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血尿酸(SUA)与颈动脉硬化的关系。方法选取2009年4月至2014年9月辽宁省人民医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157例为研究对象。根据SUA水平,分为SUA正常组(n=90)和HSUA组(n=67),测定各组患者的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体质量指数(BMI)、SUA、糖化血红蛋白(HbAlc)、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PBG)、内生肌酐清除率(Ccr)、尿素氮(Ur)、肌酐(Cr)、腰围(WC),并行颈动脉超声检查。统计分析结果以颈动脉硬化为因变量,以DBP、年龄、SBP、SUA、Cr、TG、HDI-c、LDI-c为自变量,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两组患者的BMI、WC、SUA、TC、TG、HDL-C、LDL-C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SUA组颈动脉硬化发生率(62.7%)高于SUA正常组(27.8%),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变量分析得出两组间SUA测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β=2.775,P<0.05,OR=29.885,95%可信区间为16.887~30.225)。结论糖尿病患者合并高尿酸血症,可能增加颈动脉硬化风险,应积极控制糖尿病患者的SUA水平。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T2DM)患者不同程度颈动脉内-中膜厚度(CIMT)与血尿酸(SUA)、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的关系,以期为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临床干预及早期预测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自2020年1月至2021年2月于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331例T2DM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冠心病诊断...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老年 2型糖尿病患者血小板参数和血清脂质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 选择老年 2型糖尿病患者 4 1例。正常对照 33例。检测血小板数 (PLT)、平均血小板体积 (MPV)、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 (PDW )、大血小板比率 (P LCR)、血清总胆固醇 (TC)、甘油三酯 (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 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 C)、载脂蛋白A1,B(apoA1,apoB)、脂蛋白 (a) [(Lp(a) ]水平 ,观察血小板参数、血清脂质与糖尿病血管并发症及血糖控制水平之间的关系。 结果 老年糖尿病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老年糖尿病不同血管并发症组间比较以及不同血糖浓度组间比较 ,血小板 4项参数测定值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均 (P >0 .0 5 ) ;血清TG ,Lp(a)测定值老年糖尿病组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5 ) ,P <0 .0 1) ;老年糖尿病合并大血管病变组LDL C明显高于微血管病变组和无血管并发症组 ,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结论 血小板 4项参数对老年糖尿病并发血管性病变的诊断可能无明显价值 ,血清LDL C ,TG ,Lp(a)是老年糖尿病患者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1 资料与方法1.1 研究对象选择2008年1-10月于浙江省人民医院院接受治疗的老年(≥65岁)2型糖尿病(T2DM)患者300例,其中男241例、女59例,年龄75±5岁,DM病程7±11年,合并高血压171例、冠心病42例、慢性支气管炎69例.DM的诊断参照2004年<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的诊断标准进行[1].  相似文献   

5.
张树伟 《人民军医》2005,48(11):650-650
2002~2004年,我们对已确诊且空腹血糖控制良好的2型糖尿病100例进行了餐后2h血糖检测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同型半胱氨酸(Hcy)、血清总胆固醇(TC)及血尿酸(UA)水平在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中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选取自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2型糖尿病患者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于我院进行健康体检者50例为健康组。检测并比较两组研究对象血液中Hcy、UA和TC的含量。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判定Hcy、TC、UA联合检测2型糖尿病的价值。采用直线相关分析Hcy、TC、UA浓度与2型糖尿病发病的相关性。采用Logistics回归分析2型糖尿病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观察组的TC、Hcy、UA水平高于健康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检测结果显示,Hcy、TC和UA联合检测的特异性、灵敏度、阴性和阳性预测值均显著优于各指标单独检测(P<0.05)。观察组患者Hcy、TC和UA浓度与2型糖尿病患者发病呈明显正相关(r值分别为0.43、0.50、0.52,P<0.05)。Hcy、TC和UA是2型糖尿病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血液中Hcy、UA、TC的含量明显升高。Hcy、UA和TC联合检测对于预测2型糖尿病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老年2型糖尿病(T2DM)合并代谢综合征(MS)患者的临床特点、用药情况及代谢异常组分的控制达标状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1~2005年住院的老年T2DM患者共349例,其中合并MS者194例,观察194例患者的临床特点、用药情况以及各代谢异常组分控制达标水平.结果 老年T2DM合并MS者的比例为55.6%,体重指数(BMI)、餐后血糖、血压和甘油三酯(TG)均高于T2DM不合并MS组,HDL-C低于不合并MS组(P<0.05).老年T2DM合并MS的患者中,91.2%应用药物控制血糖,以双胍类、磺脲类、胰岛素为主,所占比例分别为59.3%、48.4%和36.1%;77.3%服用降压药物,以钙拮抗剂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为主,分别为47.3%和46.2%;56.3%服用降脂药物,所占比例他汀类为34.8%,贝特类为71.4%.194例患者中,血糖各项均达标者占18.6%,血压整体达标者占40.9%,血脂四项全部达标者占29.3%.结论 老年T2DM合并MS的比例很高,虽然积极用药控制,但是各代谢异常组分的控制达标率并不理想.对于血糖而言,在联合口服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时,应使用胰岛素治疗.  相似文献   

8.
