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李敏  许辛夷 《口腔医学》2012,32(10):635-636
[摘要] 目的 观察瑞芬太尼-七氟醚静吸复合麻醉与瑞芬太尼-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在口腔颌面外科手术中的应用。方法 40例ASAⅠ~Ⅱ级患者,择期行口腔颌面外科手术,随机分为瑞芬太尼-七氟醚组(S组)和瑞芬太尼-丙泊酚组(P组),每组20例。记录围麻醉期各时点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及唤醒时间、拔管时间和苏醒期的不良反应,比较两组瑞芬太尼使用总量。结果 2组病例术中麻醉效果满意,诱导前、诱导后、手术开始后30 min和术毕的平均压、心率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S组瑞芬太尼使用总量较P组低,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在手术结束后均能快速苏醒,S组与P组的停药到唤醒时间和拔管时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S组患者在苏醒期躁动反应发生率高于P组(P<0.05)。结论 瑞芬太尼复合七氟醚可以安全、有效的运用于口腔颌面外科手术中。  相似文献   

2.
目的:寻找一种对口腔颌面外科术后恶心呕吐有更强防治作用的方法。方法:40例口腔颌面外科手术患者术前用阿托品、手术结束用托烷司琼为A+T组;另40例术前用戊乙奎醚、手术结束用托烷司琼为P+T组。结果:麻醉恢复期24 h内,恶心VAS评分,A+T组高于P+T组(P<0.05);呕吐百分比A+T组明显高于P+T组(P<0.05)。结论:口腔颌面外科手术患者,术前戊乙奎醚、术后托烷司琼的联合用药,能更好地防治术后恶心呕吐。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口腔健康宣教对种植牙患者牙科焦虑心理的影响。方法种植牙患者60例,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于术前30 min、术前2 min应用牙科焦虑量表测评焦虑程度,2次测评之间试验组患者接受口腔健康宣教。手术完成时,记录2组患者术中焦虑状态及疼痛程度。结果 2组术前30 min焦虑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前2 min的焦虑程度低于术前30 min(P〈0.05),也显著低于对照组术前2 min(P〈0.01),同时,试验组术中焦虑及疼痛程度与对照组相比均明显降低(P〈0.05)。结论口腔健康宣教能显著缓解种植牙患者术前的焦虑心理,减轻术中疼痛。  相似文献   

4.
口腔颌面外科患者手术前后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口腔颌面外科不同程度手术创伤患者手术前、后甲状腺激素水平的改变,为术后康复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利用放射免疫方法检测60例口腔颌面手术患者(局麻小手术患者30例,全麻手术患者30例)术前及术后第1、4、7天血清中促甲状腺激素(TSH)、甲状腺素(T4)、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反-三碘甲状腺原氨酸(rT3)等激素水平的改变。采用SPSS10.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与术前相比,口腔颌面外科全麻手术患者术后第1、4、7天的T3、T4、rT3水平下降有显著差异(Ρ<0.01),TSH亦显著下降(Ρ<0.05);而局麻小手术患者,术前与术后第1、4、7天的T3、T4、rT3、TSH水平下降均无显著差异(Ρ>0.05)。结论:手术创伤和麻醉种类与患者甲状腺激素水平高低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和比较两种不同全身麻醉方法对青年患者颌面部手术后早期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09年2—5月中国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择期行口腔颌面部手术青年(18~39岁)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Ⅰ组为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Ⅱ组为七氟烷复合瑞芬太尼静吸复合麻醉,每组各40例。记录两组患者术后苏醒情况(包括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听从指令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采用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对术前1天以及术后第1、3、7天的认知功能进行测试评估。结果Ⅰ组患者听从指令时间与定向力恢复时间均早于Ⅱ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天Ⅰ组和Ⅱ组患者MMSE评分均较术前基础值略有降低,术后第3天恢复至术前,两组术后第7天MMSE评分略有升高,两组间术后各时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Ⅰ、Ⅱ组患者术后第1天发生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分别为1例和2例。结论全凭静脉麻醉和静吸复合麻醉对青年患者颌面部手术后早期认知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可引起一过性POCD。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使用右美托咪定(DDM)施行监测性麻醉管理(MAC)用于口腔颌面肿瘤外科手术患者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PDT)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术前预防性行PDT的口腔颌面肿瘤手术患者38例,随机分成2组,每组19例。D组静脉注射DDM 0.5μg/kg,10 min泵完;M组静脉注入咪达唑仑2 mg+芬太尼1μg/kg。给药后,2组患者局部浸润麻醉后行PDT。观察记录给药前(T0)、用药后(T1)、切皮时(T2)、置入气管切开插管时(T3)各时点患者MAP、HR和Sp O2;记录气管切开过程中患者术中Ramsay评分、呛咳、呼吸抑制、心血管反应等不良事件,术后24 h随访患者对PDT不良回忆情况。结果:D组T1,T2时MAP,HR明显低于T0时,而M组T3时MAP和HR高于T0时(P<0.05);T1、T2和T3时D组MAP和HR明显分别低于M组(P<0.05);T0~T3时点D组呛咳、呼吸抑制低于M组(P<0.05)。结论:在PDT中采用监测性麻醉管理,与咪达唑仑复合芬太尼比,单次输注右美托咪定更有利于患者的血流动力学稳定,减少呛咳和呼吸抑制。  相似文献   

