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脑血管的神经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早在十七世纪,一些科学工作者就提出了脑血管是否有神经分布的问题。到本世纪60~70年代,随着急性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的不断升高,人们对脑血管神经分布的研究更加广泛和深入。目的在于,通过研究进而弄清脑血管的神经源性调节,力求揭示脑循环的神经调控机制,为脑血管疾患的发病机制和临床治疗提供形态学资料。  相似文献   

2.
脑血管神经支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脑血管性疾病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脑血管功能活动失调是发病的主要原因。因此,深入研究脑血管功能活动可为预防和治疗脑血管性疾病奠定基础。迄今为此,关于脑血管功能活动的确切调节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对其调节机制主要有四种学说:肌源学说、代谢学说、神经源学说、内皮细胞学说。本就从神经源学说的角度,对脑血管的神经支配的形态学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本文作者把小波和神经网络技术应用于对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中医脉象诊断中,通过对正常人和不同程度脑血管疾病患者的脉象信号进行分析、模式识别来对脑血管疾病患者进行早期诊断.本研究方法对类似的应用也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随着国内外对针灸作用机制及理论的研究深入,明确针灸治疗脑部疾病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效应突显重要。本文在分析针刺相关穴位对相关脑结构具有区域特异性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了研究脑部相关特异性区域中的相关代谢物定量表征的两种方法,进一步探讨了利用这种表征手段来研究针刺部位、手法、时间等参数作用于相关部位产生代谢改变状况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5.
针灸是治疗原发性痛经的有效方法之一。文章对针灸治疗原发性痛经从不同针灸疗法、不同的针灸刺激量和针灸不同时机介入等三方面对原发性痛经的良性影响进行总结。笔者认为应探索以上三方面对原发性痛经的治疗效果,以期为临床针灸治疗本病提供更多技术支持、更规范的可操作的针灸刺激量、更佳的针灸介入时机的规律,进一步探讨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针灸治疗PD下一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6.
雷少晖    张永海 《医学信息》2018,(5):38-41
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率越来越高,对于脑血管疾病的血运动力学的研究越来越重要,能更好的认识脑血管疾病,从而能更早的发现、治疗及预防脑血管疾病。判断血液动力学的参数有脑血流量﹑灌注压、颅内压、氧摄取率、脑脊液和脑氧代谢率,正常状态下脑摄取与脑利用之间处于动态的平衡,当出现脑血管疾病时各参数之间将会出现变化,对于参数的研究能敏感的反应脑氧代谢的差异,从而更好的指导临床,更早的对疾病进行治疗,延缓恶化,同时为临床科研项目提供更加重要的线索。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偏头痛患者的TCD检查结果.方法:对200例偏头痛患者采用TCD测定颅内主要脑血管的血流速度,并进行结果分析.结果:偏头痛患者的脑血管血流速度均有不同程度的异常.结论:偏头痛的发生机制是由于脑血管的舒缩功能障碍所致;TCD为偏头痛敏感检查方法,可以指导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脑循环动力学检测对预防缺血性脑血管病及筛选高危人群的意义.方法分析了100例有脑血管疾病高危因素患者的脑循环动力学参数.结果 100例中有92例脑血流动力学指标异常,30例最小血流速度<4c/s,与影像学结果一致.结论脑血流动力学检测对脑血管疾病的早期诊断、治疗和预防有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9.
脑血管疾病的血液动力学研究一直是和脑血管疾病的预防和诊断密切相关的,由于脑部血液循环是一个四端输入的网络,其复杂性导致它的血液动力学规律和体循环有着本质的差别,讨论脑循环动力学模型和临床应用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使用集中参数模型来模拟三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脑动脉硬化,脑梗塞,锁骨下动脉盗血.考察其对相应脑血管的压力和流量的影响,结果显示脑部血液循环的代偿功能在发病情况下的重要作用,本文通过分析数值模拟结果,对不同疾病的血液动力学特征进行研究,给脑血管疾病的临床诊断提供血液动力学方面的参考.  相似文献   