火绒草对2型糖尿病大鼠糖脂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火绒草对2型糖尿病大鼠血糖、血脂代谢的影响。方法采用高糖高脂饮食诱导联合链脲佐菌素(STZ)腹腔注射建立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将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糖尿病模型组,火绒草低剂量组(10g/kg),火绒草高剂量组(20g/kg),西格列汀组(10mg/kg),连续给药4周后分别检测各组大鼠的体重、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甘油三酯和胆固醇,并行葡萄糖耐量试验。结果与糖尿病模型组大鼠相比,火绒草高剂量组糖尿病空腹血糖、甘油三酯、胆固醇水平、葡萄糖耐量曲线下面积显著降低,胰岛素水平显著升高,且效果优于火绒草低剂量组和西格列汀组。结论火绒草可显著降低2型糖尿病大鼠的血糖水平,改善血脂紊乱。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进食燕麦的治疗作用。方法 选择2014-08至2015-11初次来社区就诊的糖尿病患者106例,根据excel表格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燕麦组(53例)每天早上食用燕麦50~100 g,采取进食燕麦基础治疗方式;对照组(53例)采取普通饮食控制方式,治疗疗程为6个月。在治疗期间要定期复查,如果血糖过高,给予降糖药控制。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BMI、血压、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PBG)、空腹胰岛素(F-INS)、餐后2 h胰岛素(P-INS)、三酰甘油(TG)、血清总胆固醇(TC)等指标和心理状态。结果 燕麦组治疗后FBG(6.13±1.01)mmol/L、PBG(6.88±2.32)mmol/L以及HbA1c(5.14±1.02)%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后FBG(7.32±1.31)mmol/L、PBG(9.07±2.11)mmol/L以及HbA1c(6.72±1.33)%;燕麦组治疗后P-INS(19.01±10.31)mmol/L、TC(4.51±0.71)mmol/L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后P-INS(23.51±11.83)mmol/L、TC(4.96±0.86)mmol/L;燕麦组治疗前、后SAS评分差(19.98±0.79)分和SDS评分差(20.17±1.89)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前、后SAS评分差(10.58±0.28)分和SDS评分差(9.97±0.6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进食燕麦可有效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FBG、PBG、HbA1c、P-INS及TC水平,提高患者的心理健康水平,可作为糖尿病患者的首选食物。
  相似文献   

10.
龚燕平  李春霖  田慧 《人民军医》2004,47(11):623-625
目的 :观察格列喹酮 (糖适平 )治疗老年人 2型糖尿病的降糖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年龄≥ 6 5岁、肌酐 (CR) <133μmol/L、病程 >1年的 2型糖尿病人分为 2组 :格列喹酮组 (观察组 ) 6 0例 ,包括既往应用格列喹酮及因肾功能减退改服格列喹酮的病人。对照组 4 0例 ,使用除格列喹酮以外其他口服磺脲类药物。观察治疗前后空腹血糖 (FBS)、餐后 2h血糖 (PBS)、糖化血红蛋白 (HbA1C) ,以及肝、肾功能 ,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 (CEA)等指标的变化。结果 :两组起始状态的血糖水平 (FBS、PBS、HbA1C)无差异 ,治疗后两组的FBS、PBS均显著下降 (P <0 0 1) ,但两组间比较 ,差异不显著 (P >0 0 5 ) ;观察组治疗前后HbA1C下降显著 (P <0 0 5 ) ,而对照组治疗后虽也呈下降趋势 ,但差异不显著 (P >0 0 5 ) ;治疗后 ,观察组CR值明显下降 ,且差异非常显著 (P <0 0 1) ,而对照组CR则呈现上升趋势。结论 :格列喹酮对于CR <133μmol/L的老年糖尿病病人是一种理想的降糖药物 ,疗效显著 ,不加重肾功能损害 ,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缬沙坦与氯沙坦钾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尿酸的影响。方法将60例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缬沙坦治疗组(n=30)和氯沙坦钾组(n=30),分别给予缬沙坦80 mg/d和氯沙坦钾50 mg/d,治疗30天。血压控制无效者予加倍剂量服用,治疗期间均不使用影响尿酸代谢的药物。观察两组间及两组治疗前后血尿酸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缬沙坦组治疗前后血尿酸明显下降( P<0.05),氯沙坦钾组治疗前后血尿酸明显下降(P<0.05),但缬沙坦组与氯沙坦钾组比较,血尿酸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缬沙坦可降低糖尿病患者血尿酸水平,与氯沙坦钾降尿酸作用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2.
