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应用高分辨CT扫描,对筛板形态及其邻近筛小房和蝶窦的关系进行研究。成人141例,男76例,女65例,平均年龄48.5岁。将筛板形态分为直线型(或弧形)、前方凹、后方凹、前后凹4类。CT显示筛板左右形态呈直线型占55%(156侧),前方凹占23%(65侧),后方凹占13%(37侧),前后凹占9%(24侧),男女左右未见明显差异。其中直线型男性占49%(74侧),女性较多占63%(82侧),相差显著(P<0.05)。筛板左右形态对称约占50%(71侧),男为38例,女为33例,并以直线型构造较多,约占36%(51侧)。筛板邻近2个小房者占47%(133侧),…  相似文献   

2.
鼻窦真菌病少见,但近年来有增多倾向,据认为可能与经常使用抗生素和激素有关。本文报告一例。患者62岁,女性。主诉鼻塞、流涕,一周前上感后出现血涕。检查见左鼻腔粘膜苍白,伴鼻息肉。X线摄片:左上颌窦有弥漫性阴影增强,但未见块状阴影,无骨质破坏。该窦穿刺造影显示斑纹状不规则阴影。CT检查:左上颌窦、鼻腔及筛窦粘膜均有密度轻度增加的阴影,左侧  相似文献   

3.
鼻内窥镜界窦手术是近二十年来界外科学的重大进展,它使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的治疗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为提高手术的准确性和成功率,手术前必须充分了解病变的程度和范围。CT扫描在显示鼻窦病变程度和范围,尤其是骨质及骨与软组织关系方面具有优势,已成为内窥镜手术前首选影像学检查手段。一、CT扫描技术1987年神经放射学家Zinreich首先细致探讨了鼻窦CT扫描对鼻内窥镜鼻窦手术的重要意义,并提出了鼻窦CT扫描的技术条件和方法,已为临床广泛应用。1.鼻窦CT扫描的基线及层厚:临床以冠状位扫描为主,轴位(水平位)扫描基线为听眶…  相似文献   

4.
鼻窦CT扫描与鼻内窥镜鼻窦手术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相似文献   

5.
感受性嗅觉减退常见于变态反应或感染性鼻窦炎伴有鼻阻的患者,慢性鼻炎患者常有波动性嗅觉减退。除吸入气流到达嗅裂受阻以外的因素也可能影响嗅觉,嗅感受器在鼻腔内的分布也未完全阐明。作者利用106例因鼻病行CT扫描的门诊患者的资料,于受检前询问其左、右侧嗅觉感受能力,分为极好、差和丧失三级,由2名耳鼻喉科和3名神经放射科医生共同对鼻部36个解剖部位的大小、外形、模糊程度与患者回答的嗅觉状态进行对比观察。结果发现:各解剖结构的大小与嗅觉状态间无明显相关性;仅在左侧有病变(如上颌窦、前筛窦、鼻丘气房、蝶窦昏…  相似文献   

6.
鼻窦CT扫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鼻窦CT扫描已成为功能性鼻内窦镜治疗鼻窦炎的术前必不可少的检查方法。本着重论述了鼻窦CT的检查方法,正常及正常变异的CT表现,鼻窦炎症的基本CT征象。  相似文献   

7.
鼻腔及鼻窦解剖结构在CT仿真内窥镜下的显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鼻腔及鼻窦解剖结构在螺旋CT仿真内窥镜 (VE)和常规冠状位扫描图像上的显示特点。方法 :经过螺旋CT冠状位扫描或轴位扫描的原始数据被传输到工作站上 ,然后利用NAVIGATOR软件行VE成像 ,调节阈值 ,观察窦口 鼻道复合体等解剖结构 ,测量必要的参数。结果 :鼻甲、鼻道和窦口 鼻道复合体等结构在仿真内窥镜下能更好地被显示 ,骨性解剖显示尤其清晰 ,VE和冠扫两种方法的显示效果有显著性差异(P <0 .0 5 )。因VE显示级别较高 (秩和大 ) ,所以VE的显示效果优于冠扫。钩突、筛泡、半月裂和筛漏斗在VE和冠扫图像上的显示率基本一致 ,额隐窝、鼻额管的显示率较低。结论 :VE显示在评价鼻腔及鼻窦解剖结构方面具有重要的价值 ,有助于放射科及耳鼻咽喉科医师更好地认识其特点  相似文献   

