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产后抑郁症的相关因素。方法:采用自编产妇一般情况调查表、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PDS)对210例产妇进行产后抑郁症及其相关因素调查。结果:产后抑郁症的发生率为11%;产妇的年龄、婚姻满意度、新生儿Apgar评分、家庭经济状况为产后抑郁症的影响因素(P<0.05、P<0.005),新生儿性别与产后抑郁症无关(P>0.05)。结论:产后抑郁症有较高的发生率,其影响因素应引起产科医护人员的重视。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韶关地区部分孕妇产后抑郁症发生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应用人格问卷调查、抑郁自评量表、汉姆顿抑郁量表对韶关市粤北人民医院、第一人民医院和妇幼保健院三所医院680 例孕产妇进行产后抑郁症及其相关因素的调查.结果韶关市孕产妇产后抑郁症的发生率为12.5 %(85/ 680) ;性格、职业、经济状况、新生儿性别、家庭关系等均不同程度地影响产后抑郁症的发生.结论韶关地区产后抑郁症发病率较高,一些不良的社会心理因素能诱发其产生;加强孕产妇围产期心理保健及分娩知识的宣传教育,为产妇营造温馨舒适的家庭环境,是降低产后抑郁症发生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3.
湖北民族地区产妇产后抑郁症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祝林玉 《实用医技杂志》2006,13(23):4228-4229
目的:调查湖北民族地区产妇产后抑郁症的发生率,分析相关因素,探讨预防和治疗产后抑郁症的措施和途径。方法:应用抑郁自评量表、汉姆顿抑郁量表及自制问卷调查表,对湖北民族地区182例产妇进行产后抑郁症及其相关因素的调查。结果:产后抑郁症发生率为40.66%,心理障碍、落后观念和社会环境是诱发产后抑郁症的主要因素。结论:湖北民族地区产妇产后抑郁症发生率呈增高趋势,应采取相关措施及早预防、治疗,同时要加强孕产妇围产期心理保健和生育观念的宣传教育。  相似文献   

4.
初产妇产后抑郁症及其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梁海英  陈兢思  何萍 《广东医学》2005,26(5):687-688
目的探讨产后抑郁症的发病情况、临床特点及相关危险因素,提高对产后抑郁症的认识,及时发现和干预,以降低其对母婴的危害性。方法采用自制问卷调查表、医院焦虑抑郁情绪自评量表(HAD)、汉密顿抑郁量表等,对300例初产妇进行孕期HAD评定及产后第3,42天HAMD评定和相关因素调查。结果①产后第3天抑郁症的发生率为21.33%,以轻症为主,第42天发生率明显下降,为3.33%。②孕期焦虑抑郁情绪明显影响产后抑郁症的发生。③产妇年龄、性格、居住环境、孕期保健、人际关系(尤夫妻关系)、生育认知程度、亲友支持、医务人员态度等多种因素均与产后抑郁症的发生有关,是产后抑郁症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①产后抑郁症在围生期妇女中发生率较高,应引起重视。②产后抑郁症的发生是由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中心理素质和社会支持系统是重要因素。③加强孕产妇围生期心理保健,完善产后访视系统,对产后抑郁症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产后访视,调查产后抑郁症以及产后情绪不良产妇的现状和需求。方法:选取服务辖区332名产妇为调查对象,采用爱丁堡产后抑郁调查量表和自编一般情况调查量表,回归分析产后抑郁的相关因素。结果:产后抑郁症的发病率5.7%,情绪不良20.18%,产后孤僻、哭泣、失眠、焦虑、悲观厌世为主要身心问题。结论:社区责任医师团队通过产后访视,综合干预改善产妇的心情,减少产后抑郁症状。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分析产后抑郁症的危险因素及相关的护理措施。方法入选本次研究的对象来自2014年6月-2016年4月到本院分娩的产妇,共计120例,借助于EPDS(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对产妇抑郁情况进行调查,分析产后抑郁症的危险因素,且对有产后抑郁症的产妇实施相应的护理干预,比较护理前后存在产后抑郁症的产妇抑郁情况。结果通过统计,120例产妇中有32例出现产后抑郁症,发生率为26.7%;经调查分析,导致产妇出现产后抑郁症的危险因素主要有产妇教育程度、新生儿健康、夫妻关系以及医护满意度,经护理,患有产后抑郁症的产妇抑郁评分明显下降,护理前后数据对比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产妇教育程度、夫妻关系、新生儿健康以及医护满意度是造成产后抑郁症的主要危险因素,针对这些危险因素,施予合理且科学的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抑郁症状。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深圳市福田中心区部分孕妇产后抑郁症发生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应用人格问卷调查、抑郁自评量表、汉姆顿抑郁量表对深圳市福田中心区广东医学院附属福田医院1280例孕产妇进行产后抑郁症及其相关因素的调查。结果:深圳市福田中心区孕产妇产后抑郁症的发生率为9.45%(121/1280);性格、职业、经济状况、新生儿性别、家庭关系等均不同程度地影响产后抑郁症的发生。