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6层螺旋CT诊断主动脉瘤及主动脉夹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16层螺旋CT诊断主动脉瘤及主动脉夹层的临床应用价值。材料和方法:采用触发扫描技术对37例主动脉瘤及25例主动脉夹层患者行快速容积扫描,原始图像在工作站(VB10B)行二维及三维重建。结果:11例胸主动脉瘤中,真性动脉瘤9例,假性动脉瘤2例;腹主动脉瘤26例中,位于肾动脉水平以上8例,肾动脉水平以下18例,表现为主动脉局限性管腔增宽。25例主动脉夹层中Ⅰ型6例、Ⅱ型4例和Ⅲ型15例,显示真、假两腔及撕裂的内膜片23例。结论:16层螺旋CT对显示主动脉瘤及主动脉夹层具有无创、快速检查的优势,各种重建技术结合运用可为临床手术治疗提供丰富的影像信息。  相似文献   

2.
主动脉夹层是指主动脉内的循环血液通过内膜破裂口进入主动脉中层形成的血肿,是一种极为严重的大动脉疾病。又称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或主动脉夹层血肿。90%患者伴有高血压或马凡(Marfan)综合症。发病年龄多在40岁以上。相关病因如下:(1)高血压,(2)结缔组织遗传缺陷性疾病。  相似文献   

3.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起病急骤,进展迅速,发病0~48h内病死率由360%升至75%。在急性期内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进行准确定位,及时治疗,可以显著提高患者生存率。搜集我院自2005年3月至12月行急诊螺旋CT三维动态增强血管成像(3D DCE SCTA)检查39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资料,探讨3D DCE SCTA对急性期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4.
螺旋CT血管造影在主动脉病变中的应用   总被引:51,自引:1,他引:50  
目的评价螺旋CT血管造影在主动脉病变中的作用。方法42例主动脉病变患者进行了螺旋CT增强扫描,其中包括主动脉夹层、主动脉瘤、假性动脉瘤、主动脉缩窄和离断、大动脉炎。应用5mm床进速度和3或5mm层厚(螺距=1.67或1)进行扫描,在工作站进行各种重建。结果14例主动脉夹层,多平面重组(MPR)较好地显示夹层和血栓范围以及弓部血管受累情况;表面覆盖显示(SSD)见内膜片呈螺旋状剥离,不能区分真假腔;最大密度投影(MaxIP)不能提供更多的信息。22例腹主动脉瘤(AAA),SSD清晰显示动脉瘤的范围和与周围血管的关系;MPR显示壁内血栓的范围;MaxIP则显示了血管壁的钙化和血管内支架的位置及支架周围情况。MPR较好显示了假性动脉瘤与管腔的关系及动脉破口。3例先天性主动脉病变,SSD能清晰显示血管的连接关系,而MaxIP和MPR不能提供更多的信息。结论螺旋CT血管造影是评价主动脉病变较好的影像方法,可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多的信息  相似文献   

5.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是主动脉最常见的急诊性疾病,由于缺乏特异性的临床症状,易被误诊为其他疾病而迅速死亡。发病后48h病死率达36%~71%,合并器官缺血者,病死率高达60%。随着多排螺旋CT的应用,其快速、大范嗣的扫描,高质量的后处理技术.已成为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首选和最可靠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诊断动脉病变的CT检查技术发展迅速,如主动脉瘤、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或主动脉破裂时,快速进行CT扫描及注射对比剂增强CT扫描检查。十六排螺旋CT的出现实现了全主动脉的CT血管造影,一次螺旋CT扫描可采集16层图像,极大的改善了CT血管造影的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在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诊断和临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18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均进行了16层螺旋CT胸腹联合增强扫描并将原始数据在Vitrea2工作站进行多平面重建(MPR)、容积重建(VR)、最大密度投影法(MIP)等后处理。结果:18例均很好地显示了主动脉全程及其分支,真腔、假腔、内膜片及夹层动脉瘤的部位、范围得到满意显示。结论:MSCTA是诊断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准确、快捷、有效的首选方法,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智能跟踪对比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Smart-prep contrast enhanced 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简称,Smart-Prep CEMRA)在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疾病诊断中的价值。材料和方法:采用GE Signa CV/i型1.5T磁共振扫描仪对39例临床怀疑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疾病进行Smart-Prep CEMRA检查。结果:全部病例均获得清晰的主动脉夹层动脉瘤造影图像。结论:采用Smart-Prep CEMRA能清晰显示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图像,具有很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对主动脉夹层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了经手术和随访证实的21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MSCT表现。结果诊断符合率为100%,均能辨别真假腔;可以清楚显示主动脉分支受累及情况及显示破口位置。结论 MSCT对主动脉夹层诊断及随访有着重要的价值,是首选影像学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0.
