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目的 了解大学生网络使用状况及网络成瘾对抑郁的影响,为大学生网络成瘾及其导致抑郁情况的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整群分层选取兰州市8所高校一~四年级大学生1807名,应用上网行为调查表及抑郁自评量表进行问卷调查,用网络成瘾诊断量表进行判断分析.结果 大学生网络成瘾率为11.07%,网络成瘾倾向率为10.46%;男生网络成瘾率为13.50%,女生网络成瘾率为8.51%;二年级学生网络成瘾检出率最高为14.86%,一年级学生网络成瘾倾向检出率最高(13.46%);农科学生网络成瘾检出率最高为16.98%;上网目的多为游戏的学生中抑郁检出率最高为53.48%;网络成瘾、网络成瘾倾向及网络未成瘾的大学生的中重度抑郁检出率分别为34.00%、38.10%和11.99%.结论 网络成瘾状况对兰州市大学生抑郁情况有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延安市学生上网情况及其心理状况,为有关部门的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随机抽取延安大学学生630人,延安市某重点高中学生750名,采用Young网络成瘾量表(SAS)、焦虑自评量表(SDS)、抑郁自评量表、安全与不安全量表,评估学生网络成瘾情况及心理现状。结果延安市学生的网络成瘾率为26.5%,大学生为19.5%低于高中生的32.5%(χ~2=28.278,P0.01);大学生与高中生网络成瘾者焦虑阳性检出率分别为29.06%和36.96%,均高于正常使用网络者(χ~2=14.91,28.17,P0.01);大学生与高中生网络成瘾者的抑郁阳性检出率分别为44.44%和44.34%,均高于正常使用网络者的219%和33.89%(χ~2=29.81、7.69,P0.01);大学生和高中生网络成瘾者安全与否测试得分均低于正常使用网络者(t=3.05、3.08,均P0.01)。结论网络成瘾者心理健康水平低于正常使用网络者,在针对网络成瘾学生采取措施的时候,更应重视预防。  相似文献   

3.
哈尔滨市中学生网络成瘾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目的了解哈尔滨市中学生网络成瘾状况,探讨网络成瘾的影响因素,为中学生网络成瘾的预防与干预提供依据。方法按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随机抽取哈尔滨市3个城区6所中学初一~高二年级学生共1454名,采用网络成瘾调查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及自编的一般情况调查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哈尔滨市中学生网络成瘾检出率为4.36%,其中初中生为3.60%,高中生为5.54%;男生为6.32%,女生为2.56%。网络成瘾检出率在不同性别、不同年级、不同家庭背景和不同父母教育方式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网络成瘾者SAS,SDS的得分与正常使用者和无上网经历者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哈尔滨市中学生网络成瘾与多因素有关。应及时对青少年开展健康教育,并对有网络成瘾倾向的中学生进行早期干预。  相似文献   

4.
探讨大学生手机成瘾评分变化的轨迹,并分析不同轨迹与焦虑和抑郁的关联,为寻找焦虑抑郁的危险因素以及缓解大学生手机成瘾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法,对山东大学2017级1 562名学生进行5次随访问卷调查.使用手机成瘾倾向量表(Mobile Phone Addiction Tendency Scale,MPATS)、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进行调查,通过潜在类线性混合模型识别手机成瘾评分变化轨迹,并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不同轨迹与抑郁和焦虑之间的关联.结果 学生末次调查时手机成瘾评分为(42.9±5.4)分,焦虑、抑郁的检出率分别为33.7%(526名),40.2%(628名);手机成瘾评分变化轨迹被分为稳定组、高水平-下降组、低水平-快速上升组、中水平-上升组和高水平-上升组共5类,各组人数分别为701名(44.9%),309名(19.8%),96名(6.2%),232名(14.9%),224名(14.3%).以手机成瘾评分变化轨迹稳定组作为参照,手机成瘾评分变化轨迹为高水平-上升组和低水平-快速上升组的学生发生焦虑(OR=3.19,95%CI=2.32~4.40;OR=8.38,95% CI=5.09~13.77)、抑郁(OR=3.29,95% CI=2.40~4.52;OR=4.49,95%CI=2.82~7.16)的风险增加.结论 高校心理教育部门应从干预大学生手机使用入手,尤其要关注手机成瘾倾向上升较为严重的个体,从而降低大学生群体焦虑、抑郁等心理健康问题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哈尔滨市中学生网络成瘾及其因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郭莹  武丽杰 《中国校医》2009,23(2):137-140
目的探讨哈尔滨市中学生的网络成瘾(IAD)状况及相关影响因素,为采取有效干预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哈尔滨市在校初、高中生共1362名,用一般情况调查表(SGSQ)、Young网络成瘾诊断量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父母养育方式评定量表(EMBU)、艾森克人格问卷(EPQ)儿童版进行测查。结果哈尔滨市中学生网络成瘾发生率为5.82%,其中网瘾的发生在不同性别之间、初高中之间、不同的家庭背景和父母教育方式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网络成瘾中学生的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和艾森克各项人格特征得分普遍高于非网络成瘾中学生;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性别、年级、抑郁等6项是中学生网络成瘾的相关因素。结论哈尔滨市中学生网络成瘾的发生与性别、年级、家庭和心理因素关系密切,对其防治应从多方面出发,采取综合措施并早期干预。  相似文献   

