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ELISA检测云南按蚊环子孢子蛋白的评价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技术检测疟疾媒介按蚊环子孢子蛋白(CSP),评价ELISA用于云南疟疾媒介按蚊传疟效能调查的可行性。 方法 现场捕获疟疾媒介按蚊经产蚊,每只蚊镜检3叶唾腺子孢子感染率,ELISA检测另3叶唾腺CSP;用含间日疟原虫配子体的患者血人工喂饲微小按蚊,11d后同法镜检唾腺子孢子感染率及ELISA检测唾腺CSP。在种植场捕获8种按蚊(微小按蚊、中华按蚊、多斑按蚊、迷糊按蚊、可赫按蚊、带足按蚊、菲律宾按蚊和须喙按蚊 )各龄成蚊,ELISA检测唾腺CSP。 结果 ①现场捕获经产蚊1010只,镜检唾腺子孢子阳性7只,阳性率为0.69%;ELISA检测唾腺CSP阳性8只,阳性率为0.79%;其中6只蚊两项检测均为阳性,阳性率为0.59%。两法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②人工感染36只微小按蚊,镜检唾腺子孢子阳性27只,阳性率为75.0%;ELISA检测唾腺CSP阳性29只,阳性率为80.6%;其中有26只蚊两项检测(Pv2 10CSP)均阳性,阳性率为72.2%。两法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③种植场捕获8种按蚊各龄成蚊4675只,ELISA检测唾腺CSP阳性11只,阳性率为0.24%;其中Pv210阳性9只,Pf2A10阳性2只;微小按蚊、中华按蚊和多斑按蚊ELISA检测阳性  相似文献   

2.
浅色按蚊是广泛分布于东方的蚊种,在印度半岛与西北地区也大量存在。曾报道该蚊种为中爪哇(Sundaraman等,1957)和印度尼西亚(Lien等,1975)的疟疾媒介。在印度虽有自然感染的记录,但对其传疟作用未作深入研究。Kulkarni(1983)解剖了印度中央邦的12107只浅色按蚊An.subpictus雌蚊,发现有3只唾腺子孢子阳性。本文报告以间日疟原虫人工感染自印度北方邦捕获的浅色按蚊的结果,并与已知疟疾媒介斯氏按蚊作对比观察。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观察蚊媒季节消长、嗜血习性、叮咬行为和疟疾子孢子率以研究出它们在云南湄公河上游河谷地带传疟作用的关系. 方法村内采取诱蚊灯和人工诱捕方法捕蚊;现场采取显微镜解剖蚊虫的方法观察唾腺子孢子,实验室采用ELISA技术检测蚊虫体内环子孢子蛋白(CSP). 结果村内共捕获16种按蚊.现场显微镜解剖7种按蚊,1 010只经产蚊中,发现了7只唾液腺感染子孢子;ELISA方法检测现场捕回的8种按蚊,5 154只各龄期蚊中,发现11只环子孢子蛋白阳性蚊.微小按蚊、中华按蚊、多斑按蚊子孢子阳性率(包括ELISA环子孢子蛋白阳性和镜检唾腺子孢子感染蚊)分别是0.37%、0.22%、0.32%, 昆虫接种率分别估算为9.82、3.97、2.69.这些蚊媒叮咬活动起始于黄昏,并整夜有活动,但微小按蚊夜间活动高峰出现于子夜,中华按蚊和多斑按蚊的高峰则在2100之前.它们的人血指数都在80%以上. 结论以上结果显示微小按蚊、中华按蚊和多斑按蚊是湄公河上游河谷地带的重要传疟媒介.  相似文献   

