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斑块与高敏C反应蛋白 (hs-CRP)及IL-6的关系.方法 急性脑梗死患者180例, 应用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分为斑块组(IMT≥1.2 mm)78例与非斑块组(IMT<1.2 mm)102例,检测各组血清hs-CRP及IL-6水平.结果 斑块组患者hs-CRP、IL-6水平显著高于非斑块组(P<0.01或<0.05),患者hs-CRP水平与血糖、IL-6水平、斑块性质及梗死灶大小有关.结论 急性脑梗死患者检测血hs-CRP、IL-6水平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红细胞分布宽度(RDW)、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及血清脂蛋白(a)〔Lp(a)〕水平与急性脑梗死(ACI)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月贵港市中西医结合骨科医院收治的ACI患者120例为病例组,另选取同时期在本院体检健康成年人45例为对照组。根据脑梗死面积将病例组患者分为大面积亚组24例、中面积亚组42例及小面积亚组54例;根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将病例组患者分为轻型梗死亚组57例、中型梗死亚组44例及重型梗死亚组19例。检测各组患者RDW、CIMT及血清Lp(a)水平,并分析其与NIHSS评分的相关性。结果病例组患者RDW、CIMT及血清Lp(a)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大面积亚组患者RDW、CIMT及血清Lp(a)水平高于中面积亚组及小面积亚组,中面积亚组患者RDW、CIMT及血清Lp(a)水平高于小面积亚组(P0.05);重型梗死亚组患者RDW、CIMT及血清Lp(a)水平高于中型梗死亚组,中型梗死亚组患者RDW、CIMT及血清Lp(a)水平高于轻型梗死亚组(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RDW、CIMT及血清Lp(a)水平均与NIHSS评分呈正相关(P0.05)。结论 RDW、CIMT及血清Lp(a)水平可以作为反映ACI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ACI)患者的梗死面积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与血清脂联素和高敏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水平的关系。方法选取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患者61例(ACI组)和健康体检者64例(对照组),并将ACI组按照患者梗死面积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各分为三个亚组,分别检测其血清脂联素、hs-CRP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 ACI组治疗前血清脂联素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hs-CR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小、中、大梗死亚组和轻、中、重脑卒中亚组的血清脂联素水平均依次增高,hs-CRP水平均依次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脂联素和hs-CRP水平呈负相关(r=-0.84,P0.05)。结论大动脉粥样硬化型ACI患者的血清脂联素水平降低,而hs-CRP水平升高,两者呈负相关性;且两者的变化水平与脑梗死面积大小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高敏C-反应蛋白及颈动脉粥样硬化与急性脑梗死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和分析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及颈动脉粥样硬化与急性脑梗死的关系.方法 选取59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脑梗死组,同期选择健康体检者30例为对照组,测定血清hs-CRP含量,应用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同时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hs-CRP水平与病情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血清hs-CRP脑梗死组为(5.96±1.52)mg/L高于对照组的(1.78±1.02)mg/L(t=15.383,P<0.01);颈动脉斑块检出率急性脑梗死组为77.97%,高于对照组的36.67%(x2=12.92,P<0.01);颈动脉IMT脑梗死组(1.18±0.17)mm高于对照组的(1.02±0.15)mm(t=4.544,P<0.05);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重型组血清hs-CRP水平[(15.68±1.45)mg/L]明显高于轻型组[(1.88±0.34)mg/L]和中型组[(4.16±1.39)mg/L](t值为37.217和25.243,P<0.01).结论 血清hs-CRP水平升高对急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病变有临床意义,早期测定hs-CRP水平有助于评估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病情及预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游离脂肪酸和铁蛋白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我院神经内科2011年1月—2014年2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95例作为病例组,同期在我院体检健康者50例作为对照组。根据梗死灶直径将病例组患者分为大面积组41例(梗死灶直径5 cm)和小面积组54例(梗死灶直径≤5 cm)。检测病例组患者入院次日(急性期)、出院当日(恢复期),对照组受检者体检当日血清游离脂肪酸和铁蛋白水平。结果小面积组、大面积组血清游离脂肪酸和铁蛋白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大面积组血清游离脂肪酸和铁蛋白水平均高于小面积组(P0.05)。病例组患者急性期血清游离脂肪酸和铁蛋白水平均高于恢复期(P0.05)。直线相关分析结果显示,病例组患者血清游离脂肪酸水平与血清铁蛋白水平呈正相关(r=0.509,P0.01)。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游离脂肪酸和铁蛋白水平升高,且两者与脑梗死灶大小、病情严重程度有关,两者可能共同参与了急性脑梗死的发生、发展;临床上应重视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游离脂肪酸和铁蛋白水平的监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ACI)患者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同型半胱氨酸(Hcy)、纤维蛋白原(FIB)的水平及其意义,以及分别同颈部动脉狭窄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之间关系。方法选择2015年10月至2018年3月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内科住院ACI患者100例,根据患者入院后24 h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IHSS),将患者分为轻度神经功能缺损,中度神经功能缺损,重度神经功能缺损;依据梗死灶的大小将患者分为大梗死灶组、中梗死灶组、小梗死灶组;比较不同组别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血浆ox-LDL、hs-CRP、Hcy、FIB水平差异。