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了解滨海地区无偿献血者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流行情况。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塘沽中心血站自2004年1月至2007年10月无偿献血者捐献的53034例血液的检验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无偿献血者HBsAg及抗-HCV阳性率逐年降低,男性无偿献血者HBsAg阳性率高于女性,抗-HCV阳性率略低于女性。18岁~28岁无偿献血者HBsAg阳性率最高,29岁~38岁无偿献血者抗-HCV阳性率最高,且ALT水平与抗-HCV的关联程度大于HBsAg。结论:通过建立一支固定的无偿献血队伍,加大血液筛检力度并确定合理的正常标准值,可以确保血液质量、减少献血后浪费。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病毒感染情况。方法选取2015年7月至2016年5月在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诊治的71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作研究对象,均经过3个月及以上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对病毒感染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感染率为60.56%。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的血液透析时间均长于未感染组,其输血次数多于未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原有感染组患者的乙型肝炎病毒感染阳性率、丙型肝炎病毒感染阳性率均高于透析后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通过有效隔离、应用一次性透析器、广泛应用促红细胞生成素,可提高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患者病毒感染的可控性。  相似文献   

3.
由于丙型肝炎(Hepatitis C Virus,HCV)的主要传播途径为输血或使用血液制品,随着由输血或使用血液制品后丙型肝炎引起的医疗纠纷的逐年增加,输血传播的丙型肝炎已经越来越引起包括我国在内的各国医务界的极大关注,控制输血传播的丙型肝炎已显得极为迫切。本文就吉林地区2000~2004年的无偿献血者丙型肝炎的感染状况做一初步调查,以期为该地区的输血后丙型肝炎的预防和控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431名卖淫妇女和109名正常妇女HBV和HCV感染的血清学指标的检测、性传播有关因素的调查,发现卖淫妇女HBV和HCV感染中的抗-Hkc为43.15%,抗-HBs为36.89%,HBsAg为10.44%,抗-HCV为9.51%,明显高于正常妇女;有性传播疾病者HBV和HCV的各项感染指标也明显高于正常妇女。卖淫妇女的抗-HCV感染率有随年龄增长而增高的趋势,与卖淫时限长、卖淫次数多有明显差别,这表明卖淫妇女中有较严重的HBV和HCV感染。  相似文献   

5.
乙型和丙型肝炎病毒(HBV和HCV)很易经过血透(HD)传播。为了解我院HD病人的HBV和HCV感染情况,1992年5月对我院HD病人进行了普查,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拉萨在职人员乙肝感染情况。方法对2007年2月-4月在我院例行体检的拉萨在职人员1530人的两对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HBsAg(+)240人,占被检人员的17.8%;HBsAb(-)460人,占被检人员的34.1%;HBeAg(+)40人,占被检人员的2.9%;HBeAb(+)180人,占被检人员的13.3%;HBcAb(+)380人,占被检人员的28.1%。结论拉萨在职人员乙肝感染者藏汉族差异不显著,与内地差别不大。藏汉族HBsAb(-)差异显著应引起注意。  相似文献   

7.
8.
9.
丙型肝炎与乙型肝炎临床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丙型肝炎的发病情况、临床表现及预后,以进一步加强丙型肝炎的预防措施。方法随机选择2000年1月-2005年12月收治的丙型肝炎及乙型肝炎患者各72例,统计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输血感染、临床表现和并发症。结果丙型肝炎的输血感染占比率较乙型肝炎明显高(P〈0.05),丙型肝炎症状大多轻微或无临床症状,肝功能指标多为正常或轻度异常,肝硬化的发生率较乙型肝炎明显高(P〈0.05)。结论血液传播是引起丙型肝炎的主要原因,切断传播途径是预防丙型肝炎的预防极为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0.
11.
韩聚强 《医学综述》2011,17(21):3240-3242
病毒性肝炎的发病机制迄今为止尚未完全明确,乙型肝炎病毒(HBV)及丙型肝炎病毒(HCV)所致肝炎可能是肝脏细胞免疫防御反应病毒入侵的结果。B1细胞是新近认识的一种B细胞亚群,CD5分子是其特征性分子标志。CD5+B1细胞是机体防御肝炎病毒入侵的重要天然免疫细胞。CD5+B1细胞与机体内HBV感染的慢性化密切相关。CD81与CD5间通过分子串话机制直接参与HCV对宿主细胞的感染。  相似文献   

