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胸壁肿块的CT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胸壁肿块的CT表现,提高其诊断水平。方法 30例临床证实的胸壁肿块患者均经CT平扫,10例又经增强扫描。对所有患者的CT表现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在CT像上,胸壁结核(5例)表现为胸壁内软组织密度肿块影;细菌性脓肿(4例),表现为局限性软组织肿块影,密度不均匀;脂肪瘤(4例)表现为胸壁内局限性脂肪密度肿块影;神经源性肿瘤(5例)表现为胸壁内密度均匀、边界清楚的软组织肿块影;血管瘤(1例)表现为左侧胸壁散在条状迂曲的软组织密度肿块影,增强后明显强化;胸膜间皮瘤(3例),其中良性者(2例)表现为局限性胸膜增厚,恶性者(1例)表现为弥漫性胸膜增厚伴胸腔积液;胸膜转移瘤(3例)表现为胸膜结节状增厚;肋骨转移瘤(4例)表现为胸膜结节状增厚;Askin瘤(1例)表现为右侧胸壁内及胸膜处软组织肿块影伴邻近肋骨骨质破坏。结论 CT对胸壁肿块的定位及良、恶性鉴别具有重要价值,尤其64排螺旋CT及其后处理技术更有利于其诊断与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2.
伏君 《临床放射学杂志》2003,22(12):1053-1053
患者 女 ,2 3岁。发现右侧胸壁肿块伴局部疼痛 3个月余。患者曾在外院以胸壁结核治疗无效 ,且肿块呈渐进性增大。查体 :右侧胸壁略隆起 ,可触及约 4 .0cm× 4 .0cm大小的肿块 ,较为固定 ,质硬 ,与肋骨分界欠清 ,表面皮肤未见异常。实验室检查 :结核抗体阳性 ,肝功能及其他相关检查未见异常。CT扫描 :软组织窗见右侧胸壁有 6 .0cm× 8.0cm大小的低密度影 ,CT值约 36HU ,其内密度欠均匀 ,肿块推压局部肝图 1 右侧胸壁可见低密度影 ,其内夹杂高密度影 ,将肝推压向内侧 ,两者分界尚清 (↑ ) 图 2 瘤细胞呈短梭形 ,胞浆少 ,核多不规则 ,深…  相似文献   

3.
前胸壁神经鞘瘤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男,18岁。体检发现右纵隔肿块,无胸痛、咳嗽、发热。X线胸片:右下纵隔近膈面可见一软组织肿块,边缘清晰,考虑前纵隔肿瘤。CT平扫:右侧心膈角旁可见一巨大类圆形软组织肿块,密度不均,CT值25~70HU,边缘较清,大小8.1cm×6.5cm×8.0cm。肿块与心包分界清晰,向后推移肺组织(图1),紧贴胸壁,可见一乳头状结节影突入胸壁皮下脂肪层,肋骨未见破坏。邻近胸膜不肥厚,无胸水,纵隔居中,未见肿大淋巴结。增强扫描:肿块不均匀轻度强化,密度低于肌肉,中心可见更低密度区(图2)。CT意见:右心膈角旁软组织肿块(考虑来源于前胸壁),神经源性肿瘤可能性大…  相似文献   

4.
肺癌有无胸壁浸润对选择治疗方案和估计预后都很重要。作者回顾分析120例与胸壁相邻的肺癌的US及CT,所有病例均经手术证实,并于术前2周内行CT和US。先用平片和CT确定肿块位置,然后行US检查。US扫描经肋间入路,探头给一定角度,并利用呼吸运动避免肋骨干扰。胸壁受累的US诊断标准:①胸膜结构破坏。②肿块穿经胸壁向外蔓延。③肿块固定不随呼吸运动。CT诊断标准:①肿块与胸膜接触面呈钝角。②肿块与胸膜接触面  相似文献   

5.
Askin瘤的影像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8例Askin瘤的影像征象。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Askin瘤的胸部平片、B超和CT资料。年龄13~62岁,平均29.8岁。全组均拍摄正侧位胸片和CT扫描,6例胸壁肿瘤行B超检查。全组均经病理组织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查证实。结果:6例原发于胸壁软组织,肿瘤较小(平均大小3cm),术后半数近期复发,复发灶平均大小为5.5cm。2例原发于纵隔,肿瘤平均大小为7cm。瘤实质主要为软组织,散在液化、坏死或出血。CT增强后扫描呈不规则强化。5例受累胸膜表现为不规则状、结节状增厚。结论:Askin瘤典型影像表现为胸壁、胸膜和纵隔病灶相互融合成巨大肿块。因此,面对青少年患者的胸部软组织肿瘤,鉴别诊断时应考虑到Askin肿瘤。  相似文献   