8.
鼻窦症状与鼻窦CT扫描相关性的前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面部胀痛和头痛常被普通内科医师当做鼻 -鼻窦炎治疗并请耳鼻咽喉专科医师会诊 ,因而有必要寻求一套对鼻窦炎症状进行评估和治疗的通用准则。对鼻 -鼻窦炎的诊断主要基于病史和体查 ,上颌牙痛、窦腔透照异常、对减充血剂反应不良、病史或体查发现脓涕均为诊断鼻窦炎的单一预测因素 ,CT则主要用于确定病变范围、监测治疗反应、协助制定手术方案。单独 CT扫描作为鼻窦炎第一线诊断手段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不高。目前对于鼻窦炎症状和鼻窦 CT表现严重程度之间的相关性尚无一致意见 ,为此 ,该文对鼻窦炎症状的严重程度与 CT扫描表现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作者对1978~1988年间因检查眼眶肿瘤作CT的100例病人进行分析,以研究导致中鼻道狭窄的解剖学变异和估计无症状的鼻窦感染。本组病例包括海绵状血管瘤52例、视神经鞘脑膜瘤34例、眼眶皮样囊肿14例。所有病例须经高清晰度的双平面CT检查,包括鼻窦和眼眶;眼眶肿瘤在任何方面均不影响鼻窦。因此仅以  相似文献   

10.
对鼻窦CT扫描者在检查前用鼻窦炎症状问卷(SNOT-20量表)进行调查,将调查结果与CT扫描结果作半定量分析。SNOT-20量表包括鼻腔症状、鼻旁症状、睡眠、社会交往、情感方面的20个鼻窦炎症状,每个症状从无症状到最严重分5级。每个病人总的分值从0~100,0分为无症状。1~33分为轻度,34~66分为中度,67~100分为重度。CT扫描用120kV,500mA,扫描用冠状位,从额窦到鼻额管层厚3mm,鼻额管到蝶窦后壁5mm层厚。前组筛窦、后组筛窦、上颌窦、额窦、蝶窦分别按单侧计算,0分为正常,…  相似文献   

11.
12.
鼻窦CT检查照射剂量高于必须水平是有待解决的问题。用人头部模型持续高千伏峰值鼻窦轴位及冠状位CT扫描。连续扫描6张图像中任何一张均低于临床使用的毫安秒值获得的成功。当千伏峰值持续120kvp时,每套扫描片毫安秒(mAs)值大约减少50%,以此种方式进行减少mAs值,在轴位由451减到16mAs,冠状位由503减到23mAs,虽然检测CT值的标准差增加,剂量水平轴位减少27~28倍,冠位上减少21~22倍,所得图象均有诊断意义。对90例病人随机分组进行CT扫描,前60名均匀分6组,用上述规律减少剂量;另外30名用最低剂量的mAs值扫描,冠状扫描中,所用的各种低mAs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慢性鼻窦炎患者的“鼻涕倒流”、“咳嗽”症状和术前鼻窦CT进行分析,评价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对2005年3月至2005年6月间因慢性鼻窦炎拟行鼻内镜手术的63例患者术前及术后6个月症状做SNOT-20(Sino-Nasal Outcome Test 20)量表评估,并对其术前CT冠状位骨窗进行Lund-Mackey评分,比较不同的CT评分与SNOT-20量表中“鼻涕倒流”、“咳嗽”症状评分之间的异同,研究症状评分与CT评分之间的关系。结果术前“鼻涕倒流”症状的SNOT-20量表评分与后组鼻窦CT的Lund-Mackey评分之间的Pearson相关系数r为0.714(P<0.01),与前组鼻窦CT的Lund-Mackey评分之间的Pearson相关系数r为0.173 (P>0.05);“咳嗽”症状的SNOT-20量表评分与后组鼻窦和前组鼻窦CT的Lund-Mackey评分之间Pearson相关系数分别为0.213(P>0.05)和0.097(P>0.05)。结论“鼻涕倒流”症状与后组鼻窦病变有关。  相似文献   

