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实验采用耳蜗铺片技术,观察火炮发射时压力波对豚鼠螺旋器毛细胞的致伤部位、程度以及于爆震后不同时间其在形态学方面的改变。 实验方法:健康豚鼠15只,耳廓反射灵敏。压力波源为新122加榴炮,发射1发。动物布放点:X:-8m,Y: 4.3m,H:1.4m。布放点压力峰值为178.9dB(0.18kg/cm~2),脉宽5ms,用国产动态电阻应变仪,5C16光线记录示波器,应变式传感器测试。动物分五  相似文献   

2.
选用Wistar雌性大白鼠40只,用脊髓挤压致伤钩在T_(13)段将脊髓致伤。致伤力量68g,持续时间30s,造成中心性脊髓出血水肿,经观察动物的神经功能障碍为部分性可逆性损伤。然后暴露右侧坐骨神经主干,用铂金丝电极置于T_(12)段皮下棘突间记录脊髓诱发电位,电子计算机迭加258~516。治疗组伤后1和4h分  相似文献   

3.
颌面部爆炸伤(弹冲复合伤)致肺损伤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颌面部爆炸伤时肺损伤的情况及其致伤机制.方法采用瞬发纸质电雷管、“五三”式滑膛枪以及同步测速及测压系统,建立口腔颌面部爆炸伤模型,造成犬颌面部弹(片)冲击复合伤.记录致伤参数,观察动物伤情及肺组织的病理变化.结果所有动物颌面部损伤均为咬肌区软组织切线伤,胸部压力波超压值平均63.7kPa,并未见明显损伤.伤后动物呼吸浅快,肺组织损伤严重,表现为肺组织的瘀血、水肿,以及大量中性粒细胞浸润,以左肺上叶明显.结论颌面部弹(片)冲复合伤时可并发肺组织的严重损伤,高速破片及爆炸冲击波的复合作用可能为其致伤机制.  相似文献   

4.
大鼠肝脏撞击伤动物模型的制备及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建立一种新型大鼠肝脏钝性撞击伤模型,并进行评价。方法健康SD大鼠42只,随机分为3组(n=14)。通过增加了T型二次打击头的改良型生物撞击机,用轻、中、重3种质量的钢球分别撞击1组大鼠,复制出3组损伤程度不同的大鼠肝脏钝性撞击伤模型,即轻度致伤组、中度致伤组、重度致伤组。各组再按观察指标不同,随机平分为A组和B组。测定大鼠A组致伤前后生命体征变化及自然存活数,B组致伤前后血清中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含量及致伤后腹腔内出血量。所有大鼠死亡后均进行损伤分级并进行评分。结果各组平均股动脉压致伤后均低于致伤前(P0.01),且致伤后平均股动脉压随损伤程度的增加而降低(P0.01或P0.05);各组AST、ALT含量致伤后均明显高于致伤前(P0.01或P0.05),致伤后各组AST、ALT含量均随损伤程度的增加而增高(P0.01或P0.05);各组腹腔出血量随损伤程度的增加而增多(P0.01或P0.05);各组肝脏损伤评分随损伤程度的增加而增高(P0.01)。结论各组大鼠肝脏损伤程度随钢球质量的增加而加重,分级明显。该大鼠肝脏创伤模型建模过程简单,具有稳定的肝脏损伤的伤情特点,可重复性好,损伤程度均一并可分级调节,费效比低,是一种比较理想的动物实验模型。  相似文献   

