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8 毫秒
1.
病例讨论     
例一王×,男,8岁,三天前发热,伴有大便烂、有粘液状,每日5—6次。来诊时,发热,体温高达40℃,腹部疼痛,里急后重,大便脓血相混,日夜达20余次,口渴频饮水,并喜饮冷水,面色暗滞,精神疲倦,四肢冷,惟时见烦躁,腹部按诊有热感,不喜盖衣被,尿黄而短,舌质红,苔黄干,口气臭秽,脉滑数有力。讨论:怎样分析这个病的病机,冶疗原则和用什  相似文献   

2.
肝脏内寄相火,性喜条达。从病理上看,虽多见阴虚阳亢的表现;假若患者禀赋虚弱,阳气不足,再遭湿邪或苦寒戕害,同样会导致阳气虚弱的病理改变,兹举肝阳虚证治验二则报告如下.一、胆胀案郭某某,女,30岁.工人。1987年4月就诊.间歇性右胁疼痛二年余,经 B 超检查提示“慢性胆囊炎”。屡经当地医院服用中药治疗,初则症减,继之罔效.此次右胁疼痛复  相似文献   

3.
1温胃散寒法本法适用于腹部受寒,或过食生冷而致寒积胃中。寒为阴邪,其性凝滞,阳气被寒邪所遏,胃失通降。症见胃痛暴作,疼痛剧烈,畏寒喜暖,得热痛减,口不渴,喜热饮,舌淡苔白,脉弦紧,弦迟。方药:良附丸加味。散脾胃之寒,舒肝理气,香附,丁香行气止痛,更加...  相似文献   

4.
足三里穴为足阳明胃经之合穴 ,具有调胃补虚 ,理气止痛之功效。临床应用中治疗脘腹疼痛效果奇佳 ,故《四总穴歌》有“肚腹三里留……”之说。笔者在临床应用治疗脘腹疼痛过程中 ,发现根据腹部触诊时压痛点之部位 ,决定足三里的针法 ,而有更神奇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以供同仁们探讨指正。1 .胃痉挛疼痛 患者 ,男 ,3 5岁 ,干部 ,2 0 0 0年1 0月 1 0日就诊。患者因与人吵架而发生腹部疼痛来诊。查体见患者腹痛以左上腹痛甚 ,腹肌平软 ,无恶心、呕吐、腹泻等不适 ,遂诊为“胃痉挛疼痛”而施以针灸治疗。取双侧足三里、天枢、梁丘和中脘等穴予以…  相似文献   

5.
一、“阳气已虚,气门乃闭”《素问·生气通天论》云:“阳气者,一日而主外,平旦人气生,日中而阳气隆,日西而阳气已虚,气门乃闭,是故暮而收拒,无扰筋骨,无见雾露,反此三时,形乃困薄。”对“阳气已虚,气门乃闭”  相似文献   

6.
赵××,男,34岁,农民。于1982年11月11日经××医院作阑尾切除术后,常腹部胀痛。1983年2月17日因饮酒、贪食寒凉之物而腹痛加重,西医诊为“粘连性肠梗阻”,治疗未效。19日来我院求治中医。诊见:恶心呕吐,腹痛腹胀,大便两天未解,不排气,面色晦暗,痛苦病容,疼痛  相似文献   

7.
张×,男,52岁。1990年5月14日诊。患晨起腹泻已五年,曾长期服中西药治疗,仍时发时止未见愈期。刻诊:黎明之前腹泻,脐下作痛,痛时起结,泻后则安,腹部畏寒,有时作胀,感下肢发冷,舌淡、边尖少量瘀点,苔白,脉象沉细。大便检查无异常变化。证属脾肾阳气不足,寒凝阻滞,清阳不升。正如张景岳认为“阳气未复,阴气极盛”。治当“若欲通之、必先充之”,用以活血化瘀,温经止痛,佐以温补脾肾。故  相似文献   

8.
王××,男,31岁。1982年6月6日诊。患腰痛多年,已婚6年不能生育,解便时,有乳白脂液从尿道流出。经某医院诊为“左侧精索静脉曲张”。治疗无效。诊见:腰及尾椎骶骨疼痛,直立或转侧时加剧,左侧阴囊松弛不收,有触痛,左睾低于右侧,伴见头昏失眠,  相似文献   

9.
冉××,30岁,已婚。1990年10月10日诊。患者因阴道流血16天,右中下腹撕裂样疼痛,阵发性加剧1天,于1990年9月28日收入妇产科。诊刮子宫内膜病检呈增殖期改变,后穹窿穿刺抽出暗红色不凝血液,腹部B 超见子宫直肠窝1.7×4.2cm~2液性暗区。确诊为“宫外孕破裂出血”。经禁食、输  相似文献   

10.
杨慧茹 《山西中医》1989,5(1):47-47
王××,男,44岁,调度员。1987年8月11日初诊。自述上腹部疼痛数年,痛时进食则可缓解。数年来不能食煮饺、饼子。胃肠钡餐造影诊为“胃粘膜脱垂”。中医诊断为“胃脘痛”。虽然中西医治疗但疼痛仍时发时止,不能坚持全勤工作,进食稍不慎或劳累即可诱发疼痛。求余诊治。症见:形体消瘦,精神疲惫,汗出,胃脘隐痛喜按,气短,口干,舌尖发麻,舌质淡红,边有齿痕,苔薄白,中间有裂纹,脉沉细无力。证属气阴不足,中虚下  相似文献   

11.
祝明玉,女,39岁。1965年夏,自感小腹部有一包块,时有微痛,1966年4月渐见增大,随之疼痛增剧,遂到县医院检查。印象为“子宫肌瘤恶性变”,嘱到上级医院作进一步检查。当月下旬到重庆医学院作病理活检,诊  相似文献   