4.
云南湄公河流域上游河谷地区疟疾媒介传疟作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观察蚊媒季节消长、嗜血习性、叮咬行为和疟疾子孢子率以研究出它们在云南湄公河上游河谷地带传疟作用的关系。方法村内采取诱蚊灯和人工诱捕方法捕蚊;现场采取显微镜解剖蚊虫的方法观察唾腺子孢子,实验室采用ELISA技术检测蚊虫体内环子孢子蛋白(CSP)。结果村内共捕获16种按蚊。现场显微镜解剖7种按蚊,1010只经产蚊中,发现了7只唾液腺感染子孢子;ELISA方法检测现场捕回的8种按蚊,5154只各龄期蚊中,发现11只环子孢子蛋白阳性蚊。微小按蚊、中华按蚊、多斑按蚊子孢子阳性率(包括ELISA环子孢子蛋白阳性和镜检唾腺子孢子感染蚊)分别是0.37%、0.22%、0.32%,昆虫接种率分别估算为9.82、3.97、2.69。这些蚊媒叮咬活动起始于黄昏,并整夜有活动,但微小按蚊夜间活动高峰出现于于夜,中华按蚊和多斑按蚊的高峰则在21:00之前。它们的人血指数都在80%以上。结论以上结果显示微小按蚊、中华按蚊和多斑按蚊是湄公河上游河谷地带的重要传疟媒介。  相似文献   

5.
间日疟现症病人用复方蒿甲醚片,于治疗前及治疗后5,12和24h分别以大劣按蚊叮咬吸血感染,结果用药前按蚊的唾腺子孢子阳性率为75.82%,用药后5h有极少数吸血按蚊的胃壁卵囊阳性,但唾腺中均未检出子孢子。服药后患者血内疟原虫无性体及有性体较治疗前迅速减少,表明复方蒿甲醚能迅速杀灭红内期间日疟原虫,并能抑制其在蚊体内的孢子增殖。  相似文献   

6.
间日疟现症病人用复方蒿甲醚片,于治疗前及治疗后5、12和24h分别以大劣按蚊叮咬吸血感染,结果用药前按蚊的唾腺子孢子阳性率为75.82%,用药后5h有极少数吸血按蚊的胃壁卵囊阳性,但唾腺中均未检出子孢子。服药后患者血内疟原虫无性体及有性体较治疗前迅速减少,表明复方蒿甲醚能迅速杀灭红内期间日疟原虫,并能抑制其在蚊体内的孢子增殖。  相似文献   

7.
鉴于非洲婴儿在初生的几个月内对疟疾有抵抗力,作者等在西非的一个恶性疟高度流行区,研究了抗子孢子抗体是否能从有自然免疫的母亲被动地传给她们的子女。研究的对象为20名母亲及其新生儿。全部婴儿用血涂片法在3个月内均未检出疟原虫。恶性疟原虫子孢子是用冈比亚按蚊离体吸含配子体血感染后,饲养在实验室,然后解剖唾腺所得。疟原虫子孢子期的特异抗体是用环子孢子沉淀反应(CSP)和间接荧光抗体试验(IFA)检出的。在孵育后的未经稀释的血浆标本中,若有10%以上活的子孢子形成末端沉淀,即为环子孢子沉淀反应阳性。荧光抗体反应是用成二醛固定的恶性疟子孢子孵育血浆稀释液,然后用FITG结合的抗人IgG染色。  相似文献   

8.
为了了解子孢子在蚊虫唾腺中如何运动,法国巴斯德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利用鼠疟原虫子孢子可由期特异性的CS启动子启动表达绿色荧光蛋白(GFP)的原理,运用滞时荧光显微镜,跟踪拍摄了标记GFP的子孢子在斯氏按蚊活体内和分离唾腺中的运动过程。  相似文献   