螺旋CT在主动脉夹层腔内隔绝术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 探讨螺旋CT血管成像在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腔内隔绝术后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31例StanfordB型夹层动脉瘤腔内隔绝术采用螺旋CT评估,26例单用螺旋CT评估,5例加做MR血管造影(MRA),判断裂口位置、夹层真假腔、夹层范围。结果 螺旋CT显示近端裂口的敏感性为100%,夹层动脉瘤真假腔的识别率为100%;近端裂口位置与术中DSA所见相符合者29例,准确性为93.54%,2例与DSA不符合者,未影响手术方案以及移植物的选择。夹层范围识别的准确性为100%,基于CT结果选择移植物的准确性为100%。结论 CT增强像适合裂口的评判、相关数据的采集。其他多种方式的重建有利于整体解剖形态、夹层范围的观察。模拟内窥镜成像对裂口观察有较大帮助。螺旋CT在腔内隔绝术的术前评估中有重要价值,可作为常规术前检查。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CTA)对主动脉夹层的诊断及临床分型中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例主动脉夹层患者均行多层螺旋CT胸腹主动脉联合扫描并进行最大密度投影(MIP)、多平面重建(MPR)、容积重建(VRT)等后处理。结果20例均较好地显示了真假腔和主动脉夹层内膜瓣,显示破121位置18例,显示分支血管受累情况16例,按DeBakey分型:Ⅰ型8例,Ⅱ型1例,Ⅲ型11例。出现胸腔积液9例,出现心包积液1例。结论多层螺旋CTA是诊断主动脉夹层首选的无创性检查方法,并能提供准确的临床分型,对临床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主动脉夹层的CT诊断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本文报道了CT检查主动脉夹层17例。主动脉夹层的典型CT表现为内膜钙化内移、撕裂的内膜瓣片及真、假腔的显示等。本组运用动态扫描及薄层扫描显示夹层效果较好。文中并讨论了本病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16排CT扫描和多平面重建技术(MPR)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对7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CT征象进行分析,了解该病的特征性CT征象。结果:CT诊断的直接征象为不同密度的真、假两腔及剥离的内膜瓣、钙化内移的内膜,多平面重建技术(MPR)的运用使夹层动脉瘤的诊断更加准确、客观。结论:16排CT扫描和多平面重建技术(MPR)的运用是诊断主动脉夹层动脉瘤首选的影像学方法,具有准确、快速、无创伤的特点。对该病的诊断具有划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对主动脉动脉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5例主动脉瘤患者于临床症状出现后进行多层螺旋CT平扫加增强扫描并利用原始数据在AW4.3工作站进行MPR及VR后处理。结果横轴位图像上可观察到真假腔形态、大小、剥脱的内膜片、破口位置及内膜和主动脉壁钙化,MPR重建图像能观察主动脉弓受累情况,确定内膜剥离范围,显示内膜与各分支血管之间的关系,按DeBakey分型,本组患者表现为Ⅰ型4例,Ⅱ型2例,Ⅲ型19例。结论多层螺旋CT能直观、立体显示真、假腔的形态、大小,破口位置及其与大分支血管的关系,因而它应是诊断夹层动脉瘤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5.
