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观察在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中进行血栓抽吸术的疗效.方法 选择2007年9月至2009年12月在我中心接受急诊介入治疗的STEMI患者共177例,其中急诊介入术加血栓抽吸治疗者为血栓抽吸组(81例),仅行急诊介入治疗患者作为标准PCI组(96例),比较两组的基础资料、术后心肌供血和心功能指标恢复情况.结果 血栓抽吸组支架直接置入率、术后2 h ST段回落〉50%率、冠脉心肌灌注分级(TMP)和校正的TIMI记帧法(CTFC)血流均明显优于标准PCI组;发病后24 h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值与B型尿钠肽(BNP)值显著低于标准PCI组.结论 STEMI急诊介入术中应用血栓抽吸治疗安全可靠,可增加心肌水平的血流灌注,减少坏死心肌数量,从而改善STEMI近期预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不同血栓负荷的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治疗(PCI)中血栓抽吸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研究。纳入接受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PCI)的血栓负荷为4级(116例)或5级(261例)的377例STEMI患者,并根据PPCI术前是否行血栓抽吸分为抽吸组(209例)和对照组(168例)。对照组行单纯PCI治疗,抽吸组行血栓抽吸联合PCI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包括全因死亡、心血管死亡、复发性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再住院治疗、再次血运重建)的发生情况,主要安全性终点是出院后卒中发生情况。结果 在4级或5级血栓负荷的患者中,抽吸组与对照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均为P>0.05)。院内随访结果显示,5级血栓负荷的患者中,抽吸组患者的院内死亡率、心力衰竭患病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为P<0.05)。中位随访(30.0±10.3)个月后,5级血栓负荷患者中抽吸组与对照组的卒中发生率相似,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血栓抽吸(HR=0.436)是5级血栓负荷患者PPCI术后发生MACE的保...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年轻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使用血栓抽吸导管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79例年轻急性STEMI患者,根据急诊PCI是否使用血栓抽吸导管分为抽吸组(使用抽吸导管,37例)及常规治疗组(不使用抽吸导管,42例),观察两组的术后冠脉血流 TIMI分级、心绞痛症状、心功能状况、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等指标的差异。结果:与常规治疗组比较,抽吸组在术后 TIMI血流分级[(2.33±0.48)级比(3.00±0.00)级]、2h ST段50%回落率(45.24%比70.27%)、1周时的LVEF值[(47.21±9.28)%比(52.16±7.87)%]显著上升;心绞痛症状(50.00%比27.03%)、随访中心功能分级[(1.52±0.71)级比(1.22±0.42)级]显著减少或降低(P<0.05或 P<0.01)。MACE事件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年轻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 PCI中使用血栓抽吸导管有助于改善冠脉血流,减少心绞痛症状,改善心功能,而且安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缺血时间对血栓抽吸治疗高血栓负荷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 连续入选2017年2月至2019年2月于河北省人民医院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rimary percutaneous corona...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血栓抽吸联合冠状动脉内注射替罗非班,在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急性STEMI行直接PCI术患者124例,术中使用血栓抽吸联合冠状动脉内推注替罗非班的56例患者做为观察组,以同期行常规直接PCI术的STEMI患者68例做为对照组。评估PCI术后即刻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IMI)血流分级、TIMI心肌组织灌注分级(TMPG)及矫正的TIMI帧数(cTFC)、PCI术中无复流的发生率、直接支架置入率、PCI术后90min完全ST段回落率、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和肌钙蛋白T(TnT)峰值、PCI术后7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住院期间和PCI术后3个月内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发生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PCI术后即刻TIMI 3级及TMPG 3级血流比例更高(分别为94.6%∶80.9%,91.1%∶73.5%,P<0.05);cTFC帧数更少[(44.1±16.7)帧∶(57.1±23.1)帧,P<0.01];无复流发生率低(5.4%∶19.1%,P<0.05);直接支架置入率高(21.4%∶8.8%,P<0.05);PCI术后90min完全ST段回落率高(85.7%∶67.6%,P<0.05);CK-MB和TnT峰值低[分别为(172.4±45.6)U/L∶(201.7±39.5)U/L,(5.46±1.82)ng/L∶(6.59±1.97)ng/L,P<0.01];PCI术后7dLVEF高[(56.3±7.8)%∶(52.7±6.8)%,P<0.01]。观察组住院期间MACE少于对照组(14.3%∶26.5%),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PCI术后3个月内MACE亦少于对照组(26.8%∶44.1%),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栓抽吸联合冠状动脉内注射替罗非班可以增加急性STEMI患者直接PCI术中的冠状动脉血流和心肌组织灌注,减少无复流发生,减少心肌坏死,改善心功能和预后。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急诊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应用抽吸导管对心肌再灌注影响.