同时观察ox-LDL、hs-CRP、Hcy、FIB水平分别与颈动脉狭窄及颈动脉粥样硬化脉斑块严重程度的关系。结果随着NIHSS评分和梗死灶面积的增加与颈动脉斑块严重程度、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及颈动脉狭窄程度的加重,ox-LDL、hs-CRP、Hcy、FIB表达水平均呈增高趋势,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不稳定斑块亚组四项指标水平亦明显高于稳定斑块亚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浆ox-LDL、hs-CRP、Hcy、FIB水平与ACI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的严重程度及CAS密切相关,同时ox-LDL、hs-CRP、Hcy、FIB在ACI患者CAS的发生、发展过程可能起着一定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泛素羧基末端水解酶1(UCH-L1)及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上海市杨浦区市东医院2016年6月—2017年6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90例作为试验组,同期健康体检者9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受试者血清hs-CRP、UCH-L1及GFAP水平,血清hs-CRP、UCH-L1及GFAP水平与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梗死面积的相关性分析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并绘制ROC曲线以评价血清hs-CRP、UCH-L1及GFAP水平对急性脑梗死的诊断价值。结果试验组患者血清hs-CRP、UCH-L1及GFAP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Spearman秩相关分析显示,血清hs-CRP、UCH-L1、GFAP水平与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rs值分别为0.735、0.752、0.803,P0.05)、梗死面积(rs值分别为0.778、0.752、0.803,P0.05)呈正相关。不同发病时间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UCH-L1和GFA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发病时间为6~12 h的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hs-CRP水平高于发病时间6 h者(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血清hs-CRP、UCH-L1及GFAP诊断急性脑梗死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77、0.890、0.847。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hs-CRP、UCH-L1及GFAP水平明显升高,并与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梗死面积呈正相关,对急性脑梗死有一定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ACI)患者动态监测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的水平变化。方法对照组(57例)为未发生脑梗死的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脑梗死组(73例)则包括腔隙性脑梗死31例、小面积脑梗死19例、大面积脑梗死23例。空腹状态下检测对照组的血清Hcy、hs-CRP、NSE,动态监测脑梗死组发病后第2d、第4d、第6d、第13d的空腹血清Hcy、hs-CRP、NSE。结果 (1)对照组与脑梗死组各亚组发病后第2d的血清Hcy、hs-CRP、NSE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病后第2d,脑梗死组各亚组之间血清Hcy、hsCRP、NSE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面积脑梗死血清Hcy、hs-CRP、NSE显著高于小面积脑梗死、腔隙性脑梗死(P0.05),小面积脑梗死血清Hcy、hs-CRP、NSE显著高于腔隙性脑梗死(P0.05)。(2)脑梗死组各亚组动态监测不同时间点之间血清Hcy、hs-CRP、NSE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梗死组各亚组血清Hcy在发病后第6d达到峰值,hsCRP在发病后第2d即为峰值,NSE在发病后第4d达到峰值。结论 ACI患者血清Hcy、hs-CRP、NSE在发病初期即明显升高,且随时间的变化趋势有一定的区别,因此在应用这些指标评估病情时应注意发病时间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清游离脂肪酸(FFA)和铁蛋白(SF)水平变化,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我院2011—2013年收治的ACI患者95例,依据梗死灶直径分为大面积组41例(梗死灶直径≥5cm)和小面积组54例(梗死灶直径5 cm);选取同期在我院体检健康者50例为对照组。检测95例ACI患者入院次日(急性期)、出院当日(恢复期)晨起,对照组受检者体检当天晨起血清FFA和SF水平。结果大面积组血清FFA和SF水平均高于小面积组、对照组,小面积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95例ACI患者急性期血清FFA和SF水平均高于恢复期(P0.05)。直线相关分析结果显示,ACI患者血清FFA水平与血清SF水平呈正相关(r=0.509,P0.01)。结论 ACI患者血清FFA和SF水平升高,SF和FFA可能共同参与了ACI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肝细胞生长因子(HGF)与缺血性脑血管病(ICVD)的关系,探讨其含量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ELISA定量方法检测65例ICVD患者[其中急性脑损伤(ACI)组39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组26例]和25例正常对照组血清HGF含量,记录ICVD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ACI组梗死病灶大小、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 ICVD组患者血清HGF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ACI组显著高于TIA组(均P<0.05);大、中、小梗死灶组ACI患者明显高于对照组,且不同梗死灶组ACI患者组间差异显著(均P<0.05);轻、中、重度神经功能缺损ACI患者血清HGF水平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而重度组与中度组差异不显著(P>0.05).ICVD组患者IMT值、斑块检出阳性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不同程度颈动脉粥样硬化(AS)ICVD患者血清HGF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3级、2级颈AS组与1级组差异显著(P<0.05),但3级组与2级组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 