7.
目的:回顾心血管病行不同抗栓治疗方案的患者在腮腺手术围术期情况的临床研究.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9年6月溧阳市人民医院口腔科行腮腺手术的抗栓治疗患者59例作为观察组;将同时间段内56例常规腮腺手术患者纳入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均进行术前检查及手术风险评估,制定下一步抗栓方案,分别为继续组(n=30)、停药组(n=18)和桥接组(n=11).记录围术期患者手术操作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前、术后1 d的国际标准比值(international normalized ratio,INR)、血红蛋白(hemoglobin,HGB)、血小板计数(platelet count,PLT)及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与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全部顺利完成手术,继续组中发生1例术后出血事件.术后引流量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但观察组内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4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停药组术后1 d的INR和PT低于继续组(P<0.05);桥接组术后第1天HGB和PT低于本组术前(P<0.05);余各组间INR和PT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LT、HGB值4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血管病抗栓治疗患者腮腺手应在术前进行详细的出血及血栓风险评估,针对个体指定个性化的围术期抗栓治疗方案,可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颌面部恶性肿瘤手术麻醉处理的特点.方法 根据不同的适应证,将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颌面部恶性肿瘤的患者76例分为局麻强化麻醉(LA组)、气管插管全身麻醉(TT组)和喉罩通气下的全身麻醉(LMA组),观察患者术中血压、心率和脉搏氧饱和度(SpO2)的变化以及麻醉诱导和维持的特点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LA组患者较TT组和LMA组患者术中心血管反应剧烈,术中晟低SpO2低于术前且低于TT组和LMA组(P<0.05);术中体动和疼痛程度高于TT组和LMA组(P<0.05),1例发生低氧血症.TT组9例发生气管插管困难,气管插管一次成功率62.5%,1例术后因气道梗阻行紧急气管切开.LMA组一次置入成功率90%,与TT组术中的血流动力学和血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9例术中出现漏气音,但无低氧发生.结论 在颌面部粒子植入手术中,不同的麻醉方法适用于不同的适应证且各有特点.其中,局麻强化可能镇痛不全,气管全身麻醉易出现插管困难,喉罩通气置入成功率高且应用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口腔癌患者根治手术前、后营养状况改变,探讨营养支持对其康复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30例口腔癌患者为研究对象,询问病史,分别于手术前1天、术后第1天、术后第7天评价其进食及体重变化情况,测量身高、体重并测定血红蛋白、淋巴细胞计数、血清白蛋白和前蛋白。采用SPSS11.5软件包对结果进行t检验和χ2检验。结果:①膳食调查,术后蛋白质、热能的摄入量显著低于术前(P<0.01);②蛋白指标测定,术后第1天、第7天的血红蛋白含量显著低于术前(P<0.01),术后血清白蛋白含量较术前显著降低(P<0.01),血清前白蛋白含量术后虽比术前下降,但无显著差异;③人体测量,上臂肌围值在术后第1天低于术前,但无统计学差异,而术后第7天则显著低于术前(P<0.05);④免疫功能测定,总淋巴细胞计数术后第1天、第7天显著低于术前(P<0.01)。结论:口腔癌手术及术后进食障碍使患者营养状况指标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盐酸戊乙奎醚和阿托品用作口腔手术患者术前用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河南大学淮河医院2004年8月至2007年10月收治的100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Ⅰ~Ⅱ级择期全麻下行口腔颌面外科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Ⅰ组(盐酸戊乙奎醚组)和Ⅱ组(阿托品组),每组50例。两组患者分别于三角肌注射盐酸戊乙奎醚0.01mg/kg和阿托品0.01mg/kg,观察注药后10min、20min和30min的血压、心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测定口干程度,手术结束后评估恢复期口干和腺体分泌情况。结果两组患者肌注盐酸戊乙奎醚或阿托品后30min内收缩压、舒张压与注药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阿托品组对心率的影响明显,以肌注后20min至30min最为明显,与注药前及盐酸戊乙奎醚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注药后均有口干,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盐酸戊乙奎醚不影响血压和心率,是口腔颌面手术麻醉前用药的更佳选择。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种植术前心理干预对更年期妇女在种植前及种植中牙科焦虑的影响。方法选取更年期妇女72例,随机分组,实验组36例,对照组36例,术前进行心理干预,于种植术前5分钟进行牙科焦虑量表测评焦虑程度,术后5分钟记录患者术中焦虑状态及疼痛程度。结果实验组及对照组在术前及术中的牙科焦虑程度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术中疼痛程度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针对更年期妇女的心理特性,在口腔种植术前进行心理干预,可以有效的减小其牙科焦虑程度,提高患者的配合性及对种植修复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评估盐酸纳布啡在老年口腔颌面部肿瘤患者手术中超前镇痛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全麻下行口腔颌面部肿瘤手术的老年患者100例,随机分为纳布啡组(N组)和常规组(C组)。N组于麻醉诱导前10 min静脉注射纳布啡超前镇痛,C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作为对照。记录术后1、2、6、12、24 h的VAS疼痛评分,记录2组术后不良反应及追加镇痛药物情况。采用SPSS 22.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纳布啡组患者术后6、12、24 h的VAS评分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纳布啡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也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术后镇痛药物追加剂量少于常规组。结论 纳布啡超前镇痛可加强老年口腔颌面部肿瘤手术患者术后镇痛效果,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不同镇静药对口腔颌面外科术后留置经鼻腔气管导管患者的镇静作用及其可能的不良反应。方法: 将60例口腔颌面外科术后留置经鼻腔气管导管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为3组,每组20例。患者入ICU后,各组患者均采用氢吗啡酮镇痛,分别采用咪达唑仑、丙泊酚和右美托咪定镇静,分别记录入ICU镇静前(T0)和镇静开始后30 min(T1)、1 h(T2)、2 h(T3)、6 h(T4)、12 h(T5)和拔管后10 min(T6)各时间点Ramsay镇静评分和BPS镇痛评分以及生命体征;记录各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采用SPSS 19.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咪达唑仑、右美托咪定和丙泊酚Ramsay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T3、T4、T5时,右美托咪定组BPS评分均显著低于咪达唑仑组和丙泊酚组(P<0.05)。3组患者低血压发生率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心动过缓发生率右美托咪定组显著高于与丙泊酚和咪达唑仑组(P<0.05);右美托咪定组和丙泊酚组患者并发躁动的人数显著低于咪达唑仑组(P<0.05)。结论: 右美托咪定和咪达唑仑、丙泊酚均能满足ICU患者的镇静需要,且右美托咪定具有一定的镇痛作用,可减少ICU患者躁动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麻醉前应用阿托品以及不同剂量盐酸戊乙奎醚对接受口腔颌面部手术的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7年12月—2018年7月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择期行口腔颌面部手术的老年患者134例,麻醉诱导前随机接受阿托品0.5 mg(A组,n=32)、盐酸戊乙奎醚0.01 mg/kg(C1组,n=34)、盐酸戊乙奎醚0.015 mg/kg(C2组,n=33)、生理盐水(NS组,n=35)作为术前用药。比较4组患者术前焦虑评分、术前认知功能评分、用药后生命体征变化、口腔腺体分泌程度、手术时间、失血量、苏醒时间、术后疼痛评估、术后认知功能评分。采用SPSS 18.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A组患者用药后心率变化较其余3组显著升高(P<0.05),A组、C1组、C2组患者用药后在准备室需要吸引口腔内分泌物次数较对照组显著减少(P<0.05),C2组苏醒时间较其余3组显著延长(P<0.05),MMSE评分显著下降(P<0.05)。结论: 麻醉诱导前应用小剂量(0.01 mg/kg)盐酸戊乙奎醚,不延长苏醒时间、不增加术后认知功能下降风险,同时其抑制口腔腺体分泌效果好,对老年患者心肺系统影响较小,是老年口腔颌面部手术患者理想的术前用药。  相似文献   

