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近年来,随着溶栓疗法、动脉搭桥术、断肢再植和器官移植等方法的应用,使许多缺血组织与器官很快地重新获得血供.但在动物实验和临床观察中发现,恢复血流再灌注后,部分动物或患者的缺血组织的功能代谢障碍及结构破坏反而加重,因而将这种血液再灌注使缺血性损伤进一步加重的现象,称为缺血再灌注(ischemia-reperfusion,IR)损伤.……  相似文献   

2.
黄祥  李娟  方才 《安徽医学》2011,32(7):895-898
目的探讨七氟醚预处理对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择期全麻下行右肝癌切除术患者40例,ASA I或II级,术中经第一肝门阻断,血流阻断时间10~30 min。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和七氟醚预处理组(S组)。S组麻醉诱导后吸入1.0最低肺泡有效浓度七氟醚,30 min后洗脱15 min;C组不用任何吸入性麻醉药。于麻醉诱导前、肝门阻断即刻、肝门开放即刻、缺血/再灌注1 h、6 h、24 h测两组血清中ALT、AST、LDH、TNF-α、IL-1的含量,并行肝组织病理学观察。结果与麻醉诱导前比较,两组患者于肝门开放即刻、缺血/再灌注后1 h、6 h、24 h血清ALT、AST、LDH、TNF-α、IL-1浓度均显著增加(P〈0.05);与C组比较,S组于肝门开放即刻、缺血/再灌注后相应各时点血清ALT、AST、LDH、TNF-α、IL-1浓度均降低(P〈0.05);肝组织病理学损伤减轻。结论七氟醚预处理对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与其抑制炎症反应,减少炎性因子生成有关。  相似文献   

3.
王璐萍  陶潞渊  黄凯宇  宋喜发  张素勤  殷日鹏 《浙江医学》2018,40(11):1170-1174,1182
目的研究巨噬细胞迁移抑制因子(MIF)及炎症因子在昼夜节律改变小鼠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方法36只小鼠在12h/12h昼夜交替和持续黑暗环境下饲养2周,分为Normal组、Normal缺血再灌注组、Disrupted组、Disrupted缺血再灌注组,每组9只,4周后完成造模,Normal组和Disrupted组行心超检测、心肌病理检查、心肌MIF、IL-6、TNF-α、IL-8检测。另对Normal缺血再灌注组及Disrupted缺血再灌注组行心脏缺血再灌注处理,处理后分别检测心肌IL-6、TNF-α、IL-8等炎症因子表达,心肌组织局部炎症浸润程度及超声心动图。结果Disrupted组小鼠心肌MIF表达较Normal组显著下降(P<0.05)。Disrupted缺血再灌注组和Normal缺血再灌注组相比,心脏IL-6、TNF-α、IL-8表达显著增高,病理检查示心肌局部炎症浸润增加,心超示心功能受损加重(均P<0.05)。结论改变小鼠昼夜节律致心肌MIF蛋白表达下降,心肌缺血再灌注后炎症因子IL-6、TNF-α、IL-8表达增加,局部炎症反应加重,心功能恶化。  相似文献   

4.
SOD在缺血预处理保护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超氧化物歧化酶 (superoxidedismutase ,SOD)在缺血预处理保护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大鼠部分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 ,检测缺血预处理组 (IP组 )、缺血再灌注组 (I/R组 )及对照组 (C组 )大鼠血清丙氨酸转氨酶 (alaninetransaminase,ALT) ,门冬氨酸转氨酶 (aspartatetransaminase ,AST)及乳酸脱氢酶 (lactatedehydrogenase ,LDH)水平与肝脏病理组织学改变 ,测定其肝脏组织SOD水平的变化并与单纯缺血预处理组 (OIP组 )大鼠进行比较。结果 :IP组的肝脏损害虽较C组重 ,但明显较I/R组轻 ,其 3种血清生化酶均显著低于I/R组 ;OIP组肝组织的SOD水平 (2 14 .95± 2 4 .38)NU/mgprotein均显著高于IP组 (172 .4 3± 15 .2 3)、I/R组 (16 4 .0 3± 30 .0 8)与C组 (16 7.0 3± 2 7.6 0 )NU/mgprotein (P <0 .0 1)。结论 :缺血预处理对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其机制与激活肝组织中的SOD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肝门阻断和肝切除时前列腺素E1(PGE1)在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和肝脏再生中的作用。方法:24只健康大耳白兔随机均分为2组,所有动物均在第一肝门阻断40min后行肝左外叶切除,阻断45min后开放第一肝门。双照组缺血前10min和缺血后120min内经外周耳缘静脉持续滴入NO0.5ml.kg^-1.min^-1;PGE1组缺血前10min和缺血后120min内经外周耳缘静脉持续滴入PGE10.5μg.kg^-1.min^-1.