6.
了解朝鲜族大学生手机成瘾倾向状况及影响因素,为少数民族大学生身心健康成长提供理论支持.方法 对随机抽取的延边大学、吉林大学、东北师范大学、长春大学968名朝鲜族大学生采用自编调查问卷、大学生智能手机成瘾量表(SAS-C)、艾森克人格量表(EPQ)、焦虑抑郁自评量表(SAS,SDS)等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有46.59%的朝鲜族大学生为(SAS-C)测试正常人群,有34.92%为手机成瘾倾向群体,有18.49%为手机成瘾群体.在使用手机的功能上,以通话交流为首要功能的占36.47%,以网络聊天为首要功能的占21.46%,以娱乐放松为首要功能的占17.72%,以新闻浏览为首要功能的占11.21%,以其他使用为首要功能的占7.78%,以帮助学习为首要功能的占5.36%.朝鲜族手机成瘾大学生的EPQ-E得分为(52.84±11.06)分,手机成瘾倾向大学生得分为(54.02±8.09)分,正常人群为(56.79±8.5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6.29,P<0.05);在EPQ-N和焦虑自评量表得分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32.01,17.88,P值均<0.05).SAS-C与EPQ-E得分呈负相关,与EPQ-N和焦虑自评量表得分均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46,0.45,0.43,P值均<0.05).结论 朝鲜族大学生手机成瘾有关心理影响因素与人格、情绪因素相关.提供有效的心理压力疏通和情绪宣泄渠道,并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等是降低朝鲜族大学生手机成瘾人数比例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兰州市高校大学生网络成瘾状况,探讨研究网络成瘾对大学生行为与心理因素的影响,为网络成瘾的预防和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整群分层抽样的方法,抽取兰州市多所高校大学生1 900人为研究对象;采用网络成瘾量表、交往焦虑情况量表(IAS)等对研究对象进行测评。结果兰州市大学生网络成瘾发生率为11.07%,网络成瘾倾向者占10.46%。网络成瘾及网络成瘾倾向的大学生交往焦虑情况较非网络成瘾大学生严重。以游戏、聊天和购物为上网目的的大学生较其他学生更容易出现交往焦虑现象。结论上网行为与网络成瘾情况对大学生心理状况有负面影响,注重与人交流并控制过度上网行为,有利于对交往焦虑的改善。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上海市杨浦区中学生网络成瘾发生情况,分析网络成瘾的影响因素,为预防中学生网络成瘾的发生提供科学的指导措施。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式,随机抽取杨浦区4所中学预备年级至高三年级学生共1 648名,运用网络成瘾调查表、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父母养育方式评定量表(EMBV)及自行编写的一般情况调查表开展问卷调查。结果杨浦区中学生网络成瘾检出率为6.91%,其中初中学生为5.55%,高中学生为8.34%;男生为7.79%,女生为6.07%。网络成瘾检出率在不同的年级、性别、家庭背景和父母教育方式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网络成瘾者SAS,SDS的得分与非网络成瘾者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杨浦区中学生网络成瘾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应根据影响因素的特点开展健康教育,及早发现网络成瘾倾向,开展早期干预措施,维护学生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9.
医学生网络成瘾者心理健康状况的现况研究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目的探讨医学生网络成瘾者的心理健康状况,为采取积极有效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以网络成瘾自评量表、卡特尔16种人格量表(16PF)、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某医学院648名大学生进行流行病学现况调查。结果男生上网率(96.79%)明显高于女生(81.07%),大一年级上网率明显低于其他年级。医学生网络成瘾率为12.22%,男生成瘾率(15.82%)明显高于女生(5.08%)。网络成瘾者16PF的乐群性、稳定性、恃强性、怀疑性、忧虑性等得分明显不同于非成瘾者。成瘾者SCL-90测试总分、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对、偏执各因子得分均高于非成瘾者。结论医学生的网络成瘾发生率较高,网络成瘾对大学生的人格特质、心理健康水平已产生明显影响,加强网络成瘾的预防和控制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0.
探讨替代递减治疗在网络成瘾干预中的应用和效果,为制定有效的网络成瘾干预措施提供参考.方法 在武汉某网瘾训练机构招募青少年学员66名,随机分为上网时间内容替代递减综合干预组(研究组31名)和正常营地干预组(对照组35名),在干预前后分别对受试对象进行网络成瘾诊断量表、Barratt冲动量表、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评定.实验设计采用干预前后测设计.结果 研究组和对照组干预后网络依赖诊断问卷评分均下降(P值均<0.01);研究组干预后Barratt冲动量表认知冲动性评分降低(P值均<0.05),且干预后认知冲动性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干预后抑郁和焦虑量表评分较干预前下降,研究组干预后焦虑自评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P值均<0.05).结论 替代递减综合干预能有效降低网瘾者的网络成瘾水平,降低焦虑和抑郁情绪,减少心理阻抗,可以作为网络成瘾有效干预方案.  相似文献   