10.
张利山 《医学信息》2019,(18):38-40
缺血性脑卒中在脑血管疾病中较为常见,其发病率在神经科中高居首位,致残率与致死率均较高,患者多为中老年人,发病后对患者的健康与安全均危害严重。伴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脑血管疾病患病率不断升高,导致缺血性脑卒中后癫痫的患病风险也相继提升。尽管近年来临床对于脑卒中疾病管理方面取得明显进步,但关于脑卒中后癫痫疾病相关问题的研究资料仍缺乏,对其疾病发生机制以及治疗方面仍需不断进行研究。而临床上依据脑卒中后癫痫首次发作时间将其划分为早发性与迟发性两种,对于早发性癫痫主张服用抗癫痫药物终止疾病发作,并不建议长期用药,大部分迟发性癫痫患者需长期用药,方能有效控制疾病,但不论是早发性或迟发性癫痫发作,通过合理抗癫痫药物治疗,大部分患者均可取得理想的控制效果。本研究针对缺血性脑卒中后癫痫发病机制与治疗进展等展开系统分析,旨在为缺血性脑卒中后癫痫发作的临床治疗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脑血管疾病康复治疗过程中的脑电图及诱发电位研究季晓林综述周秀珍审校现代康复医疗的观点认为尽早在治疗脑血管疾病(CVD)的同时进行康复评估,采取治疗和康复相互渗透的医疗模式,可以减少CVD的致残率。由于临床神经电生理的研究方法如脑电图(EEG)、诱发电...  相似文献   

12.
脑循环动力学检测与脑血管疾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脑循环动力学检测对预防缺血性脑血管病及筛选高危人群的意义.方法分析了100例有脑血管疾病高危因素患者的脑循环动力学参数.结果100例中有92例脑血流动力学指标异常,30例最小血流速度<4c/s,与影像学结果一致.结论脑血流动力学检测对脑血管疾病的早期诊断、治疗和预防有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3.
仿真技术应用于脑血管疾病研究的设想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刘燕  邹赛德  周毅  胡珊  苏镇培  卢林 《医学信息》2002,15(3):142-145
建立脑卒中计算机仿真模型是一种新型研究脑血管类疾病的方法,本文探讨用系统工程方法和仿真技术,对脑血管类疾病进行定性或模糊定量分析,构建数学模型,进行计算机仿真研究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4.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是近年来发现的新生血管形成的主要调控因子,它与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关系已经成为目前竞相研究的领域。本文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中的表达,生物学作用,以及用于脑缺血病情的判断和治疗等不同侧面阐述了它与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脑血管研究的近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对脑血管疾病的流行病学、发病机理、脑血管研究近况及其研究方法做了一点调查,以期开阔思路,从中得到启发,进一步开展脑血管形态学的研究工作。一、脑血管研究的重要性急性脑血管疾患是一种最常见的疾病,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均高,后遗症重,严重地危害人民的健康。国外的发病率一般记载为250/10万/年,据 WHO 对11个中心统计的资料,其  相似文献   

16.
背景:温针灸临床治疗膝骨关节炎疗效显著,但基础治疗机制尚未明确.目的:观察温针灸对兔膝骨关节炎模型关节软骨中PI3K/Akt信号通路及其下游因子Bcl-2、Bax表达的影响.方法:取6月龄新西兰兔40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药物组、温针灸组,每组10只.模型组、药物组、温针灸组兔右后肢膝关节伸直位以石膏...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虽已得到了根本的改善,但由于生存压力不断增大、人们又缺乏科学的生活方式、加之环境质量的下降等众多因素,导致老年人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是目前老年病中死亡率和致残率较高的疾病之一。因此,了解脑血管疾病的发病机制,有效地治疗和预防本病的发生,已成为我国老年病研究工作者面临的重大课题。为进一步探讨本病患者血液中相关标志物的变化与脑梗死发病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NLRP3炎性小体是一种结构复杂、调控机制尚不明确的多蛋白复合体,它的过度活化涉及多个系统疾病的病理生理过程.脑缺血(CI)作为发病率最高的脑血管疾病,由于对其溶栓治疗的应用受限,因而开发CI后神经保护药物尤为重要.寻求有效的药物靶点可能为脑缺血再灌注损伤(CIRI)提供新的治疗思路.  相似文献   

19.
最近分子和群体遗传学方面研究发现脑血管疾病的产生有强烈的遗传因素。本文复习了遗传疾病的研究技术及一些脑血管疾病和遗传相关的发病机理,并对脑血管疾病遗传学的进一步研究提出了设想。  相似文献   

20.
背景:骨疏康对骨质疏松症的具体分子作用机制和治疗靶点研究不足,需进一步研究探讨.目的:为进一步探索骨疏康治疗骨质疏松症的具体机制及作用靶点,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技术的非靶向代谢组学方法,分析鉴定去卵巢大鼠腰椎的代谢物变化,探讨骨疏康对去卵巢大鼠骨质疏松症的治疗作用和潜在机制.方法:选择雌性SD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