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荆州地区精神科护士职业倦怠的现况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自编一般资料问卷、护士压力源问卷(NJSQ)、自尊量表(SES)、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护士工作倦怠量表(N-MBI)对224名在职精神科护士和200名综合医院护士进行问卷调查。对量表结果进行统计分析,了解护士职业倦怠的状况及影响因素。结果①精神科护士所受工作压力整体水平与综合医院护士比较无统计学差异;职业倦怠状况较综合医院护士高(t=3.43,P0.05);②个人月收入越低,职业倦怠程度越高;病房护士的职业倦怠程度高于门诊;工作职称越高,职业倦怠程度越低;③职业倦怠量表中情绪耗竭、去人格化维度与护士工作压力源5个方面均存正相关,而个人成就感呈负相关;④回归分析结果提示,护士工作的总压力源对情绪衰竭、工作冷漠感和个人成就感3个维度均具有预测作用;个人月收入和职称对情绪衰竭和个人成就感2个维度均具有预测作用;岗位对情绪衰竭有预测作用;工作量及时间分配对工作冷漠感具有预测作用。结论护理工作压力源及个人因素对精神科护士职业倦怠的3个维度具有预测作用,改善相关的影响因素,有助于改善职业倦怠感,提高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精神科护士职业倦怠水平及与职业压力的关系.方法 采用Maslach工作倦怠量表—人类服务版和中国护士工作压力源量表对河北省精神病医院的107名护士进行调查.结果 精神科护士存在较高程度的职业倦怠;精神科护士职业倦怠各维度及总分与职业压力各维度间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r=0.184~0.428,P<0.05);倦怠水平不同的精神科护士在管理及人际关系方面存在显著差异(t=-4.460,P<0.01).结论 精神科护士职业倦怠较高,并受管理及人际关方面的压力影响.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目前精神科护士的职业倦怠现状。方法采用一般资料表和职业倦怠问卷(MBI)对我院154名护士进行测试。结果①154名精神科护士在情感耗竭维度上处于中高水平为70.83%;去人格化程度较轻仅31.08%的调查对象处于中高水平;个人成就感低下维度上处于中高水平为76.57%;②男性精神科护士个人成就感低下维度显著高于女性精神科护士(t=-3.52,P<0.01);情感耗竭维度精神科护士男性显著高于女性(t=2.23,P<0.05);③倒班精神科护士情感耗竭维度显著高于不倒班精神科护士(t=-2.14,P<0.05);去人格化维度上精神科护士倒班显著高于不倒班的(t=-2.85,P<0.01);④不同护龄精神科护士在情感耗竭维度上有显著差异(F=5,61,P<0.01),进一步多重比较表明护龄11~15年、16~20年明显高于其他护龄阶段;⑤不同职称的精神科护士在情感耗竭维度上有显著差异(F=4.36,P<0.01)。结论精神科护士存在严重的职业倦怠,在性别、倒班、护龄、职称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精神科护士对2013年5月1日颁布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下称《精神卫生法》)的知晓程度,探讨提高精神科护士《精神卫生法》相关知识的对策。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笔者医院的101名精神科护士进行调查。结果①精神科护士对《精神卫生法》知晓程度不理想,《精神卫生法》知识的平均得分为(13.97+0.51)分,正确率为37.76%;②精神科护士对《精神卫生法》中的部分内容认识存在严重缺陷。结论①精神科护士应重视对《精神卫生法》等法律条文的学习;②加强在职法律知识的教授;③加强临床过程中法律知识的学习,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精神科青年护士的心理健康状况。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袁对67名精神科青年护士进行调查并与中国青年常模对比分析。结果精神科青年护士的焦虑、抑郁、强迫、人际关系敏感因子分均显著高于中国青年常摸,阳性因子分≥2的捡出率最高为焦虑症状,≥3捡出率最高为强迫症状。结论精神科部分青年护士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需采取相应的心理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精神科护士工作职业倦怠及其与人格特征的关系,进而提供一些有效的应对措施.方法 采用护士职业倦怠问卷(MBI)、艾森克个性问卷成人版(EPQ),对某精神病医院精神科临床一线80名护士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 精神科护士情感耗竭、个人成就感低于综合医院护士(P<0.01),去人格化倾向高于综合医院护士(P<0.05);情感耗竭同EPQ精神质呈显著正相关(r=0.543,P<0.01);个人成就感与神经质呈负相关(r=-0.321,P<0.05);性别、工龄与职业倦怠未构成显著差异性.结论 精神科护士职业倦怠水平较综合医院护士低且受个性特征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目的 调查精神科三班倒护士的工作压力状况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77名精神科三班倒护士作为研究组,73名非三班倒护士作为对照组.对其工作压力和相关情况及生活质量进行调查,比较两组护士工作压力的程度及生活质量的状况,探索影响三班倒护士工作压力及生活质量的因素.结果 研究组护士在护士工作压力量表的5个压力源维度中,护...  相似文献   

8.
精神科护士共情能力和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精神科护士共情能力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中文版杰弗逊共情量表对我院150名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①精神科护士的共情能力评分为(105.57±11.87)分,处于中高水平;②学历高的护士共情能力评分明显高于学历低的护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③职称高的护士共情能力评分反而降低,呈现出负相关(F=6.23,P<0.05);④护士的职业倦怠程度与共情能力呈负相关(P<0.005);⑤护士的工龄及与其他工作人员的关系均与共情能力呈正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精神科护士的共情能力相对较好,共情能力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北京市部队医院护士的职业倦怠情况,探讨职业倦怠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护士基本情况调查表和职业倦怠量表(MBI)对北京市部队医院的1266名护士的职业倦怠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①被调查的1266名护士MBI情感衰竭维度、去人格化维度、低成就感维度分值平均为(18.75±10.24)分、(4.83±5.27)分、(30.87±10.61)分;低于Maslach样本组(P<0.01);②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护士职业倦怠的主要影响因素为毕业院校、健康状况、年龄、生育状况(t=3.613,-3.220,-2.999,2.686,P<0.01),决定系数R2为0.075,可解释总变异量的7.5%。结论部队医院护士的职业倦怠总体处于较高水平,医院管理者应当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降低护士职业倦怠的发生程度,以促进部队医院护士的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10.
北京市社会福利机构护士职业倦怠调查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护士的心理健康状况直接关系到医疗卫生服务的质量.护士一旦出现职业倦怠,就会对自身、团体、服务对象产生明显影响[1].本文调查北京市福利院护士的职业倦怠现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