11.
王钢 《中国学校卫生》2007,28(4):335-336
目的探讨师范大学生心理控制源与网络成瘾的相关关系,为网络成瘾大学生的心理行为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心理控制源量表”和“青少年学生网络心理调查量表”对448名师范大学生进行调查,分析心理控制源与网络成瘾的相关关系。结果有19.2%的师范大学生网络成瘾;他人控制和机遇控制分别与网络成瘾总体和部分维度存在显著的正相关(P<0.05);他人控制和机遇控制对网络成瘾总体和部分维度有一定的预测力,预测力在0.20左右。结论师范大学生的他人控制和机遇控制与网络成瘾总体及部分维度有中等程度的相关。  相似文献   

12.
重庆某医学院学生网络成瘾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了解医学生的上网状况,探讨影响医学生网络成瘾的因素,为采取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对404名医学生进行自填问卷调查。结果医学生上网成瘾率为1.49%,网络成瘾倾向率为25.25%,超过40%的学生每周上网时间超过5h。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网络成瘾及其倾向与性别、年级、社交焦虑、生活负性事件等有关联。结论医学生网络成瘾状况值得重视,应针对影响因素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延安市中学生网络成瘾的心理健康状况,并为心理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抽样方法抽取某中学750名高中生为调查对象,进行Young网络成瘾量表、症状自评量表(SCL-90)、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调查评估。[结果]调查对象网络成瘾人数为230人(32.49%),男生和女生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网络成瘾者SCL-90的各因子均分均高于正常使用网络者(t=3.14~4.47,P〈0.01),阳性检出率为37.39%~72.17%,中度程度(≥3)检出率为6.09%~21.74%,均高于正常使用网络者(χ2=3.93~38.47,P〈0.05)。网络成瘾者的SAS得分高出正常使用网络者近5分,阳性检出率、中度、重度焦虑检出率均高于正常使用者。网络成瘾者的SDS得分高于正常使用网络者,阳性检出率及重度抑郁检出率均高于正常使用网络者。[结论]高中生网络成瘾者心理健康水平低于正常使用网络者,杜绝网络成瘾,需要学生自己、家庭、学校、社会的共同努力和支持。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网络成瘾者互联网使用方式的特点以及网络成瘾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为防制大学生网络成瘾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1 784名本科生为被试,采用网络成瘾问卷、感觉寻求问卷、症状自评量表为研究工具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大学生网络成瘾检出率为7%,低年级男生是网络成瘾的高发人群;网络成瘾大学生的网络使用时间缺少规律性,时间总量多、花费高;网络成瘾大学生在强迫、抑郁、人际敏感、睡眠和饮食4个指标上已经呈阳性反应,并具有更高的去抑制化程度。结论网络成瘾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有很大影响,高校应指导大学生正确、适度上网。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医学院校大学生网络成瘾发生情况及相关因素进行研究,为控制大学生网络成瘾提出预防措施。方法依照随机整群抽样原则,利用网络成瘾诊断量表对434名医科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医学院校大学生网络成瘾发生率为4.61%。研究表明,性别、好友数目、上网时间、上网费用、父母和谐程度、对自己关心程度及自感健康等与网络成瘾有密切的关系。结论医科大学生中存在一定比例的网络成瘾者,有必要对医科大学生进行网络成瘾的预防干预。  相似文献   

