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结直肠癌是目前世界上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化疗药物的使用在结直肠癌治疗中取得了较大进展,但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仍然存在个体化差异。遗传因素是造成药物反应存在个体差异的主要原因。检测遗传标志如单核苷酸多态(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可以预测患者的治疗疗效和不良反应,为结直肠癌患者的个体化治疗提供依据。目前,研究者们已通过候选基因策略和全基因组策略找到一些用于预测结直肠癌药物疗效和不良反应的遗传标志。本文将根据两种策略的研究结果概述结直肠癌药物遗传学的最新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2.
目前手术仍然是结直肠癌最主要的治疗手段,也是唯一可以根治的方法。美国的数据表明,结直肠癌近年来发病率在逐渐下降。1990—2007年,结直肠癌死亡率下降35%,可能与诊断技术的提高及治疗方法的改进有关^[1]。化疗在其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包括根治术后的辅助化疗以及晚期患者的姑息性化疗。 相似文献
3.
近来临床试验数据表明对结直肠癌手术切除后具有复发危险的选择性患者辅助化疗具有较大的价值.用5-氟脲嘧啶和左旋咪唑作为单一治疗的辅助化疗可减少Dukes'C期(淋巴结转移)结肠癌患者的复发和死亡率.尽管外科辅助治疗对选择性结直肠癌患者有效,但不理想,不是对所有患者有益,减少肿瘤复发率和死亡率只有30%~40%.许多患 相似文献
4.
5.
以氟尿嘧啶、奥沙利铂、伊立替康为基础的化疗是转移性结直肠癌的主要治疗方法.近年来许多研究探讨了这些不同活性药物之间的联合应用,并进行了多种联合治疗模式的尝试.多项临床试验表明,交替方案化疗有效率高且毒性较低,为转移性结直肠癌的联合化疗拓展了新的领域. 相似文献
6.
结直肠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随着新药物的应用,使其化疗效果取得了较大的进步,但是耐药仍然是结直肠癌患者化疗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研究显示,不同患者的肿瘤组织中药物代谢相关酶的表达及活性也不尽相同,这可能是影响化疗疗效和预后的关键因素之一。本文就此作一综述,探讨药物相关酶对结直肠癌化疗疗效和预后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7.
分子靶向药物治疗是特异性针对肿瘤发生、发展、浸润与转移等环节的一种新的药物治疗方法。结直肠癌患者中特异性靶向肿瘤细胞药物的应用是近年研究的热点。现综述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抑制剂、环氧合酶(COX)-2抑制剂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抑制剂等分子靶向药物在结直肠癌中的研究和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8.
氟尿嘧啶 ( 5- FU)是结直肠癌的主要辅助治疗药物。 5- FU最初进入临床是作为单剂快速静脉推注 ,有效率一般都低于 2 0 % ,效应维持时间短 ,对生存期几无影响。约半数以上病人会出现化疗不良反应 ,不能耐受化疗而推迟化疗或减量也时有发生。文献还曾有化疗致死病例报道[1] 。近年来 ,随着对其代谢、药理和耐药机制的了解 ,将给药方式由传统的静推改进为持续输注及联用生化调节剂 (四氢叶酸钙等 )等方法提高了 5- FU的疗效并减低了治疗的毒副作用。1 998年 5- FU联用四氢叶酸钙 ( CF)长程持续输注辅助化疗经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 ( NIH)…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价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化疗中血清癌胚抗原(CEA)水平的变化与化疗疗效的关系。方法 对伴有血清CEA水平升高的145例晚期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不同血清CEA变化组疗效的差异。结果 一线化疗后44例(30.3 %)患者血清CEA水平降低,继续原方案疾病控制41例(92.2 %),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PFS)9个月。15例(10.3 %)患者血清CEA水平稳定,继续原方案化疗疾病控制12例(80 %),中位PFS 8.0个月。86例(59.3 %)患者血清CEA水平升高,其中50例患者继续原方案化疗,获益患者为12例(24 %),中位PFS 4.5个月;另36例改为二线方案化疗,疾病控制14例(38.9 %),中位PFS 6.0个月。结论 在不适合用影像学指标进行疗效评价的晚期结直肠癌化疗过程中,CEA水平的变化作为化疗疗效的评价指标有一定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10.