5.
胸部枪伤瞬时及早期心血管效应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胸部枪伤瞬时及早期心血管效应及其机制。 方法  30只家兔随机平均分为A :胸部贯穿伤组 (模型组 )、B :预扎肋间动脉致伤组、C :人工气胸后致伤组、D :预扎肋间动脉 人工气胸后致伤组、E :胸壁切线伤组。分别用 5 .5 6mm小口径步枪致伤 ,连续监测动脉压、心率、静脉压、心电图、左室内压等。 结果 A组伤前血压峰值为 ( 14.80± 1.2 9)kPa ( 1kPa =7.5mmHg) ,枪伤瞬间血压即刻呈单波峰升高 ,达伤前的 ( 1.5 8± 0 .0 8)倍 ,而后迅速降低至伤前水平以下 ,10s下降到最低点 ,30s开始回升 ,1min后回升至伤前的 ( 0 .80± 0 .0 7)倍 ,并逐渐稳定。静脉压瞬时升高后随即下降 ,左室内压和心率出现瞬时下降、而后逐渐恢复 ,B组和C组变化幅度较小。D组和E组仅枪击瞬间有短暂变化。 结论 胸部枪伤瞬间动、静脉压升高 ,而左室内压无变化 ,为枪弹冲击波直接引起。伤后数秒内血压下降 ,心动过缓 ,心肌受抑制和左室内压下降 ,而中心静脉压尚正常 ,提示与迷走反射有关。模型组于伤后 2h血压再度下降 ,则可能与胸内失血和肺损伤有关 ,缺氧也造成了心肌收缩力下降。预扎肋间动脉及临时造成人工气胸防止肺实质损伤 ,可减轻枪伤早期的心血管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6.
目的 建立一种用于火器伤药物清创疗效评估的动物模型.方法 兔、羊各4只分别为A、B组,猪8只,随机平均分为C、D组.采用"五三"式滑膛枪发射球形破片(枪口速度约850m/s,质量0.375g)致伤A、B、C组动物后肢软组织,相同方法发射圆柱形破片(枪口速度约950m/s,质量0.87g)致伤D组动物,观察局部伤情,进行...  相似文献   

7.
脑创伤大鼠透析液一氧化氮变化及亚低温治疗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研究脑创伤大鼠致伤后致伤中心、致伤区外侧侧脑室和致伤对侧海马区透析液一氧化氮 (NO)的变化以及亚低温治疗的影响。 方法 选用Wistar大鼠制作大鼠脑创伤模型 ;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常温致伤组和亚低温治疗组 ;透析管插入致伤区中心、致伤区外侧侧脑室和致伤对侧海马区 ,灌流速度为 4 μl min ,透析 5h。亚低温治疗组在脑创伤后用冰袋全身降温至脑温30℃保持 1h ,然后加热复温至 37℃。 结果  (1)正常对照组致伤区中心、致伤区外侧侧脑室和致伤对侧海马区的NO分别为 (14 .17± 2 .0 3)、(2 5 .4 3± 1.2 7)、(17.10± 1.83) μmol L ;(2 )致伤区中心NO :常温致伤组明显升高 (P <0 .0 5 ) ,伤后 0 .5h最高 ;亚低温治疗组伤后 1hNO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 ,0 .5h明显低于常温致伤组 ;(3)致伤区外侧NO :常温致伤组伤后与正常对照组无区别 ;亚低温治疗组NO较两组明显降低 ,复温后逐渐恢复 ,但仍明显比常温致伤组低 ;(4)对侧海马区NO :常温致伤组和亚低温治疗组NO均下降 ,但两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结论 亚低温治疗对脑创伤后早期致伤区中心组织NO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对致伤对侧海马区NO无影响 ,主要是明显降低了致伤区外侧正常脑组织细胞外液NO的水平 ,具有保护脑创伤后正常组织的作用 ,从而  相似文献   

8.
兔视神经间接损伤的视神经组织压观察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目的 通过观察兔视神经间接损伤后视神经组织压的变化 ,探讨视神经间接损伤后继发性损伤机制。 方法 一侧视神经致伤后 2 4h ,采用微穿刺法分别记录损伤侧及对侧球后 2mm处视神经组织压的变化 ,并取测压开始后 40~ 6 0min的平均压力值进行分析比较。 结果 视神经间接损伤后 2 4h ,损伤侧视神经组织压 (0 .315± 0 .334 )kPa(1kPa =7.5mmHg)显著高于对侧 (- 0 .0 85± 0 .2 13)kPa (P <0 .0 1)。 结论 视神经间接损伤后视神经组织压显著增高 ,提示有必要实施视神经减压术。  相似文献   