15.
目的:调查重度骨量不足种植牙患者牙科焦虑症(DA)的流行情况和焦虑程度,从而提出相应的心理护理。方法:100例重度骨量不足种植牙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采用改良的牙科焦虑量表(DAS)对两组患者就诊时的牙科焦虑状况进行调查;实验组采用心理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手术完成时采用视觉模拟标尺评估术中焦虑及疼痛程度。结果:100例重度骨量不足种植牙患者DAS的平均分值为13.5±2.6,属较高畏惧;两组患者DAS平均分值无差异(P〉0.05);手术完成时试验组患者的焦虑状态指数及疼痛指数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度骨量不足患者在接受口腔种植手术所产生的牙科焦虑是显著的,心理护理能有效缓解焦虑状态,提高其诊疗依从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闭式冲洗留置负压引流治疗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16年6月~2019年9月医院口腔颌面外科收治的89例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临床资料,按治疗方式分为常规组(常规切开引流,n=42)与闭式冲洗留置负压引流(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组(n=47)。评估两组疗效,并比较两组手术前后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计数(NEUT)、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变化,手术前后脓肿范围以及术后张口受限程度变化。采用Wong-Baker面部表情量表评估术后不同时间患者创面疼痛程度。结果:VSD组疗效分级优于常规组(P<0.05);术后3 d VSD组WBC、NEUT、hs-CRP均低于常规组(P<0.05);术后1周,VSD组脓肿直径低于常规组,张口度及张口度缓解值均高于常规组(P<0.05);术后24 h、72 h、1周两组疼痛评分均较术前降低(P<0.05),VSD组术后不同时间疼痛评分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VSD技术治疗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整体疗效优于传统切开引流,可快速降低患者全身炎症反应,促进术后创面修复,缓解张口受限及创面疼痛感,减少换药次数。  相似文献   

