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CPM训练器在膝关节功能锻炼的效果. 方法 将116例下肢骨折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8例.对照组术后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术后早期实施康复训练,术后 2个月比较两组患肢膝关节康复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肢膝关节效果优者44例(75.9%),良(13.8%),对照组分别为 22例(37.9%)和13例(22.4%)两组优良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0.01).结论 应用CPM训练器,可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康复训练对膝关节镜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并与单纯CPM机康复训练效果进行比较.方法:膝关节镜术后患者72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6例.实验组实施中西医结合早期康复训练配合CPM机功能锻炼,对照组单纯实施CPM机功能锻炼.结果:治疗组术后2、4周的膝关节HSS功能评分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膝关节镜术后采用中西医结合康复训练方法配合CPM机锻炼能促进膝关节肿胀消退及减轻患肢疼痛度,促进膝关节早期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3.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28):98-101
目的 探讨持续被动运动(CPM)机辅助功能锻炼在胫骨平台骨折术后的应用。方法 选择2017年1月~2019年1月在我院创伤骨科收住的胫骨平台骨折患者92例,采用抛银币法分为CPM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6例。两组患者均行胫骨平台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对照组术后患肢主动运动训练,CPM组术后第2天开始进行CPM机辅助功能锻炼,两组患者均治疗6个月。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膝关节及胫骨平台后倾角(PA)恢复情况。结果 治疗6个月后,两组患者ROM、膝关节Harris评分和BI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上升(P<0.05或P<0.01),且CPM组上升幅度较对照组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PA较治疗前明显上升(P<0.05或P<0.01),且CPM组上升幅度较对照组更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PM机辅助功能锻炼用于胫骨平台骨折术后的疗效确切,能增加患者关节活动度,能有效矫正PA,改善膝关节功能,从而提高患者独立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玻璃酸钠与CPM(持续关节被动活动器)应用对外伤性膝关节僵硬的影响并提出护理对策。方法将2007年1月~2008年1月骨折内固定术患者7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观察组采用透明质酸钠2.5ml在作关节腔穿刺抽液后,作关节腔注射,术后行患侧膝关节弹性绷带加压包扎,再给予关节活动器行被动锻炼,对照组术后按常规进行功能锻炼,经6个月随访,观察两组膝关节僵硬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关节恢复的优良率分别是71.43%和51.43%。结论玻璃酸钠与CPM功能锻炼联合应用在外伤性膝关节僵硬患者术后康复中有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解剖型钢板结合CPM功能锻炼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予解剖型钢板结合CPM功能锻炼治疗,对照组不予CPM功能锻炼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Lysholm膝关节评分、患膝关节屈曲度数、治疗后骨折复位程度。结果术后半年,Lysholm膝关节评分、患膝关节屈曲度数比较,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在骨折复位程度方面也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解剖型钢板结合CPM功能锻炼治疗胫骨平台骨折临床疗效较好,解剖复位及功能恢复方面疗效均较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肖可明 《当代医学》2014,(23):105-106
目的:探讨全膝关节置换术(TKA)后早期康复联合持续被动活动(CPM)机锻炼对膝关节功能恢复的效果。方法选取选择佛山市中医院46例择期行TKA治疗的膝关节病变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CPM机锻炼)和观察组(早期康复联合CPM机锻炼)(n=23),以受累膝关节的关节活动范围(ROM)作为膝关节功能恢复的评定标准。比较2组患者优良率的差异。结果观察组优良率为95.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5.2%(P〈0.05)。结论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早期康复联合CPM机锻炼对于膝关节病变患者疗效显著,可显著缓解患者的疼痛,促进膝关节功能恢复,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持续被动运动(CPM)和人工手法被动运动2种方法对预防截瘫患者并发膝关节僵硬的临床效果。方法 60例截瘫患者随机分为CPM组32例和对照组28例,对照组应用常规的手法被动运动,CPM组应用CPM被动运动。比较运动前后膝关节被动屈曲的活动范围(ROM)。结果 CPM组和对照组病人卧床一段时间后,膝关节都出现一定程度的活动受限(P〈0.05),但CPM组膝关节活动范围(被动屈曲ROM)受影响的程度较对照组明显要小(P〈0.05)。结论使用CPM行康复功能锻炼可以明显减少截瘫患者膝关节僵硬的发生或改善截瘫患者膝关节的被动屈曲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中两种不同止血带使用方法对手术时间、术中、术后失血量、术后患肢肿胀程度的影响。方法:选取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120例,随机分两组,观察组60例止血带使用时间为截骨至安装假体时间段;对照组60例手术全程使用止血带。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引流量,计算总失血量和隐性失血量及评估患肢肿胀程度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观察组术后失血量580.4±130.5mL(P1)及隐性失血量430.2±245.3mL(P2)均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1<0.05;P2<0.05),术中失血量560.3±204.3mL虽大于对照组,但两组总失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患肢肿胀程度较对照组明显减轻(P3=0.00,P4<0.05)。