14.
15.
本文研究了有鼻窦炎及相关症状和无鼻窦炎症状的人群中的头颅冠状CT扫描结果,统计它们在放射影象学上鼻腔及鼻窦异常的发生率,以阐明头颅冠状CT扫描在鼻窦疾病中的诊断价值。研究对象是100例有单纯鼻窦炎症状并排除了鼻腔其他疾病的病人和82例患眼眶病而无鼻窦炎病史的病人,全部病例均为18~72岁的成年人。方法是连续冠状CT扫描,放射影象学指包括蝶窦、前组筛窦、后组筛窦、额窦和上颌窦的粘膜增厚和窦腔浑浊,还涉及了上颌骨囊肿、变异弯曲的中鼻甲、泡状鼻甲和鼻中隔偏曲等。作者重要发现是:①头颅冠状CT扫描发现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鼻窦骨化纤维瘤的CT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鼻窦骨化纤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及CT表现,对比CT表现及术后病理诊断。结果鼻窦骨化纤维瘤的CT表现为鼻窦内单发类圆形或不规则性高密度肿块,部分区域可见低密度影,其周边出现完整骨性包壳,呈膨胀性生长,周边组织受压变形但分界清楚。8例均诊断为鼻窦骨化纤维瘤,与术后病理相符。结论鼻窦内圆形或类圆形高密度影,密度均匀或不均匀,部分区域内见低密度影,表面为厚薄不均的骨壳,界限清楚,为骨化纤维瘤的CT表现特点。  相似文献   

17.
鼻窦炎症性疾病的CT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鼻窦内窥镜手术的开展,鼻窦CT已成为指导诊断和治疗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8.
鼻外经鼻窦行视神经管减压开放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景礼  宋维贤 《耳鼻咽喉》1998,5(4):215-217
本文报告应用CT扫描诊断的130例视神经管骨折病人的治疗经验。男性122例,女性8例;年龄6-58岁,平均28.0岁。对130例患者鼻外经鼻窦行视神经管减压开放术,总有效率为64.62%。本文就该病的发生机制、手术适应证及手术方法进行讨论,认为术前有光感的患者,术后有效率高。对无光感患者,不盲目手术,经脱水及激素治疗观察后,选择性地进行手术,大大提高了手术的总有效率,视神经管减压开放术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9.
鼻窦CT冠位扫描对鼻窦内窥镜手术的指导意义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为探讨鼻窦CT冠位扫描对鼻窦内窥镜手术的指导意义,将260例(466侧)鼻窦疾病患者的CT冠位扫描所见与内窥镜鼻窦手术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鼻窦CT冠位扫描与临床诊断符合率为99.2%。认为,通过影像学检查指导鼻内窥镜手术,有助于术中识别鼻腔鼻窦的各种解剖变异,这对于手术的难易估计及并发症的预防均起着积极作用,并同时指出CT冠位扫描尚存在一定局限性。  相似文献   

20.
作者回顾连续100例鼻科门诊病人的CT资料,包括鼻及鼻窦轴面及冠状面扫描,层面间距4mm。窦腔混浊程度评分:正常0分;粘膜轻度增厚1分;粘膜重度增厚2分;整个窦腔混浊或出现液面3分。计算额窦、上颌窦、前组筛窦、后组筛窦、蝶窦,左右共10个窦的总分,每个病例得0~30分。结果:①88%病例显示窦腔混浊,83%上颌窦受累;70%筛窦受累(63%前组;57%后组);60%额窦受累;49%蝶窦受累。过敏性鼻炎病例:窦腔正常或1至2窦腔粘膜增厚,各病例总分0~4;慢性鼻-鼻窦炎病例:多个窦腔粘膜增厚,有些表现为窦腔整个混浊,各病例总分5~22;鼻息肉病:所有窦腔均混浊、鼻腔上部透明度降低或窦壁缺钙,各病例总分23~30。②中鼻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