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王剑  蒋理 《河北医药》2001,23(5):333-334
目的 探讨慢性肾衰病人 (CRF)外周血中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 1(SICAM 1)、血管细胞粘附分子 1(SVCAM 1)的临床价值。方法 以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 (ELISA)检测正常人和慢性肾衰病人 (CRF)外周血中SICAM 1、SVCAM 1在血液透析前后的含量。结果 CRF病人在血液透析前SI CAM 1、SVCAM 1分别为 (5 0 5± 86) μg L、(1167± 12 5 ) μg L ;在血透后分别为 (3 5 0± 95 ) μg L、(884±13 1) μg L。透析前SICAM 1、SVCAM 1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 [SICAM 1(3 0 4± 78) μg L ,SVCAM 1(85 1± 114 ) μg L] ,透析后与透析前相比较有显著降低 (P <0 .0 5 )。结论 由于SICAM 1、SVCAM 1具有与炎症反应有关的免疫功能 ,因此SICAM 1和SVCAM 1血清浓度的降低对CRF病人的治疗可能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2.
刘维佳  董德琼  杨渝浩 《贵州医药》2004,28(12):1084-1085
目的 探讨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sICAM-1)在肺结核免疫机制中的作用和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测定40例未经治疗及20例治疗2个月后肺结核患者的血清sICAM-1水平,并与20例正常健康人进行对照。结果 肺结核组血清sICAM-1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其中血行播散型肺结核(Ⅱ型)组的sICAM-1水平高于继发型肺结核(Ⅲ型)组(P<0.05)。抗结核治疗后,血清sICAM-1水平明显下降,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2个月后肺结核患者sICAM-1水平仍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sICAM-1产生增多,可能抑制了机体的抗结核免疫,是导致肺结核病发生发展的因素之一;且sICAM-1水平越高,病情越重,治疗后随sICAM-1水平降低,病情好转。sICAM-1参与了机体的免疫机制,可作为判断肺结核严重程度及疗效判定的一个临床指标。  相似文献   

3.
诸留珍  李晓南 《江苏医药》2002,28(8):595-596
目的 探讨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 1(sICAM 1)在儿童支气管哮喘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测定 2 7例支气管哮喘儿童急性发作期血清sICAM 1的水平 ,其中有 18例测定了恢复期血清sICAM 1的水平 ,同时以 16例正常儿童血清sICAM 1作对照。结果 支气管哮喘儿童血清sICAM 1在急性期和缓解期均较正常对照组升高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重度哮喘发作儿童较轻、中度发作升高更显著 (P <0 0 1)。结论 sICAM 1参与了儿童支气管哮喘的发病 ,可作为判断病情严重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 1 (sICAM 1 )水平变化和干扰素疗效的关系。方法 对 1 8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干扰素治疗前、治疗后 3个月、6个月的血清sICAM 1、肝功能、HBVM进行检测。结果  1 8例患者中 1 0例完全或部分有效 ,有效率 1 0 1 8(55 6 % )。1 0例有效者治疗后血清sICAM 1水平明显下降 ,而无效组则无明显变化。结论 干扰素治疗有效者血清sICAM 1明显下降 ,因此可作为疗效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5.
类风湿关节炎中细胞间粘附分子-1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通过对类风湿关节炎(reumatoid arthritis,RA)患者血清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sICAM-1)变化规律的观察,探讨sICAM-1在RA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ELISA法对77例RA,25例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患者血清中sICAM-1及9例RA关节液中sICAM-1水平进行检测。结果 所测静脉血清sICAM-1浓度,RA组显著高于健康人组,RA活动期组显著高于健康人组及稳定期组,RA稳定期组与健康人组差异无显著性,RA组与AS组差异无显著性;RA患者静脉血清sICAM-1浓度与治疗效果相关;RA患者静脉血清sICAM-1浓度与关节液sICAM-1浓度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sICAM-1在RA发病中起重要作用,可用于监测RA活动及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干扰素 - α1b(IFN- α1b)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前后血清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 - 1(s ICAM- 1)水平变化。方法 对慢性乙型肝炎治疗前行肝穿活检术 ,治疗前和治疗 6个月后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方法 ,检测血清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 - 1的水平 ,观察干扰素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疗效、干扰素疗效与肝组织炎症活动度的关系。结果  IFN-α1b治疗后呈完全应答者4 5 .6 %、部分应答者 2 6 .1%、无应答者 2 8.3% ;肝组织炎症活动度为 G3者 ,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为 72 .2 %、G4者为75 .0 % ;完全应答者与部分应答者 ,治疗前后血清 s ICAM- 1水平的变化有显著性差异 (P<0 .0 1)。结论  IFN- α1b可调控肝细胞表达 ICAM- 1,动态监测血清中 s ICAM- 1水平的变化 ,对评判干扰素抗乙肝病毒的疗效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
粘附分子为免疫球蛋白超家族中的单链跨膜球蛋白,是介导细胞与细胞间粘着的粘附分子,在介导免疫和炎性反应中起重要作用。为探讨其与酒精性肝硬化的关系,我们检测了酒精性肝硬化患者血清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sICAM-1)的表达情况,现报告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在类风湿关节炎疾病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测定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血清中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sICAM-1)的水平,探讨sICAM-1与病情的关系.方法 用酶联免疫分析法(ELISA),检测30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与30例健康对照者血清中sICAM-1的水平.用全自动免疫速率散射比浊法测定类风湿因子(RF)和C反应蛋白(CRP).用魏氏法测定血细胞沉降率(ESR).结果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血清中sICAM-1水平均高于健康对照组,各组间比较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sICAM-1水平与RP呈正相关(r=0.252).结论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血清中sICAH-1水平显著升高,sICAM-1可能参与类风湿关节炎发病过程,且类风湿关节炎病情越重sICAH-1的水平越高,sICAM-1可作为判断病情严重性的指标.  相似文献   

