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探讨自我管理教育在肝移植病人心理康复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将90例肝移植术后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各45例,对照组出院前予以常规健康教育;试验组出院前予以常规健康教育加自我管理能力教育,分别于出院时、出院后1个月、3个月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评价,比较两组健康教育效果。[结果]肝移植病人出院后1个月,试验组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精神病性及总均分分值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后3个月的统计结果,进一步正性强化了1个月的统计结果。[结论]自我管理教育能有效改善肝移植术后出院病人的心理健康,提高病人的自我管理能力。  相似文献   

2.
肝移植病人术后自我管理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肝移植病人术后自我管理的能力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对70例肝移植术后复查病人的自我管理水平进行问卷调查并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病人的收入、文化程度、移植年限等因素明显影响自我管理能力。结论在肝移植病人中广泛开展健康教育,可让病人充分认识、掌握自身疾病的相关知识,使其最好的利用信息资料提高病人的自我管理能力,保持高质量的长期存活。  相似文献   

3.
肝移植术后患者心理状态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临床肝移植技术的不断提高,术后长期存活患者的数量呈逐渐增多的趋势[1]。肝移植患者作为一种身心均处于应激状态的特殊群体,术后普遍存在焦虑、抑郁等负性心理状态,了解和掌握引起患者负性心理的相关因素,将有助于护理人员实施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本研究对肝移植术后  相似文献   

4.
肝移植患者心理状态分析及干预   总被引:10,自引:8,他引:2  
目的 了解肝移植患者的术前心理状态,采取有效的的心理干预措施。方法 采用焦虑自评量表、情绪不安问卷于患者入院第1天分别对32例肝移植患者进行测评,根据测评结果采取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后,于术前1d对患者进行再次测评,以了解干预效果。结果 入院第1天,本组患者中,中度以上的焦虑和情绪不安者均占75%;术前1d,本组患者中度以上的焦虑人数所在比例下降至10%,中度以上的情绪不安下降至6%。结论 通过针对性、因人而异的心理干预,明显改善了肝移植患者术前的消极心理状态,为确保肝移植手术成功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5.
肝移植术后病人心理分析及护理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探讨肝移植术后精神心理障碍的原因及护理,回顾性分析18例肝移植术患的精神心理情况及护理过程,18例的肝移植病人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焦虑、失眠,其中80%~90%的病人出现幻觉,60%~70%的病人有角色转变障碍,有2例病人出现了严重的精神心理反应,肝移植患术前精神状况评定,针对不同个体实施有效的心理护理和术后心理辅导将对肝移植手术的成功及术后生活质量的提高产生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肝移植术后病人心理分析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肝移植术后精神心理障碍的原因及护理,回顾性分析18例肝移植术患者的精神心理情况及护理过程, 18例的肝移植病人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焦虑、失眠,其中80% ~90%的病人出现幻觉, 60% ~70%的病人有角色转变障碍,有2例病人出现了严重的精神心理反应,肝移植患者术前精神状况评定,针对不同个体实施有效的心理护理和术后心理辅导将对肝移植手术的成功及术后生活质量的提高产生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多样性护理方式对胃癌患者心理状态及自我管理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86例胃癌患者按照随机的原则平均分为2组,每组43例。对照组采取常规的护理,观察组在传统护理基础上接受多样性护理。比较2组胃癌患者心理状态、自我管理能力、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焦虑、抑郁、恐惧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前,观察组自我管理能力评分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而治疗后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的护理措施比较,多样性护理可有效改善胃癌患者的情绪以及生活质量,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调查肝移植病人的焦虑状态及其影响因素,为有针对性的心理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自评焦虑量表分别对术前33例等待肝移植的终末期肝病病人及肝移植术后2周以上住院病人、门诊随访者102例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肝移植术前、术后两组焦虑总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肝移植后不同时间病人的焦虑总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个月~12个月组与术后36个月以上组焦虑总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移植术后病人较术前病人的焦虑程度明显减轻,术后3年以上者较术后1年以内者焦虑程度减轻.对术前术后病人须提供有针对性的心理干预,缓解焦虑,从而提高其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9.
肝移植病人焦虑状态及心理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调查肝移植病人的焦虑状态及其影响因素,为有针对性的心理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自评焦虑量表分别对术前33例等待肝移植的终末期肝病病人及肝移植术后2周以上住院病人、门诊随访者102例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肝移植术前、术后两组焦虑总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肝移植后不同时间病人的焦虑总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个月~12个月组与术后36个月以上组焦虑总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移植术后病人较术前病人的焦虑程度明显减轻,术后3年以上者较术后1年以内者焦虑程度减轻。对术前术后病人须提供有针对性的心理干预.缓解焦虑.从而提高其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0.
急性心肌梗塞病人的心理状态,是通过各种同的形式表现出来的,我们医护人员应该做到既要察颜观色,又有了解病人的心理活动,才能达到为病人解决疾病的痛苦,又减轻病人思想负担的目的,这样才算达到了理想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个体化心理干预对肝移植患者围手术期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将行肝脏移植治疗的96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个体化心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心理状态、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患者满意度等指标。结果术前两组患者SAS、SD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d两组SAS、SDS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13.274,16.609;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10dSAS评分为(38.82±11.13)分,对照组为(43.29±13.16)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8.931,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10dSDS评分为(36.75±12.20)分,对照组为(47.76±15.82)分,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2.602,P〈0.05)。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较对照组缩短,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6.201,x2=6.697;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度(94.62±17.521)分,高于对照组(76.69±19.14)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641,P〈0.05)。结论完善的心理干预有助于降低肝移植患者围手术期焦虑和抑郁水平,促进患者术后康复,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肝移植术后患者精神心理障碍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护理措施.方法 通过临床观察和谈话交流了解肝移植患者心理状况和引起心理变化的相关因素,采取术前访视患者及心理支持等护理措施.结果 患者术后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精神心理改变,需要在加强护理的同时进行心理干预.结论 应重视肝移植术后患者的心理变化,采取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措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肝移植术后患者精神心理障碍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护理措施。方法通过临床观察和谈话交流了解肝移植患者心理状况和引起心理变化的相关因素,采取术前访视患者及心理支持等护理措施。结果患者术后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精神心理改变,需要在加强护理的同时进行心理干预。结论应重视肝移植术后患者的心理变化,采取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措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雷帕鸣属于大环内酯类,具有较强的抗排斥作用以及延长移植物存活的能力,其作用机制不同于钙调神经磷酸酶抑制剂(CNI)和抗代谢类药物的新型免疫抑制剂[1]. 雷帕鸣的优点在于其高效的免疫抑制效果,无CNI类肾毒性,并具有抗增殖及抗肿瘤作用.我科于2006年12月开始应用口服雷帕鸣替代普乐可复(FK506)或环孢素A(CSA)作为免疫抑制剂用于肝移植术后病人.现将7例肝移植病人服用雷帕鸣的护理干预汇报如下.  相似文献   