结论:全膝关节置换术中缩短止血带使用时间能减少术后隐性失血量、减轻术后患肢肿胀同时并不增加总失血量也未使手术时间延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屈曲体位不同维持时间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早期膝关节恢复情况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8月-2021年2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一〇医院收治的92例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术后送返病房后均采取屈髋、屈膝30°体位,对照组46例维持24 h,观察组46例维持48 h。比较两组失血情况、膝关节恢复情况、肢体水肿程度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术后3 d观察组的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红细胞计数(RBC)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3 d观察组的膝关节活动度高于对照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3 d观察组的大腿围、小腿围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膝关节置换患者术后维持屈曲体位48 h有助于减少患者失血,减轻患肢肿胀程度,改善膝关节活动度,缓解疼痛,且不增加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持续被动活动(CPM)功能锻炼在膝关节内骨折术后康复治疗中的效果.方法 172例膝关节内骨折患者随机分为CPM治疗组和对照组,CPM治疗组112例术后采用CPM机治疗.结果 CPM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膝关节功能评分和膝关节主动活动度的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均P<0.01);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以上两项指标的差异也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 早期合理使用CPM进行膝关节功能锻炼是保证膝关节内骨折内固定术后患者获得良好手术效果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临床护理路径对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患肢疼痛及膝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88例行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临床护理路径,比较术后不同时间点两组患者患肢疼痛程度、护理前后膝关节功能的恢复情况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T1、T2、T3时间点,观察组视觉模拟(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膝关节评分及活动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55%(2/44),低于对照组的20.45%(9/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临床护理路径有助于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的膝关节功能恢复,缓解术后患肢疼痛,减少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早期负重康复训练在跟腱断裂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对患肢功能的影响。方法:将2018年1月—2022年5月南安市南侨医院收治的80例跟腱断裂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则进行手术后早期负重康复训练。比较两组的总优良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美国足踝外科协会踝与后足评分(AOFAS-AH评分)、跟腱完全断裂评分(ATRS)及患肢功能(Holden步行功能分级及患肢提踵高度、提踵时间)。结果:观察组的总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的AOFAS-AH评分、ATRS及患肢功能项目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及1年,观察组的AOFAS-AH评分、患肢提踵高度及提踵时间均显著优于对照组,ATRS情况及Holden步行能力分级构成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负重康复训练在跟腱断裂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较好,且可显著改善患者的患肢功能,因此在跟腱断裂患者中的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关节镜辅助复位内固定结合术后持续被动运动(continuous passive motion、CPM)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成都市第七人民医院骨科收治的75例胫骨平台骨折手术患者资料,所有患者均行关节镜辅助复位内固定术,以主动膝关节训练结合CPM治疗的患者为观察组(39例),以单纯主动膝关节运动训练治疗的患者为对照组(36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第2、4、6和12 周患膝关节的伸膝活动度和屈膝活动度,Rasmussen功能评分.结果 两组患者伸膝活动度比较,第12周观察组伸膝活动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患膝关节的屈膝活动度均高于对照组,除术后第4周外,两组患者患膝关节的屈膝活动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Rasmussen功能评分优良率比较,从各个时间点看,除基线水平及术后2周时两组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x2=0.457,P=0.928),其余各时间点观察组优良率均较高(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7.886,P<0.001);各时间点优良率趋势均随时间逐渐上升.结论 关节镜辅助复位内固定结合术后CPM治疗胫骨平台骨折可提高临床疗效,利于患者进行早期康复功能锻炼,改善患者膝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求降低下肢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更佳措施。方法:对2012年在我科手术治疗下肢骨折的102例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2组均实行常规的预防治疗和护理,其中观察组在术后2~3天开始用CPM机进行患肢持续被动运动。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1个月内无1例患者发生患肢深静脉血栓。对照组患者术后1个月内出现3例有患肢深静脉血栓症状,经彩超诊断证实患肢静脉血栓,3例虽无患肢深静脉血栓症状但经彩超诊断为患肢静脉血栓。