6.
本文报道了1例右下胸壁Castleman病患者的CT及MRI表现。患者男, 34岁, 因CT体检发现右下胸壁肿块入院。CT表现为右下胸壁胸膜外间隙孤立性软组织肿块, 内见斑点及分支样钙化, 增强扫描呈富血供强化, 并可见腹主动脉分支供血。MRI表现为T1WI相对胸壁软组织呈等、略高信号, 脂肪抑制T2WI呈高信号, 边缘见迂曲流空血管, 弥散轻度受限, 增强模式同CT, 内见裂隙状低信号区延迟强化。病理诊断为透明血管型Castleman病。  相似文献   

7.
肺陈旧性血肿常发生在胸部闭合性外伤之后,少见报道。我院收治左肺舌叶陈旧性血肿 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现报告如下。男, 42岁,胸部外伤 68d,X线胸片检查发现左侧胸壁软组织包块,疑“左侧胸膜间皮瘤”入院。体检无异常。  B超所见:左侧胸腔腋前线约第 3肋间探及 6. 0cm×3. 0cm大小中等回声团块,边界清晰。提示:左侧胸腔占位性病变。CT检查:平扫见左肺舌叶一 4. 5cm×4. 0cm×5. 0cm大小类圆形软组织密度影,CT值约 34. 1HU,边缘光整,肿块与胸壁呈锐角,左侧胸腔少量积液(图 1)。增强扫描肿块内无强图 1 平扫,左肺舌叶类圆形软组织…  相似文献   

8.
胸壁上病变可向内生长,同时伴有胸膜,胸内筋膜和壁层胸膜之间的脂肪组织向内移位,这些浆膜下脂肪组织在前胸壁缺如,都位于侧后胸壁。当切线位观察胸壁病变时,肿块内缘可见到一层软组织密度的线状阴影,这条阻光阴影代表肿块和肺之间的胸膜脂肪组织;就称为胸膜帽。作者报道侧后胸壁良恶性病例七例,包括一例  相似文献   

9.
患儿男,10岁。左肋部疼痛并发现左胸壁包块1月余。病程中无发热、盗汗,大小便正常。体检:左腋前线第7肋间隙有一约5cm×6cm肿块,局部压痛明显,质地较硬,活动度差。胸部X线平片及CT检查发现左胸壁软组织肿块,向胸腔内突入,第7肋骨破坏(图1、2)。考虑为左胸壁恶性肿瘤。穿刺活检,免疫组织化学显示:CD99( ),Syn和NSE少许瘤细胞( ),Desmin(-),Ki-67(5% )。病理诊断:原始神经外胚叶瘤。图1、2胸部X线平片及CT显示左胸壁软组织肿块,向胸腔内突入,第7肋骨破坏(↑)肋骨原始神经外胚叶瘤一例@袁天华!475000$河南大学淮河医院影像科 @张肖$中…  相似文献   

10.
患者男,偶然发现左胸下后壁出现一肿块,肿块进行性增大,质硬压痛,偶有咳嗽时疼痛也加重。平扫CT见左后胸壁有一不规则形软组织肿块,大小约9.6 cm×3.2 cm×8.0 cm,内侧缘边缘波浪状隆起与胸壁钝角相交,密度不均匀,CT值约13~35 HU。增强扫描肿块不均匀性边缘状中度强化,CT值约45~60 HU,中央大片低密度无强化区,肿块主要沿第9、10、11肋生长,向内累及胸椎旁达降主动脉。诊断:左后胸壁软组织肿块并第9、10、11肋骨及T10椎体骨质破坏,考虑恶性肿瘤(图1)。见:肿物由均一小的圆形或卵圆形细胞构成肿瘤主质,胞浆稀少,核卵圆形或不规则形,核分…  相似文献   