9.
海上作业致颅脑损伤248例致伤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科自 1991年 12月~ 2 0 0 0年 8月接诊因海上作业致颅脑损伤的病例 2 48例。现将其致伤原因加以分析 ,以期为海上作业安全防护提供参考。一、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均为男性 ,年龄 2 1~ 5 0岁 ,平均(2 5 .5 0± 6 .5 5 )岁。管理人员 2例 ,工人 2 46例。皆为劳动时致伤。2 .致伤方式 :皆为直接暴力损伤。其中 :(1)跌落摔伤6 9例 ,占 2 7.8%;(2 )砸伤 10 8例 ,占 43.6 %;(3)撞击伤 5 1例 ,占 2 0 .6 %;(4 )挤压伤 1例 ,占 0 .4%;(5 )钢丝绳致伤 16例 ,占 6 .4%,其中 4例为一次性同时致伤 ;(6 )绞伤 2例 ,占0 .8%;(7)高压水柱致伤 …  相似文献   

10.
肺冲击伤的病理学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1)本文报告了TNT炸药爆炸条件下,43只狗肺冲击伤伤情与超压峰值的关系、肺损伤的发生情况和伤后1~8天间肺的病理改变。(2)实验结果表明,造成不同程度肺损伤的超压(入射压/反射压)阈值依次为:轻度——0.35/0.45、中度和重度——0.73/0.78、极重度——1.03/1.21kg/cm~2。中度以上各级肺损伤的致伤压力阈值与同级的全身损伤压力阈值相同。就各种肺损伤的超压阈值而言,肺出血最低,肺破裂最高。(3)肺的主要病变为出血、水肿、大疱形成和肺破裂,其次为充血、萎陷、气肿及继发感染。对肺出血和肺水肿的发生机理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11.
在高寒区野外常遇到烧伤后再发冻伤 ,形成复合伤。由于烧冻程度不同 ,除引起局部组织损伤外 ,亦可导致机体其他脏器的损害而产生一系列并发症 ,给临床救治造成很大困难。本实验观察烧伤后再发冻伤过程中 ,实验家兔血清各项生化指标的动态变化 ,为临床救治提供帮助。1 材料和方法1 .1 动物模型的制作 :采用新疆军区实验动物中心引进日本大耳兔 ,兔龄 1~ 1 .5岁 ,体重 3~ 4kg ,雌雄不限 ,随机分组。致伤方法 :致伤前 2 4h用 1 0 %硫化钠给实验动物躯干部除毛 ,面积 2 0cm× 2 2cm ,烧伤面积 :S =kw 2 / 3 (S :体表面积 ,k :为…  相似文献   

12.
我科自 1997年 7月至 2 0 0 1年 3月共收治外伤性大脑半球间硬膜下血肿(traumaticinterhemisphericsubduralhemato mas,TISH ) 12例 ,现分析如下。临 床 资 料1.一般资料 :本组 12例 ,占同期住院外伤性颅内血肿患者的 1.2 %(12 10 16 )。其中男 8例 ,女 4例 ;年龄 4~ 74岁 ,平均 33.8岁。致伤类型 :加速伤 2例 ,减速伤 10例。致伤原因 :交通伤 7例 ,跌落伤 4例 ,打击伤 1例。伤后至就诊时间 :0 .5h~ 3d。格拉斯哥昏迷评分 (GCS) :<8分 3例 ,其中 1例 4分 ;8~ 12分 3例 ;12~ 15…  相似文献   

