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 探讨膝关节置换术(TKA)术后最佳摄影条件及临床应用的可行性。方法 根据不同的曝光方式,分为自动曝光模式组(AEC)、手动曝光模式组(FIXED),以固定kV、依次改变相应mAs的方式,对模体进行曝光,记录各曝光条件下入射剂量(ESD)、剂量曝光指数(DEI)、主观图像质量评价,经统计学分析后得出最优化试验组参数与回顾组进行辐射剂量及主观评价比较。结果 AEC组ESD与kV呈负相关(r=-0.973,P < 0.05),在相同mA条件下,DEI随kV增加呈先减后增的弧线型变化,主观图像质量评价均值为(1.96±0.56),DEI与主观图像评分呈负相关(r=-0.840,P < 0.05)。FIXED组ESD随mAs的增加而成线性增加,呈正相关(r=0.845,P < 0.05),DEI与kV、mAs成正相关(r=0.628、0.674,P < 0.05)。主观图像质量评价均值为(4.33±0.79),与DEI无相关性。选择最优化实验组与回顾组相比,主观图像质量评价分值增加,辐射剂量降低明显。结论 对于膝关节置换假体植入受检患者,采用手动曝光模式,80 kV/1.25~1 mAs、75 kV/2~1 mAs、70 kV/2.5~1.25 mAs、65 kV/3.2~1.6 mAs和60 kV/3.2~2 mAs为最优化区间。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小儿床边X射线摄影时,不同附加滤过与管电压、管电流组合条件对图像质量和辐射剂量的影响。方法 利用日本岛津无线平板移动数字化X射线摄影(DR)机和荷兰Artinis公司CDRAD 2.0体模,采用小儿床边日常工作的50 kV管电压、1.40 mAs管电流曝光,得到图像质量因子反数值(IQFInv)。再于移动DR机束光器开口处附加1 mm铝、2 mm铝、1+2 mm铝和0.3 mm铜4种滤过组合,并分别采用50、66、83、100 kV 4种管电压与不同的管电流组合对体模曝光。所有曝光后图像分析得到IQFInv值。采用Pearson相关及回归分析管电压、管电流对IQFInv值的影响,并且找到与日常工作图像质量IQFInv值相当的各附加滤过与管电压、管电流组合。采用瑞典RTI公司Barracuda诊断水平剂量仪,测量各滤过与管电压、管电流组合的入射体表剂量,每种组合测量20次。结果 各种滤过及管电压、管电流组合摄影条件图像质量比较,在测试范围内管电压与IQFInv值呈正相关(r=0.49,P<0.05);管电流也与IQFInv值呈正相关(r=0.36,P<0.05)。随着附加滤过的增加,需要更大的管电流才能得到所需的图像质量。同时随着附加滤过的增加,各级管电压之间IQFInv值差距加大。各种滤过及管电压、管电流组合摄影条件下,采用附加滤过后入射体表剂量变化范围为(30.58±0.21)~(10.49±0.09)μGy。各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5.306~514.585,P<0.05)。各种附加滤过均能有效减少入射体表剂量。同时随着滤过的增加和管电压的增加,入射体表剂量减少更为明显。但是超过83 kV管电压以后,各种附加滤过的入射体表剂量都呈上升趋势。结论 附加滤过是有效降低小儿床边X射线摄影入射体表剂量的方法。在保证图像质量的前提之下,高原子序数的附加滤过与次高千伏的管电压以及匹配的管电流组合是最优的小儿床边X射线摄影条件。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胸部数字X射线摄影(DR)中,不同管电压对影像质量以及受检者辐射剂量的影响。方法 管电压在80~130 kV范围内间隔10 kV变化,每种管电压设置下自动曝光控制(AEC)范围在-4~4对成人胸部模体进行曝光。测量模体表面的皮肤入射剂量,计算相对噪声值和对比度噪声比(CNR),并估算每次曝光时受检者的有效剂量。结果 皮肤入射剂量为(0.062 9±0.027 4)mGy,有效剂量为(0.012 7±0.004 5)mSv,有效剂量随着皮肤入射剂量的增加而呈线性增加,两者呈正相关关系(r=0.912,P<0.01)。随着有效剂量的增加,相同管电压下,相对噪声与有效剂量呈负相关关系(r=-0.967、-0.969、-0.968、-0.969、-0.968、-0.970, P<0.01);CNR与有效剂量呈正相关关系(r=0.987、0.987、0.986、0.987、0.988、0.989,P<0.01)。