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 毫秒
1.
2.
目的观察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在股骨骨折内固定术后感染治疗中的疗效。方法采用VSD技术治疗股骨骨折内固定术后感染11例。结果本组获随访1~22个月,所有患者创面感染得到控制,二期缝合伤口顺利愈合,X线片显示骨痂生长良好。结论 VSD技术对于骨折内固定术后感染的治疗有很好的疗效,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持续冲洗负压引流治疗四肢骨折术后并发感染的疗效。方法对四肢骨折术后并发感染47例采用病灶扩创、伤口持续灌洗负压引流、全身应用抗生素、治疗原发病及营养支持等治疗。结果 47例均随访0.5~3年。骨折愈合40例,骨不连7例。感染复发7例,再行负压吸引及全身应用抗生素。截肢1例,截趾1例。结论采用持续冲洗负压引流治疗四肢骨折术后感染,可实现彻底、全方位引流,阻止内置物与骨之间生物膜的形成,控制感染,减少复发,防止内置物松动,提高骨折愈合率,比常规引流有更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4.
有限内固定结合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严重开放性跟骨骨折的初步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有限内固定结合负压封闭引流(VSD)技术治疗严重开放性跟骨骨折的疗效.方法 2007年12月至2008月8月共收治9例严重开放性跟骨骨折患者,男8例,女1例;年龄23~55岁,平均34.5岁.按Sanders关节内跟骨骨折分型:Ⅱ型3例,Ⅲ型4例,Ⅳ型2例.开放性损伤按Gustilo分型:Ⅱ型4例,ⅢA型4例,ⅢB型1例.均使用切开复位有限内固定结合VSD技术治疗.术后观察患者软组织和骨折愈合情况,以及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9例患者术后获平均10个月(6~14个月)随访.2例患者手术切口切缘红肿,1例患者术后切口皮缘部分坏死,经伤口换药静脉使用抗生素后逐渐愈合.9例患者骨折均得到愈合,平均愈合时间为3.5个月.所有患者无慢性软组织感染、骨髓炎或截肢.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踝与后足评分标准评分为76~93分,平均83.4分,其中优1例,良5例,中3例. 结论 有限内固定结合VSD技术治疗严重开放性跟骨骨折,骨折和软组织均得到愈合,并发症少,具有良好的早期疗效. 相似文献
5.
封闭负压引流治疗地震伤后四肢复杂感染创面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探讨封闭负压引流(VSD)技术治疗地震伤后四肢复杂感染创面的效果. 方法 2008年5月采用VSD技术治疗地震伤后继发感染的四肢复杂感染创面共8例(10个创面),男6例,女2例;年龄20~62岁,平均35.8岁.手术分为两个阶段进行:以应用VSD技术为主的创面预备性手术和关闭创面的终末手术.每阶段手术前对每个创面进行细菌培养. 结果 术后均随访至所有创面完全愈合后1个月,无感染复发.自使用VSD至手术关闭创面时间平均20 d(7~32 d),此期间患者平均经历3.5次(2~5次)手术.第一次清创前细菌培养阳性率为90%(9个创面),而终末手术前无一例阳性.最终4个创面直接缝合,5个采用游离植皮关闭,1个行局部转移皮瓣. 结论 VSD技术能明显促进创面肉芽生长,帮助控制创面感染,是治疗四肢复杂感染创面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负压封闭引流联合内外固定治疗胫腓骨开放骨折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 探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acuunn-sealing drainage,VSD)联合内外固定方法在胫腓骨开放性骨折治疗中的效果.方法 2007年8月至2008年11月共收治23 例胫腓骨开放性骨折患者,其中9 例均为ⅢA型骨折(Gustilo分型),彻底清创后,骨折经钢板或交锁髓内钉内固定,创面缺损采用VSD敷料覆盖,持续负压吸引,5~7 d后行植皮或皮瓣修复;另外14 例分属ⅢA、B、C型,彻底清创后,骨折经外固定架固定,创面缺损采用VSD治疗1~3次,二期植皮或转移皮瓣修复创面.结果 23 例创面均愈合,无骨外露,浅表感染1 例(4.3%)及针道感染2 例(8.7%);骨折愈合21 例(91.3%),延迟愈合2 例(8.7%).骨折平均愈合时间6.3个月.