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中药中微量元素测定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0,自引:2,他引:28  
1 前言 中药是我国传统医学的瑰宝。在我国,中药的使用已经有2000多年的历史。近年来,随着人们对中药需求的不断增加,中药的研究也逐渐成为热点。中药的有效成分主要是有机化合物,如生物碱、皂苷、黄酮、有机酸等,此外,还含有许多无机成分,即包含有许多微量元素和宏量元素。中药中目前所发现的微量元素大致分为必需元素、非必需元素以及有害元素3类。其中必需元素有Mn、Fe、Co、Zn、Cu、Ni、Mo、I、V、Cr、F、Sr、Se、  相似文献   

2.
目的系统了解中药有效成分血浆蛋白结合率国内外研究进展,并探讨相关规律,为相关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并为预测中药与其他药物联用时,是否会发生血浆蛋白结合介导的药物相互作用提供依据。方法通过文献检索,对中药有效成分血浆蛋白结合率的相关报道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中药有效成分血浆蛋白结合率的研究国内外已有较多报道,显示不同结构的成分血浆蛋白结合率有较大差异,与结构类别、官能团位置、官能团数量等因素有关,且呈现一定的规律性。结论很多中药成分具有较高的血浆蛋白结合率,这些中药及其制剂与高血浆蛋白结合率的药物联用时,应关注可能会因为竞争血浆蛋白结合而产生药物相互作用,以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3.
现代色谱技术在中药制剂多指标成分质量控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促进中药制剂质量全面控制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文献检索方式,对国内、外有关中药制剂多指标成分分析方法的研究报道进行分类总结。结果:综述了近5年应用于中药制剂多指标成分测定的现代色谱分析技术,包括高效液相色谱法、气相色谱法、薄层色谱法、毛细管电泳法等。结论:应用现代色谱技术对中药制剂多指标成分进行分析,更进一步保证了中药制剂的质量。  相似文献   

4.
浅谈中药成分体内代谢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中药多为口服用药,这决定了中药成分在体内发挥药效的形式具有多样性。中药在体内发挥药效的物质可能是中药中的化学成分,还可能是中药成分在体内的代谢产物。尽管中药化学成分研究在过去的30年里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中药成分的体内代谢研究一直进展缓慢。本文针对目前研究现状提出加快该领域研究的一些建议和想法,并通过一些研究实例揭示中药成分体内代谢研究在阐明中药药效物质等方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中药金银花的药用成分及临床药理作用。方法:对近年来有关金银花的文献报道、医学著作等进行查阅、研究,统计、总结金银花的药用成分、临床药理作用。结果:(1)金银花包含有机酸类化合物、三萜皂类物质、黄酮类化合物、无机元素类物质、挥发油等药用成分。(2)金银花的临床药理作用主要表现在5方面:1抗菌;2保肝利胆;3抗病毒;4解热消炎;5止血。结论:金银花具有极强的药用价值,值得在中西医临床治疗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中国药房》2017,(6):861-864
目的:为进一步促进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技术在中药领域的研究及开发利用提供参考。方法:在国内、外数据库中检索有关HS-SPME技术在中药领域运用的研究文献,并参考相关外文书籍,进行分析、归纳及总结。结果与结论:HS-SPME技术通常与气相色谱法联用,具有操作简便快捷、对环境友好等特点,适合于挥发性和半挥发性成分的处理及分析。其在中药挥发性成分定性、定量研究及中药质量控制上的运用均有较多文献报道。随着HS-SPME技术在中药领域的研究及应用不断深入,将有利于促进中药挥发性成分研究、中药新药开发、中药质量控制及中药材规范化种植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结直肠癌是我国第3大常见癌症,发病率、死亡率逐年上升。由于耐药导致结直肠癌化疗失败的报道不断增多,迫切需要寻找新的药物作为化疗药物的增敏剂。以中药活性成分为研究重点,发现姜黄素、白藜芦醇、人参皂苷等中药活性成分可以通过调控相关蛋白表达、自噬、上皮间充质转化、癌症干细胞、有氧糖酵解等途径逆转结直肠癌耐药性。对逆转结直肠癌耐药性的中药活性成分及其药理作用机制加以总结,以期为结直肠癌治疗提供更多选择。  相似文献   