AEC不变时,随着kV值增加,皮肤入射剂量和有效剂量均降低,最大可降低50%和20%;相对噪声值降低,最大可降低23%;CNR增加,最大可增加8%。结论 胸部DR摄影中,在满足影像质量要求的前提下,高kV值可有效降低受检者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 通过优化婴幼儿胸部数字化X射线摄影(DR)曝光参数,在保证图像质量的前提下,降低辐射剂量。方法 选取100例进行胸部X射线检查的婴幼儿为对照组,测量胸部厚度,通过测量铝梯与不同胸厚婴幼儿拍片的灰度值,确定婴幼儿胸厚对应的铝当量。再以铝梯为体模进行曝光,采用自动曝光控制(AEC),测量不同管电压(kV)曝光所显示的铝梯灰阶数及相应的辐射剂量,确定最佳曝光参数。以优化的曝光参数再进行100例拍摄为试验组,比较两组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结果 对照组最大胸厚13.5 cm、最小胸厚8.0 cm和平均胸厚(10.6±1.3) cm对应铝当量分别为2.3、1.4和2.0 cm。试验组平均胸厚为(10.1±2.2) cm。在管电压55~65 kV时,设备显示入射体表剂量为0.068~0.056 mGy,曝光指数(EI)为0.60~0.74,在正常范围内,目测铝梯灰阶数8~11级,辐射剂量降至较低水平时,仍能获得满意的图像质量。总结优化婴幼儿胸部DR曝光参数的计算方案,即X射线管焦点到探测器距离(SID)为100 cm时,不使用滤线栅,以胸部厚度(cm)×2+38(常数)设定管电压(kV),毫安秒(mAs)选择0.8至1.0。两组图像质量评分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优化后设备显示体表入射剂量平均值为(0.048±0.007) mGy,低于AEC组的(0.066±0.008) mGy,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6.781,P<0.001)。结论 本研究公式:管电压(kV)=胸部厚度(cm)×2+38(常数),优化了婴幼儿胸部DR曝光参数,图像质量满足临床诊断要求,患儿受到的辐射剂量降低。  相似文献   

5.
目的 比较DR设备在不同管电压、源像距和模体厚度条件下入射表面剂量(entrance surface dose,ESD)显示值与测量值之间的相对偏差,为利用ESD显示值实时评估患者受辐射剂量大小和曝光参数适宜性提供依据。方法 在2种管电压、2种源像距条件下,用3个厚度分别为5、10和20 cm的聚乙烯模体(表面积30 cm×30 cm)进行曝光实验。每次曝光后记录DR设备上的ESD显示值以及辐射剂量检测仪测量值,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对二者差异进行比较,并用公式计算ESD显示值相对偏差。结果 在相同管电压和源像距曝光条件下,ESD显示值不受模体厚度影响,但测量值随模体厚度变化;模体厚度10和20 cm时,ESD显示值均小于测量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201、-2.203,P<0.05)。模体厚度越厚,显示值与测量值的相对偏差越大,但只有模体厚度20 cm、源像距100 cm时的相对偏差>±20%。结论 DR设备中ESD显示值可以用于评估受检者皮肤入射剂量,但要考虑受检者的体厚影响。  相似文献   

6.
数字摄影受检者辐射剂量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了解数字摄影(DR)检查中受检者的辐射剂量水平,为数字放射摄影受检者指导水平的制定提供基础数据。方法 使用热释光剂量计TLD测量受检者不同部位、不同投照方向的入射体表剂量(ESD);使用剂量面积乘积仪测量受检者不同部位、不同投照方向的剂量面积乘积(DAP),并利用测量的DAP值,估算出有效剂量(E)。结果 同类检查中,kV和mAs的变化范围较大,不同部位DR检查中ESD、DAP和E的差别均具有统计学意义(F=33.47、24.68、43.19,P<0.05)。其中,ESD和DAP均以腰椎(LAT)最高,均数为4.62mGy/次和2.26Gy·cm2/次;E以腹部(AP)最高,均数为0.59mSv,高于腰椎(LAT)的0.31mSv。结论 DR在加强受检者放射防护最优化方面很有潜力,应尽快建立适合我国国民体质特征的数字放射摄影受检者辐射剂量的指导水平。  相似文献   

7.