结论 对于软组织污损较重的开放性胫腓骨骨折,根据软组织污损严重程度及骨折粉碎程度,采用VSD联合内或外固定方法进行治疗,在稳定骨折的同时,能有效地封闭创面,降低创面感染风险,缩短创面修复时间,促进骨折愈合,减少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持续负压封闭引流在四肢感染伤口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持续负压封闭引流治疗感染创面的疗效。方法:使用Vacuseal(威克伤)材料和生物透性薄膜(美国3M)对9例感染严重的创伤部位行持续负压封闭引流。结果:5例病人持续负压引流5—7天后,创面经植皮或直接缝合愈合;4例每5-10天更换Vacuseal材料2-4次后,创面经植皮或转移皮辨后愈合。结论:持续负压封闭引流不仅具有引流通畅、不易堵塞管腔的优点,而且还能及时清除引流区渗出物和坏死组织,改善局部微循环和促进组织水肿消退,刺激肉芽组织生长,加速创面愈合。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应用负压封闭引流(VSD)辅助治疗腹部术后切口感染的效果.方法 2006年8月-2009年12月间,28例腹部术后发生切口感染、裂开的患者接受VSD治疗,清创后将Vacuseal材料覆盖在相应大小的创面表面或创腔内,接-50~-60 kPa的中心负压,7~9 d后二期缝合、植皮.与同期20例未使用负压封闭技术的20例腹部切口感染者进行对比.结果 28例患者中采用二期缝合后甲级愈合25例,中厚皮植皮关闭2例,1例吸毒、结肠脾曲损伤漏诊患者死于腹腔严重感染.与传统换药方法比较,在二期缝合、植皮的时间、换药次数、住院时间和总体治疗费用等方面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应用VSD能够清除切口创面的污染,充分引流和刺激创面肉芽组织快速良好生长,缩短治疗时间.对于严重腹部创伤术后发生切口并发症的患者具有简单安全、经济有效,并易于接受的优点.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VSD)技术治疗创伤后四肢大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感染创面的效果。方法采用VSD治疗四肢大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感染17例。结果 17例经VSD术及相应的处理后,创面均愈合良好,创面分泌物做涂片及培养均为阴性。拆除VSD后11例予以植皮,6例直接缝合,无皮瓣转移者。皮肤软组织缺损均得到满意治疗。结论 VSD技术能有效控制创面感染,及时清除小块坏死组织及组织渗液,改善局部微循环,解决了开放的深部组织的临时覆盖,明显的促进创面肉芽组织的生长,为最终创面的关闭及愈合创造良好的条件。 相似文献
10.
负压封闭引流治疗四肢污染创面的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42例(46处)四肢污染创面应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的同时,配合创面处理、心理护理、病情观察和加强引流管管理等护理措施,结果42例患者创面均有新鲜肉芽组织生长,为后期手术创造了条件,无护理并发症发生.提示对四肢污染创面应用持续负压封闭引流治疗有效,彻底的创面处理和密切的护理观察及引流管的管理是护理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探讨清创VSD封闭引流技术治疗跟骨骨折术后伤口不愈合的效果。方法:2008年6月至2011年12月,收治跟骨骨折术后伤口缺血坏死、伤口不愈合的患者11例,其中男10例,女1例;年龄21~55岁,平均39岁;病程7~9周。利用手术清创的同时联合负压封闭引流伤区灌注技术治疗,术后参考张铁良跟骨关节内骨折疗效标准评估疗效。结果:伤区经VSD封闭引流后自体植皮均顺利愈合。11例患者术后获得随访,时间6~18个月,平均11个月,伤口无迟发感染及慢性骨髓炎发生。依据张铁良跟骨关节内骨折疗效评价标准:优6例,良4例,可1例。结论:跟骨骨折术后伤口愈合不良联合VSD封闭引流治疗能获得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探讨双切口入路微型接骨板内固定治疗距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0年8月至2013年2月, 采用前内侧加前外侧双切口入路治疗距骨颈骨折18例, 其中男10例, 女8例;年龄31~66岁, 平均38.2岁;左侧8例, 右侧10例。根据Hawkins分型:Ⅱ型12例, Ⅲ型6例。所有患者术前常规行X线片及三维CT检查以明确骨折类型和粉碎程度, 待肿胀消退后择期行双切口入路微型接骨板内固定术。