方法:首次STEMI行PCI患者8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41例,应用抽吸导管后再行PCI),对照组(39例,直接行PCI).比较2组术后即刻计算校正TIMI计帧数和心肌Blush分级、术中慢复流现象、心电图90 min ST段下降率.在术后24 h、1周时应用心肌声学造影计算灌注对比积分指数(CSI)、室壁运动积分指数(WMSI).结果:PCI后试验组的校正TIMI计帧数明显低于对照组,Blush分级≥2级获得率高于对照组,慢复流现象减少;再通后90 min心电图相关导联ST段下降率试验组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同时在研究的每一个时点,试验组CSI、WMSI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在STEMI急诊行PCI中应用抽吸导管可改善梗死相关血管前向血流情况,改善心肌再灌注,减少无复流现象.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诊PCI时在应用血栓抽吸导管进行血栓抽吸前后冠状动脉内注射替罗非班对患者的心肌再灌注、心功能以及主要心脏事件的影响。方法取2009年9月至2011年11月在常平医院行急诊PCI治疗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153例,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其中一组在造影术后,血栓抽吸前立即冠状动脉内注射替罗非班15ml,另一组在血栓抽吸术后冠状动脉内注射替罗非班15ml,评价PCI术后两组间造影结果以及左室射血分数、MACE的情况等等。结果在血栓抽吸前冠状动脉内注射替罗非班组MBG2、3级的比例为85.0%,而在血栓抽吸后冠状动脉内注射替罗非班组的比例为67.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出院前LVEF值分别为71.5±10.0和61.5±11.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而冠状动脉内TIMI3级血流、CTFC帧数、以及ST段回落率在两组间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行PCI时,如果患者血栓负荷过重,在支架置入术前先行冠状动脉内替罗非班注射,然后再进行血栓抽吸可以得到更好的心肌再灌注,并且对LVEF的改善有益。  相似文献   

8.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AMI)患者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应用血栓抽吸导管可显著改善减少"无复流"发生率,可明显改善血流,改善心肌灌注,不增加主要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但对于STEAMI溶栓失败行补救PCI这部分患者应用血栓抽吸导管的研究很少,本文通过应用血栓抽吸导管辅助急诊补救性PCI治疗STEAMI,观察其对无复流现象的治疗效果及临床心血管事件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应用Diver CE血栓抽吸导管的可靠性、实用性与安全性。方法选择我院2006年7月至2007年7月接受直接PCI的AMI患者64例,分成血栓抽吸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组(PT+PCI)与单纯PCI组,比较两组间TIMI血流、心肌灌注分级(TMP)(2.65±0.54)级、2 h ST段回落率56.07%±9.20%、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血管重建率。结果PT+PCI组的TIMI血流(2.54±0.18)级、TMP(2.65±0.54)级、2 h ST段回落率89.73%±9.43%、LVEF值56.07%±9.20%及血管重建率0%,明显优于单纯PCI组的TIMI血流(2.01±0.28)级、TMP(1.52±0.47)级、2 hST段回落率56.41%±12.59%、LVEF值51.11%±8.97%及血管重建率3.33%(P<0.05)。结论PCI中应用Diver CE血栓抽吸装置能明显减少冠状动脉血栓及远端栓塞,有效地改善心肌灌注,减少无复流发生,使用安全,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治疗中应用血栓抽吸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因STEMI于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行PCI治疗的217例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根据PCI治疗中有无行血栓抽吸术分为血栓抽吸+PCI治疗组(A组,n=76,35%)和单纯PCI治疗组(B组,n=141,65%)。收集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糖尿病、原发性高血压(高血压)、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三酰甘油、有无吸烟及酗酒史等一般资料。记录患者梗死相关动脉(IRA),病变血管数量等手术相关资料,术后心肌再灌注情况及住院期间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结果血栓抽吸组术后2 h心电图ST段回落大于70%的患者比例明显高于单纯PCI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1.58%(62/76)vs. 68.09%(96/141),P=0.033]。术后1周血栓抽吸组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高于单纯PCI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9.56%±7.16%vs. 57.26%±8.55%,P=0.013]。住院期间两组患者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2.37%(17/76)vs. 23.40%(33/4141),P0.05]。亚组分析:在年龄65岁亚组比较,血栓抽吸组术后1周LVEF较单纯PCI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0.17%±5.89%vs. 58.39%±8.49%,P=0.003];而在年龄≥65岁亚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0.77%(8/26)vs. 41.67%(20/48),P=0.356]。结论急诊PCI治疗时应用血栓抽吸治疗可改善STEMI患者术后微循环的再灌注情况,且有助于住院期间心功能的恢复,但对于近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无明显改善;对于青中年的STEMI患者行PCI治疗时应用血栓抽吸治疗有助于改善患者近期的心脏功能。  相似文献   

11.