缺血前后测定两组动物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乳酸脱氢酶(LDH),血清丙二醛(MDA),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肝细胞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计算术后体重变化和动物3天手术死亡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缺血后PGE1组肝功能受损明显减轻;血清MDA含量降低;血清SOD升高(P<0.05)。PCNA达差异无显著性。PGE1组手术前后体重差异无显著性,术后3天体重与对照组比较有升高(P<0.05)。PGE1组术后3天手术死亡率减低(P<0.05)。结论:PGE1对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通过活化腺苷酸环化酶-环单磷酸腺苷(AC-cAMP)途径相关。围手术期应用PGE1无明显地促进肝细胞增殖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银杏叶提取物对大鼠移植肝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的预处理效用.方法:采用Kamada's袖套法建立大鼠缺血再灌注原位肝移植模型.将大鼠随机分成假手术组(SO组)、生理盐水对照组(NS组)、银杏叶提取物预处理组(EGb组).各组分别观察移植肝再灌注后2 h、6 h和24 h肝组织中TNF-α、IL-1含量及血清ALT和AST含量和肝组织学变化.结果:SO组与NS组血清ALT和AST含量,肝组织TNF-α和IL-1活性明显升高(P<0.01),肝细胞形态学发生异常变化.EGb预处理组,上述指标的异常变化均明显减轻,与NS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银杏叶提取物可通过抑制Kuffer氏细胞激活减少释放TNF-α和IL-1始动因子并调控缺血再灌注因子水平达到保护供肝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肝脏缺血 /再灌注 (I/R)及缺血预处理 (IPC)之后一氧化碳 (CO)水平的变化 ,初步探讨内源性一氧化碳在此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制作大鼠肝脏缺血预处理及缺血 /再灌注 (I/R)模型 ,利用分光光度计测定其血浆一氧化碳水平。同时观测有关的肝功能指标 ,包括血浆丙氨酸转移酶 (ALT)、天冬氨酸转移酶(AST)、乳酸脱氢酶 (LDH)及肝脏组织学变化等。结果 :与缺血 /再灌注组相比 ,肝脏缺血预处理组的ALT ,AST及LDH水平明显降低 (P <0 .0 5 ) ,血浆一氧化碳水平明显升高 (P <0 .0 5 ) ,肝脏组织学损害亦较轻。结论 :肝脏缺血预处理之后一氧化碳水平明显上升。内源性一氧化碳可能参与了肝脏缺血预处理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IRI)是肝脏手术期间和肝移植期间移植物功能障碍和血管闭塞失败的主要原因,限制着临床上肝脏手术的进一步开展。血红素加氧酶1(heme oxygenase,HO-1)是重要的内源性抗氧化剂,是机体重要的自我防御系统。增强HO-1表达可增加细胞抗氧化蛋白表达,通过抗氧化应激、减轻炎症、抑制细胞凋亡及自噬等机制减少减轻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本文通过总结近年来有关HO-1在肝脏缺血再灌注中的相关研究及进展,为进一步探索HO-1对肝脏缺血再灌注的保护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IL-8在中性粒细胞浸润引起的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方法建立兔肝缺血再灌注的动物模型,于缺血再灌注过程中不同时间点采外周血,ELISA法测定IL-8的浓度,同时于相应时间点取肝脏组织作普通病理切片,观察中性粒细胞浸润情况,并对肝脏病理切片组织作IL-8免疫组化分析.结果在肝缺血再灌注肝脏组织中有中性粒细胞浸润和聚集,同时随着肝脏组织的破坏,引起肝功能损害,且在中性粒细胞浸润早期IL-8免疫组化染色呈阳性反应.结论在肝脏缺血再灌注过程中,由于肝脏组织中IL-8对中性粒细胞的趋化作用,致中性粒细胞在肝脏实质内浸润,引起肝细胞破坏,释放出各种血清酶,从而导致肝脏功能的障碍.这一机制可能是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缺血预处理(IPC)对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理。方法:采用大鼠部分肝脏原位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随机分成:(1)下沉对照组,不作肝门阻断。(2)再灌注对照组;进行45min的肝门阻断及60min的再灌注;(3)预处理组:45min的肝门阻断前先进行5min肝脏缺血及5mindisplay structure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成熟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s)在小鼠肝脏缺血再灌注中的作用。方法:收集骨髓源性树突状细胞(bone marrow dendritic cells,BMDCs),经过不同处理(正常肝细胞培养上清或缺氧再氧合原代肝细胞培养上清培养24 h)后,在细胞流式仪上检测细胞成熟相关指标(CD40、CD80、CD86、MHCⅡ);然后将20只健康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成缺血再灌注组(IR)、未经刺激的骨髓源性树突状细胞处理组(IR+NEG?BMDCs)、正常肝细胞上清刺激的骨髓源性树突状细胞处理组(IR+CON?BMDCs)、经缺氧再氧合的原代肝细胞上清刺激成熟骨髓源性树突状细胞处理组(IR+H/R?BMDCs),各组5只。