ICVD患者血清HGF水平明显升高,在ACI患者发病早期明显升高,与脑梗死体积、缺血严重程度有关;ICVD患者血清HGF水平与ICVD类型和AS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老年颈内动脉粥样硬化脑梗死患者血清中性粒细胞明胶酶脂质运载蛋白(NGAL)、凝集素样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sLox-1)表达及颈动脉内膜改变,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2年3月至2013年9月在湖南省老年医院神经内科确诊为动脉粥样硬化脑梗死患者70例为A组,颈内动脉粥样硬化患者72例为B组,两组按随机分组法再分为常规治疗组和强化治疗组两个亚组,分别在0周、12周、24周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患者血清NGAL、sLox-1水平,并同时测定患者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和斑块面积,数据结果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脑梗死组患者血清中NGAL和sLox-1的表达水平、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及斑块面积均高于动脉硬化组(P0.05),阿托伐他汀治疗24周后强化亚组下降明显(P0.05),且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及斑块面积较前降低(P0.05)。结论血清NGAL及sLox-1参与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的发生机制,强化调脂治疗后其表达水平下调。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性质及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变化,并分析两指标在脑梗死发病预测及病情判定中的意义。方法研究对象为83例前循环脑梗死患者(梗死组)和5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分别采用颈动脉彩超检查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其性质、内一中膜厚度(IMT),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清hs.CRP水平,分析血清hs-CRP水平与IMT及神经功能障碍程度的关系。结果梗死组斑块阳性率、IMT及血清hs-CR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且不稳定斑块者血清hs-CRP、IMT及同侧脑梗死发生率均高于稳定斑块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血清hs—CRP水平与IMT及神经功能障碍程度均呈正相关,P均〈0.05(r值分别为0.67、0.58)。结论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阳性率及血清hs-CRP水平升高,且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与脑梗死发生密切相关,血清hs-CRP水平与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及神经功能损害程度有关,两者联合检测有助于脑梗死发病的预测及病情判断。  相似文献   

13.
姚涛  何静 《临床内科杂志》2011,28(5):321-323
目的 对比不同血糖水平急性脑梗死患者外周血清中可溶性CD40配体(sCD40 L)水平,并探讨其与血糖水平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急性脑梗死患者98例,根据血糖水平将其分为:糖耐量正常组、糖耐量异常组和2型糖尿病组.经超声检测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及斑块情况并行Crouse斑块积分,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外周血清中sCD 40L水平.结果 3组间血清sCD40L、IMT、Crouse积分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相关分析显示,血清sCD40L与血糖水平(r=0.272,P<0.05)、IMT(r=0.651,P<0.01)、Crouse积分(r=0.733,P<0.01)均呈显著正相关.结论 糖尿病患者CD40L表达明显增高,血清sCD40L促进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其水平升高可能反应颈动脉粥样斑块的不稳定性.继发脑血管病的过程中可能启动或者介导了CD40/CD40L信号途径.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非对称性二甲基精氨酸(ADMA)与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2年12月—2013年7月我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26例作为急性脑梗死组,根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所卒中量表(NIHSS)评分将其分为轻型梗死亚组54例、中型梗死亚组53例、重型梗死亚组19例。另选取同期在我院体检中心体检健康者6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ELISA法检测受试者血浆ADMA水平;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Hcy水平。分析血浆ADMA与血清Hcy水平的相关性。结果轻型、中型、重型梗死亚组血浆ADMA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1);中型、重型梗死亚组血清Hcy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Spearman相关分析发现血浆ADMA及血清Hcy水平均与入院时NIHSS评分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392、0.406,P0.01)。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血浆ADMA水平与Hcy水平呈正相关(r=0.801,P=0.000)。线性逐步回归分析发现,血浆ADMA水平随血清Hcy水平的升高而增加,呈线性趋势(β=9.446,P0.01)。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ADMA、血清Hcy水平均升高,且血浆ADMA与血清Hcy水平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常压氧(NBO)联合高压氧(HBO)对急性脑梗死血清细胞间黏附分子及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1年12月至2014年3月在青岛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住院且发病24h内来院就诊的16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急性脑梗死组,将其随机分为常规治疗、HBO治疗及NBO联合HBO治疗3个亚组,分别在治疗前、治疗10d后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各亚组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sICAM-1)、可溶性E-选择素(sE-selectin,sES)及MMP-9水平,分析各亚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变化。另以50名正常人组成正常对照组。