16.
上海市长宁区中学生网络成瘾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中学生网络成瘾状况及影响因素,探讨对学生网络成瘾行为干预的综合防治措施。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方法,以多阶段整群抽取的4所中学的初二、高一年级全体同学为研究对象,进行中学生网络使用情况及导致成瘾的影响因素分析。结果本次调查中学生上网率为83.37%,平均网龄为3.07年,网络成瘾率为6.80%。中学生网络成瘾与家庭成员间关系、学校教育中的一些因素、互联网本身的特性和目前的网络环境有关;在个性特质方面,网络成瘾与性别、自控力、学习成绩与压力、和同学相处有关。网络成瘾学生在自信、对他人怀疑、抑郁、社交恐惧、孤独和焦虑等心理因子的评分上同非成瘾组有明显的差异(P〈0.01)。结论中学生网络成瘾影响因素来自学校家庭社会环境等多方面,与学生本人的性格特征有关联,需要建立起社会、家庭、学校和学生自身密切合作的综合干预模式,才能有效抵御网络成瘾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大学生网络使用及网络成瘾的流行病学研究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目的探讨大学生网络使用及网络成瘾现状,为大学生网络成瘾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以网络成瘾自评量表对3所院校2 010名大学生进行流行病学现况调查。结果在大学生中,男生上网率(95.94%)明显高于女生(79.93%)(P<0.01),大一年级学生上网率明显低于其他年级(P<0.01)。大学生网络成瘾率为14.17%,男生(16.73%)明显高于女生(6.65%)(P<0.01)。家庭因素中,父母文化程度、家庭和睦程度及每月零用钱与网络成瘾率有关(P<0.01)。网络成瘾者食欲减退、睡眠障碍、全身颤抖、视力减退、眼红流泪、头晕头痛、轻生念头、烦躁不安、闷闷不乐、情绪亢奋、影响学业、人际关系和他人抱怨的检出率明显高于非成瘾者(P值均<0.01)。结论大学生网络成瘾率较高,对大学生的社会功能、身心健康已产生明显影响,社会、学校、家庭应共同采取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8.
中学生网络成瘾的定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初步探讨中学生网络成瘾的特点以及中学生对网络成瘾的认识与干预的态度和需求,为开展针对网络成瘾的学校教育、社会宣传和预防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应用定性研究中专题小组讨论的方法,对网络成瘾中学生及家长19人进行访谈。结果中学生网络成瘾者多数以网络游戏作为上网的主要目的,多在网吧上网,且时间较长;多数中学生把上网视为一种休闲;家长普遍认为中学生上网成瘾与性格特点和缺少关爱有关;过度上网对中学生造成的负面影响极大;中学生和家长普遍缺乏对于网络成瘾的正确认识,但对于网络成瘾的干预均有需求。结论应广泛地开展学校健康教育,提高家庭、学校、专业人员和政府对中学生网络成瘾问题的知晓和重视,以利开展预防和干预。  相似文献   

19.
河南省青少年网络使用及网络成瘾状况的流行病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河南省青少年网络使用情况及其有关因素,探讨青少年网络成瘾行为,为指导青少年戒除网瘾、培养正确合理的网络行为提供依据。方法采取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应用“中国青少年健康相关行为调查问卷”,对河南省23 388名大、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河南省青少年的总上网报告率为70.6%,男生上网率(77.8%)明显高于女生(63.6%);网络成瘾倾向报告率为12.1%,男生(18.1%)明显高于女生(6.2%);网络成瘾报告率为2.2%,男生(3.5%)明显高于女生(0.9%);学生上网的主要目的为聊天、多媒体娱乐、玩游戏等。结论河南省青少年网络使用已非常普遍,网络成瘾行为逐步成为影响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社会问题,家庭、学校、社会应共同关注青少年网络使用情况,对网络成瘾等不良行为采取有效干预措施,引导学生正确合理地利用互联网,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