11.
手术所见:切开右胸壁软组织见第4前肋体积膨大,表面粗糙,骨质疏松,呈灰黑色。切除肋骨后见胸膜上呈4cm×4cm×2cm大小的灰黑色实质肿块,质硬。向胸腔内突出,与肺组织无粘连。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胸部炎症性肌纤维母细胞瘤(inflammatory myofibroblastic tumor,IMT)的CT表现及病理特点,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9例胸部IMT的影像及临床、病理资料.结果 病变位于肺内2例,纵隔4例,气管腔内1例,胸壁1例,胸膜1例.CT像上均表现为实性肿块,增强扫描呈均匀或不均匀轻、中度到明显强化.2例肺内病变均表现为周围型实性肿块,边界较光整;纵隔病变中2例边界清晰,2例边界不清,其中1例侵犯纵隔大血管及左心房,另1例侵犯气管壁;胸壁1例与胸壁肌肉分界不清并包绕破坏邻近肋骨;胸膜1例呈局部不规则增厚.9例中仅1例伴少量钙化.病理显示其主要成分为梭形肌纤维母细胞,伴有多种炎性细胞浸润,免疫组织化学示肌源性蛋白呈阳性表达.结论 胸部IMT表现为肺内及胸部各处软组织的实性肿块,CT检查结合临床资料能为其诊断和治疗提供有价值的信息,最终确诊仍需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  相似文献   

13.
胸膜间皮瘤的CT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回顾性分析胸膜间皮瘤的CT表现,评估CT诊断胸膜间皮瘤的价值.材料和方法:20例胸膜间皮瘤均经病理证实,其中开胸术14例,全麻下胸膜活检3例,CT导引下经皮穿刺活检1例,胸腔镜下活检2例,均作了CT检查.结果:20例胸膜间皮瘤中,良性6例,恶性14例.局限性结节样或团块状胸膜增厚9例,良性6例,恶性3例;结节或肿块<5cm6例,其中良性5例;肿块与胸壁夹角为锐角者4例均为良性;平扫及增强密度较均匀者5例,均为良性.11例弥漫性胸膜增厚均为恶性,其中胸膜增厚>1cm以上9例,环状增厚呈盔甲状5例,纵隔胸膜受侵10例,9例伴有胸水,7例手术证实有胸壁或横膈侵犯.14例恶性胸膜间皮瘤中,Butchard Ⅰ期5例,Ⅱ期5例,Ⅲ期3例Ⅳ期1例.结论:CT能很好地显示病变的部位、形态、大小、密度、范围,与周边组织的关系,有否远处转移,可鉴别病变的良、恶性并对恶性病例进行分期,对临床的治疗有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4.
作者报告了2例侵犯肋骨的透胸壁脂肪瘤。例1,女23岁,入院后体格检查发现左后肋和肩胛骨之间有一8×10cm大小,质地坚硬,无触痛的软组织肿块。胸部平片示一边界清楚、密度均匀的实质性肿块,突入到左胸后外侧。受累胸壁上的肌肉组织明显向外侧移位。第四肋向上方移位,下缘部分受侵。第五、六肋向下移位。第五肋骨腋窝面成角畸形。CT显示一界限清楚,底部位于胸膜的主要由肪肪构成(-135HU)的肿块,其内含有数个纤维分隔。肿瘤的胸内部分由一宽峡连接胸外部分,前锯肌向外侧移位。CT也发现肋骨受侵变形。组织切片符合脂肪瘤。例2,男47岁,入院后检查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恶性胸膜孤立性纤维瘤的临床特点及CT征象。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恶性胸膜孤立性纤维瘤的临床及CT资料。结果临床表现为咳嗽、咳痰、气促、胸痛及胸闷8例,3例为体检时偶然发现。11例CT上均表现为胸腔单发软组织密度肿块,肿瘤最长径5~17cm,平均(10.9±4.6)cm;11例密度均不均匀,部分呈"地图样"改变,2例瘤内见钙化,6例瘤内见增粗扭曲血管影,1例见右侧膈下动脉发出异常供血血管进入肿块。11例均可见肿瘤周围肺组织压迫不张,2例纵隔结构受压向对侧移位。2例边缘毛糙,并见邻近胸膜增厚,其中1例邻近肋骨骨质破坏、胸壁肌肉受侵犯,5例见微量至中等量胸腔积液。结论恶性胸膜孤立性纤维瘤患者多有临床症状,肿瘤体积较大,内部密度不均匀,瘤内血管丰富,合并胸水多见,CT表现有一定特征性,有助于术前诊断。  相似文献   