目的 对比分析乳腺数字体层摄影及全数字乳腺摄影(DBT/FFDM)模式平均腺体剂量(AGD)与乳房密度、压迫厚度的关系,探讨不同类型(厚度和密度)乳房在具体情况下摄影方式的优化选择与应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229例乳房Combo (DBT+FFDM)临床资料,分别收集记录双乳正位(CC)及内外斜位(MLO)压迫厚度、AGD、kVp和乳房量化密度(Q_abd)类型,分析DBT/FFDM模式下压迫厚度、密度与AGD之间的关系。结果 DBT/FFDM模式AGD与压迫厚度(CC位:r=0.55、0.53,P<0.001;MLO位:r=0.62、0.48,P<0.001)、乳房密度(CC位:r=0.36、0.39,P<0.001;MLO位:r=0.16、0.30,P<0.001)正相关;DBT模式AGD组间差异小,FFDM模式AGD组间差异大(厚度分组CC位:F=35.29、31.32,P<0.005;MLO位:F=44.83、27.02,P<0.005;Q_abd分类CC位:F=18.68、19.76,P<0.005;MLO位:F=4.58、10.52,P<0.005);Q_abd分类高的乳房平均压迫厚度较低(CC位:F=16.28,P<0.005;MLO位:F=17.81,P<0.005);同时考虑压迫厚度与乳房密度交互作用影响,仅在MLO位DM模式对AGD有交互作用(F=3.16,P=0.005)。结论 DBT/FFDM两种模式剂量累积可能增加辐射风险;乳腺摄影优先采用单视图CC/MLO-DBT或CC/MLO-(DBT+FFDM)+单视图MLO/CC-FFDM模式,在减低辐射剂量风险方面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通过对1 247例X射线放射诊断致受检者入射体表剂量(ESD)的测量与计算,掌握内蒙古自治区放射诊断受检者所受辐射剂量的实际水平。方法 采用多阶段抽样的方法对不同地区、不同级别医院的X射线放射诊断所致受检者辐射剂量进行采样。采用专用热释光剂量计对辐射剂量的相关指标进行测量,通过相关公式或标准直线对辐射剂量的表征量进行计算并建立数据库,用SPSS 13.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三级医院各部位ESD的P75值均未超过指导水平参考值;除腹部平片外,其他部位的受检者ESD值在不同级别医院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H=6.32~11.91,P<0.05)。DR照射下,受检者ESD的P75值明显低于CR和普通X射线照射;除腰椎正位、腰椎侧位以及腹部摄影外的其他部位的ESD值在不同类型设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H=7.24~13.16,P<0.05)。 结论 内蒙古自治区部分放射诊断检查受检者所受辐射剂量高于国标中医疗照射指导水平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对模拟致密型厚乳腺(压迫厚度>65 mm)的模体行全景数字乳腺X射线摄影(FFDM)检查,钼-铑(Mo-Rh)和钨-铑(W-Rh)两种靶-滤过组合对其辐射剂量及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 用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有机玻璃(PMMA)模拟标准乳腺,再将铝片置于PMMA板中模拟致密型乳腺,对两组不同致密型(分别放置0.1和0.2 mm铝片)厚度为68 mm的模体进行自动、半自动曝光以及手动曝光,记录靶-滤过(T-F)组合方式、管电压、管电流、平均腺体剂量(AGD)、表面入射剂量(ESE)和图像质量因子反数值(IQFInv)。采用Pearson相关及回归分析评价AGD对IQFInv的影响,两组模体的靶-滤过组合对IQFInv和AGD的差异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结果 AGD和IQFInv具有正相关(r=0.806~0.953,P<0.05)。对于0.1 mm铝片的模体,固定100 mAs或固定28 kVp,两组靶-滤过组合的AGD差异和IQFInv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3.162~8.028,P<0.05)。对于0.2 mm铝片的模体,固定100 mAs时,AGD差异和IQFInv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8.028、4.768,P<0.05);固定28 kVp时,AG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7.730,P<0.05),IQFInv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固定100 mAs时,采用W-Rh,两组模体的IQFInv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345,P<0.05)。结论 对致密型厚乳腺模体采用W-Rh组合较Mo-Rh组合能在保证影像质量的前提下降低辐射剂量。相同管电流时,W-Rh组合在高管电压下对致密程度较高的乳腺模体的影像显示更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胸部CT使用器官剂量调制(ODM)技术时,不同管电压对表浅辐射敏感器官辐射剂量和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 以临床胸部CT扫描方案为基准,对胸部模体使用不同管电压(140、120、100和80 kV共4种,其中100 kV为系统推荐值)、在不开启ODM(ODM off)和从扫描起始层至乳腺区开启ODM(ODM part)时对胸部模体进行扫描,在右侧乳腺区域前方固定位置放置长杆电离室(点电离室位于乳腺区域的中心位置),每组参数重复扫描并测量剂量7次,记录容积CT剂量指数(CTDIvol)和乳腺皮肤剂量测量值(D);重组冠状位5 mm层厚肺及软组织算法图像,沿z轴方向平均分为8部分,分别测算对比度噪声比(CNR)。