9.
为探讨可溶性血管细胞粘附分子(sVCAM-1)与妊高征的关系,收集妊高征患及正常孕妇各20例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量sVCAM-1浓度。结果表明,妊高征组sVCAM-1浓度显高于对照组(P<0.01),而且随着病情加重,其浓度也增加。结论:sVCAM-1可能参与了妊高征的病理生理变化,并可能对于妊高征的监测有潜在价值。  相似文献   

10.
【摘要】目的: 比较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sICAM-1)的水平在不同肥胖标准的PCOS患者中的表达,探讨不同肥胖标准在PCOS患者中的诊治价值。方法 选取PCOS患者54例为研究对象,以体重指数(BMI)≥24kg/m2或(和)腰臀比(WHR)≥0.8为肥胖标准,将BMI≥24kg/m2的患者归为肥胖A组,BMI<24kg/m2的患者归为非肥胖A组;WHR≥0.8的患者归为肥胖B组,WHR<0.8的患者归为非肥胖B组。WHR≥0.8且BMI≥24kg/m2的患者归为肥胖C组, BMI<24kg/m2且WHR<0.8的患者归为非肥胖C组. 比较不同组别间的血清中sICAM-1水平。结果 1.肥胖A组血清sICAM-1水平较非肥胖A组显著升高(P<0.05);2.肥胖B组血清sICAM-1水平较非肥胖B组显著升高(P<0.05);3.肥胖C组血清sICAM-1的水平较非肥胖C组显著升高(P<0.05);4. 肥胖A、 B 、C三组之间血清sICAM-1的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5.非肥胖A组患者血清sICAM-1水平高于非肥胖B组、C组患者(P<0.05);而非肥胖B组与非肥胖C组血清sICAM-1的水平无显著差异 (P>0.05);6. 血清sICAM-1水平与BMI、WHR均呈正相关(P<0.05),sICAM-1与WHR的相关性大于sICAM-1与BMI的相关性。结论 本研究表明PCOS患者血清sICAM-1水平与肥胖相关, WHR≥0.8的中心性肥胖对sICAM-1影响更大。提示:PCOS中心性肥胖患者可能更容易出现心血管疾病。控制WHR能减少sICAM-1的表达,延缓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1.
吴超  黄远成 《江苏医药》2000,26(6):449-450
细胞粘附分子(CAM)是指由细胞产生、存在于细胞表面、介导细胞与细胞之间或细胞与基质之间相互接触和结合的一类糖蛋白分子,分布于细胞表面或细胞外基质(ECM)中。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CD54)与其相应配体淋巴细胞功能相关抗原1(LFA1,CD11a/CD18)是目前研究最为广泛和深入的细胞粘附分子。近年来,对细胞间粘附分子1与慢性病毒性肝炎关系的研究日趋增多,现就这方面研究的近况作一综述。一、ICAM1/LFA1的一般概况ICAM1属免疫球蛋白超家族成员,主要在内皮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和上皮细胞表达,是分子量为80…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血清细胞间粘附分子(CAMs)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方法用双抗体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40例ACS患者及40例健康体检者血清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sICAM-1)、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sVCAM-1)、E-选择素(sE-S)的浓度。结果ACS组血清sICAM-1、sVCAM-1及sE-S的浓度分别为(371.78±66.78)μg/L、(644.91±169.73)μg/L及(46.14±10.14)μg/L,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的(236.45±47.55)μg/L、(342.16±84.16)μg/L及(31.30±5.40)μg/L(P<0.05或P<0.01)。结论CAMs参与了ACS的发病过程。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患者血清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sICAM-1)的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之间的关系,同时观察sICAM-1与各生化指标之间的关系。方法 64例CKD患者为CKD组,2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根据高频B超检测将CKD组分为A组(伴发颈动脉粥样硬化)、B组(不伴发颈动脉粥样硬化)2个亚组,记录颈动脉中层内膜厚度(ITM);并记录患者的其他生化及免疫指标;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所有数据的统计分析。结果 CKD组患者sICAM-1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别为(432.48±175.42)ng/ml、(286.47±90.11)ng/ml,P<0.01。颈动脉IMT值明显升高,同时血肌酐(Scr)、尿素氮(BUN)、甲状旁腺素(PTH)、甘油三酯(TG)也明显增高,红细胞压积(Hct)、钙(Ca)、白蛋白(Alb)、肾小球滤过率(GFR)明显降低。与不伴发颈动脉粥样硬化组相比,伴发颈动脉粥样硬化组sICAM-1、颈动脉IMT、尿酸(UA)、血磷(P)、总胆固醇(CH)、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空腹血糖(FP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相关分析结果示,CKD患者sICAM-1与颈动脉IMT(r=0.728,P<0.01)、hs-CRP(r=0.689,P<0.01)显著正相关。结论 CKD患者血清sICAM-1明显升高,血清sICAM-1与颈动脉IMT和hs-CRP正相关,并可能与CKD患者是否伴发动脉粥样硬化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急性心肌梗死(AMI)病人血清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sICAM-1)和补体C_3的动态变化。方法:采用免疫浊度法和ELISA法分别测定17例健康人(对照组)和17例AMI病人发病3、12、24、48、72、96小时血清sICAM-1和补体C_3水平。结果:(1)AMI发病3、12、24、48、72、96小时血清sICAM-1和补体C_3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或P<0.01),AMI病人在上述时点sICAM-1水平在发病12小时即有显著升高(P<0.05),24小时达高峰,至发病96小时降至发病3小时水平,(2)AMI发病96小时内死亡者与存活者比较,发病3、12小时血清sICAM-1在死亡组均有更为显著的升高(P<0.05)。结论:sICAM-1和补体C_3参与了AMI发生、发展,且sICAM-1的测定可作为病情严重度和预后观察的一个指标。  相似文献   

