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探讨厄洛替尼联合全脑放疗(WBRT)治疗肺腺癌伴脑转移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选取2011年1月至2012年6月我院收治的肺腺癌伴脑转移患者4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n=22)和对照组(n=20)。治疗组患者给予厄洛替尼150mg口服,每日1次;同时行WBRT,总剂量为30~36Gy/10~12次,3Gy/次,5次/周,若脑转移病灶为1~2个,WBRT 30~36Gy后,缩野脑转移灶加量16~20Gy/8~10次/2周。对照组患者先行全身化疗2个周期,然后行WBRT,放疗方法同治疗组。ECOG评分为0~1分患者采用AP方案(培美曲塞 500mg/m2,第1天;顺铂25mg/m2,静脉滴注,第1~3天)或DP方案(多西他赛75mg/m2,第1天;顺铂25mg/m2,静脉滴注,第1~3天),ECOG评分2分患者给予单药培美曲塞化疗,21天为1个周期。观察两组患者的近期疗效、不良反应及生存情况。结果 42例患者均可评价疗效。治疗组和对照组脑转移灶的RR分别为 86.4%、7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肺癌原发灶的RR分别为 40.9%、35.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的中位TTP分别为8.5个月和4.5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的中位OS分别为14.0个月和9.8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的1年生存率分别为59.1%和45.0%,2年生存率分别为27.3%和15.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仅为皮疹和腹泻,多数为1~2级,患者可耐受,无明显骨髓抑制或消化道反应;对照组主要为骨髓抑制、恶心和呕吐等消化道反应,经对症处理后好转。结论 厄洛替尼联合WBRT治疗肺腺癌伴脑转移能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且患者耐受性良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厄洛替尼辅助全脑放疗治疗肺癌脑转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4年10月间接受治疗的72例肺癌脑转移患者,其中小细胞肺癌32例,腺癌24例,鳞癌16例。所有患者均给予常规支持治疗,如减轻颅内水肿等。在此基础上进行全脑放疗治疗以及厄洛替尼辅助治疗,分析2个月后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72例患者部分缓解52例,疾病稳定20例,临床获益率为100.0%,临床有效率为72.2%。其中,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有效率为68.8%,腺癌临床有效率为75.0%,鳞癌临床有效率为75.0%。36例患者治疗后出现皮疹30例(41.7%),腹泻30例(41.7%),乏力64例(88.9%),脱发16例(22.2%),粒细胞降低6例(8.3%)。结论厄洛替尼辅助全脑放疗治疗肺癌脑转移疗效较为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延长患者生存期,且安全性较好,在临床上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厄洛替尼单药治疗化疗失败的晚期肺腺癌的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 21例晚期肺腺癌口服厄洛替尼,连服2个月后评价近期疗效及毒副反应。结果 21例中PR 5例,SD 10例,PD 6例,有效率为23.80%;疾病控制率为71.43%;中位肿瘤进展为5.6个月;中位生存期为11.7个月。主要的毒副反应为皮疹、皮肤瘙痒、腹泻、恶心,多为Ⅰ-Ⅱ度,对症处理后可缓解。结论厄洛替尼单药治疗化疗失败的晚期肺腺癌患者疗效好,能延长其生存时间和提高生活质量,且毒副反应轻。  相似文献   

4.