采用70%肝脏缺血再灌注模型(缺血1 h,再灌注6 h)。各组分别于术前1 h给予PBS、NEG?BMDCs、CON?BMDCs、H/R?BMDCs尾静脉注射。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法)分别测定血清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白介素?10(IL?10)、白介素?17(IL?17)水平。通过光镜观察组织HE染色改变。反转录酶?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检测肝组织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叉头框蛋白P3(FOXP3)、IL?10、IL?17水平。结果:H/R?BMDCs处理组肝酶水平明显低于其他3组(P < 0.05),形态学分析及Suzuki评分明显优于其他3组。H/R?BMDCs处理组血清及肝组织中IL?10、肝组织中TGF?β、FOXP3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其他组,IL?17低于其他组(P < 0.05)。结论:H/R?BMDCs预处理可以通过调节调节性T细胞(Treg)和辅助性T细胞17(Th17)的平衡来减轻小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12.
Background Interleukin (IL)-33 is a recently identified member of the IL-1 family that binds to the receptor,ST2L.This study examined IL-33 production in mouse liver and investigated its role in hepati...  相似文献   

13.
《右江医学》2016,(5):498-501
目的研究左卡尼汀对大鼠肝脏热缺血及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相关机制。方法将48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三组:假手术(SO)组,肝热缺血及再灌注(WIR)组,左卡尼汀预处理(LC)组,各组内再分为再灌注6 h、12 h亚组。LC组腹腔注射左卡尼汀,SO组及WIR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检测各组血清ALT和AST水平,测定肝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观察肝组织病理学改变。结果与SO组比较,WIR组6 h、12 h亚组血清ALT、AST水平均明显高于SO组相同时间点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WIR组比较,LC组6 h、12 h亚组血清ALT、AST明显低于WIR组相同时间点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SO组比较,WIR组6 h、12 h亚组肝组织匀浆SOD活性均明显低于SO组相同时间点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WIR组6 h、12 h亚组肝组织匀浆MDA含量均明显高于SO组相同时间点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WIR组比较,LC组6 h、12 h亚组肝组织匀浆SOD活性均明显高于WIR组相同时间点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LC组6 h、12 h亚组肝组织匀浆MDA含量均明显低于WIR组相同时间点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左卡尼汀对大鼠肝脏热缺血及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与提高抗氧化防御系统和脂质过氧化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预存糖原对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 Lewis大鼠分为假手术组(S组,自由饮食)、低糖原组(L组,禁食24 h)、正常糖原组(N组,标准实验室饮食)、高糖原组(H组,标准实验室饮食,每6h经尾静脉注射50%葡萄糖液1 mL,共4次),除假手术组外各组大鼠麻醉下行肝门阻断30 min(肝门阻断前各处死...  相似文献   

15.
急性心肌缺血后正常血液的再灌注可导致缺血心肌的进一步损害,其表现为再灌注后的早期可出现严重的细胞损害、顽固性心律失常和明显的心功能减退,即再灌注损害[‘j。目前,防治再灌注损伤的研究已受到重视。本研究旨在观察含甘露醇的温血停搏液控制性再灌注对缺血再灌注心肌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可能的机理。回材料和方法1.1动物分组健康猫32只,体重3~3.5kg,随机分成4组:I,正常对照组,取正常猫心肌组织测定其ATP及水含量作为正常对照;I,缺血组,心脏在体外循环下低温停搏60min;皿,单纯性再灌注组,在刀组的基础上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16.