螺旋CT在主动脉夹层诊断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性主动脉夹层属危重急症,发病急,预后差,尽管外科手术及药物治疗有长足进步,但围手术期病死率仍很高.应用螺旋CT扫描、螺旋CT血管造影(spiral CT angiography)及影像后处理功能,使图像分辨率明显提高,能够明确主动脉夹层的类型并了解其形态变化,为临床内科及外科制定手术计划提供精确的影像信息,从而减少病死率.本文对22例螺旋CT诊断的主动脉夹层作了回顾性分析,并探讨螺旋CT扫描及SCTA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6.
主动脉夹层螺旋CT血管造影及与其他影像诊断的比较   总被引:9,自引:4,他引:5  
目的 探讨螺旋CT血管造影 (SCTA)对主动脉夹层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 43例经手术证实的主动脉夹层患者临床资料进行研究 ,对照手术结果评价SCTA对诊断主动脉夹层、并发症以及分型的准确性 ,并与磁共振血管造影 (MRA)、X线血管造影(XRA)包括DSA、彩色超声包括经胸超声 (TTE)和经食管超声 (TEE)等影像诊断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SCTA、MRA、XRA、TTE、TEE对主动脉夹层的诊断率分别为 10 0 %、10 0 %、92 .3 %、87.5 %、10 0 % ;分型准确率SCTA、MRA、XRA、TTE分别为 95 .3 %、93 .6%、92 .3 %、81.3 % ;SCTA分辨率高 ,对主动脉夹层诊断和分型的准确率均在 95 %以上 ,且以扫描快、图像直观、不受金属植入物及病重的限制、微创而较其它影像检查应用更广泛。结论 SCTA对主动脉夹层的诊断、分型、数据测定、术前模拟、术后随访等综合方面较其他影像诊断有明显的优势 ,应用范围更广 ,可作为主动脉夹层诊断的首选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MR仿真内镜(MRVE)对胸主动脉解剖及病变的临床应用价值。探讨其成像方法及存在缺陷。方法:对20例健康检查者及33例临床考虑胸主动脉病变的患者行MR三维动态增强扫描血管成像(3D-DCE-MRA)检查,将其原始数据进行仿真内镜重建处理,观察其对血管内表面解剖及病变的显示能力。结果:MRVE直观地显示胸主动脉解剖及病变情况,21例夹层动脉瘤,MRVE清楚地显示夹层动脉瘤入口,内膜移位及瘤腔情况;对主动脉瘤及大动脉炎可显示其扩张或缩窗的内腔结构;对法乐氏四联征,清楚地显示主动脉骑跨及骑跨程度;半环状伪影为MRVE主要存在的伪影。结论:MRVE能直观地显示胸主动脉内壁的解剖及病变情况,可作为临床怀疑胸主动脉病变患者的常规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18.
主动脉夹层是严重危及病人生命的心血管疾病,近年来,随着螺旋CT成像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其影像学特征越来越多的被认识,显示了螺旋CT的优越性。本文回顾性分析了7例主动夹层动脉瘤的螺旋CT表现,结合文献报告分析,以期提高对本病的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19.
主动脉病变的CT诊断与鉴别诊断:兼论其血流动力学曲线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笔者分析了100例主动脉病变的CT表现并试图探索它们的血流动力学变化曲线,包括(真性)主动脉瘤,假性动脉瘤,夹层动脉瘤,大动脉炎和主动脉硬化,通过CT直接增强扫描可对这些病变作出了诊断与鉴别诊断,应注意病变范围、形态、内腔结构,壁钙化程度等征象。CT值-时间曲线初步比较观察结果表明,各种主动脉病变有些差异,反映了血流速度有所不同。主动脉瘤和夹层动脉瘤的假腔血流速度较慢,这是较多形成附壁血栓的原因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螺旋CT扫描技术及三维重建技术在诊断中的应用。方法: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13例行螺旋CT增强扫描.原始图像在工作站进行MPR或三维重建。结果:横轴位图像上可以观察到真假腔内膜片、破口位置及主动脉壁钙化。MPR及三维重建图像能观察主动脉弓受累情况,确定内膜剥离范围,显示内膜与血管之间的关系.按DeBaKey分类法,Ⅰ型5例,Ⅱ型3例,Ⅲ型2例。结论:多层螺旋CT是诊断主动脉夹层较好的影像方法,其多种后处理方法对临床诊断及治疗帮助较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