结论:下肢骨折术后患肢早期行持续被动运动(CPM)能有效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经验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程溢芬 《安徽医学》2013,34(7):1018-1020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训练配合CPM机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功能恢复的效果。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早期康复训练,观察组在早期康复训练的基础上配合CPM机。对两组患者的膝关节活动度(ROM)、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膝关节功能评分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在术后2、4和6周,膝关节活动度、HSS膝关节功能评分均较对照组明显提高(P0.05)。结论早期康复训练配合CPM机有利于增加膝关节活动度及促进膝关节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髋关节置换术后对患者患肢肿胀和血小板、D-二聚体的影响。方法选择全髋关节置换 术患者11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61例、对照组57例,对照组术后给予常规深静脉血栓(DVT)预防方案,在此基础上观察组 给予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比较2组患肢肿胀程度、血小板活性化、血浆D-二聚体、患肢静脉血流速度以及DVT发生率。结 果术后3d、术后7 d两组患者患肢肿胀程度均较术前、术后1 d明显降低(P<0.05),且术后3 d、术后7 d观察组患者患肢 肿胀程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术后3 d、术后7 d血小板活化指标GP IIb/IIIa与GMP-140均较术后1 d显著 降低(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3 d、术后7 d两组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较术后1 d显著降低 (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DVT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府逐瘀汤可有效减轻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患肢肿胀程度、降低血小板活化以及血浆D-二聚体水平,改善机体高凝状态, 有效预防DVT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应用持续被动运动活动器(Continuous Passive Motion,CPM)对促进下肢手术后患者的功能恢复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60例下肢骨折手术患者随机的分为两组,对照组的30例患者在术后给予常规的护理,而观察组的30例患者术后给予CPM进行康复训练,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通过两组的护理效果比较,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明显的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两组的数据比较具有明显的差异(P<0.05),统计学有意义。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膝关节活动度明显的优于对照组的患者治疗后的膝关节活动度,数据比较具有明显的差异(P<0.05),统计学有意义。结论:CPM对促进下肢手术后患者的功能恢复具有较好的效果,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冰敷对胫骨平台骨折术后关节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2月至2013年12月间收治的胫骨平台骨折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两组患者入院均行手术复位治疗,术后常规抗菌、营养支持治疗,并配合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患者术后即给予冰袋冷敷关节,每6h更换,持续7d,对照组术后不进行冰敷关节。对比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3、7d患肢疼痛、肿胀、渗出情况,使用HSS膝部评分系统对两组患者术后4、8周膝关节功能进行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患肢疼痛、肿胀、渗出程度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术后4、8周膝关节功能恢复程度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胫骨平台骨折切开复位术后给予冰敷关节治疗,可有效减轻患者疼痛、肿胀、渗出,对膝关节功能康复起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9.
冯妮  石颖 《基层医学论坛》2015,(10):1377-1378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乳腺癌术后上肢水肿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86例乳腺癌术后上肢水肿患者,根据治疗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西医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中药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88.3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5.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后患肢周径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且观察组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乳腺癌术后上肢水肿疗效显著,可以明显缓解患肢的水肿症状。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硬膜外自控镇痛(patient controlled epidural analgesia,PCEA)应用于膝部骨折术后进行持续被动运动(CPM)的镇痛效果,与传统间断肌注镇痛(conventional analgesic therapy,CAT)效果相比较,是否更具优越性.方法 50例膝关节手术患者,随机分成Ⅰ组(硬膜外自控镇痛组n=25)和Ⅱ组(对照组n=25).Ⅰ组患者术毕保留硬膜外导管,行硬膜外自控镇痛;Ⅱ组术毕拨除硬外导管,疼痛时肌注盐酸哌替啶.两组患者术后第2 d开始进行CPM,分别记录两组病例术后镇痛效果及膝关节功能评定.结果 视觉模拟评分(VAS)Ⅰ组少于Ⅱ组,膝关节功能评定Ⅰ组明显优于Ⅱ组.结论 硬膜外麻醉镇痛有助于膝部手术后CPM,防止关节粘连和僵硬,促进膝关节功能的恢复,优于传统间断肌肉注射镇痛,具有效果好、副作用小等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