15.
张娜  张莹  金莹 《护理研究》2009,(5):1279-1279
雷帕鸣属于大环内酯类,具有较强的抗排斥作用以及延长移植物存活的能力,其作用机制不同于钙调神经磷酸酶抑制剂(CNI)和抗代谢类药物的新型免疫抑制剂。雷帕鸣的优点在于其高效的免疫抑制效果,无CNI类肾毒性,并具有抗增殖及抗肿瘤作用。我科于2006年12月开始应用口服雷帕鸣替代普乐可复(FK506)或环孢素A(CSA)作为免疫抑制剂用于肝移植术后病人。现将7例肝移植病人服用雷帕鸣的护理干预汇报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护理干预对肝移植患者术前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19年11月我院收治的56例肝移植患者为研究对象,遵循随机原则将患者分为常规组(n=28,常规护理)和干预组(n=28,针对患者存在的负性情绪,给予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后,两组患者MSSNS各维度评分及总分均较护理前显著降低,且干预组低于常规组(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WHOQOL-100量表各维度评分及总分均较护理前显著升高,且干预组高于常规组(P<0.05)。干预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患者存在的负性情绪,给予针对性的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改善肝移植患者的术前心理状态,提高其手术信心,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慢性病研究认为任何慢性病恢复过程为3条途径:生物医学、社会医学、心理医学.生物医学途径代表着疾病的生理过程,心理和社会途径代表着个体与他人及周围环境的相互感知,3条途径相互关联.脑卒中发作最初几个月,残疾的程度会很明显,极可能导致心理创伤.如果认识并充分满足心理社会需求,便能极大地促进生物医学康复.  相似文献   

18.
我国是世界上终末期肝病发病率最高的国家之一,肝移植手术作为治疗该疾病的根本治疗手段,有很大的实际需求及应用前景.原位肝移植术后早期机体的内环境、呼吸、循环和各脏器功能呈现了一个极不稳定的变化过程.探讨肝移植病人术后早期机体的变化特点,及时采取应对措施,有效地纠正各种功能失衡,缩短不稳定期时间,是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病人生存率的重要因素.本研究通过分析2001年1月-2006年12月在我院重症监护病房(ICU)住院的16例肝移植术后病人早期机体的变化和护理,以探讨提高肝移植病人术后生存率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延续护理在肝移植患者自我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接受肝移植手术的159例患者实施延续护理,包括组建延续护理团队、成立"肝移植之家"和"随访中心"、建立肝移植患者资料库、开放肝移植绿色通道、开展"黄丝带活动"和利用多种方式进行延续护理干预。结果术后6个月随访时,肝移植患者的服药依从性和自我护理能力均提高(P0.01或P0.05)。结论对肝移植患者出院后实施延续护理干预,能提高其治疗依从性和自我管理水平,提升术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