背景与目的 非小细胞肺癌腩转移灶的治疗包括手术及放化疗,但脑转移灶的控制率均不佳,患者中位生存期4-6个月.小分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厄洛替尼容易进入血脑屏障,单药使用时可控制脑转移灶的生长.本次临床观察的目的是评价厄洛替尼联合全脑放疗对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患者的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 回顾性研究肿瘤科2006年-2009年间12例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患者.均采用厄洛替尼口服联合全脑放疗,其中厄洛替尼剂量为150 mg/d;全脑放疗的剂量为(3 000-3 600)cGy/(10-12)F.放疗完成后2月内评价近期疗效.结果 脑转移灶控制率为91.7%,其中PR 66.7%,SD 25%.副反应主要是皮疹(75%)和乏力(91.7%).结论 厄洛替尼联合全脑放疗对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灶的疗效高于单纯全脑放疗,且毒副反应可以耐受.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厄洛替尼联合全脑放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的疗效以及患者生存效果。方法随机选取非小细胞肺癌患者98例,根据治疗途径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49例患者。对照组患者接受全脑放疗;实验组患者接受厄洛替尼联合全脑放疗,即患者在放疗开始应用厄洛替尼片,应用到放疗完成后2个月为止。对全部入组患者定期进行住院或者门诊随访。结果 2组患者经治疗后,实验组患者完全缓解率为12.2%,部分缓解率为28.6%,病灶稳定率为42.9%,病灶进展率为16.3%,而对照组患者完全缓解仅有1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3.950,P<0.05)。2组对比,对照组患者的疾病控制率远远低于实验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376,P<0.05);此外,实验组患者的生存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主要的不良反应为皮疹和恶心呕吐。结论厄洛替尼联合全脑放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疗效显著,能够有效地控制脑转移病灶,提高患者客观有效率和生存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吉非替尼联合全脑放疗治疗肺腺癌伴脑转移的临床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 将40例肺腺癌伴脑转移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给予吉非替尼250 mg,1次/d,同时行全脑放疗,总剂量30 Gy/10次,每次3 Gy,每周5次,若转移灶局限,予以缩野至病灶处加量10 ~ 20 Gy/5 ~ 10次;对照组全脑放疗后至少给2周期化疗,化疗方案(培美曲塞500 mg·m-2,第1天;奈达铂800 mg·m-2,第1~3天),每21~ 28 d为1周期.观察2组患者的近期疗效、1 a生存率及毒副反应.40例患者均可评价,治疗组和对照组脑转移病灶的有效率分别为75%和60% (P >0.05);2组患者的中位生存期分别为14个月和10个月(P>0.05);2组患者的1 a生存率分别为50%和30% (P >0.05).毒副反应治疗组主要是皮疹和腹泻,但患者可耐受;对照组主要是骨髓抑制和胃肠道反应.结论 吉非替尼联合全脑放疗用于肺腺癌伴脑转移能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且耐受性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吉非替尼单药与放疗联合替莫唑胺治疗肺腺癌伴脑转移的疗效与毒副反应.方法:40例患者随机分为吉非替尼组(Gefitinib组,20例)和放疗联合替莫唑胺组(R+TMZ组,20例).比较两组患者近期疗效、总生存期(OS)和毒副反应.结果:两组近期疗效无统计学差异(P>0.05).Gefitinib组中位生存期(OS) 15.5个月,R+TMZ组10.8个月(P<0.05).Gefitinib组主要毒副反应为皮疹,R+TMZ组主要毒副反应是恶心、呕吐.Gefitinib组生活质量高于R+TMZ组(P<0.05).结论:吉非替尼与放疗联合替莫唑胺均可用于肺腺癌伴脑转移的治疗,但吉非替尼组治疗肺腺癌伴脑转移的近期疗效与放疗联合替莫唑胺组相当.吉菲替尼中位生存期优于放疗联合替莫唑胺.吉菲替尼组毒副反应轻微、生活质量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Meta分析观察厄洛替尼联合放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的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Medline、CNKI、VIP和万方医学网等数据库,检索时间截至2018年10月,纳入厄洛替尼联合放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对所检索文献进行筛选、资料提取和Cochrane系统评价方法学质量评价后,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6个临床试验研究,合计460例患者。研究结果显示:厄洛替尼联合放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疗效的有效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OR=2.72,P<0.000 01,95%CI=1.84~4.01),且能有效提高患者1年生存率,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结论:厄洛替尼联合放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的疗效显著,临床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厄洛替尼治疗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初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与目的 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cell lung cancer,NSCLC)脑转移较常见,预后不佳.厄洛替尼是一种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多应用于治疗晚期NSCLC.本研究拟了解厄洛替尼治疗NSCLC脑转移的疗效、预后及其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30例NSCLC脑转移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口服厄洛替尼150mg/d.直到疾病进展、死亡或发生不可耐受的副反应.结果 厄洛替尼对颅内病灶的疗效为部分缓解2例(6.7%).疾病稳定17例(56.7%).疾病控制率为63.4%,对全身病变的总体疗效为部分缓解2例(6.7%),疾病稳定5例(16.7%),疾病控制率为23.4%.年龄、性别、吸烟状况、病理类型、PS评分、脑转移数目、脑转移时间、化疗及脑部放疗与否、副反应等各亚组之间的疗效对比均未见有统计学差异.中位疾病进展时间2.4个月,中位生存期7.7个月,1年、2年生存率分别为38.4%和15.2%.单因素分析显示生存期与患者的PS评分、吸烟状况、是否进行过脑部放疗及化疔具有相关性,多因素分析则显示生存期仅与患者是否进行过脑部放疗具有相关性,与患者的吸烟状况接近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厄洛替尼对NSCLC脑转移具有一定的疗效,接受过脑部放疗的患者具有较好的生存获益,非吸烟者的生存时间有好于吸烟者的趋势.厄洛替尼可以作为NSCLC脑转移的一种治疗选择.  相似文献   

10.