13.
声学密度技术评价肢体枪弹伤心脏远达效应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火器伤所致远达效应发生率高 ,伤情隐蔽 ,容易误诊误治[1] 。笔者试图探讨应用声学密度技术诊断肢体枪弹伤心脏远达效应的价值。一、材料与方法1.动物分组及致伤 :成都地区猪 2 3只 ,体重 (2 5 .6± 2 .2 )kg ,雌雄不限。随机分为致伤组 18只 ,对照组 5只。致伤组以氯胺酮麻醉后 ,以国产 5 6式冲锋枪、7.6 2mm弹 (710m/s、射距 5m)射击致伤左后肢中段肌肉丰满处 ,伤口包扎止血 ,改用 30g/L的戊巴比妥钠维持麻醉。以致伤后心脏出现组织学改变为心脏远达效应发生标准 ,再将致伤组分为远达效应损伤组 (效应组 )和无远达效应损伤组 (非…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 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 -γ,PPARγ)激动剂吡格列酮对大鼠创伤性脑损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后迟发性神经元死亡、细胞凋亡及细胞间黏附分子-1(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1,ICAM-1)表达的影响. 方法 将36只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致伤组、对照组和吡格列酮治疗组,每组12只.采用改良的Feeney法制作脑创伤模型,治疗组采用吡格列酮(10 mg/kg)灌胃,假致伤组和对照组用等量体积分数0.2%二甲基亚砜灌胃.致伤后48 h取脑组织,石蜡切片,分别行Nissl、TUNEL染色和ICAM -1免疫组化测定,观察迟发性神经元死亡、神经细胞凋亡程度及ICAM-1表达. 结果 (1)治疗组尼氏体脱失细胞率为(38.59±1.9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1.25±4.01)% (P <0.05),高于假致伤组的(8.65±1.23)%(P<0.01);(2)治疗组神经细胞凋亡计数为31.67±4.76,明显低于对照组45.33 ±4.68(P<0.05),高于假致伤组16.83±2.04(P <0.01);(3)治疗组ICAM-1表达阳性细胞的平均吸光度值为0.26±0.04,明显低于对照组0.31±0.04(P <0.05),高于假致伤组0.10±0.02(P<0.01). 结论 PPARγ激动剂吡格列酮能减少TBI后的神经细胞凋亡,保护神经元;其抑制ICAM-1的表达可能是其抑制炎症反应、发挥神经保护作用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脾脏切除对实验性脑损伤大鼠死亡率、血液中白细胞介素-1β(IL-1β)的浓度以及致伤区脑组织IL-1βmRNA含量的影响,为提高重型颅脑创伤患者救治水平探讨新思路。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颅脑创伤假手术+脾切除假手术组(A组),颅脑创伤+脾切除假手术组(B组)和颅脑创伤+脾切除组(C组)。采用Feeney自由落体法对大鼠右顶叶致伤,观察各组大鼠致伤后7天内死亡率(nA=23,nB=65,nC=65);ELISA法测定致伤后6、12、24小时、2天及3天时大鼠血液中IL-1β的浓度(各时相点nA=nB=nC=6);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致伤后6、12、24小时、2天及3天时致伤区域脑组织IL-1βmRNA的含量(各时相点nA=nB=nC=3)。结果致伤后7天内大鼠A、B、C组死亡率分别为0%,38.46%及16.92%,各组间比较均具有显著差异(P<0.05);ELISA检测发现致伤后2天及3天时B组IL-1β显著增高,A、B及C组分别为:184.3±31.6、355.3±58.1(P<0.01)及140.4±29.5,109.4±16.7、1205.6±128.8(P<0.01)及165.0±...  相似文献   

16.
犬腹腔开放伤并海水浸泡对血液动力学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了解犬腹部开放伤后海水浸泡对血液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实验动物致伤后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等渗盐水浸泡组(B组)和海水浸泡组(C组).对照组为单纯腹外伤,后两组动物致伤后分别置入等渗盐水或海水中,观察肺毛细血管楔压(PAWP)、心排血量(CO)、排血指数(CI)和平均动脉压(MAP)的变化.结果对照组、等渗盐水浸泡组致伤前后各指标两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而海水浸泡组腹腔海水浸泡后血液动力学指标出现显著变化(与对照组及等渗盐水组比较,P<0.05),并随海水浸泡时间延长而加剧.结论腹部开放伤后海水浸泡可引起机体血液动力学异常,促使机体循环系统进行性衰竭.  相似文献   