15.
贾青青  王晓玲 《河北医药》2000,22(3):173-174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sICAM-1)水平变化和干扰素疗效的关系。方法 对18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干扰素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6个月的血清sICAM-1,肝功能,HBVM进行检测。结果 18例患者中10例完全或部分有效,有效率10/18(55.6%)。10例有效者治疗后血清sICAM-1水平明显下降,而无效组则无明显变化。结论 干扰素治疗有效者血清sIC  相似文献   

16.
夏大胜  党群  刘书坤 《天津医药》2001,29(5):318-320
细胞间粘附分子-1(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1,ICAM-1)是Rothlein等于1986年在研究淋巴细胞粘附中发现的一种LFA-1的配体,克隆号CD_(54),它是一种单链糖蛋白,属于粘附分子免疫球蛋白基因超家族类。胞外有5个串联的单链免疫球蛋白样结构域,可作为配基与白细胞表面表达的LFA-1(CD_(11a)/CD_(18))和Mac-1(CD_(11b)/CD_(18))分子结合,介导白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粘附及白细胞穿出血管壁。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在甲状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S-P法)检测40例甲状腺癌及5例正常甲状腺组织标本中细胞间粘附分子-1的表达水平,并利用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测量不同类型的甲状腺癌及正常甲状腺组织标本中细胞间粘附分子-1表达的平均光密度和平均阳性面积率。结果:细胞间粘附分子-1在甲状腺癌组织中的血管内皮细胞细胞膜和胞浆呈棕黄色,为高表达;而正常甲状腺组织标本中细胞间粘附分子-1无表达。图像分析结果显示,甲状腺癌ICAM-1表达的平均光密度为0.2138,高于正常甲状腺组织的0.0759,两者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ICAM-1在甲状腺癌血管腔形成过程中发挥作用,参与血管生成。  相似文献   

18.
甲胎蛋白(a-fetoprotein,AFP)由肝脏和卵黄囊合成的一种血清糖蛋白,分子量70KD,通常成人血清中AFP的含量极低.AFP对原发性肝细胞肝癌的诊断是一项有价值的指标,因此,AFP首先被运用于原发性肝细胞肝癌的诊断[1].通过对我院感染科300例肝炎患者的血清AFP水平的动态观察,发现慢性病毒性肝炎和肝硬化患者血清AFP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20.
谭晓  龙明智 《江苏医药》2002,28(4):284-285
目的:探讨血清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在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血清中的变化及他汀类药物对其影响作用,方法:32例UAP患者于治疗前,后采用ELISA方法测定可溶性ICAM-1(sICAM-1),结果:UAP患者经治后血清sICAM-1浓度均明显降低,加用他汀类药物组降低更明显,结论:ICAM-1参与了UAP的发生,早期应用他汀类药物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