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 分析社区服务中心与医院互动式健康管理干预社区高血压患者的效果。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22年1-12月在上海市松江区九亭医院符合入选和排除标准的300例高血压患者分为两组,即观察组(n=150)和对照组(n=150)。两组均给予社区服务中心干预,同时观察组另加行医院互动式健康管理干预。比较两组基线资料、血压水平、自护能力以及依从性。结果 两组基线资料对比(P>0.05);干预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血压水平较低,自护能力以及依从性均较高(P<0.05)。结论 应用社区服务中心与医院互动式健康管理干预,不仅能合理控制患者血压水平,还能提高其自护能力,改善遵医行为。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人工智能技术助力家庭医生双签约模式在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中的应用。方法 选择2020年5月—2022年1月长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收治社区高血压患者400例为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0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管理并以个人签约为主,观察组采用人工智能技术助力家庭医生双签约模式,2组均完成9个月管理,比较2组自我管理水平、知晓度、满意度、健康需求、就诊率、血压达标率及依从性。结果 2组干预9个月后自我管理水平得到提高;观察组饮食指导、行为指导、运动指导、用药指导及随访与评估评分好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干预9个月后发病机制、饮食控制、药物使用知晓率和干预方法、服务态度、人工智能使用满意度好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干预9个月后健康咨询、家庭病床、健康体检需求率、就诊率、血压达标率及依从率均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 人工智能技术助力家庭医生双签约模式能提高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自我管理水平,提升知晓率、满意度及健康需求率,可获得较高就诊率、血压达标率及依从性,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知己健康管理对提高老年高血压病患者依从性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社区"知己健康管理"对高血压病管理的效果及患者服药依从性情况。方法对自愿参加"知己健康管理"的115例(强化组)社区高血压病患者进行3个月的管理,与拒绝参与"知己健康管理"者143例对比分析其血压控制及服药依从性、生活方式等。结果采用t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强化组血压监测次数、血压控制达标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强化组遵医嘱服药以及运动饮食情况,包括遗忘服药、按时按量服药、运动量、饮食控制等情况均明显好于对照组。结论经过3个月"知己健康管理",提高了高血压患者非药物干预以及药物干预的依从性,从而达到了更为理想的血压程度,对慢性病基本能够建立良好的生活方式,达到饮食和运动干预的近期目标,减少对药物的依赖,提高了非药物干预的有效性以及药物合理有效使用率,为长期控制目标打下良好基础,对预防和控制相关心脏血管疾病奠定基石。  相似文献   

4.
背景随着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蔓延,社区成为疫情联防联控的第一线,社区健康服务机构是落实社区防控的重要实践者。目的探讨基层医疗集团体系下社区健康服务机构防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做法。方法某基层医疗集团现设置1家综合性医院(院本部),下设24家社康中心。2020-01-24疫情防控以来,24家社康中心与院本部开通了发热患者双向转诊路径,24家社康中心分别与21个社区工作站和警区组建21个“三位一体”工作小组,开展社区联防联控,加强发热患者管理,掌握疫区返深人员名单,实施居家医学隔离,发现异常情况及时转运至院本部。结果2020-01-24至2020-02-20,社康中心上转发热患者807例,接收下转发热患者226例。2020-02-01至2020-02-20,累计登记疫区返深人员8704人,累计入户随访27268人次,累计居家隔离10319人,累计解除隔离7412人,累计电话随访72997人次,累计发现确诊病例9例,转运密切接触者12例。结论社区健康服务机构通过加强预检分诊、管理来自疫区人员,在防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中起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的网底作用,能够有效遏制疫情的扩散和蔓延。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远程管理优化家庭自测血压在社区高血压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纳入深圳市福田区人民医院所辖的福田区22个社康中心共5000名高血压患者,研究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患者进行高血压健康宣教以及药物干预,实施自我管理,患者在家自行检测血压并记录,定期至社康中心随诊,根据血压控制情况调整治疗方案;第二阶段:对于第一阶段血压控制未达标的患者实施专人跟踪管理,由社康中心安排专人定期对患者进行随访,主动保持联系并指导治疗;第三阶段:对于第二阶段血压控制仍未达标的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对照组干预措施仍与第二阶段相同,研究组则实施家庭自测血压自动记录与分析系统对高血压患者进行管理,采用欧姆龙公司研发的智诊通专业血压测量仪(HEM-7080-IC)在家测量血压,患者在家中测得的血压值将直接发送至福田区人民医院高血压诊治中心,由高血压诊治中心医生联合社康医生分析会商后根据患者实际病情给予有针对性的治疗。