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分析大剂量阿托伐他汀联合尿激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1—2013年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50例,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给予尿激酶静脉滴注后,常规治疗12周;治疗组给予尿激酶静脉滴注后,口服阿托伐他汀80 mg/d,治疗12周。治疗前,治疗后7 d及12周时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量表(NDS)评分和日常生活能力指数(BI)评分;治疗后评价患者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NDS评分和BI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7 d和12周治疗组患者NDS评分和BI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0%(23/25),高于对照组的72.0%(18/25)(P0.05)。结论大剂量阿托伐他汀联合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显著,且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2.
步长倍通丹红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观察步长倍通丹红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一般情况具有可比性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将其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60例,对照组60例。治疗组的患者在低分子右旋糖酐300ml+维脑路通900mg基础上,给予步长倍通丹红注射液40ml+0.9%氯化钠溶液250ml静脉滴注,1次/d;对照组患者给予低分子右旋糖酐300ml+维脑路通900mg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69%,对照组为66.67%(P0.01)。结论步长倍通丹红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是肯定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丹红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及C反应蛋白(CRP)的影响。方法将我院临床确诊为急性脑梗死的住院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抗血小板聚集、调控血压血糖、降脂、营养神经等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丹红注射液40ml加入0.9%氯化钠溶液500 ml缓慢静脉滴注,1次/d,疗程为15d。观察治疗前后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并测定治疗前后血清CRP水平。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2.5%,对照组总有效率80.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血清CRP水平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丹红注射液治疗能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对急性脑梗死继发炎症反应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联合降纤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将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患者入院后均常规应用丹参注射液静脉滴注,1次/d;口服肠溶阿司匹林100mg,1次/d,并根据病情使用降血压药物及脱水剂治疗。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给予依达拉奉静脉滴注,2次/d;降纤酶静脉滴注,首剂量10U,其后5U隔日1次。对照组单用降纤酶,剂量及用法同治疗组。两组均以14d为1个疗程。结果治疗14d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6.7%,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达拉奉联合降纤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显著,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不同剂量泮托拉唑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5月涿州市医院呼吸重症监护室(RICU)收治的AECOPD患者152例,根据随机、单盲、对照原则并采用信封法分为对照组50例、小剂量组51例和大剂量组51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小剂量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小剂量泮托拉唑(40 mg/次,1次/d),大剂量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大剂量泮托拉唑(40 mg/次,2次/d);3组患者均连续治疗15 d。比较3组患者临床疗效、院内感染发生情况及转出RICU时间,并观察3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1)3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3组患者院内感染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小剂量组、大剂量组患者转出RICU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而小剂量组、大剂量组患者转出RICU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期间,3组患者其他原因所致死亡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小剂量组患者上腹痛、腹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而小剂量组与对照组患者反酸、出血、消化道出血所致死亡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大剂量组患者上腹痛、腹胀、反酸、出血、消化道出血所致死亡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大剂量组与小剂量组患者上腹痛、腹胀、反酸、出血、消化道出血所致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剂量(40 mg/次,1次/d)与大剂量(40 mg/次,2次/d)泮托拉唑治疗AECOPD患者的临床疗效相当,有利于缩短转出RICU时间且不增加院内感染发生风险、安全性较高,临床应根据患者病情酌情调整泮托拉唑剂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盐酸丁咯地尔注射液对老年性脑梗死的影响。方法将100例老年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丁咯地尔治疗组(n=50)和对照组(n=50)。对照组和治疗组均采取标准治疗;治疗组在基础治疗基础上给予盐酸丁咯地尔注射液200mg注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中静脉滴注,1次/d;疗程均为14d。观察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血小板聚集率。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降低(P0.05),血小板聚集率下降(P0.05)。结论盐酸丁咯地尔治疗脑梗死安全、有效,降低血小板聚集率是其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奥扎格雷钠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将7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采用奥扎格雷钠40mg静脉滴注,2次/d,14d为1个疗程;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100mg口服,1次/d,连用14d.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4%,对照组为74.3%,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奥扎格雷钠治疗急性脑梗死效果较好,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低分子右旋糖酐联合丹红注射液(步长制药)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30例采用丹红30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ml或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静注滴注,1次/d,联合低分子右旋糖酐500ml静注滴注,1次/d,15d为1个疗程;对照组30例采用血塞通400m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ml静脉滴注,1次/d,15d为1个疗程.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SSS),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及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4%,对照组为62.3%,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SSS及ADL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改善(P<0.01).结论 低分子右旋糖酐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明显,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丹红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液流变学和D-二聚体定量的影响。