急性心肌梗死直接介入治疗中Diver CE血栓抽吸术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和评价急性心肌梗死(AMI)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联合应用Div-erCE血栓抽吸术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符合急诊PCI的AMI并经冠状动脉造影明确梗死相关冠状动脉(IRA)内高负荷血栓性病变的56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Diver CE组(n=28)用DiverCE血栓抽吸导管抽吸血栓后再行PCI治疗,对照组(n=28)直接行PCI治疗。结果Diver CE血栓抽吸术后的PCI术后ST段回落(STR)(〉70%)明显优于对照组(71.4%比39.3%,P〈0.05) 术后冠状动脉TIMI血流(2.8±0.4比2.0±0.6,P〈0.05)、血栓积分(TS)(0.1±0.2比1.5±1.0,P〈0.05)、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ef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volume,LVEDV)(50±12mL比60±14mL,P〈0.05)、左室射血分数(LVEF)(0.58±0.18比0.46±0.14,P〈0.05)较对照组明显改善,慢血流/无复流发生率低(3.6%比14.3%,P〈0.05) 30d时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包括死亡、心肌梗死和靶血管再成形术和缺血性卒中的发生率两组未见明显差异(0比3.6%,P〉0.05)。未见与Diver CE血栓抽吸相关的血管并发症。结论Diver CE血栓抽吸术能促进AMI急诊PCI术后STR,改善TIMI血流、TS和左心室功能 该方法操作简单,安全性高 对AMI患者,若其冠状动脉内以血栓性病变为主,应考虑应用Diver CE血栓抽吸术。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前冠状动脉内注射血小板膜糖蛋白(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盐酸替罗非班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术中TIMI血流的影响。方法入选北京大学首钢医院2005年4月至2007年8月急性STEMI冠状动脉造影(CAG)显示梗死相关血管(IRA)有血栓征象的患者67例,其中男性48例,女性19例,平均年龄57.4±8.1岁,随机分成试验组(PCI前冠状动脉内注射盐酸替罗非班+PCI,n=35)与对照组(直接PCI,n=32)。收集所有病例的临床和CAG资料,对比两组患者PCI术中IRA的TIMI血流情况。结果试验组PCI术中无复流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2.86%比18.75%,P〈0.05),IRA远端栓塞发生率试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0%比15.63%,P〈0.05)。结论急诊PCI前冠状动脉内缓慢注射盐酸替罗非班可以明显改善急性STEMI患者急诊PCI术中IRA远端的前向血流,降低无复流现象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血栓抽吸导管及血小板膜糖蛋白(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在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PCI)过程中的不同应用,探讨减轻血栓负荷,改善心肌灌注的最佳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09年6月因STEMI于我院就诊,且急诊行PPCI的患者179例的临床资料。根据PPCI手术过程中对血栓处理方法的不同分为单纯介入对照组(n=74)、血栓抽吸组或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组(n=59)、血栓抽吸+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组(n=46)。比较各组术后慢血流或无复流、术后1hST段70%回落、术后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及肌钙蛋白(Tn)I从发病到达峰值时间、术后1周超声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左室舒张末内径(LVDd)、术后大出血情况、住院期间死亡率等指标。结果血栓抽吸+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组与对照组相比,慢血流或无复流的发生率显著降低(6.5%比20.3%,P0.05),最高导联ST段70%回落发生率显著升高(54.3%比23.0%,P0.05);血栓抽吸或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组与对照组相比,慢血流或无复流的发生率有降低趋势(10.2%比20.3%),最高导联ST段70%回落发生率有升高趋势(37.3%比23.0%),但未达到统计学差异(P均0.05)。术后CK-MB/TnI从发病到达峰值时间、术后1周超声提示LVEF/LVDd以及住院期间死亡率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大出血发生率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TEMI患者在PPCI术中联用血栓抽吸与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可有效减轻冠状动脉内血栓负荷,预防无复流现象,改善心肌组织微循环灌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急性心肌梗死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应用血栓抽吸导管(DIVERTM)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择2005年3月至2006年4月符合急诊PCI治疗条件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共74例,入选患者梗死相关血管(IRA)100%闭塞伴冠状动脉内血栓,开通IRA后均置入西罗莫司药物涂层支架。