结果3个亚组治疗10d后,血清sICAM-1、sES和MMP-9水平分别较治疗前显著下降(t=8.754-11.351,P<0.01);HBO亚组、NBO+HBO亚组患者显著低于常规亚组(t=2.237-4.162,P<0.05或0.01);与HBO亚组比较,NBO+HBO亚组患者血清sICAM-1、sES和MMP-9水平均显著下降(t=2.141-2.366,P<0.01);HBO亚组、NBO+HBO亚组治疗10d后,NIHSS评分较常规亚组显著下降(t=5.367,P<0.01;t=9.943,P<0.01),而NBO+HBO亚组较HBO亚组治疗后NIHSS评分显著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827,P<0.01)。结论 NBO联合HBO治疗抑制血清sICAM-1、sES和MMP-9水平优于HBO亚组,且更能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预后。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胱抑素C、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1年3—8月在天津市武清区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急性脑梗死患者346例,根据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分为无斑块组135例和斑块组211例。记录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检测其空腹血糖、血脂、超敏C反应蛋白、胱抑素C、同型半胱氨酸。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性别,吸烟史、饮酒史、糖尿病病史、高血压病史阳性率,空腹血糖,血清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斑块组患者年龄大于无斑块组,血清三酰甘油水平低于无斑块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超敏C反应蛋白、胱抑素C、同型半胱氨酸水平高于无斑块组(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斑块组患者血清胱抑素C、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均与Crouse积分呈正相关(r=0.141,P=0.01;r=0.142,P=0.01)。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超敏C反应蛋白、胱抑素C、同型半胱氨酸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危险因素。结论胱抑素C、同型半胱氨酸是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危险因素,二者共同参与了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的关系。方法对49例老年2型糖尿病脑梗死患者、40例老年2型糖尿病无脑梗死患者、43例健康老年人(对照组)进行HbA1c,血清Hcy与IMT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组的HbA1c、血清Hcy、IMT水平明显高于老年2型糖尿病无脑梗死组和对照组(P〈0.05),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组中的IMT与HbA1c、血清Hcy、总胆固醇呈正相关(P〈0.05)。结论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除严格控制血糖外,有必要检测HbA1c、血清Hcy与IMT,以早期预防或延缓大血管并发症的出现,从而降低脑梗死的患病率和病死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炎性因子在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左心室肥厚(LVH)中的作用及阿托伐他汀钙的干预作用。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3年4月我院收治的EH患者96例,据其是否存在LVH将患者分为无LVH组46例(EH组)和伴LVH组50例(EH—LVH组)。并将EH—LVH组随机分为A、B亚组,各25例。另选取同期我院体检健康者50例作为对照组。测定所有受试者白介素6(IL-6)、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另外,A亚组给予阿托伐他汀钙和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治疗,B亚组给予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治疗,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IL-6、hs—CRP和LVMI的变化。结果EH组IL-6、hs—CRP水平高于对照组,EH—LVH组IL-6、hs—CRP水平高于EH组(P〈0.01)。EH—LVH组LVMI高于EH组(P〈0.01)。治疗前两亚组IL-6、hs—CRP、LVMI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A亚组IL-6、hs—CRP、LVMI均低于B亚组(P〈0.01)。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EH患者血清IL-6、hs—CRP与LVMI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545、0.493,P〈0.01)。结论EH所致LVH与血清IL-6、hs—CRP水平有明显相关性,阿托伐他汀钙可通过抑制炎性因子逆转LVH,与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联用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脑梗死(CI)患者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与动脉粥样硬化(AS)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择CI患者(观察组)及体检健康者(对照组)各30例,用ELISA法检测其血清MMP-9;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检测其双侧颈总动脉、颈内动脉及颈动脉分又处的内中膜厚度(IMT)、粥样斑块及颈动脉管腔狭窄程度;分析观察组血清MMP-9与IMT的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颈AS程度(IMT、不稳定斑块)、中度以上狭窄,以及血清MMP-9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1);观察组不稳定性斑块患者的血清MMP-9明显升高(P〈0.01)。CI患者的血清MMP-9水平与IMT呈正相关(r=0.8961,P〈0.01)。结论血清MMP-9参与CI的病理生理过程,且与粥样斑块形成及其稳定性密切相关;CI患者血清MMP-9水平与IMT呈正相关,可反映AS程度。  相似文献   

20.
刘稳  杨崇河  刘义桥  王丽娟  刘福明 《内科》2013,8(4):347-349
目的探讨蚓激酶联合阿托伐他汀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斑块的影响。方法将脑梗死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阿托伐他汀治疗,观察组采用蚓激酶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变化,检测比较两组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及血脂水平。结果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TG、TC、LPL—C均显著降低;治疗后的颈动脉斑块大小、厚度和IMT与治疗前及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蚓激酶联合阿托伐他汀能明显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颈动脉斑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