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 研究急诊患者在不同季节的构成及其分布规律,为预见性护理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9月至2009年9月在我院急诊科救治的3486例急诊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从2007年到2009年,急诊患者的人数逐年增加;21~30岁的急诊患者最多,其中男性患者较女性患者多;急诊患者人数在6、7月时最多,在6月达到最高峰,在2月达到最低谷.结论 盐田区急诊疾病的分布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医护人员应针对急性疾病的分布规律提前做好准备,从而提高医疗水平.  相似文献   

2.
作者就急诊病种与性别、年龄和时间的关系对2640例急诊病人,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急诊病人以男性居多,占急诊病人的68.07%;男性居多病种有各种原因所致的外伤、酒精中毒、消化道出血、脑血管意外;女性居多病种有服药自杀、CO中毒.急诊就诊病人多集中在18~22时,占急诊病人就诊的27.84%急诊病人就诊年龄以16~44岁居多,占66.63%.并采取了合理排班,备足、备齐急救物品,预见性地进行专科训练等护理对策,提高急诊工作的主动性和预见性.  相似文献   

3.
口腔病急诊的病种分析100081北京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钱杏珠口腔病急诊病人,多见于外伤及牙痛难忍。研究分析口腔急诊病种,有助于急诊室物品、器械、药品等的准备,和护士密切配合医生,加速对急诊病人的诊断与处理,使病人尽快解除痛苦。11材料与方法本文采用1...  相似文献   

4.
目的 通过对比1992和2001年的急诊就诊患者情况,了解心脏急诊患者就诊特点与规律的变化,指导我们的护理工作。方法 病例选自1992和2001年2年急诊心内科就诊的全部患者。以描述法着重分析人口学资料,就诊人数和时间的关系以及主要疾病的构成比,并进行对比。结果 2年比较就诊人数明显增加,高发年龄,2年均为60~69岁年龄组。冠心病、高血压、心律失常均为2年患者的主要就诊人群。风湿性心脏病的构成比明显下降。就诊高峰为9:00~11:00,19:00~21:00。结论 对心脏急诊患者就诊分析不但可以为医疗工作提供有价值的资料和可靠的依据,也可为护理工作提供很好的指导,进行有针对性的管理,对提高护理质量,制定与时俱进的护理对策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对比1992和2001年的急诊就诊患者情况,了解心脏急诊患者就诊特点与规律的变化,指导我们的护理工作.方法病例选自1992和2001年2年急诊心内科就诊的全部患者.以描述法着重分析人口学资料,就诊人数和时间的关系以及主要疾病的构成比,并进行对比.结果2年比较就诊人数明显增加,高发年龄,2年均为60~69岁年龄组.冠心病、高血压、心律失常均为2年患者的主要就诊人群,风湿性心脏病的构成比明显下降.就诊高峰为9:00~11:00,19:00~21:00.结论对心脏急诊患者就诊分析不但可以为医疗工作提供有价值的资料和可靠的依据,也可为护理工作提供很好的指导,进行有针对性的管理,对提高护理质量,制定与时俱进的护理对策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调查急诊观察室留观患者的病种分布,以及留观时间,为护理应对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1日-2010年12月31日在我院急诊观察室的留观患者,以每例患者登记的第1诊断为统计诊断。结果:总计三年留观患者9649人次,疾病构成为:心脑血管疾病最多,占患者总人数的26.76%,其次是意外伤害占患者总人数的25.16%,第3位是消化系统疾病,占患者总人数的12.23%,第4位是呼吸系统疾病,占患者总人数的8.48%。第5位是泌尿系统疾病,占患者总人数的2.97%。其他病种占患者总数的24.41%。其中病情突然变化死亡22例,占0.023%。每个患者平均留观天数2.14d,最长留观时间14d。结论:急诊观察室患者病情变化快、流量大、周转快,存在着一定的安全隐患,需要加强护理建设以保证患者安全。  相似文献   

7.
急诊护理纠纷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龙妹 《当代护士》2007,(10):19-20
通过对医院急诊医疗活动中与护理相关的18起医疗纠纷的分析,认真探讨了医疗纠纷产生的原因并提出防范对策,认为有效预防护理纠纷的发生对医院自身建设及完善医疗护理服务都是十分有益的。  相似文献   

8.
急诊护理投诉原因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急诊科是医疗护理纠纷的易发地 ,随着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颁布和实施 ,急诊科护理工作风险性和压力增大 ,为适应形势发展要求 ,认真分析和找出 1 1例急诊护理投诉发生的原因 ,并提出防范对策 :①认清形势 ,主动适应改革 ,强化优质服务意识 ;②加强职业道德教育 ,树立稳固的专业思想和严谨的工作作风 ;③加强护理人员法律意识 ;④加强业务素质培训 ,提高护士应急能力 ,使患者及家属产生依赖感和安全感 ;⑤管理者应把好每一个质量关 ,控制易引起投诉的薄弱环节  相似文献   

9.
护理风险是指患者在接受护理过程中可能发生的一切不安全事件.由于医学的双重性(治病性和致病性)、复杂性(不可预测性)、特殊性(人具有生物性和社会属性),决定了护理职业具有高风险性,有时风险和过失不容区分,特别是急诊护理中存在着更大的风险[1].在急救医学和现代社会高度发展的今天,更要提高护理质量,避免风险的发生.本文将急诊护理中存在的风险作归类、分析,并提出相应的管理对策.  相似文献   