其中36例(A组)将0.36mm(0.014in)BMW冠状动脉导丝送至闭塞血管远端,沿该导丝送入血栓抽吸导管(DIVERTM),持续负压下从血管近端至远端缓慢推抽2~3次,造影提示血栓影消失后直接置入支架;另外38例(B组)按常规方法完成PCI术。比较两组间血管开通率、无复流发生率、住院期间及出院后半年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两组冠状动脉造影显示的血管开通率均为100%,A组无复流发生率及住院期间主要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2.78%比21.05%,2.78%比10.53%,P均<0.05)。平均随访3.2±1.4个月,随访率93.5%,两组半年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均为0。结论在急性心肌梗死急诊PCI中应用血栓抽吸导管(DIVERTM)安全可行,操作简单,能够明显减少冠状动脉内血栓,降低无复流和住院期间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其临床效果优于普通治疗组。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冠状动脉内血栓吸引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88例因AMI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时发现冠状动脉内有血栓的患者,随机分为血栓吸引组43例和对照组45例。血栓吸引组采用抽吸导管对冠状动脉内血栓进行吸引,对照组采用常规PCI治疗。观察术后两组TIMI血流分级、ST段回落情况、30d和1年时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以及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结果与常规PCI相比,血栓吸引能显著改善心肌灌注(术后即刻TIMI血流3级:36例比30例,P<0.05),使ST段明显回落[术后2h ST段回落≥50%者:65.2%(28/43)比35.6%(16/45),P<0.01];血栓吸引组30d和1年时LVEF有升高趋势、MACE发生率有下降趋势,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与常规PCI相比,血栓吸引安全有效,能明显改善即刻心肌灌注,增加ST段回落,有改善1年临床预后的倾向。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介入治疗对老年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EMI)预后的影响. 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8年6月至2008年6月我院心内科住院的STEMI患者1318例,其中老年人338例(25.6%),连续入选符合标准的老年STEMI 316例为研究对象,依据是否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分两组:PCI组136例(43.0%)和保守治疗组180例(57.0%).收集研究对象的临床资料,并随访2年评价患者预后. 结果 两组患者年龄、性别、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吸烟饮酒史、家族史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前壁STEMI、心功能Killip Ⅲ~Ⅳ级、静脉溶栓及恶性室性心律失常例数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患者急性心肌梗死二级预防:多数患者戒烟限酒、控制饮食、减轻体质量、坚持运动等,较规律服用预防心室重塑、抗血小板、抗动脉粥样硬化等药物: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或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阿司匹林、β受体阻滞剂、他汀类药物,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年随访发生再梗死、心功能Ⅲ~Ⅳ级住院人数和1个月病死率比较,保守治疗组均高于PCI组(分别为17.2%与2.2%,OR=9.224,95%CI=2.756~30.876;31.1%与8.1%,OR=5.132,95%CI=2.568~10.257;8.3%与1.5%,OR=6.091,95%CI=1.369~27.105,均P<0.01).老年STEMI的1年、2年病死率比较,保守治疗组明显高于PCI组(分别为21.1%与2.2%,OR=11.864,95%CI=3.577~39.349;32.2%与4.41%,OR=10.301,95%CI=4.289~24.736,P<0.01). 结论 PCI可减少老年STEMI发生再梗死、心功能Ⅲ~Ⅳ级住院和1个月病死率,尤其是可明显减少1年、2年病死率.因此,早期PCI可明显改善老年STEMI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对老年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2006年1月间住院首诊为STEMI并且接受急诊PCI治疗的165例老年(≥70岁)患者的临床与6个月随访资料,并与同期的252例非老年患者(<70岁)比较。