观察含甘露醇的温血停搏液控制性再灌注对缺血再灌注心肌的保护作用,利用猫体外循环模型,心脏低温停搏60mi n于恢复正常血液灌注前从主动脉根部以5-6Pa的压力注入37℃含甘露醇的低温血停搏液50ml。测定心肌力各指标,心肌ATP及水含量。结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雷帕霉素(RAPA)对大鼠肝脏冷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24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8只。假手术组(A组)大鼠仅接受麻醉后开腹,游离肝叶及相关血管后关腹;对照组(B组)采用肝脏冷缺血再灌注模型,分别采用门静脉插管和肝下下腔静脉缺口作为灌注道和流出道,用4℃乳酸林格氏液对肝脏进行冷灌注20min;实验组(C组)大鼠术前连续3d给予10mg/(kg·d)雷帕霉素灌胃,手术操作同B组。3组大鼠均于再灌注24h后经下腔静脉采血离心获取血清,测定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浓度及天冬氨酸转氨酶(AST)、丙氨酸转氨酶(ALT)的含量。取血后处死大鼠获取肝脏标本,用于检测肝组织中丙二醛(MDA)的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光镜下观察肝组织病理学改变。结果:B、C组血清中TNF-α和IL-6的浓度、AST、ALT的含量以及肝组织MDA的水平高于A组,而SOD活性降低(P〈0.05);C组除SOD活性比B组有所升高外,其余指标均低于B组(P〈O.05)。A组肝脏组织形态结构未见异常,B、C组均见肝细胞损伤,C组损伤较B组减轻。结论:术前给予RAPA能减轻大鼠肝脏冷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钙蛋白酶在小鼠心肌缺血/再灌注(Ischemia/Reperfusion,I/R)损伤中的作用。方法:采用结扎/松解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的方法建立小鼠心肌I/R模型。将实验动物随机分为假手术组、I/R组(冠状动脉结扎45 min,再灌注3h)及PD+I/R组(I/R前30 min静脉注射钙蛋白酶抑制剂-PD150606 1 mg/kg)。再灌注结束后,测定各组心肌梗死面积、细胞色素C含量、caspase-3活性。结果:与I/R组相比,PD150606预处理组心肌梗死区域面积明显减小,且PD150606能明显抑制由I/R引起的细胞色素C含量及caspase-3活性增加。结论:钙蛋白酶活化介导的心肌细胞凋亡在小鼠心肌I/R损伤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肝脏热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病理生理学机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分为热缺血再灌注损伤和冷保存再灌注损伤。热缺血再灌注损伤见于肝叶切除、肝移植、低血容量性休克、严重肝外伤、静脉闭塞性疾病、肝静脉血栓形成(Budd-Chiari综合征)等。肝移植还涉及冷保存再灌注损伤。热缺血再灌注损伤早期(再灌注后2 h内)主要由代谢障碍和氧化应激引起,中期(2~6 h)主要与库普弗细胞激活及炎症介质作用有关,晚期(再灌注后6~48 h)主要是中性粒细胞浸润引起的炎症反应。笔者综述近年来有关热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病理生理学机制的研究进展。1早期热缺血再灌注损伤1·1 pH反常缺血时,因无氧酵解和ATP分解…  相似文献   

20.
肝缺血/再灌注损伤与高胆红素血症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大鼠肝缺血/再灌注(I/R)损伤致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的可能机制。方法:健康Wistar大鼠48只随机分为对照组、缺血30min组(I组)、缺血30min即刻再灌注组(I/R组)及I/R1、2、4h组共6组,每组8只,测定各组肝组织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的含量及髓过氧化物酶(MPO)、黄嘌呤氧化酶(XO)、丙二醛(MDA)的活性和血清总胆红素(TB)、结合胆红素(CB)、非结合胆红素(UCB)、总胆汁酸(TBA)的含量,并对各组各项指标进行比较。结果:肝组织TNF-α、IL-6含量及MPO、XO、MDA的活性和血清TB、CB、UCB、TBA的含量随着I/R时间的延长而有逐渐升高和增强的趋势。与对照组、I组相比,I/R及I/R1、2、4h组各指标均明显升高和增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R1、2、4h组亦明显高于I/R组(P〈0.05)。经相关性分析,TNF-α与IL-6、MPO、XO、MDA,MDA与TB、CB、UCB、TBA呈正相关。结论:肝I/R损伤可引起肝细胞XO活化,中性粒细胞浸润,释放的氧自由基及产生的TNF-α和IL-6可能参与了肝细胞损伤的发生机制,并导致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