17.
口腔健康宣教对拔牙患者牙科焦虑心理的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评价口腔健康宣教能否作为预防拔牙患者牙科焦虑心理有效方法.方法 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拔牙患者在术前30分钟、术前2分钟应用牙科焦虑量表(MDAS)测评焦虑程度,两次测评之间实验组患者接受口腔健康宣教.结果 实验组术前2分钟的焦虑程度显著性低于术前30分钟(P<0.05),同时也显著低于对照组术前2分钟(P<0.01),两组术前30分钟焦虑程度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口腔健康宣教能显著减轻拔牙患者术前焦虑.  相似文献   

18.

Background

Oral and maxillofacial operations are stressful treatment situations for patients. Specific data on this phenomenon were acquired through a multicenter study.

Material and methods

A 10-page questionnaire was answered by 600 oral and maxillofacial patients before individual treatment. Control groups consisted of 800 surgical, dental, internal medicine and general practitioner patients. 26 practices and hospital departments in 11 German cities were involved in the study.

Results

Both subjective anxiety assessment by patients and objective measurement (State Trait Anxiety Inventory; STAI) indicated a high level of treatment anxiety for oral and maxillofacial treatment. STAI scores for OMFS patients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in control groups. Especially female patients, patients treated under local anaesthesia and out-department patients showed high anxiety scores. Treatment experience in oral and maxillofacial surgery does not modify anxiety in case of recurrent treatment.

Conclusion

Managing perioperative anxiety today is still a major challenge in oral and maxillofacial surgery. Irrespective of technical and pharmacological advances further studies on this topic and the development and establishing of stress-reducing and anxiolytic perioperative techniques are of considerable importanc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