结论:深圳市福田中心区产后抑郁症发病率较高,一些不良的社会心理因素能诱发其产生;加强孕产妇围产期心理保健及分娩知识的宣传教育,为产妇营造温馨舒适的家庭环境,是降低产后抑郁症发生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怀柔区偏远山区产妇产后抑郁症的发病率,分析产妇产后发生抑郁症的相关因素,探讨预防和干预产后抑郁症的措施和途径。方法:应用抑郁自评量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及自制问卷调查表,对怀柔区宝山镇200例产妇进行产后抑郁症鉴别诊断和相关因素分析。结果:产后抑郁症发生率为27.5%,心理障碍、缺乏围产期保健教育和家人的帮助、观念落后是诱发产后抑郁症的主要因素。结论:怀柔区偏远山区产妇产后抑郁症发生率较高,应积极开展基层妇女保健工作,大力开展婚育新风宣传,加强新婚夫妇婚育知识指导,破除封闭守旧观念,认真落实产后访视制度,早期发现产后抑郁倾向,早期干预和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调查产后抑郁症患者的状况及其相关因素。方法采用抑郁自评量表、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自拟一般资料调查表对产后妇女做随机抽样调查个人问卷及定期的电话随访记录。结果产后抑郁症发生率为8.5%,产后抑郁症在不同经济状况、受教育程度中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妇的经济状况、接受教育程度对产后抑郁症的发生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社区干预在产后抑郁症康复中的意义。方法:通过我院的访视员对2008年2月~2009年2月来我院足月分娩的2 394例产妇在产妇产后第7天和第28天进行家庭访视,发放抑郁自评量表及调查问卷表。将确诊的产后抑郁症患者按照是否愿意接受干预治疗分为治疗组和未治疗组进行对比,治疗组给予社区访视了解产妇的心理变化,实行有针对性的疏导、家庭干预与认知行为治疗等,必要时给予药物治疗。未治疗组每(1~2)周电话或家访直至痊愈,电话或家访期间未行任何干预,主要观察患者抑郁症状的变化。评估两组患者在疾病的转归和症状持续时间上的差异。结果:产后抑郁症的发病与产妇文化程度有密切关系,经统计学处理高中以上的产妇与高中以下产妇的发病率有明显差异(P<0.05);2 386名产妇中有明确产后抑郁症状的319例,发生率13.37%;行转诊的抑郁症患者和未进行治疗的抑郁症患者在疾病的转归和症状消失时间上存在明显的差异(P<0.05)。结论:产后抑郁症严重影响产妇身心健康和婴儿生长发育,社区干预是降低产后抑郁症发病率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产后抑郁症相关因素,并研究护理对策.方法:采用问卷调查形式对200例产妇展开调查,在产妇产后4周之内完成,调查表内容分为产妇的一般情况和产妇的抑郁心理状态(抑郁自评量表评估)两部分.结果:产妇年龄、婴儿性别均与产后抑郁症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产妇文化程度、喂养方式、分娩方式、家庭经济收入、产后护理满意程度、耍儿健康状况与产后抑郁症发生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根据产后抑郁相关因素,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可有效降低产后抑郁的发生率,改善产妇心理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产妇产后抑郁的发生率及相关因素。方法:随机抽取分娩产妇186例,采用综合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S)和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PDS)调查产妇产后抑郁情况,采用自编产后抑郁症的相关因素调查表调查影响产妇产后抑郁因素,调查方式为问卷调查。按调查结果分为正常组169例和抑郁组17例。结果:产妇产后抑郁症的发生率为9.14%,两组产妇在文化程度、性格、居住条件、婆媳关系、夫妻关系、分娩方式、不良产史、新生儿畸形、新生儿出生时体重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产妇产后抑郁症与文化程度低、性格内向、婆媳关系差、夫妻关系差、剖宫产、有不良产史、新生儿畸形、新生儿低体重存在相关性。结论:产妇产后抑郁症有较高的发生率,并与众多因素存在相关性,应给予产妇良好的社会支持与心理支持。  相似文献   

13.
产后抑郁症的发生率及相关因素探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探讨产后抑郁症与社会心理因素的相互关系及相关的发病因素。方法采用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PDS)对317例产后6~8周妇女的抑郁状态进行调查,并统计分析相关的社会心理因素。结果产后抑郁症的发生率为11.67%(37/317)。产妇的年龄、性格、文化程度、职业、分娩孕周、分娩医院、分娩方式以及婴儿性别、喂养方式及产后护理者等因素,对产后抑郁症的影响差异无显著性(P>0.05);居住条件、家庭收入、家庭关系等因素,对产后抑郁症的影响是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产后抑郁症在围生期妇女中有较高的发生率,是产妇常见的精神及心理障碍。心理社会因素对产后抑郁症发生的影响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4.