12.
为考核成都地区学龄前儿童自1992 年新生儿普种乙型肝炎血源疫苗后的乙型肝炎(乙肝)感染情况和免疫水平,同时调查该地区丙型肝炎(丙肝)的流行情况,采用ELISA 法对985 例标本的乙型肝炎指标(抗-HBs、HBs-Ag)和丙型肝炎指标(抗-HCV)进行了检测。结果:与免疫前相比,免疫后0~7 岁社区儿童HBs-Ag 阳性率降至0.89% ,疫苗保护率为91.38% 。免疫后0~7岁各年龄组儿童抗-HBs 阳性率在52% 与100% 之间,随年龄增加,抗-HBs 阳性率下降,但各年龄组HBs-Ag 阳性率并未随年龄增加而增加,说明乙型肝炎血源疫苗控制乙肝效果好。乙肝血源疫苗在患病儿童中效果较差,尚需进一步研究。丙肝抗体阳性率在社区儿童中为1.18% ,患病儿童中为3.17% ,表明成都是一丙肝流行区,可能存在母婴传播及幼龄儿童间传播的途径。  相似文献   

13.
复方甘草甜素注射液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复方甘草甜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治疗组用复方甘草甜素 ,对照组用甘利欣 ,治疗 4周 ,观察治疗效果。结果 :两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 95 %和 70 % (P <0. 0 5 ) ,治疗组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复方甘草甜素对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疗效优于甘利欣。  相似文献   

14.
采用市售第二代抗HCVELISA试剂对一组供、受血者血清抗HCV进行了抽查。结果表明,未经地方血站抗HCV筛选的献血员血清抗HCV阳性率为18.57%,经筛选后为1.03%~5.24%,正常人群为1.98%,同期受血者为7.59%,抗HCV阳性与阴性献血者HCVRNA检测阳性率分别为56.8%与20.0%。在9例接受抗HCV阳性血液的受血者中,1例患者受血前后抗HCV均为阳性,5例抗HCV及6例HCVRNA阳转,6例血清HCV感染标志阳转者中4例ALT明显较正常为高,其中3例因临床症状较重而再次住院治疗。研究还发现3例输血感染者所接受的血液中抗HCV呈低表达状态(采用ELISA检测,OD值0.22~0.39),并对此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5.
16.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检测20例肝细胞癌患者肝组织HBVDNA和HCVRNA。检测发现80%的HCC癌组织中可检出HBV-DNA的存在,25%的病例可以查到HCV-RNA;所有HBV和HCV阳性病例均为原发性肝细胞癌,而继发性肝细胞病例未能检出二种病毒核酸序列。本研究揭示我国引起HCC发生的肝炎病毒以HBV为主,HCV也可能起到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研究用血偿还工作中出现的常见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方法:对2004年~2008年2454名周口市无偿献血者用血偿还情况进行分类统计。结果:大幅地节省了用血偿还者的时间,减少了经济上不必要的浪费,提高了用血偿还的效率。对发展,巩固无偿献血队伍,对激发广大公民踊跃加入献血队伍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结论对发展,巩固无偿献血队伍,激发广大公民踊跃加入献血队伍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9.
文亮  高丽 《中国医学创新》2013,(21):135-136
目的:探讨乙肝免疫球蛋白联合乙肝疫苗预防乙肝病毒母婴传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母亲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的新生儿随机分为治疗组70例和对照组50例,对照组新生儿于出生后24 h内注射乙肝疫苗,治疗组新生儿母亲于孕28、32、36周分别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新生儿于出生后24 h内和出生后1个月分别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新生儿脐血HBsAg阳性率分别为7.14%和22.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新生儿出生后1、6、12个月的HBsAg阳性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乙肝免疫球蛋白联合乙肝疫苗可有效地阻断乙肝病毒母婴传播,对乙肝母婴传播的预防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