方法将我院2010年6月—2011年10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丹红注射液30ml静脉滴注,1次/d;对照组给予丹参注射液20ml静脉滴注,1次/d,两组均治疗14d。观察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后血液流变学、D-二聚体定量。结果治疗后,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2.5%,与对照组的75.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两组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浓度、D-二聚体定量均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红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确切,使用安全,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急性心绞痛治疗中应用氯吡格雷的方案及效果。方法我院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间收治的急性心绞痛患者78例,随机分为小剂量组(给予氯吡格雷300mg/d)和大剂量组(氯吡格雷600mg/d),比较两组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大剂量组治疗总有效率94.87%(37/39)高于小剂量组74.36%(29/39),差异明显(P0.05);两组用药过程中大剂量组不良反应高于小剂量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心绞痛治疗中应用大剂量氯吡格雷可有效改善患者症状,且未明显增加不良反应,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注射液联合疏血通注射液对于急性期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单盲临床试验,选择90例急性期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疏血通注射液6ml,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静脉滴注,1次/天;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依达拉奉注射液30mg,2次/天,疗程为14d。治疗前和治疗第7d、第14d分别对患者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估和疗效评价。然后对两组患者进行了长达12个月的随访。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7d后神经功能缺损均有所改善(P0.05),但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4d后,观察组的神经功能改善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疗程结束观察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依达拉奉联合疏血通注射液能够有效地改善急性期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临床疗效好,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大剂量复方丹参联合小剂量低分子肝素钙对肝硬化脾切除术后门静脉血栓形成的疗效。方法将2008年9月至2016年9月在我科住院的65例乙型肝炎肝硬化脾功能亢进脾切除术后高血小板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9例,常规给予支链氨基酸250 mL,静脉滴注,1次/d;异甘草酸镁注射液40 mL加入10%葡萄糖200 mL中,静脉滴注,1次/d。治疗组36例,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0.3 mL,每隔12 h注射1次,持续治疗7 d;复方丹参注射液40 mL加入10%葡萄糖200 mL中,静脉滴注,1次/d,14 d为1疗程。对2组患者的疗效进行观察比较。结果 2组治疗后14 d的PT、APTT均明显下降(P0.05),且治疗组下降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2组治疗前后血小板计数均随着时间的延长而逐渐上升,且治疗后1 d、5 d的2组血小板计数水平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治疗后7 d、14 d的治疗组血小板计数均显著低于同期对照组(均P0.01)。治疗组的门静脉血栓发生率为2.8%(2/36),对照组的门静脉血栓发生率为20.7%(5/29),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钙和大剂量复方丹参联合应用对于预防肝硬化脾切除术后门静脉血栓的形成有协同抗凝作用,临床尚需要观察其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丁苯酞注射液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对氧化应激指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86例急性脑梗死病人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43例。两组病人均常规给予脑梗死方案常规治疗,对照组在基础治疗上加用丹红注射液30 mL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静脉输注,1次/天;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100 mL,静脉滴注,2次/天。两组疗程均为14 d。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指数(BI)评分以及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水平。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0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9.06%,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经治疗后,两组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BI评分均较治疗前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血清VEGF、SOD水平均较治疗前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血清MDA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丁苯酞注射液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显著,能够改善急性脑梗死病人的神经损伤程度,提高日常生活能力,促进血管新生,减轻自由基反应。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 PA)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3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16例给予r-t PA 0.9mg/kg(最大剂量为90mg),先于1min内静脉推注10%,余量60min内静脉滴注;对照组20例给予肠溶阿司匹林/低分子肝素、舒血宁注射液、脑细胞活化剂、钙通道阻滞剂及甘露醇等常规治疗;两组疗程为14天。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和治疗前及治疗后1d、7d、14d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3.71%,对照组80.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及治疗后1d、7d、14d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两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未见出血并发症,溶栓后再闭塞4例,死亡1例,对照组症状性出血2例,再闭塞5例,死亡3例。不良反应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发病4.5h小时内给予r-t PA静脉溶栓治疗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血栓通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将7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8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血栓通注射液静脉滴注,疗程均为15d,观察两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3.7%,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过程中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血栓通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效果肯定,不良反应少,值得在基础医院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纳洛酮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随机将14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依据其发病情况、并发疾病等给予脱水药、抗血小板聚集药、调脂、扩血管、活血化瘀中药及脑保护药物等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盐酸纳洛酮4mg加入生理盐水20mL中,由注射泵控制,12h静脉注入,每天1次,连用14d。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8.6%,优于对照组的72.7%(P<0.01),两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纳洛酮治疗急性脑梗死优于常规治疗。  相似文献   

17.