分子靶向药物治疗是特异性针对肿瘤发生、发展、浸润与转移等环节的一种新的药物治疗方法.结直肠癌患者中特异性靶向肿瘤细胞药物的应用是近年研究的热点.现综述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抑制剂、环氧合酶(COX)-2抑制剂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抑制剂等分子靶向药物在结直肠癌中的研究和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评价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化疗中血清癌胚抗原(CEA)水平的变化与化疗疗效的关系.方法 对伴有血清CEA水平升高的145例晚期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不同血清CEA变化组疗效的差异.结果 一线化疗后44例(30.3%)患者血清CEA水平降低,继续原方案疾病控制41例(92.2%),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PFS)9个月.15例(10.3%)患者血清CEA水平稳定,继续原方案化疗疾病控制12例(80%),中位PFS 8.0个月.86例(59.3%)患者血清CEA水平升高,其中50例患者继续原方案化疗,获益患者为12例(24%),中位PFS 4.5个月;另36例改为二线方案化疗,疾病控制14例(38.9%),中位PFS 6.0个月.结论 在不适合用影像学指标进行疗效评价的晚期结直肠癌化疗过程中,CEA水平的变化作为化疗疗效的评价指标有一定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评价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化疗中血清癌胚抗原(CEA)水平的变化与化疗疗效的关系.方法 对伴有血清CEA水平升高的145例晚期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不同血清CEA变化组疗效的差异.结果 一线化疗后44例(30.3%)患者血清CEA水平降低,继续原方案疾病控制41例(92.2%),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PFS)9个月.15例(10.3%)患者血清CEA水平稳定,继续原方案化疗疾病控制12例(80%),中位PFS 8.0个月.86例(59.3%)患者血清CEA水平升高,其中50例患者继续原方案化疗,获益患者为12例(24%),中位PFS 4.5个月;另36例改为二线方案化疗,疾病控制14例(38.9%),中位PFS 6.0个月.结论 在不适合用影像学指标进行疗效评价的晚期结直肠癌化疗过程中,CEA水平的变化作为化疗疗效的评价指标有一定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西妥昔单抗联合化疗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有效性、安全性和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2006-11-2009-02,我院共有11例患者,均经病理组织学确诊为晚期转移性结直肠癌,联合FOLFIRI或FOLFOX方案治疗,西妥昔单抗首剂400 mg/m2,以后每周250 mg/m2维持.结果:11例患者治疗后3例CR,1例PR,6例SD,1例PD,有效率36.4%,疾病控制率90.9%.主要的不良反应为痤疮样皮疹,治疗后生活质量改善较好.结论:西妥昔单抗联合化疗治疗晚期转移性结直肠癌有效,除皮疹外,并未增加化疗的毒副反应,治疗后生活质量较好. 相似文献
14.