9.
巢氏PCR判定西藏疟疾流行区传疟媒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确定西藏墨脱县疟疾流行区的疟疾传播媒介。方法根据2005、2006和2007年疟疾发病情况,在墨脱县选择了3个疟疾发病较高的自然村,采用人诱、牛诱、灯诱及清晨人房全捕等方法捕获成蚊,经形态学鉴定后麻醉处死,密封干燥,带回实验室-20℃冻存备用,采用混合样本法随机抽取10只多斑按蚊复合体为一份混合标本,提取蚊虫DNA。根据文献采用巢氏PCR扩增疟原虫小亚单位核糖体脱氧核糖核酸(SSUrDNA),并对阳性结果克隆测序,比对证实。结果共捕获按蚊5345只,其中多斑按蚊复合体5190只,带足按蚊155只,提取的360份多斑按蚊复合体混合样本DNA中发现子孢子阳性扩增样品2份,种型鉴定2份阳性混合样本均为伪威氏按蚊,PCR产物经克隆测序,NCBIBLAST同源性比对证实为疟原虫SSurDNA基因片段。结论多斑按蚊复合体中的伪威氏按蚊为西藏林芝疟疾流行区的传疟媒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斑须按蚊体内柏氏疟原子虫孢子的感染能力。方法 收集并计数感染后不同时间蚊唾液腺内子孢子数;收集感染后第20天蚊胃部、体腔和唾液腺内的子孢子及感染后第34天唾液腺内的子孢子,按不同的子孢子量分组经尾静脉注入小鼠体内,检查各实验组小鼠疟原虫感染状况。结果 1.感染后第14天,在唾液腺内发现子孢子。子孢子的密度在第20天出现一小峰,第30天达高峰,而后迅速下降。2.经尾静脉注入30个子孢子即可在小鼠体内检出红内期疟原虫。3.唾液腺及体腔内的子孢子均可使小鼠感染疟疾。4.感染后第34天唾液腺内的子孢子未能使小鼠感染疟疾。结论 不同发育时期唾液内的子孢子感染力具有差异,成熟囊合子内的子孢子尚需进一步分化、成熟才能获得感染能力。  相似文献   

11.
为了了解子孢子在蚊虫唾腺中如何运动,法国巴斯德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利用鼠疟原虫子孢子可由期特异性的CS启动子启动表达绿色荧光蛋白(GFP)的原理,运用滞时荧光显微镜,跟踪拍摄了标记GFP的子孢子在斯氏按蚊活体内和分离唾腺中的运动过程。观察结果显示,子孢子主要侵袭蚊虫唾腺泡外叶远端,在穿过基底层和腺细胞后,聚集于腺细胞外的腺泡腔中,腺泡腔直接与腺泡内管相连。在腺泡腔中,大部分子孢子聚集成球形,其他约25%的子孢子处于运动状态。其中,绝大多数进行来回运动、也有一些为圈状运动、很少有子孢子向前运动。尽管被感染蚊虫的腺泡腔中…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云南省边境地区景洪市疟疾重要传播媒介的按蚊种类、生态习性及其疟原虫子孢子感染情况。方法于2015年在景洪市选取1个历史上疟疾流行高发村曼辉龙村为调查点,6-10月每月捕蚊3 d。在调查点东、西、南、北、中5个方位各选择1户人房和畜房,采用灯诱法通宵捕捉按蚊,调查按蚊种群密度;多重PCR检测按蚊胃血,观察其嗜血习性。选择村内和村外各1处采用帐诱法捕捉按蚊,观察按蚊夜间活动规律;采用巢式PCR检测按蚊疟原虫子孢子感染情况。结果共捕获1 286只按蚊,属13种,其中中华按蚊936只(占72.8%),微小按蚊188只(占14.6%),为当地按蚊优势蚊种。按蚊的捕获来源地主要为畜房,占85.6%(1 101只)。125份中华按蚊胃血多重PCR检测结果显示,人血指数为0,猪血指数为100。中华按蚊村内叮人率为0.6只/(人·h),村外的叮人率为0.2只/(人·h),夜间活动高峰期为20∶00-22∶00。101只微小按蚊、 517只中华按蚊和40只多斑按蚊巢式PCR检测,均未发现疟原虫子孢子感染。结论景洪市按蚊媒介种群以中华按蚊为主,其次为微小按蚊。中华按蚊以嗜家畜血为主。捕获的按蚊中未检测到疟原虫子孢子感染。  相似文献   

13.
检查蚊虫唾腺子孢子是实验室疟疾研究或现场疟疾媒介调查的常用技术,以往的方法是,使用普通光学显微镜检查新鲜解剖的未经染色的唾腺和子孢子,由于看不清子孢子形态结构,只能在调节恰当的光线下,依据子孢子不同的屈光性、外观及蠕动等加以鉴别判断,往往给缺乏经验者造成很大的困难。最近我们在实验室试验用荧光素吖啶橙(Acridine orange,简称AO)染色,用轻便荧光光源  相似文献   