方翠灵  赵琴霞 《吉林医学》2011,(18):3826-3826
目的:了解影响产妇产后抑郁症的相关因素,并提出相对应的护理措施。方法: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和调查问卷对1 200例产妇产后的抑郁心理状态和影响产后抑郁症的相关因素进行调查。结果:产妇产后抑郁症的发病率为7.4%。影响产妇产后抑郁症发生的相关因素分别为:夫妻关系、性格因素,新生儿健康状况、产式、胎儿性别、经济收入、产前检查等。其中夫妻关系是产后抑郁的高危因素。结论:加强孕产妇及家属产前、产时、产后健康教育及心理辅导,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可减轻产妇产后抑郁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产后心绪不良与产后抑郁症之间的关系,及其相关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PDS)及自拟问卷对211名健康初产妇分别于临产前及产后7天、产后60天进行测评,及相关因素的流行病学调查,对其结果及相关因素进行前瞻自身对照研究.结果产后心绪不良发生率为10%;产后抑郁症发生率为8%;产后早期心绪不良者有50%发展为产后抑郁.产后抑郁63.5%是由产后早期心绪不良发展而来.产后心绪不良及产后抑郁症间存在非常显著的相关性.亲友及家庭支持、经济情况、分娩并发症、产妇对婴儿的关心程度等和产后抑郁有关.结论产后早期心绪不良可能是产后抑郁的先奏,因此,对产后一周内发生的心绪不良早期筛查及干预对预防产后抑郁症的发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调查产后抑郁症的诱发因素,提高产后妇女的健康水平。方法:对本院2012年10月-2013年10月1800例产妇进行临床资料分析,采用本院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PDS)、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调查,其中236例产后抑郁症患者。结果:产后抑郁症的发生率为13.11%,产后抑郁症诱因为年龄、文化程度、地域、分娩方式、新生儿的性别、孕期产前教育、婚姻情况、异常孕产史、产后并发症等,其中文化程度、孕期情况、婚姻情况及产后并发症是主要危险因素。结论:多种因素可诱发产后抑郁症,重点加强产前健康教育,进行心理疏导干预能降低产后抑郁的发生,减少对母婴和家庭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目的:调查产后抑郁症(postpartum depression,PPD)发生情况,并对PPD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方法:选取苏州市姑苏区产后2~6周产妇634例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自制产妇基本情况调查表及爱丁堡产后抑郁症自测量表(edinburgh postnatal depression scale,EPDS)对产妇基本情况及抑郁情况进行调查,分析PPD发生情况及相关影响因素。结论:本次调查共发放634份问卷,有效622份,其中EPDS评分≥13分114例,PPD发生率为18.33%。产后发生PPD产妇和非PPD产妇在经济条件、性格特征、家庭及夫妻关系、孕期抑郁情绪、孕期焦虑情绪、新生儿疾病、孕期保健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家庭及夫妻关系差、孕期抑郁情绪、孕期焦虑情绪、新生儿疾病是导致产妇产后发生PPD的独立危险因素,而孕期保健是PPD发生的保护因素。结论:PPD在苏州市姑苏区产妇中发病率较高,由多因素共同作用所致,临床应根据相关影响因素对该地区产妇实施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以减少PPD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心理干预预防产后抑郁症的前瞻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产后抑郁症及相关因素的影响. 方法采用抑郁自评量表、焦虑自评量表及产后抑郁量表(EPDS)及自制问卷调查表,对180例有良好心理干预的孕妇及180例对照组孕妇进行产后抑郁症调查. 结果产后抑郁症心理干预组发生率为2.78%,而对照组为18.89%,心理干预组低于对照组(P<0.01). 结论孕期焦虑和抑郁情绪是发生产后抑郁症的最主要因素,心理干预可减少产后抑郁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370例产后抑郁症调查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了解产后抑郁症在产妇中的发生情况及主要危险因素。方法:对370例产妇在分娩后的1-2月内采用艾氏抑郁量表和产妇一般情况调查表进行回顾性调查。结果:产后抑郁症的发生率为9.2%;发生产后抑郁症的危险因素包括:夫妻感情、社会环境因素等。结论:产后抑郁症应受到广大医务工作者的足够重视,及早预防危险因素,采取积极的心理治疗。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产后抑郁症的发病率较高,但就诊的患者并不多。本文拟通过对无法,或不愿转诊进行心理治疗的产妇,社康中心产后访视人员通过向当地的社工团体寻求帮助和对有自杀倾向的产妇,社区医生主动联系心理医生家访或电话访视的方式,对患有产后抑郁的产妇进行帮助和治疗。方法对437例产妇分别在产后第7天或第14天,以及第28天,发放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调查共发现产后抑郁症77例,发病率为18.33%,21例愿意接受专科医院的门诊心理咨询治疗,占27.27%,30例愿意接受社会工作者的帮助、治疗,占38.96%。经过社会的共同关心后,所有的患者均得到康复。结论社区关怀不仅能有效解决产后抑郁症患者面临的困难和问题,提高产后抑郁症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时还能够动员社会力量,预防和协助治疗产后抑郁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