对不同ODM扫描方式和不同管电压下CTDIvolD,肺及软组织算法图像8区域CNR,进行双因素无重复试验方差分析,组间两两比较采用LSD法。结果 管电压在140至80 kV变化时,CTDIvol依次降低,在80 kV时最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05.579 5,P<0.05),140~100 kV时乳腺皮肤剂量测量值也依次降低,但管电压降至80 kV时,D反而升高,100 kV时最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7.736,P<0.05)。与ODM off相比,使用ODM part时CTDIvolD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9.732、81.961,P<0.05)。各种管电压下肺及软组织算法的图像CNR依次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2.809、11.261,P<0.05),两两比较140~100 kV时CN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80 kV时CNR显著下降,与其他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ODM off相比,使用ODM part时肺及软组织算法图像CNR下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实践中,在不低于系统推荐管电压100 kV时,可在保障图像质量前提下通过降低kV和在射线敏感器官区域联合使用ODM技术有效地降低乳腺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迭代算法对超低剂量CT肺部扫描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 采用不同方案对胸部仿真体模行CT扫描。超低剂量方案:管电压分为80和100 kV组,每组分别采用10、15、20、25、30 mAs扫描。常规低剂量方案:120 kV、30 mAs。各方案均采用滤波反投影法(FBP组)和迭代算法重建(迭代组)。比较各方案的肺组织噪声和有效剂量(E)。结果 管电流和管电压一定时,迭代组的肺组织噪声均低于FBP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102~8.070,P<0.05)。管电流一定时,80 kV时FBP组的肺组织噪声均高于100 kV时FBP组,80 kV时迭代组的肺组织噪声均低于100 kV时FBP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8.639~7.841,P<0.05)。与常规低剂量方案FBP组相比,各超低剂量方案FBP组的肺组织噪声明显增加,80 kV时10、15、20 mAs迭代组的肺组织噪声明显增加,100 kV时15、20、25、30 mAs迭代组的肺组织噪声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8.140~23.028,P<0.05)。80 kV时25、30 mAs和100 kV时10 mAs迭代组的肺组织噪声与常规低剂量方案FBP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80 kV时25、30 mAs和100 kV时10、15、20、25、30 mAs的E较常规低剂量组分别降低了75.9%、71.0%、79.8%、70.4%、60.3%、50.2%、40.0%。结论 超低剂量方案(100 kV、10 mAs)迭代算法组的图像质量与常规低剂量方案FBP组相当,且辐射剂量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成人上气道DR管电压选择与辐射剂量和图像质量的关系.方法 用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PM MA)模拟成人上气道厚度和对比度细节体模(CDRAD2.O)组合,以不同管电压自动曝光控制系统(AEC)摄影,记录入射体表剂量(ESD)、剂量面积乘积(DAP)和曝光量(mAs),计算体模图像质量因子(IQF值),选定适宜管电压.结果 ESD、DAP、mAs随着管电压升高而下降,IQF值却增大,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45.15、26.41、29.26、56.53,P<0.05).75 kV以下ESD、DAP、mAs明显增大,75 kV以上逐渐降低,75~80 kV趋于平衡.50~75 kV之间IQF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5~90 kV之间IQF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1.35,P<0.05).不同管电压的正常人体上气道的图像质量无明显差异.结论 成人上气道DR的适宜管电压范围为75~80 kV,用IQF值对照图像质量评分可为临床评价图像质量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低管电压扫描方案在CT泪囊造影成像中的可行性。方法:采用拟人头颈部模体,将对比剂(碘海醇)与盐水1∶3混合液置于模体鼻翼一侧模拟泪囊。