14.
哺乳类动物的疟疾感染是从子孢子进入血循环而后侵入肝实质细胞后开始。据报道子孢子侵入肝实质细胞是子孢子对肝细胞表膜的识别而后结合的特异性过程,此过程可为向溶酶体胺类药剂所破坏。为进一步观察这种作用,作者以伯喹和向溶酶体胺类进行了如下的实验。实验使用Hep G_2人肝肿瘤细胞。斯氏按蚊叮咬伯氏疟原虫感染的NIH/NMRI小鼠血21天后解剖,取其唾腺,在灭活鼠血清中分离获得子孢子。子孢子侵入肝细胞的试  相似文献   

15.
血传感染食蟹猴疟原虫的恒河猴,在用青蒿琥酯治疗前和治疗后4h与10h分别以大劣按蚊叮咬吸血.结果治疗前1h按蚊吸血后第13d唾腺子孢子阳性率为2.56%,治疗后4h与10h按蚊吸血后第6~10d蚊胃壁有卵囊形成,但吸血后第11~13d唾腺解剖均未查见子孢子。治疗后受感染猴血内疟原虫无性体比治疗前迅速减少,治疗后10h,未查见裂殖体。结果提示,青蒿琥酯不仅对食蟹猴疟原虫无性体具有明显杀灭作用.而且对配子体蚊体内孢子增殖也具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6.
库态按蚊为印度大部分地区及其邻国的重要传疟媒介。本文用双位点放射免疫法(IRMA)和种特异性的抗子孢子单克隆抗体(MAb)检测印度北方邦西部库态按蚊复合体中A种和B种传播疟疾的程度。在北方邦西部选择库  相似文献   

17.
以有人胎肺细胞的盖玻片置于含10%小牛血清的NCTC-135培养基培养至细胞生长接近汇合成片时,加入按蚊唾腺的伯氏疟原虫子孢子,放5%CO_2培养箱中37℃孵育,于不同时间,取培养物用Hanks缓冲盐水(HBSS)洗涤,以冷甲醇固定,再以HBSS洗后即成培养的红外期抗原片,存4℃备用。经84拉德~(60)Co照射的伯氏疟原虫子孢子,按每次30,000个子孢子的剂量静脉免疫小鼠3次,获得与红细胞期无交叉反应的抗子孢子血清。用氯喹控制小鼠的感染,取得抗红细胞期的血清。单克隆抗体有二:其一是能与伯氏疟原虫子孢子保护性表面抗原(Pb44)反应的,腹水液纯化的IgG_1,在体内可中和子孢子感染;另一种是能与子孢子表面抗原相反应并  相似文献   

18.
在研制疟疾疫苗的过程中,子孢子受到了特别的重视。蚊叮咬健康人时,子孢子进入人肝脏。有效的抗子孢子虫苗应使预防接种者不发病,从而阻断疟疾的传播。这方面的最大困难是不易得到足够研制疫苗用的子孢子。来自蚊唾腺的子孢子远远不能满足成千上万人预防接种的需要,亦不能适应基因克隆化及合成抗原蛋白的需要。“经典”的克隆化方法是先要得到与所需  相似文献   

19.
云南昭通地区位于东经103°46′~105°0′,北纬27°36′~28°27′,为间日疟流行区,嗜人按蚊是当地仅次于中华按蚊的优势蚊种,自1979年始先后对其进行了调查研究。一、调查方法与结果 (一)传疟作用定性调查1979年9~10月,在盐津县冷水乡捕捉疟疾现症病人家室内已吸血的按蚊,经现场饲养12d至子孢子成熟,成蚊和卵按许冯氏法检索定种(下同)后,解剖嗜人按蚊91只,腺子孢子阳性率9.89%;解剖江苏按蚊7只,腺子孢子阳性2只。 1984年7~9月刘昌楷等在绥江县和平乡于清晨定点捕捉15~25户人房室内按蚊,将谢拉氏5~7期  相似文献   

20.
虽然人们能够计算蚊媒唾腺中的子孢子数及由之形成的红外期潜隐体数,但这两者都无助于计算蚊媒吸血时释放的子孢子数。所以本文作者在此报道了一种动态的子孢子释放模型。克隆化的雌性斯氏按蚊,羽化4~7天,用薄膜法喂以培养的含有恶性疟原虫配子体的虫血。7天后检查5~10只雌蚊的中肠,观察卵囊。经薄膜吸血16天后至少有9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