观察患者干预前后血压水平以及血压控制达标率,并采用高血压治疗依从性量表对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两组患者干预前血压水平差异无显著性(P>0.05)。干预后,研究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分别为(138±9)mmHg、(83±7)mmHg,对照组分别为(146±13)mmHg、(89±10)mmHg,差异有显著性(P<0.05);研究组血压控制达标率为60.35%,对照组为35.67%,差异有显著性(P<0.001);研究组遵医服药行为、不良服药行为、日常生活管理行为、研究嗜好管理行为、量表总分分别为(19.62±5.35)、(38.97±4.18)、(35.02±6.85)、(8.93±2.21)、(100.76±9.44),对照组分别为(18.32±5.22)、(30.43±6.55)、(33.69±7.14)、(7.56±2.63)、(90.93±10.15),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对高血压患者实施远程管理优化家庭自测血压,能够有效提高血压控制达标率,降低血压水平。另外,还能够显著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社区-医院一体化管理模式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及家属健康教育达标率的影响和对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情况。方法:将社区内普查出的老年CHF患者按居住区域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经过两年不同的处理方法后各项观察指标的差异。结果:干预组患者经过2年的社区-医院一体化管理模式的干预,在服药依从性、患者及家属的健康教育达标率、生活质量等方面,均优于单纯药物治疗的对照组患者,统计学差异显著(P〈0.01),干预组再住院率显著低于对照组(27%vs.76%,P〈0.01)。结论:社区-医院一体化管理可以明显提高老年CHF患者的服药依从性、改善生活质量,提高患者及家属的健康教育达标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社区健康管理在2型糖尿病预防控制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海州区朐阳街道香江社区于2022年3月—2023年2月参与社区健康干预的156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健康教育和用药指导,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社区健康管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 BMI)、血糖、血压、健康管理依从性及健康管理服务满意率。结果 管理后,观察组血压、血糖、BMI低于对照组,血压达标率、血糖达标率、BMI达标率、健康管理依从性、服务满意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实施社区健康管理可以有效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血压、血糖、BMI水平,提高血压、血糖、BMI达标率和健康管理依从性,从而提高患者对健康管理满意度和获得感。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健康管理对青年缺血性脑卒中二级预防依从性的影响。方法将120例青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除进行常规的健康教育外,进行为期1年的健康管理。结果观察组患者在规律生活、遵医服药、坚持锻炼、合理饮食、良好心态、控制血压、戒烟限酒等方面的依从性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脑卒中的复发率也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有效的健康管理可以提高青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二级预防的依从性,从而降低青年脑卒中的复发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医院-社区-家庭一体化互动管理模式在长沙市芙蓉区老年糖尿病患者中的建立与应用效果。方法以"优势整合,资源互补"为前提,组建医院-社区-家庭一体化互动管理团队,包括医院糖尿病多学科教育小组、社区糖尿病管理随访小组、居家照顾协管组。根据团队成员的职责,设置有系统的培训课程,由医院培训社区,社区培训居家照顾协管组成员。团队通过双向转诊、患者网络管理平台、糖尿病健康小屋、随访管理、定期义诊、讲座、经验交流等多种形式建立医院-社区、社区-家庭、医院-家庭之间的互动管理。在长沙市芙蓉区3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选取老年糖尿病患者92例,比较管理前后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Hb A1c)控制情况、自我管理行为及生活质量。