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观察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35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银杏达莫组(治疗组)与丹参组(对照组).治疗组给予银杏达莫注射液20 ml/d,对照组给予丹参注射液20ml/d,疗程为14 d,观察两组临床疗效以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显效率为67.7%,总有效率为86.8%,对照组分别为38.8%和61.2%,两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显著减低,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好,安全性高,可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血塞通注射液配合奥扎格雷钠、吡拉西坦氯化钠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急性脑梗死患者17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86例)及对照组(90例)。对照组给予奥扎格雷纳80mg,加入生理盐水100mL静脉输注,2次/日;吡拉西坦氯化钠注射液100mL静脉输注,1次/日,连用14d。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血塞通注射液40mg加生理盐水250mL静脉输注,1次/日,连用14d。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0.7%,对照组总有效率75.9%(P<0.05);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增有改善,且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塞通注射液配合奥扎格雷钠及吡拉西坦氯化钠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9.
β-七叶皂苷钠治疗老年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注射用β-七叶皂苷钠对老年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疗效. 方法 52例急性老年脑梗死患者被随机分为治疗组(n=30)和对照组(n=22),2组均常规治疗脑梗死,并根据脑水肿情况给予20%甘露醇125 ml,静滴,每日1~2次,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注射用β-七叶皂苷钠 20 mg,静脉滴注,1次/d,共14 d.按临床神经功能缺失评分标准于治疗前及治疗后14 d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93.33%)显著高于对照组(72.73%),且与对照组治疗后相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 结论β-七叶皂苷钠是治疗老年急性脑梗死的安全、有效的药物之一.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非布司他对痛风伴高尿酸血症患者血清内皮素(ET)-1、血尿酸、髓过氧化酶(MPO)及一氧化氮(NO)水平的影响。方法 153例痛风伴高尿酸血症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平均分为3组各51例。对照组给予别嘌呤醇片300 mg/d,小剂量组给予非布司他片40 mg/d,大剂量组给予非布司片他80 mg/d。3组疗程均为12 w,对比3组治疗前1 d、治疗后12 w血清ET-1、血尿酸、MPO及NO变化、不良反应发生率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3组血尿酸、ET-1、MPO、NO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组血尿酸、ET-1、MPO水平均显著降低,NO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且大剂量组和小剂量组上述指标改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但大剂量组和小剂量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治疗过程中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仅小剂量组发生关节疼痛1例,大剂量组发生恶心及转氨酶升高各1例,对照组发生转氨酶升高1例,经相应处理后均好转。大剂量组治疗的总有效率(94.1%)及小剂量组的总有效率(92.2%),均显著高于对照组(74.5%)(P0.05)。结论不同剂量非布司他对痛风伴高尿酸血症患者血清ET-1、血尿酸、MPO及NO影响不大,且不良反应及临床疗效基本一致,临床上建议依据个体情况制定用药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