背景与目的: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的多发脑转移预后极差。全脑放射治疗(whole brain radiotherapy,WBRT)是标准治疗方法。大多数临床研究结果显示化疗对肺癌多发脑转移的疗效不佳。厄洛替尼(Erlotinib,TARCEVA)是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的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用于NSCLC的治疗,本研究目的在于探讨WBRT同期联合厄洛替尼治疗NSCLC患者多发脑转移的疗效与耐受性。方法:12例NSCLC患者伴有多发脑转移接受WBRT(40Gy/20次/4周)并同期口服厄洛替尼150mg,每日1次,共计28天。治疗结束后和每3个月一次进行临床疗效评价直至疾病进展。结果:总有效率100%,其中完全缓解率66.7%,部分缓解率33.3%。中位总生存时间10个月,中位疾病进展时间8个月。临床症状缓解率100%。3例(25%)出现1级皮疹,1例(8.3%)发生轻度腹泻。结论:厄洛替尼同期联合WBRT治疗NSCLC多发脑转移有良好的近期治疗效果和耐受性。  相似文献   

11.
12.
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的治疗近几年有了一定的进展,以铂类为基础的化疗方案作为一线治疗的有效率为25%-30%,中位生存期9个月,2年生存率20%,且易产生耐药性,限制了治疗方案的选择[1].  相似文献   

13.
邹菁帆  江滔 《实用癌症杂志》2016,(12):2008-2010
目的 采用吉非替尼联合全脑放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患者,分析其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非小细胞肺癌发生脑转移的患者,实验组患者行吉非替尼联合全脑放疗,对照组仅进行全脑放疗,于治疗前、放疗结束、放疗结束后3个月行头MRI、胸部CT明确肿瘤情况,进行疗效评价,比较其生活质量评分(KPS)、中位生存时间、1年生存率、不良反应.结果 实验组完全缓解(CR)5例,部分缓解(PR) 18例,稳定(SD)6例,进展(PD)1例,有效率(RR)为76.7%,疾病控制率(DCR)为96.7%,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KPS评分达(74.5±7.1)分,KPS≥10分占63.3%,中位生存时间为12.2个月,1年生存率为43.3%,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均出现皮疹、恶心、呕吐、腹泻、白细胞下降、转氨酶升高、骨髓抑制等不良反应,实验组的皮疹、恶心、呕吐、骨髓抑制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1个月生存率93.3%,3个月生存率76.7%,6个月生存率66.7%,1年生存率50.0%,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吉非替尼联合全脑放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患者能够明显提高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及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期,提高生存率,且不良反应较少.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患者采用厄洛替尼和吉非替尼靶向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64例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患者中34例患者采用吉非替尼口服治疗,30例患者采用厄洛替尼治疗.对比2组患者近、远期疗效,生活质量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2组患者治疗2个月后,吉非替尼组疾病控制率稍高于厄洛替尼组,有效率稍低于厄洛替尼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2年生存率无明显差异(P>0.05).厄洛替尼组各项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吉非替尼组明显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2个月后,吉非替尼组Karofsky生活质量评分有效率明显高于厄洛替尼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吉非替尼和厄洛替尼对NSCLC脑转移患者均有较好的治疗效果,但吉非替尼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生活质量较高.  相似文献   

15.