术后定期复查X线片, 并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美国骨科足踝外科协会(AOFAS)踝-后足评分系统对其术后疗效进行评估。结果:16例患者获得随访, 失访2例, 平均随访时间22.6个月(17~46个月).术后无切口感染、边缘和皮瓣坏死及内固定失败等并发症发生。1例出现距下关节创伤性关节炎。VAS评分由术前(5.94±1.12)分降为术后末次随访时(1.06±1.06)分(t=27.13,P<0.05).末次随访时AOFAS踝与后足评分为(88.75±10.19)分, 优11例, 良3例, 可2例。结论:采用双切口入路微型接骨板内固定治疗距骨颈骨折能获得坚强的内固定, 特别是距骨粉碎性骨折, 能降低并发症, 是治疗距骨颈骨折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3D打印技术联合组合式接骨板内固定在治疗陈旧性髋臼后壁骨折中的应用价值及临床疗效。方法:自2010年5月至2016年10月,采用Mimics19.0软件,按1∶1打印骨盆3D模型进行术前规划,同时应用组合式接骨板内固定治疗23例陈旧性髋臼后壁骨折患者,男15例,女8例;年龄20~63(43.0±5.1)岁;受伤至手术时间23~101(47.0±10.5) d。骨折按Letournel-Judet分型:后壁骨折11例,横行伴后壁骨折7例,后柱伴后壁骨折5例;所有患者采用单一Kocher-Langenbeck入路行组合式接骨板内固定,记录术中、术后及随访时观察评定指标。结果:23例患者手术时间(113.5±11.5) min,术中出血(550.0±104.7) ml,术中透视(12.7±0.8) s。采用Matta放射学复位评定标准:优14例,良7例,差2例;23例患者均获得10~24(16.0±5.6)个月随访,末次随访根据改良Merle d’Aubingne和Postel评分系统评定髋关节功能:优11例,良8例,可3例,差1例。术后发生创伤性关节炎3例,股骨头坏死1例,异位骨化2例,坐骨神经刺激征5例。结论:3D打印技术进行术前模拟联合组合式接骨板坚强固定,是一种有效、快捷治疗陈旧性髋臼后壁骨折的手术方法。此外,打印模型能够为术者提供三维立体形态结构,结合术前模拟,便于术中复位,有效提高了手术效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镍钛记忆合金弓齿钉辅助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粉碎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3年1月至2008年12月,采用镍钛记忆合金弓齿钉辅助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17例粉碎性胫骨平台骨折患者,男9例,女8例;年龄23~48岁,平均33.7岁;均为伤后3周内手术的新鲜骨折。按Schatzker分型:Ⅴ型1例,Ⅵ型16例。2例同时伴有腓总神经损伤。结果:17例全部获随访,随访时间10~22个月,平均18个月。切口均Ⅰ期愈合。术后3~12周16例患者伸屈膝关节达健侧水平,1例患者屈膝功能稍差。术后3~5个月均获骨性愈合,1年后取出内固定,均未发生骨折复位丢失或再骨折。至末次随访未发现骨块移位、内置物松动、断裂等并发症发生。按照胥少汀膝关节功能综合评分标准:优9例,良4例,中4例。结论:镍钛合金记忆弓齿钉的设计适应胫骨上段不规则的解剖结构,持续应力加压作用可促进骨质愈合,多点锁定可避免局部软组织大范围剥离,结合锁定钢板形成三维空间固定,有效地恢复解剖结构,是治疗粉碎性胫骨平台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探讨经皮螺钉内固定联合外固定架治疗不稳定骨盆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自2006年4月至2009年5月,采用闭合复位内固定联合外固定架治疗29例旋转不稳定型骨盆骨折患者,男19例,女10例;年龄19~53岁,平均31岁。按照Tile分型:C1型17例,C2型12例。术后采用Tornetta标准和Majeed功能评分进行疗效评价。结果:29例患者均获随访,时间10~24个月,平均16个月。术后无神经损伤及盆腔脏器损伤等并发症发生,伤口愈合好,仅1例出现钉道口感染,换药后治愈。骨折均获骨性愈合,愈合时间为14~18周,平均16.2周。未见螺钉松动、脱出、断裂。按照Tornetta评价,优 14例,良10例,可 4例,差 1 例。末次随访Majeed评分为87.2±11.3,优16例,良9例,可4例。结论:对于不稳定C1、C2型骨盆骨折,采用闭合复位内固定联合外固定架可以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