晚期结直肠癌全身化疗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结直肠癌的发病和死亡在我国分别占所有癌症中的第 5和第 4位 ,且近年来有逐年增加的趋势。目前 ,结直肠癌仍以手术切除为主要治疗方法 ,但由于早期诊断困难 ,晚期病人化疗效果不尽理想 ,因而是肿瘤化疗研究的热点。 40多年来 ,结直肠癌的全身化疗均以 5 - FU为主。大量的临床研究表明 ,以往 5 -FU单药的各种用法包括标准负荷剂量 ( SLD)、每周一次静滴、口服给药等疗效一般在 1 0 %~ 1 5 %左右。曾经研究过 5 - FU与其它抗癌药物如 me- CC-NU、VCR、MMC、PDD、链脲霉素等组成的联合化疗方案 ,但与单药 5 - FU比较 ,疗效并没有改…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奥沙利铂(L—OHP)联合5-氟尿嘧啶(5-Fu)、亚叶酸钙(CF)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收治晚期结直肠癌患者70例。L-OHP130mg/m^2,静脉滴注4h,第1天;CF200mg/m^2,静脉滴注2h,第1天至第5天;CF滴完后加5-Fu300mg/m^2,加生理盐水至500ml,静脉滴注12h,第1天至第5天;同时予对症支持治疗,3周为1个周期,每例患者至少完成3个周期治疗后评价疗效。结果70例共完成化疗246个周期,每例平均3.5个周期,均可评价临床疗效。其中完全缓解(CR)6例、部分缓解(PR)26例,病情稳定(SD)24例,病情进展(PD)5例;总有效率为45.7%,临床获益率80.0%。初治组CR6例、PR20例,SD20例,PD2例,有效率50.0%,临床获益率88.5%;复治组CR0例、PR6例,SD4例,PD3例,有效率33.3%,临床获益率55.6%。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和中位疾病进展时间分别为26.5个月和9.7个月。患者主要的不良反应有白细胞及血小板减少、恶心、呕吐、腹泻、周围神经毒性,且以Ⅰ-Ⅱ度不良反应居多。结论L—OHP联合5-Fu、CF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疗效肯定,安全性好,耐受性好,可作为一种优选方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手术切除是结直肠癌的根治手段,但术后复发率和转移率高。近年来,随着新药、新方法不断研发和改进,给晚期结直肠癌患者带来新的希望。现综述晚期结直肠癌的化疗进展。 相似文献
17.
手术切除是结直肠癌的根治手段,但术后复发率和转移率高。近年来,随着新药、新方法不断研发和改进,给晚期结直肠癌患者带来新的希望。现综述晚期结直肠癌的化疗进展。 相似文献
18.
1999年 11月~ 2 0 0 0年 5月低位直肠癌 (距肛缘 4~ 8cm)保肛手术 41例 ,艾恒组为 2 1例保肛手术并应用艾恒化疗 6个周期 ;对照组为另 2 0例保肛手术后用传统化疗方案 ( 5 FU CF)化疗 6个周期。艾恒组 3年生存率95 2 % ( 2 0 /2 1) ,1例术后 12个月死亡 ,1例术后半年复发改行腹会阴联合直肠癌切除术。化疗毒副反应较轻。对照组术后半年内吻合口复发 4例 ,1年内并肺 肝转移 7例 ,3年生存率 65 0 % ( 13 /2 0 )。初步研究结果提示 ,用艾恒化疗对降低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后的复发及转移效果满意 ,应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奥沙利铂(L-OHP)联合5-氟尿嘧啶(5-Fu)、亚叶酸钙(CF)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收治晚期结直肠癌患者70例.L-OHP 130mg/m2,静脉滴注4 h,第1天;CF200 mg/m2,静脉滴注2 h,第1天至第5天;CF滴完后加5-Fu 300 mg/m2,加生理盐水至500 ml,静脉滴注12 h,第1天至第5天;同时予对症支持治疗,3周为1个周期,每例患者至少完成3个周期治疗后评价疗效.结果 70例共完成化疗246个周期,每例平均3.5个周期,均可评价临床疗效.其中完全缓解(CR)6例、部分缓解(PR)26例,病情稳定(SD)24例,病情进展(PD)5例;总有效率为45.7%,临床获益率80.0%.初治组CR 6例、PR 20例,SD 20例,PD 2例,有效率50.0%,临床获益率88.5%;复治组CR 0例、PR 6例,SD 4例,PD 3例,有效率33.3%,临床获益率55.6%.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和中位疾病进展时间分别为26.5个月和9.7个月.患者主要的不良反应有白细胞及血小板减少、恶心、呕吐、腹泻、周围神经毒性.且以Ⅰ~Ⅱ度不良反应居多.结论 L-OHP联合5-Fu、CF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疗效肯定,安全性好,耐受性好,可作为一种优选方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