结果老年组女性(32.7%∶12.3%)、高血压(59.4%∶42.5%,)、糖尿病(23.0%∶10.3%),左主干病变(15.8%∶6.7%)和多支病变(78.8%∶56.0%)均多于非老年组(均P<0.01);非老年组有吸烟史者较老年组多(71.4%∶50.6%,P<0.01)。2组PCI成功率相当(98.2%∶97.2%,P>0.05),老年组患者住院病死率(4.8%∶1.2%,P<0.05)和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12.1%∶6.8%,P<0.01)较高。随访期间,老年组患者死亡(8.7%∶0.9%)、心力衰竭(20.0%∶5.6%)和总体主要不良心脏事件(42.0%∶26.9%,)的发生率均较非老年组高(均P<0.01)。结论与非老年患者相比,老年STEMI患者的临床与冠状动脉病变特征更高危,尽管急诊PCI的即刻成功率较高,但预后仍明显不如非老年患者。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治疗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19年10月在恩施州中心医院首次诊断为急性STEMI的12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发病后2~30 d是否在恩施州中心医院行择期PCI治疗分为择期PCI治疗组(n=78)和药物组(n=48)。分别测量发病时和随访6个月时两组患者的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erminal pro-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BNP)、超声心动图数据及心功能分级。结果发病时,择期PCI治疗组与药物组的左心房内径(left atrial diameter,LA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 diastolic dimension,LVEDD)、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左心室缩短率(left ventricular fractional shortening,LVFS)及二尖瓣舒张早期血流峰值流速(E)与舒张晚期峰值流速(A)比值(E/A值)、NT-proBNP及心功能分级的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6个月后,择期PCI治疗组患者的LVEF(59.96%±11.57%vs. 53.23%±10.64%,P0.05)、LVFS(34.82%±4.77%vs. 26.37%±5.49%,P0.05)、E/A比值(1.07±0.31 vs. 0.89±0.26,P0.05)高于药物组,NT-proBNP浓度[(478.89±391.31)pg/mL vs.(1 402.83±1 163.26)pg/mL,P0.05]显著低于药物组,心功能分级明显优于药物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TEMI患者行择期PCI治疗可一定程度地改善心功能。  相似文献   

19.
1病例资料患者,男,50岁,因反复心前区疼痛2年,加重2d人院。既往有原发性高血压(高血压)病史,无糖尿病病史,吸烟30年,40支/d。患者2年来无明显诱因下反复感觉心前区疼痛,闷痛,无心慌、活动后气喘,无肩背部放射痛,可在休息或含服硝酸酯类药物后缓解,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替格瑞洛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的应用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本研究为单中心、随机、前瞻、对照研究,将行急诊PCI治疗的207例STEMI患者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101例和对照组106例。在冠状动脉造影前,观察组给予负荷量阿司匹林300 mg和替格瑞洛180 mg;对照组给予负荷量阿司匹林300 mg和氯吡格雷600 mg。同时两组均给予静脉内注射2 000~10 000 IU普通肝素进行抗凝处理。行PCI术后观察组患者予替格瑞洛90 mg,2次/d;对照组给予氯吡格雷75 mg,1次/d。两组疗程均为12个月。结果有3例患者因血栓抽吸后梗死相关血管血流TIMI 3级且无明显狭窄无需支架置入而排除,其中观察组1例,对照组2例;1年随访期间失访5例,其中观察组2例,对照组3例。最终符合入选条件并完成随访的患者共199例,观察组98例,对照组101例。治疗后观察组TIMI 3级患者85例(86.7%),对照组78例(77.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校正的TIMI帧数、支架内血栓发生率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第1个月,两组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与左心室舒张末期半径均有改善,观察组改善较为明显,且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治疗后1年观察组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4和0.03);用药前两组血小板聚集率均较高,用药后24 h观察组较对照组下降更显著,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治疗后1年,观察组主要不良心脏事件的总发生率为15.3%,对照组为28.7%,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治疗后1年,观察组出现鼻黏膜出血3例,牙龈出血1例,尿路出血2例,出血发生率6.1%;对照组出现鼻黏膜出血3例,出血发生率3.0%,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格瑞洛在STEMI患者行PCI治疗的过程中可以更有效地抑制血小板聚集,降低MACE发生率,且不增加主要致命性及其他主要出血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