结果一体化互动管理1年后,患者Hb A1c值较管理前显著降低(P0.05),而Hb A1c达标率、糖尿病自我管理行为及生活质量较管理前均显著提高(P0.05)。结论医院-社区-家庭一体化互动管理模式能有效降低老年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试点构建"互联网+"高血压健康管理模式,并分析本管理模式的效果及实施的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方法采用"互联网+"技术对100名社区高血压患者进行管理一个月;运用SOWT析法,对"互联网+"高血压健康管理模式的内部环境(优势、劣势)和外部条件(机遇、挑战)进行系统的分析。结果经过1个月的"互联网+"健康管理,患者的平均收缩压/舒张压由135.94/81.88 mm Hg下降到127.1/78.7 mm Hg,血压控制达标率从53.0%提高到74.0%;有89.0%患者认为本管理模式能提高对高血压知识的知晓情况,28.0%患者改善了生活行为(饮食、运动);患者的用药依从性从53.2%提高到92.2%。SWOT分析显示,"互联网+"健康管理在提升高血压患者的依从性、自我管理和健康管理效率方面优势明显;但由于硬件和网络技术的要求,该管理模式难以用于所有高血压患者。我国慢病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环境为本模式的推进带来机遇,但也为推广本模式带来挑战。结论 "互联网+"高血压健康管理模式试点效果满意,我国应大力发展智能信息化技术,推动"互联网+"在慢性病管理中的应用,提升我国慢性病管理效果。  相似文献   

11.
健康管理对社区糖尿病前期自创性危险因素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通过对自创性健康危险因素的行为进行健康管理,分析其在糖尿病前期人群中的影响。方法将社区居民健康体检中符合糖尿病前期诊断的386例随机分为管理组193例,对照组193例。管理组实行健康管理,包括糖尿病预防知识讲座,指导其合理膳食,保持正常体质量,避免超重与肥胖。适量运动,保持心理平衡等健康生活方式。并建立个人健康档案,定期监测血糖,进行跟踪随访管理。对照组仅告知空腹血糖受损或糖耐量减低,说明其目前属于糖尿病前期。比较3个月、6个月后,管理组与对照组糖尿病前期转归及显性糖尿病发生的情况。结果实施健康管理措施3个月后,管理组与对照组空腹血糖受损恢复正常的人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86),糖耐量异常恢复正常的人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4),转为显性糖尿病的人数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31);实施干预措施6个月后,两组空腹血糖受损恢复正常及糖耐量异常恢复正常的人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转为显性糖尿病的人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结论对糖尿病前期人群进行自创性危险因素健康管理,可有效预防或延缓糖尿病发生,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健康监护平台是一个集多种信息技术及医疗技术于一体的医疗信息系统,主要用于社区慢性病实时监测,整合区域医疗资源,为社区慢性病患者提供连续的、个性化的健康服务,提高慢性病防控效果。本文对坪山新区人民医院试行的健康监护平台的构建及其在社区慢性病管理中的应用情况进行分析与总结。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索研究高血压健康教育在社区慢性病防治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本社区的高血压患者总共82例,将选取的82例患者随机平均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所有患者均采用常规药物治疗方法进行降压治疗,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观察组患者健康教育活动。在进行3个月的治疗以及健康教育后,测试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对高血压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监测两组患者的血压情况,比较两组患者的降压效果。观察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知晓率比对照组患者的知晓率高,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降低血压的总有效率与对照组相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比对照组低,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对社区的高血压患者进行高血压健康教育能够加深患者对高血压的认识,有效降低和控制患者的血压,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医院-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对高血压患者控压效果及服药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3月—2014年3月我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双向转诊中就诊的高血压患者500例,均采用医院-社区综合管理模式进行干预,比较干预前后患者服药依从性和血压变化。结果干预6个月后患者收缩压和舒张压低于干预前,Morisky问卷得分高于干预前(P0.05)。结论医院-社区综合管理模式能有效提高高血压患者的服药依从性,有利于改善控压效果。  相似文献   

15.
