方法:采用大体解剖法显露并观测了49例面神经颅内部的动脉来源。结果:面神经小脑脑桥角段、内耳道段主要由小脑下前动脉发出的迷路动脉供应;面神经迷路段由脑膜中动脉发出的岩浅支供应;面神经鼓室段、锥曲段由耳后动脉发出的茎乳动脉供应。结论:面神经颅内部主要由迷路动脉和茎乳动脉供应。图3参6(原提要)20030237激光多普勒血流计测量家兔面神经微循环/李健东…//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一2002,37(3)一184一187 目的:研究面神经…  相似文献   

16.
外伤性面瘫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为探讨外伤性面瘫适当的处理方法,回顾了27例经手术治疗的外伤性面瘫,成人手术采用局部麻醉,经乳突、上鼓室进路。术后随访半年 ̄2,平均1.7年,术中发现4例有2处以上损伤,损伤部位见于面神经水平段11例次,膝状神经节周围衣迷路段9例次、垂直段8例次。面瘫完全恢复20例,Ⅱ级2例,Ⅲ级恢复5例,就手术治疗适应证及进路进行了讨论,认为经乳突上鼓室进路可暴露膝状神经节及迷路段远端,对大多数病例已足够,其损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中耳胆脂瘤累及面神经迷路段并发周围性面瘫病例的临床特征,经乳突入路施行迷路段面神经减压术治疗周围性面瘫的效果。方法回顾分析中耳胆脂瘤致周围性面瘫,胆脂瘤累及面神经迷路段患者4例,病史4周~3个月,House-Brackmann(H-B)面神经分级系统评分III~V级,均施行乳突改良根治术和面神经减压术(伴或不伴鼓室成形术)。结果术后随访3~6个月,H-B评分I~II级。结论及时经乳突入路施行迷路段面神经减压术,对治疗中耳胆脂瘤累及面神经迷路段所致周围性面瘫可取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18.
经中耳面神经减压术赵全义彭华山王爱莲杨月如对有实用听力的面瘫患者,经中耳施行面神经减压术的困难在于听骨链遮挡,使面神经水平段前部、膝状神经节以及迷路段难以充分暴露。为此,我们通过60侧颞骨干标本和15侧颞骨湿标本的手术解剖研究,提出采用经上鼓室前隐窝...  相似文献   

19.
在20侧完整的成人头颈部标本(右8,左12)中观察了茎突乳突区的解剖学和组织学结构特点,并在此基础上设计了显露乳突尖区面神经的手术入路。每块标本均包括完整的颞骨、上颈部和腮院后部。解剖发现所有标本中面神经均从茎乳孔穿出。在茎乳孔,面神经距二腹肌2~12mm,平均9mm;距外耳道下壁3~16mm,平均11mm;距神经在腮腺的分叉点13~28mm,平均21mm。在10侧标本中观察了面神经鞘与乳突尖区筋膜的组织学关系,沿茎乳孔段面神经长轴切片和横断面切片各5块标本,切片包括神经干及其周围结缔组织。纵向切片显示在乳突段面神经鞘包绕神经,…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观察颅骨标本颈静脉孔及周围重要结构和在尸头标本上模拟颞下窝A型入路,获得相关的国人解剖学数据,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选取10例颅骨标本测量颈静脉孔大小及与周围重要结构间距离;应用10例尸头标本对颞下窝A型入路的相关结构进行显微解剖研究和测量。结果 1颈静脉孔外口距茎突根(4.17±1.99)mm、距茎乳孔(6.06±1.71)mm、距舌下神经管(2.41±1.23)mm;2面神经鼓室段长度(9.66±1.41)mm、乳突段长度(16.08±2.15)mm、面神经锥段距外半规管(1.08±0.41)mm;3颈静脉球距面神经乳突段(6.56±1.81)mm、距后半规管弓峰下缘(3.67±1.27)mm;4岩骨内颈内动脉垂直段长度(10.36±2.31)mm、水平段长度(19.41±2.02)mm;5后半规管弓峰下缘距寰椎横突(31.22±1.93)mm、乙状窦垂直臂距下颌关节(19.17±1.51)mm、乳突尖距岩尖(53.91±4.82)mm。结论颞下窝A型入路可充分暴露颞下窝后部及迷路下区特别是颈静脉孔区,适用于切除迷路下区及颈静脉孔周围病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