分别采用80、100、120和140 kV对模体进行扫描,每种管电压选择相应的mAs使设备显示的容积CT剂量指数(CTDI vol)分别为10、15、20、25、3...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双源CT智能最佳管电压(Care kV)联合自动管电流(Care Dose 4D)技术在腹部CT扫描中的应用。方法选择2016年2月至3月行全腹CT检查的成年患者180例为回顾性研究对象,依据影像质量的参考毫安秒将患者分为3组,采用完全随机化分组的方法,每组60例患者,分别为250 mAs组、200 mAs组和150 mAs组,其余扫描参数和图像重建参数均相同。测量第二肝门层面肝实质的CT值及图像噪声(SD),对比3组患者的信噪比(SNR)、对比噪声比(CNR)、噪声(SD)、平均容积CT剂量指数(CTDIvol)、剂量长度乘积(DLP)和有效剂量(E)。结果 3组患者扫描的平扫期、动脉期及门脉期kV和mAs数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35.25,P<0.05)。随着参考mAs的降低,3组患者选择低kV的频率逐渐增加。3组患者平扫、动脉及门脉期的CTDIvol、DLP、E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31.51,P<0.05)。随着参考mAs的下降,辐射剂量逐渐下降,150 mAs组患者的CTDIvol、DLP、E最低。250 mAs组与200 mAs组三期图像的SNR、CNR及噪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1.61,P>0.05);250 mAs组与150 mAs组,平扫及动脉期图像的SNR及噪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1.98,P>0.05),门脉期图像的SNR及三期图像的CNR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27.64,P<0.05);200 mAs组与150 mAs组平扫及动脉期图像的SNR、CNR及噪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1.95,P>0.05),门脉期图像的SNR、CNR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9.63,P<0.05)。结论 Care kV联合Care Dose 4D技术,选择适当的影像质量参考毫安秒值能在有效控制患者辐射剂量的同时,既保证图像质量,还可以有效地减低辐射剂量,操作简单易行。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数字化X射线胸部高千伏摄影曝光剂量与图像质量的关系,确定数字化X射线摄影最佳曝光剂量。方法 选择胸部高千伏摄影管电压120 kV,摄影mAs从1 mAs逐档增加至25 mAs,对模拟人体胸部厚度摄影体模与CDRAD 2.0对比度细节体模进行摄影,测量体模表面X射线入射剂量,由5位观察者独立阅读体模影像,比较任意两曝光条件组之间的图像质量因子(IQF),确定高千伏胸部摄影最佳条件。比较4和10 mAs条件下正常人体胸部摄影图像质量评分。结果 胸部高千伏摄影体模曝光条件从1 mAs增加到25 mAs,体模表面X射线入射剂量从0.067 mGy增加至1.468 mGy。随着X射线入射剂量的增加,影像质量影响因子IQF值不断减小,观察者阅读体模信号的IQF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1.00,P<0.05),曝光剂量条件选择在1~4 mAs时所对应的IQF均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5.3,P<0.05),4~10 mAs时所对应的IQF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0~25 mAs时所对应的IQF均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9.74,P<0.05)。曝光剂量条件选择4和10 mAs所对应的体模表面入射剂量为0.250和0.606 mGy,两种条件下胸部图像质量的综合评分分别为(24.8±1.64)、(25.8±2.05)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随着数字化X射线摄影剂量的增加所获得图像信息量增加。满足临床诊断的标准人体胸部高千伏数字化X摄影最佳剂量为0.250 mGy左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鼻窦多层CT(MSCT)检查中应用迭代算法(iDose算法)对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53例鼻窦图像,计算其平均对比噪声比(CNR),以此值为基准选择合适的离体头颅标本作为研究对象。改变扫描参数(kV及有效mAs),分别使用滤波反投影算法(FBP)和迭代算法(iDose等级1~7)重建图像,对图像质量进行主、客观评价,找出可以符合诊断需求的参数组合。结果 冠状位图像的CNR高于水平位图像(t=-6.86,P<0.05)。120kV、100mAs/层、iDose5算法与常规扫描参数FBP算法所得图像CNR相当;100kV、60mAs/层、iDose4算法所得图像可满足对炎症的诊断,100kV、80mAs/层、iDose4算法所得图像可同时满足对炎症和外伤骨折的诊断,有效剂量可分别降低82%和75%。结论 使用iDose算法对鼻窦炎症及骨折的诊断,可以在保证满足诊断要求的前提下降低有效剂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