健康管理干预对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的效果评价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健康管理干预对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调查问卷方式对21家社区健康服务中心182例糖尿病患者的糖尿病知识、自我护理能力、糖尿病代谢各种自控指标、生活满意度进行健康管理前后的评估,同时根据评估情况进行个性化健康管理。结果干预前后182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基本知识、并发症预防知识及检查治疗知识、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末梢血血糖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前、后患者定期监测血糖、足部自我检查率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前后患者体力健康、精神健康、总体功能及总分、生活满意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健康管理的实施能有效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北京市不同区域社区2型糖尿病(T2DM)患者所用国家基本药物目录中4种降糖药(国家基本降糖药:动物胰岛素、二甲双胍、格列吡嗪和格列本脲口服普通剂型)的覆盖率及血糖达标情况。方法2011年1月至3月对北京市4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苹果园、月坛、龙山和花乡社区)的904例T2DM患者进行现状问卷调查和抽血化验。采用X^2检验比较不同社区国家基本降糖药物的覆盖率。结果(1)4种国家基本降糖药物中二甲双胍普通剂型覆盖率最高,达40.5%(366/904),4个社区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86,P〈0.05);龙山社区最高为48.6%(121/249),月坛社区最低为36.2%(75/207)。(2)格列吡嗪普通剂型覆盖率为3.1%(28/904),4个社区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6.14,P〈0.05);花乡社区最高为14.3%(16/112),龙山社区最低为0。(3)格列本脲覆盖率0.6%(5/904),4个社区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33,P〉0.05)。(4)动物胰岛素覆盖率0.2%(2/904);花乡社区为1.8%(2/112),其余3个社区均为0。(5)患者总体血糖达标率[糖化血红蛋白(HbAlc)〈7%]为33.2%(300/904),4个社区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3.79,P〈0.05);月坛社区最高为55.1%(114/207),其次为苹果园社区33.0%(111/336)、龙山社区24.1%(60/249)、花乡社区13.4%(15/112)。结论北京市社区T2DM患者中,国家基本降糖药物使用覆盖率偏低,糖尿病患者总体血糖达标率不高,但较早实行社区医疗管理结合医院转诊模式的月坛和苹果园社区的血糖达标率较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噻托溴铵联合布地奈德治疗轻中度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11月—2012年12月诊治的轻中度支气管哮喘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吸入布地奈德,观察组吸入布地奈德+噻托溴铵。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8周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呼气峰流速(PEF);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后8周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次数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FEV1及PEF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FEV1及PEF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患者治疗后FEV1及PEF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后8周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次数为(2.3±0.2)次,低于对照组的(9.2±0.3)次(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期间出现口干2例,对照组患者治疗期间出现失眠1例,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噻托溴铵联合布地奈德治疗轻中度支气管哮喘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肺功能,减少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次数。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射频消融术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3月—2013年3月收治的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180例,采用随机分层法将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9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药物保守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射频消融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8.9%(80/90),高于对照组的66.7%(60/90)(P0.05);并发症发生率为5.6%(5/90)、复发率为0,低于对照组的26.7%(24/90)、40.0%(36/90)(P0.05)。结论射频消融术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疗效较好,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较低,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细节管理在终末期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护理中的应用。方法从2013年4月—2014年5月,选取该院的90例终末期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其中对照组45例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45例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细节管理。结果观察组采取细节管理后患者高血压、低血压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分别为28.89%(13/45)、11.11%(5/45),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55.56%(25/45)、37.78%(17/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采用细节管理的终末期糖尿病患者对护理服务非常满意、满意分别为77.78%、13.33%,与对照组相比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细节管理在终末期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护理中的应用明显的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有利于病情改善,提高了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