12.
腰腿疼痛,其中包括“坐骨神经痛”等症,中医属“痹症”、“腰痛”范围。笔者近几年来,按中医经络循行路线辨证,治愈3例坐骨神经痛。例1.梁××,男,45岁。85年3月13日诊。1984年以来,感腰及双下肢疼痛,踝关节肿胀。某县医院诊为“坐骨神经痛”,迭用中西药及针灸、按摩等治疗,疼痛日剧,卧床不起。诊见:患者消瘦,脉沉细,舌质稍胖,苔白滑。  相似文献   

13.
养阳     
在一年四季中,夏季是阳气最盛的季节,气候炎热而生机旺盛。但夏季养生需防止因避暑而过分贪凉,从而伤害了体内的阳气。《黄帝内经》里也指出“春夏养阳”,也就是说,即使是在炎热的夏天,仍然要注意保护体内的阳气。夏天炎热,我们不能只顾眼前舒服,过于避热趋凉,饮冷无度,致使中气内虚,暑热与风寒之邪乘虚而入。在乘凉时,要特别注意盖好腹部,不少农村地方喜穿“兜肚”,是很符合养生之道的。《养老寿亲书》里指出:“夏日天暑地热,若檐下过道,穿隙破窗,皆不可乘凉,以防贼风中人。《”摄生消息论》亦指出:“不得于星月下露卧,兼使睡着,使人扇风取…  相似文献   

14.
悬饮验案     
周××,男,19岁,农民。两星期前恶寒发热,左胁下疼痛,某医院胸透诊为“渗出性胸膜炎”。经行胸腔穿刺二次,抽液250毫升,给用青链霉素、异烟肼等药治疗,胸腔仍出现积液,于1979年3月22日转中医治疗,诊时见左胁下引痛,吸气或咳嗽则加剧,寒热往来,口苦咽干,面黄神疲,大便干结,小便黄,舌苔薄黄,舌质红,脉细弦而数,体温38℃,再作胸透:左胸第七后肋以下呈孤形阴影。中医诊为“悬饮”,由邪郁少阳气机不利脉络受阻所致。治宜和解疏络理气:柴胡10克、黄芩10克、丹皮10克、党参10克、  相似文献   

15.
李×,女,70岁。1989年11月20日诊。咽部异物感及上腹部疼痛十余年,曾诊为“梅核气”、“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屡服中西药治疗,效欠佳。近日感寒及情志不遂后,  相似文献   

16.
樊××,男,42岁。1985年10月6日诊。胃脘及腹部疼痛,已持续二年余,时有缓解。某县医院胃镜,钡餐照片诊断为“胃溃疡及十二指肠发炎”。又作胆囊造影,未见结石及胆囊炎。现症:脘腹疼痛拒按,时而有缓,食少,大便干燥,小便不黄。伴见背心冷痛,盛夏季节穿棉背心仍不觉热,大便干结已二年余,服用大黄时缓泻一二次,后仍干结,苔自稍厚,质较淡,脉弦紧涩。追问病因,二年前因建房事不从心,耿耿于怀,以后脘腹疼痛逐  相似文献   

17.
增水行舟法是用以治疗阴虚便秘的一种通下方法。近几年来笔者在临证中应用本法治疗一些急腹症病例,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今举例介绍如下。典型病例郑某,女性,45岁,因上腹部疼痛伴食入即吐40余日而来诊。曾在外院查体发现上腹部一碗状肿块拒按而诊为“幽门梗阻原因待查”。患者拒绝手术治疗,行保守对症治疗2周余,腹部疼痛无改善,仍频繁呕吐。诊见形体消瘦,毛发枯槁,面色无华,气短音低,舌光红无苔,脉细数无力。经详细询问,患者发病后几乎未排过大便,考虑此乃阴虚便秘之证,治宜增水行舟,增液通便。方予增液承气汤:生地黄、麦冬、玄参各30g,大黄(…  相似文献   

18.
张××,女,9岁。1976年9月20日诊。半年前因感寒治未彻底,渐觉胸胁疼痛,脘腹胀满,饮食减少,面部萎黄,经多方治疗罔效。某地区医院作肝功能及超声波检查,诊断为肝硬化腹水。诊见:腹部胀大,腹围120厘米,按之如囊裹水,腹部青筋暴露,胸腹及颈  相似文献   

19.
在临床工作中,常可遇到这样一类慢性胃病的患者,他们诉说自己的胃是一只“老寒胃”,经不住一丝寒冷,饮食上稍有一点冷便可诱发上腹部疼痛、饱胀、恶心等症状的发生;如果衣被保暖稍有不慎,腹部着凉受冻,更会引起剧烈的胃脘疼痛。“老寒胃”是民间的说法。从临床诊断看,这类胃病的涵盖面非常广泛,有各类慢性胃炎、胃神经官能症、功能性消化不良病和少数胃及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的患者。“老寒胃”平常发生时表现为胃脘部隐隐疼痛,喜温喜按,空腹时疼痛可加重,进食后疼痛可减轻变缓,部分病人出现泛呕清水,纳谷不香,精神倦怠,全身乏…  相似文献   

20.
针药并用治疗巨型胃溃疡临床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某,男,45岁,干部,2008年2月3日初诊.患者以"胃脘灼热不适,阵发性疼痛伴见泛酸三月余"为主诉前来就诊,刻诊:面色萎黄,形容消瘦,精神萎顿,情绪低落,伴见食纳不振,疲倦乏力,口干喜饮,上腹部压痛明显,有时恶心、嗳气频作,大便略干,1次/2~3日,排便不利,未见柏油样改变,小便略黄,眠差,余症不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