17.
103例颌面部交通伤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笔者回顾性分析我院 1990~ 1999年收治的 10 3例颌面部交通伤的流行病学特点。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  (1)临床病例 :我院1990~ 1999年收治住院 192例颌面部创伤 ,其中交通伤 10 3例 ,所有资料均来自病案室。 (2 )研究方法 :对所获得的颌面部交通伤病例 ,从其致伤原因、年龄、性别、致伤特点及死亡原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损伤原因 :192例颌面部创伤中 ,10 3例为交通伤 ,占 5 3.6 5 % ;其次为暴力事件 (包括钝、锐器打击伤 32例和拳击伤 2 6例 ) ,占 30 .2 1% ;高空坠落和其他原因致伤分别占 10 .94%(2 1 192 )和 5 .2 1% (10 1…  相似文献   

18.
不同致伤力对脊髓诱发电位影响的实验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实验使用不同致伤力造成大鼠急性脊髓损伤,观察不同致伤力对脊髓诱发电位(SCEP)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16g致伤力量致伤后立即可见SCEP的N_1、P_2波幅值明显减弱,34、68、118g致伤力量致伤后N_1、P_2立即消失。168致伤力伤后4周其N_1、P_2波和动物后肢运动功能可恢复到伤前水平,34g致伤力可大部分恢复,68、118g致伤力则恢复较差。结论是致伤力越小,SCEP和动物运动功能恢复越好;反之,动物运动功能恢复越差。  相似文献   

19.
坦克乘员训练伤病及其防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祖国  黄昌林 《人民军医》1998,41(11):624-625
随着步兵机械化程度的提高,坦克乘员训练伤病日渐增多。虽然新型坦克结构较前有所改善,但其致伤致病的因素仍无明显变化。下面就其致伤致病因素及防治特点作一介绍,供指挥及卫生人员参考。1 振 动1.1 致伤(病)特点 振动主要由发动机启动运转、履带磨擦撞击地面、枪炮发射、通过复杂地形时等产生。坦克两侧轮轴弹簧被压缩的程度相同时产生垂直振动;前轮被障碍物抬高而车尾下垂则形成纵角振动(前后摇晃);一侧车轮被抬高形成横角振动(左右摇晃),弹簧越硬,振动越强。现代坦克平路行驶时垂直振动频率约40~60Hz,振幅小。不平道路行驶时角振…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谷氨酰胺对腹部开放伤后海水浸泡实验犬肠功能的影响.方法 30只成年犬致腹部开放伤,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海水浸泡组(对照组)、普通治疗组(常规组)和谷氨酰胺治疗组(观察组),每组10只.于致伤前及致伤后定时测定犬的血压、心率、呼吸、腹围、肠鸣音,取血测定内毒素、D-乳酸、双胺氧化酶(DAO)、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IL-1)和尿乳果糖/甘露醇(L/M),24 h后取小肠组织进行病理检查并测量肠黏膜厚度和绒毛高度.结果 与常规组比较,观察组平均动脉压、心率、呼吸、肠鸣音和腹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与常规组、观察组比较,平均动脉压、肠鸣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致伤后12h和24 h时间点心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致伤后24h时间点呼吸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致伤后24h时间点腹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内毒素:对照组与常规组、观察组比较,致伤后12 h和24 h时间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常规组比较,在24h时间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D-乳酸:致伤后12 h时间点,常规组与对照组、观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致伤后24 h时间点,常规组与对照组、观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AO:观察组与对照组、常规组比较,致伤后8h与24 h时间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NF-α:观察组与对照组、常规组比较,致伤后12 h与24 h时间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IL-1:致伤后12 h时间点,常规组[(8.71±3.13)ng/L]与对照组[(7.40±2.71)ng/L]、观察组[(6.34±1.83)ng/L]差异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致伤后24 h时间点,观察组[(7.44±3.11)ng/L]与对照组[(9.91±3.18)ng/L]、常规组[(10.12±2.25)n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尿L/M值:观察组(0.10±0.06)与对照组(1.07±0.04)、常规组(1.09±0.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理结果:观察组光镜下肠黏膜可见轻度水肿,与常规组、对照组比较明显减轻;观察组小肠黏膜厚度和绒毛高度与常规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与常规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谷氨酰胺对腹部外伤后海水浸泡导致的肠功能损伤有明确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