2型糖尿病是一种缓慢进展性疾病 ,其发病的中心环节是胰岛素抵抗和胰岛 β细胞功能缺乏。糖毒性和脂毒性是诱发和加重 β细胞功能衰竭的主要因素。过去 ,胰岛素是 2型糖尿病治疗的最后手段 ,近年来这种观念己逐渐发生改变 ,目前国外正积极探讨早期应用胰岛素治疗的效果 ,已经取得了满意的结果[1] 。本研究旨在观察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 ,对初诊 2型糖尿病患者近期血糖控制的效果。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按照WHO糖尿病诊断标准 ,选择初诊 2型糖尿病患者 ,入选标准是空腹血糖 (FBG)≥ 12mmol/L ,无急、慢性并发症 ,从未接受降糖药、调脂药…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血糖、血脂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的检测对中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自2016年6月至2018年9月在武警广西总队医院进行诊治的100例中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设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时期在我院进行体检的100例健康体检者设为健康组。检测并比较两组研究对象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HbA1c水平,分析HbA1c与血糖、血脂各指标间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TG、TC和LDL-C、HbA1c水平显著高于健康组,HDL-C水平显著低于健康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TG、TC和LDL-C与HbA1c水平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886、0.327、0.456、0.520、0.428,P<0.05),HDL-C与HbA1c水平呈负相关(r值为-0.107,P<0.05)。结论血糖、血脂及HbA1c水平可作为中老年2型糖尿病的有效诊断指标,且HbA1c水平与血糖、血脂水平间存在相关性,结合三项指标的检测结果进行诊断更具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超重的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血脂特点。方法对90例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B组)按体重指数分为非超重组(B1)、超重组(B2),以非糖尿病肾病非超重的2型糖尿病患者为对照组(A)进行临床分析。结果①B2组患者中女性患者比例、TC、LDL、BMI水平较B1组和A组显著升高;②A组、B1组、B2组患者UAER水平逐步升高;③多因素分析发现女性、血糖、血脂代谢紊乱、高血压、体重指数与尿白蛋白正相关。结论超重的2型糖尿病患者较非超重者具有更明显的脂代谢紊乱,提示脂质代谢紊乱和超重在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发展中可能起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以及血糖控制、控糖方式与老年患者脑白质高信号(WMH)进展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收集2013年5月至2022年3月就诊于我院并行2次头颅MRI检查的伴或不伴T2DM的患者的影像及临床资料。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不同模型FPG、HbA1c、血糖控制和控糖方式对WMH进展影响。结果:共纳入394例患者,其中糖尿病175例,非糖尿病219例。非糖尿病组基线水平WMH体积及WMH体积年变化(ΔWMH/y)均低于糖尿病组(均P<0.05)。不同模型中,HbA1c与WMH体积和WMH体积年变化均显著相关;糖尿病患者WMH进展主要受血糖控制情况的影响(P<0.05),与控糖方式无关(P>0.05)。血糖控制不良组WMH体积年变化高于血糖控制良好和非糖尿病组(均P<0.05)。结论:T2DM与WMH进展相关,HbA1c可作为其进展的一种标志物。无论采取何种控糖方式,良好的血糖控制将有利于延缓WMH的进展。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2型糖尿型患者的血糖控制进行探究,并提出相应护理措施帮助患者控制血糖。方法:对40例患有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护理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在对40例2型糖尿病患者采取相关的护理干预措施后,患者的血糖水平得到了很好的控制。结论:在2型糖尿病的治疗中采取相应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有效控制患者的血糖,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护理干预措施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自我管理处方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临床应用研究。方法:采用分组对照比较,将选择2018年1月-2019年2月在我院就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300例,动态随机分组,对照组及观察组各15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传统健康教育模式,观察组采取自我管理处方。观察两组患者BMI、FPG、2HPG、FINS、2HF、IR、HBALC分析比较这两种干预的临床效果。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BMI、FPG、2HPG、FINS、2HF、IR、HBALC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自我管理处方优于传统的健康宣教模式,能使患者BMI、FPG、2HPG、FINS、2HF、IR、HBALC得到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18.
徐宾 《航空航天医药》2012,6(6):720-721
目的:探讨来我院参加健康体检的2型糖尿病患者健康干预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10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一般资料,对其进行来健康体检及疾病干预,包括健康教育、心理护理、合理饮食及运动、规范用药、定期监测等措施,观察和比较干预前后患者的空腹血糖及餐后2 h血糖水平的变化.结果:采取干预措施后,患者的空腹血糖及餐后2 h血糖水平明显下降,提示血糖得到有效的控制并恢复正常水平,与干预前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采用来我院参加健康体检的对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护理效果较好,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血糖水平,提高了患者的遵医行为,延缓了慢性并发症的发生,有助于长期有效地控制病情.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日益加剧,老年2型糖尿病常合并各类并发症,尤其是血脂水平的异常是心血管疾病的主要诱导因素。国外研究结果显示:糖化血红蛋白(HbA1c)是心血管疾病的独立、进展性的危险因素,和血压及胆固醇一样可以作为明确预测心血管疾病的指标。因此,探讨HbA1c及血脂水平相互关系,可为老年糖尿病合并心血管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方式提供参考和依据。本研究测定了我院2009-03~2010-08的111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HbAlc及8项血脂指标,现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20.
陈延丽 《人民军医》2012,(5):445-446
由于高龄2型糖尿病患者通常病史较长、体质较弱、并发症多、用药种类复杂,容易发生严重低血糖。发病时往往需要旁人帮助、常有意识障碍,但低血糖纠正后神经系统症状即可得到明显改善或消失。2008年7月-2011年7月,我们对高龄2型糖尿病患者严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