8.
目的:综述醋及其在中药醋炙中作用的相关报道,为中药醋炙机理的研究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文献综述法,对国内外醋及醋炙中药的文献进行综述汇总.结果:对醋中化学成分及其随陈放时间的变化、醋中成分分析方法、醋中主要活性成分药理作用、醋炙工艺、醋炙对中药成分和功效的影响进行了归纳总结.结论:采用现代方法研究醋中的成分,对阐明醋在中药醋炙过程中发挥的作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中药硫磺薰蒸研究概况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分析和总结有关文献资料,对中药硫磺薰蒸的目的、利弊、现状以及硫磺薰蒸对常用中药材的外观、成分、药理等方面的影响进行了综述。为研究既能使中药保持较好的外观和防腐,又能保证其质量和用药安全的炮制工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超临界流体分离技术萃取中药活性成分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介绍超临界流体分离技术的原理、过程和特点,以及近年来在选择性萃取分离中药活性成分中的研究概况。方法综合最新国内外研究报道,总结超临界流体分离技术的研究近况。结果与结论超临界流体分离技术应用于选择性萃取分离中药中活性成分的研究发展迅速、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1.
分子生物学与中药现代化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姚朗 《中国药房》2001,12(4):197-199
目的:探讨分子生物学与中药现代化之间的关系,展望其对推动中药现代化进程的重要作用。方法:简述国内在中药研究领域应用分子生物学理论与技术的现状及进展。结果:分子生物学理论与技术正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包括生药鉴定、药用植物培育及生产、中药有效成分筛选和中药作用机理研究等领域。结论:分子生物学在中药研究领域的广泛应用必将极大地推动中药现代化进程,值得中药科研人员及相关决策者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2.
中药走向世界面临的机遇与考验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冉懋雄 《中国药房》1998,9(2):51-53
中药走向世界面临的机遇主要表现在:中药更好地适应了世界人民用药需要冲药国际化更适应了“整体医学”的崛起冲药在国际上的应用领域逐步扩大户药在各国官方限制上逐步有所放开。中药走向世界面临的考验为:中药在国际上大多以民间为主,没有“药”的法律地位周际社会对中药的了解程度存在较大差异冲药质量标准尚缺乏国际公认和接受的质控标准;面临着其他传统医药学的挑战与竞争。  相似文献   

13.
色谱分析技术在中药指纹图谱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药指纹图谱技术是中药实现现代化、国际化的关键问题,它能较全面反映中药中所含成分的种类和数量,能更好地表明中药的内在质量,成为中药质量标准研究的核心技术。对近年来薄层色谱、液相色谱、气相色谱、高效毛细管电泳、高速逆流色谱、微乳色谱等现代色谱分析技术在指纹图谱研究的应用作一概述,综述了各种色谱指纹图谱的特点及其适用范围,简要阐述了国内外中药指纹图谱研究的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14.
中药具有高效低毒的特点,分别从抗呼吸道合胞病毒(RSV)复方和单味中药提取物2个方面,总结中药对RSV的实验抑菌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期待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并为进一步挖掘和深入研究中药抗病毒成分提供新的思路。同时指出了单味中药提取物虽然可以较为清晰地说明治疗机制和作用靶点,但目前多数尚停留在物质分析、鉴定和少数动物细胞实验阶段。  相似文献   

15.
中药物质基础研究是中药现代化研究的基础。现代高分辨质谱(HRMS)已成为成分定性分析的有力手段。近年来,一些基于高分辨质谱的数据处理策略,如全信息串联质谱扫描采集策略、基于MS/MSALL的所有理论碎片离子的连续窗口采集技术、质量亏损过滤技术、特征离子过滤技术、质谱树状图过滤技术等极大地推动了中药物质基础的阐明。本文分别从中药类成分、全成分和中药体内成分三个方面综述高分辨质谱数据处理策略在中药体内外成分检测和表征中的应用进展,为中药成分和体内代谢物的快速发现和结构表征提供方法参考。  相似文献   

16.
中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经历了数千年的传承与发展,对人民的防病治病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近年来各种疑难杂症频繁出现,中药的发展潜力更是受到了世界人民的关注和重视。伴随着中药现代化战略的实施,中药的发展也迎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微生物转化是当前中药现代化研究的热点之一,就微生物转化的概念、特点以及微生物转化技术在中药中的应用现状进行概述,并对中药微生物转化的发展前景做展望。  相似文献   

17.
中药的质量标准与中药安全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药质量是保证中药安全性的决定因素,质量标准缺陷是导致中药出现安全问题的根源。中药质量标准的缺陷主要表现在同一物种的不同部位做同一种中药使用、用一种化学成分或几种化学成分评价不同中药的质量、用不同含量的化学对照品评价功能相同的中药质量、从生物高度同源性确定植物的可药用性、用化学成分的含量判定中药的质量、从单纯的物种资源的角度研究中药资源和质量、按照西医西药的思维方式来使用中药等方面。  相似文献   

18.
虽然<中国药典>2010年版正式收载中药饮片,但是目前影响中药饮片行业发展的问题依然十分突出,与国家对中药饮片在医疗保障体系中发挥更大作用的要求不适应.简要介绍新中国成立以来中药产业管理体制的历史沿革及变迁,展示我国中药材和中药饮片产业的发展成就,并针对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解决建议.根据目前中药材作为药品源头出现的问...  相似文献   

19.
中药肠吸收动力学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肠吸收动力学是决定口服药物生物利用度的重要因素之一,在中药口服制剂的开发及评价方面有着重要作用。评价药物肠吸收动力学的方法大致可分为3类:①体外试验法;②在体试验法;③体内试验法。目前中药肠吸收研究常用的实验方法为大鼠原位肠灌注模型、Caco-2细胞模型和血药浓度法;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黄酮类、皂苷类及生物碱等单一活性成分,而中药整体或复方的研究甚少。现介绍中药肠吸收动力学的主要研究方法,以及中药肠吸收研究现状,并对存在问题及其原因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0.
分子生物学技术在中药领域已得到广泛应用,并对中药新药研究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该文介绍了 PCR, RFLP, PCR- RFLP, RAPD等技术和方法在中药的分子鉴定与中药质量控制、中药进化与系统学及中药新品种选育中的应用,以及基因干预和蛋白质组学在中药作用机理研究与新药开发研究方面的应用和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