10.
护理差错是指凡在护理工作中因责任心不强、粗心大意、不按规章制度办事或技术水平低而导致的差错,其会对病人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但未造成不良后果。降低护理差错的发生率是提高护理质量、减少医疗纠纷的重要途径。但是,在临床上引起护理差错发生的原因很多,如有的属于“三查七对”不严格,有的是因为护士的经验不足,还有因护士工作过程中受到外来干扰等。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急诊尿石症患者诊治的效果.方法 选取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我院收治的急诊尿石症患者98例,按数字随机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系统护理干预.比较2组患者耐受情况、SAS评分和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耐受良好为40例占81.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1例占63.3%;观察组SAS评分和满意度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对急诊尿石症患者实施护理干预能明显减轻疼痛,改善心理状态,提高满意度评价,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急诊科实施分组管理的护理效果.方法 根据我院急诊科情况和护士的知识、技能特点,按照急诊种类对31名护士进行分组管理.随机抽样调查方法调查急诊医生对诊治过程中护理工作及患者的满意度,对比实施分科分组前后护理人员的专科业务考核情况,评价分组前后的护理效果.结果 实施分组管理后,急诊科医生及患者对急诊科护理人员工作的满意度显著增高(P<0.05),护理人员专科考核的得分显著高于分组前(P<0.001).结论 实施分组管理有利于急诊科护理质量、护士整体素质的提高,有利于急诊科机能的优化发挥,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急诊内镜下诊治Dieulafoy病的护理配合方法。方法:在内镜下对49例Dieulafoy病病人进行诊治护理,内容主要包括内镜检查前常规准备,活动性出血伴休克的抢救及术中止血治疗的护理配合等。结果:本组病人均在消化道出血12 h内行急诊诊治,其中4例诊断后直接转外科治疗,其余45例经内镜成功止血。49例Dieulafoy病病人均成功获救。结论:急诊内镜诊治应争取在消化道出血后24 h内进行,生命体征不平稳的病人,可在内科抗休克的同时进行内镜下治疗。护士熟练掌握配合内镜止血治疗的护理措施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4.
急诊科作为医院的窗口,人文关怀的实施在推进医院优质护理服务中起着重要作用。本文从人文关怀护理的内涵、急诊科人文关怀护理实施的现状、急诊科护士关怀能力及培养等方面进行综述,为更好地推进急诊科人文关怀护理的实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护理质量程序化管理在急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近2年急诊科实施护理质量程序化管理后接诊的861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与实施护理质量程序化管理前的850例患者作对比,观察实施护理质量程序化管理前后的护理质量.结果 实施护理质量程序化管理后护理人员的接诊时间、出车时间、输液差错次数及护患纠纷次数较实施前显著减少;而专科考核得分、抢救成功率及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较实施前显著提高.结论 在急诊护理管理中应用护理质量程序化管理,可有效提高护理质量及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 探讨护理风险的前瞻性管理和全程动态管理在急诊科的应用效果.方法 通过识别和分析急诊科在抢救病人中存在和潜在的护理风险,对护理风险实施前瞻性管理和全程动态管理.结果 急诊科护理质量和病人对急诊科工作满意度明显提高,病人投诉及护理差错发生率大为下降.结论 护理风险的前瞻性管理,是降低急诊科护理风险的根本保障;护理风险的全程动态管理,是降低急诊科护理风险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PDCA流程在多发伤抢救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0年3月~ 2011年10月我院急诊科收治的161例多发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时间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76例和观察组8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急救护理,观察组采用PDCA流程护理,比较两组抢救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抢救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PDCA流程提高了多发伤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减少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效果满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急诊单病种危重患者的就诊规律,探讨危重脑卒中患者的急救护理路径.对2001~2002年急诊抢救区救治的270例重症脑卒中患者的抢救记录进行回顾性分析,找寻危重卒中流行病学特点,为护理工作提供有价值的资料和可靠的依据,并对提高卒中救护质量,制定护理对策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研究急诊科护理干预对心肺脑复苏后患者近期恢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7月到2014年9月到我院就诊的160例心肺脑复苏后的患者,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这160例心肺脑复苏后的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80例心肺脑复苏后的患者。对于观察组中的心肺脑复苏后的患者采用急诊科护理干预,而对照组中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经过一段时间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结果通过急诊科护理干预治疗心肺脑复苏后患者的总有效率为87.50%,其中痊愈35例,有效35例,无效10例;而通过常规护理治疗心肺脑复苏后患者的总有率为73.75%,其中痊愈30例,有效29例,无效21例。通过急诊科护理干预治疗心肺脑复苏后患者的总有效率、有效率和痊愈率均高于常规护理治疗的患者,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通过急诊科护理干预治疗心肺脑复苏后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1.25%,其中反应迟钝3例,记忆减退4例,胸痛不适4例,抽搐6例;而通过常规护理治疗心肺脑复苏后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5%,其中反应迟钝4例,记忆减退6例,胸痛不适9例,抽搐10例。通过急诊科护理干预治疗心肺脑复苏后患者的不良反应率远远低于通过常规护理治疗患者,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急诊科护理干预对心肺脑复苏后患者近期恢复效果明显,能够明显提高有效率,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上广泛应用,让更多的心肺脑患者得到治疗,早日恢复健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