背景与目的:肺癌脑转移的临床预后较差,本研究观察尼莫司汀配合放疗治疗肺癌多发性脑转移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35例肺癌多发脑转移患者。放疗后使用尼莫司汀单药化疗。全脑放疗为DT1.8~2Cy/次。5次,周,总剂量36~40Gy。尼莫司汀化疗平均剂量125mg/次,每4~6周重复,所有患者使用2~3次。治疗期间注意血常规及肝肾功能变化情况,并给予脱水、支持对症治疗。在放疗结束后3个月复查脑MR/,观察肿瘤大小,并统计1年生存情况。结果:所有病例在治疗期间无颅内、外病灶进展病例,28例伴有神经症状者均得到缓解。放疗结束后3个月单纯颅内病灶评价:其中CR5例,PR26例,SD4例,PD0例。颅内病灶有效率(CR+PR)为88.6%(31/35)。一年生存率为45.7%(16/35),中位生存期9.3个月。不良反应主要是脑充血水肿以及尼莫司汀化疗反应,多为Ⅰ、Ⅱ度,无Ⅳ度不良反应。结论:尼莫司汀配合放疗治疗肺癌多发性脑转移的疗效好,不良反应轻,远期效果尚需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6.
赵兵  李云海  肖锋 《肿瘤学杂志》2020,26(9):808-812
摘 要:[目的] 比较肺癌脑转移瘤同期加量调强放疗与序贯加量放疗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选择2018年1月至2019年7月收治的肺癌脑转移患者44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同期加量调强放疗组(SIB-IMRT)23例和适形序贯加量放疗组(WBRT+3D-CRT)21例,SIB-IMRT组全脑5-7野IMRT(40Gy/20f)+瘤床SIB(50Gy/20f);WBRT+3D-CRT组首先WBRT (40Gy/20f),紧接着缩野至瘤床P-GTV(18.4Gy/8f)。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急性不良反应及住院治疗时间。[结果] 客观缓解率在SIB-IMRT组和WBRT+3D-CRT组分别为82.6%和52.4%(P=0.03)。SIB-IMRT组和WBRT +3D-CRT组疾病控制率分别为91.3%和71.4%(P=0.09)。SIB-IMRT组和WBRT +3D-CRT组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12.5个月和8.2个月,SIB-IMRT组1、2年生存率分别为53.8%、29.6%;WBRT+3D-CRT组为36.5%、10.9%,SIB-IMRT组的总生存时间明显优于WBRT+3D-CRT组(P=0.03)。两组患者均未出现Ⅲ级以上急性神经系统不良反应以及Ⅲ级以上骨髓抑制,SIB-IMRT组放射诱发的脑水肿发生率为17.4%(4/23),WBRT+3D-CRT组为23.8%(5/21)(P=0.60);两组Ⅰ~Ⅱ级急性骨髓抑制发生率分别为30.4%(7/23)、23.8%(5/21)(P=0.62)。两组患者完成脑转移瘤住院治疗时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同期加量调强放疗肺癌脑转移瘤较适形序贯加量放疗疗效好,未增加急性不良反应,缩短了总治疗时间,节省了医疗资源。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联合使用全脑放疗和替莫唑胺治疗脑转移瘤的疗效.方法 将160例脑转移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80例.对照组使用全脑放疗进行治疗.使用6mV-X线全脑放射治疗,全脑两侧对穿野等中心放射治疗,DT 30 Gy/10次,5次/周.观察组在全脑放射治疗的基础上使用替莫唑胺75 mg/m2/d进行治疗,连续口服14 d进行.观察2组患者治疗后的近远期疗效以及治疗过程中出现的副作用.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7.50%,显著高于对照组中的53.75%.对照组和观察组在3个月的生存期上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6个月生存率和1年生存率上,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中位生存期的比较上,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11.8 v.s.6.4,P<0.05).2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均没有出现无法耐受的严重副作用(Ⅳ级);在白细胞、血红蛋白和血小板等骨髓抑制的指标中,观察组出现副作用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但是经过对症治疗后,患者均可以耐受;在恶心呕吐和头疼的副作用发生率和等级分布上,2组患者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全脑放疗联合使用替莫唑胺治疗脑转移瘤,可以显著提高患者总的缓解率,并能够显著延长患者的生存期和提高生存率,且副作用均可耐受,值得临床推荐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