16.
纵隔节细胞神经瘤1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患者 女,0岁.左上纵隔肿物3年余,无自觉症状.查体无异常. CT检查:平扫示左上纵隔椎体旁软组织密度肿块,大小约6.2 cm×7.1 cm×8 cm,密度均匀,T值41~44 HU,气管及食管受压向右侧移位,肿块右缘与左锁骨下动脉、主动脉弓及降主动脉分界不清,邻近椎体及肋骨骨质未见破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原发性胸壁肿瘤的影像学表现及其诊断价值. 资料与方法搜集原发性胸壁肿瘤病例35例,其中胸壁骨肿瘤11例,软组织肿瘤24例;良性25例,恶性10例.35例均摄有胸部正侧位片,17例行CT增强扫描,对全部病例影像学表现进行了回顾性分析. 结果胸壁肿瘤的影像学诊断步骤为(1)明确肿块是否来源于胸壁;(2)明确肿块来自于胸壁软组织抑或胸壁骨组织;(3)明确肿块是良性抑或恶性;(4)肿瘤组织学分类诊断.将该组疾病影像学表现分为Ⅵ型,分型对肿块的定位及定性诊断均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结论综合分析X线与CT表现,不仅可对大多数胸壁肿瘤进行精确的定位及定性诊断,而且尚可对大部分胸壁脂肪瘤、神经源性肿瘤及血管瘤等作出组织学诊断.  相似文献   

18.
正患者男,33岁。因右侧胸壁疼痛伴肿块形成入院。查体:右上胸壁局部凸起,轻压痛,余无特殊。CT检查:胸部CT平扫显示右侧第1、2肋骨前段骨质破坏,周围软组织肿块形成,密度稍低于邻近胸壁软组织,最大层面约4.7cm×7.7cm×9.6cm,边界可见,密度不均匀,内散在不规则斑片状骨质密度影(图1,2),未见明显囊变坏死;增强后病灶渐进性、明显不均匀强化(图3,),考虑恶性肿瘤性病变可能性大。  相似文献   

19.
患者女,20岁,因右股内侧无痛性包块就诊。胸透发现双肺气胸、左肺下叶见肿块影。患者无明显气短、发热及胸背痛表现。双肺CT表现:右肺中叶、下叶背段肺野缩小,可见絮状、斑点状影像,相应胸膜略增厚;右肺上叶胸壁见引流管影,左肺前侧胸腔见无肺纹理弧形透亮影,相应肺组织受压变小(图1)。左肺下叶后基底段贴近胸壁见两相粘连类圆肿块影,与胸膜广基相连,最大肿块水平截面3.6cm大小,双侧胸腔背侧弧形水样密度致密影(图2)。初步诊为双肺转移瘤?双股部CT表现:右股骨小转子层面向下约10cm扫描野内,股深血管神经束旁见梭状软组织密度灶,以中份最粗…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胸壁结核(TB)的影像学表现,提高对此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9例胸壁结核的CT、X线及US表现和相应的临床资料。采用多层(16、64层)螺旋CT机行胸部常规平扫及增强扫描,图像资料经薄层重建后多窗值观察。结果: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和局部肿痛。主要CT表现:骨质破坏15例,包括肋骨8例、胸骨3例、胸肋关节软骨3例及肩胛骨1例,呈虫蚀状(2例)或膨胀性(13例);胸壁寒性脓肿10例,为胸骨或肋骨前后缘或乳腺深面丘状或梭形囊性病变;胸壁全层软组织增厚4例,伴有钙化2例;壁层胸膜外局部肿块2例。其它伴随表现:肺内病变16例,纵隔钙化3例,肝内钙化1例,腹壁受累2例。胸壁病变大部分(15例)位于前胸壁,病变大小1.0cm×2.0cm~8.5cm×4.3cm,边界清楚或不清,增强后有环状强化,内界清晰;增厚胸壁呈轻度-中度不均匀强化。X线片上仅见骨质破坏;US可见囊性病变(7例)呈不均匀可移动低回声暗区,内部无血流信号。薄层CT重建及适时调窗可显示微小钙化或轻微骨质破坏。依据病变CT特征可分为4型:骨质破坏为主(n=13)、囊性病变(n=10)、胸壁软组织增厚(n=4)和壁层胸膜TB瘤(n=2)。结论:CT可明确胸壁TB的部位,显示骨质破坏、寒性脓肿、软组织肿块或增厚等病变特征以及胸壁外病变,增强CT可进一步明确病变范围、深度或性质,对指导临床制订治疗方案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