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炎症与急性冠脉综合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陈浩  王晓明  李源 《心脏杂志》2003,15(6):567-569
随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 (ACS)发病机制研究的不断深入 ,证明炎症在 ACS的发生、发展和预后中起重要作用 ,冠状动脉局部的炎症浸润、全身性炎症活动以及某些炎性指标的变化与 ACS的发生及预后关系十分密切  相似文献   

2.
血糖水平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近期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血糖水平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近期预后的影响机制及处理。方法对366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根据其清晨血糖水平分为正常、应激性高血糖(SHG)、糖尿病(DM)3个组,再按照血糖水平≤6.1mmol/L、6.2~10.0mmol/L、≥10.0mmol/L分为Q1、Q2、Q33个层。对所有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66例ACS合并SHG者126人,其中发生急性心肌梗死(AMI)48例、左室功能不全(LVF)17例、严重心律失常11例、心原性猝死(CD)1例。ACS伴有DM者88人,发生AMI46例、LVF22例、恶性心律失常16例、CD7例。血糖正常组152人,发生AMI12例、LVF7例,恶性心律失常3例、CD0例。结论无论DM患者还是应激性高血糖患者血糖升高均使ACS近期不良预后发生率增加,临床应加强对ACS患者的血糖控制。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血清肌钙蛋白Ⅰ(cTnⅠ)水平与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病人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ACS病人76例.入院后立即抽取肘静脉血测定血清cTn Ⅰ水平,并观察病人住院期间和随访30d主要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76例ACS病人中.血清cTn Ⅰ值增高(≥0.16ng/mL)者32例,在30d随访中cTnⅠ增高组发生主要心血管事件明显高于cTnⅠ正常组(P〈0.05)。结论 血清cTnⅠ值增高是ACS病人预后预测因素,并且是ACS病人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的独立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4.
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包括急性心肌梗死(AMI)、不稳定性心绞痛(UAP)和猝死。其发生不仅仅是简单的脂质沉积、斑块破裂,此过程与多种因素有关,其中炎症反应可能在ACS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目前研究认为急性时相反应物CRP是ACS等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子,并对其诊断及预后判定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尤其hs-CRP作为炎症标志物被认为是心血管事件危险最强有力的预测因子之一。本研究通过测定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在ACS中的含量变化,以探讨其相关性和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5.
影响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预后的因素很多,其中已有研究报道肾功能异常的ACS患预后差。但对患在人院后肾功能改变的观察,尤其是治疗后出现血清肌酐(Cr)水平变化对患预后的影响,以及该变化发生的原因关注不够。本研究对ACS患治疗后Cr水平变化及其对患预后的影响进行了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刘成加  朱红梅  钱龙 《内科》2008,3(3):354-355
目的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表达及其近期预后意义。方法分别测定30例ACS患者入院时hs—CRP水平,并与30例稳定型心绞痛及30例健康成人hs—CRP作对照。以hs—CRP〉5mg/L为界,比较ACS患者阳性组及阴性组心脏事件发生率。血浆hs—CRP的测定采用微粒增强免疫透射比浊法。结果ACS组的hs—CRP水平(6.05±2.08)mg/L,较正常对照组(3.16±0.96)mg/L高(P〈0.01),也较稳定型心绞痛组(3.24±0.94)mg/L高(P〈0.01)。后两组hs—CRP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s-CRP水平高的ACS患者较hs—CRP水平低者预后更差。结论hs—CRP与ACS发生有关,可作为危险分层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7.
不稳定型性心绞痛(UAP)是急性冠脉综合症(ACS)的一种。冠状动脉粥样硬化(AS)是ACS的病理生理基础,炎症贯穿于AS病变发生、发展和恶化的全过程。炎症细胞大量激活、炎症介质释放及水平的增加、粥样斑块破裂、血栓形成等因素共同参与ACS的发生和发展。心血管疾病标志物种类繁多,C-反应蛋白(CPR)、白细胞介素6(IL-6)和纤维蛋白原(Fib)检测在ACS患者中应用的报道较多,  相似文献   

8.
为了明确血浆正五聚蛋白-3(PTX-3)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发生、发展过程中的致病作用,本文通过查阅相关的文献资料,简单综述了PTX-3的发现、结构、功能、来源、生物学特性及其与ACS发生、发展和预后的关系,从而为临床有效预防ACS的发生及改善ACS患者的预后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
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是指冠状动脉内不稳定的粥样硬化斑块破裂或糜烂继发新鲜血栓形成所导致的心脏急性缺血综合征,近几年我国ACS患者人数呈逐年递增趋势。全血细胞主要包括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计数三大类,当其表达水平或者细胞形态发生变化及异常时,可能会对包括ACS在内的一些心血管疾病的产生、发展进程及预后具有预测及指示作用,因此全血细胞计数(CBC)常作为一种血液检查方式,用于评估人体的健康状况是否发生异常。本研究在对ACS相关研究报道进行文献调研时发现,在ACS的发生及预后过程中,全血细胞及其分类计数这一指标均表现出较强的相关性,并且该指标检测操作简便,费用低廉,临床应用优势明显。此外,在更深层次的干预措施效应评价中,CBC可作为有效的临床指标;最新研究证实了全血细胞是影响ACS发生及预后的重要因素。本文拟结合ACS研究报道,挖掘全血细胞及其分类计数对ACS发生及预后的预测作用,就全血细胞及其分类计数在ACS风险预测方面的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
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指冠状动脉不稳定斑块发生破裂、血栓形成,引起急性心肌缺血的一组临床综合征.ACS是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在心脏血管的典型表现,动脉硬化作为一种全身动脉系统疾病,常同时合并肾脏血管改变.特别是当前人口老龄化加速,合并慢性肾脏疾病(CKD)的ACS患者日益增多,因此,ACS患者的临床表现和预后更加复杂,治疗选择也更加困难.本文就CKD对ACS的进展及预后的影响、合并CKD的ACS治疗进展等方面进行了综述,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胰岛素抵抗(IR)、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1-1)与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及对患者近期预后的预测价值,并分析IR与PA1-1的相关性.方法 连续收集2008年2月至2009年7月在我院心内科住院并诊断为ACS的患者165例,按胰岛素抵抗指数水平(HOMA指数)分为2组:胰岛素抵抗(IR)组(HOMA-IR>5)80例,非IR组(HOMA-IR≤5)85例.分析两组ACS患者间PAI-1水平、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差异,并观察PAI-1水平及IR对接受经皮冠脉内介入治疗术(PCI)的ACS患者近期预后(6个月)的影响.结果 IR组ACS患者与非IR组相比,PAI-1水平明显升高,且冠脉病变严重程度增高,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PAI-1及IR均是ACS患者近期预后的独立预测因子.结论 纤溶功能紊乱、IR与ACS患者冠脉病变的严重程度相关,PAI-1水平及IR对ACS患者的近期预后有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窦性心率震荡(HRT)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中的变化及对其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95例ACS患者和65名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健康体检者分别作为ACS组和对照组,收集所有入选者左室射血分数(LVEF)、心率变异性时域指标(SDNN)、平均心率以及HRT的2个参数:震荡初始(TO)和震荡斜率(TS)。ACS组内根据NYHA心功能分级以及是否合并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又分为不同的亚组。比较ACS与对照组及ACS组内高、低危亚组之间HRT等指标的差异。对患者进行随访,终点为再发心脏事件。根据既往危险分层界定点设定高危因子,对ACS后再发心脏事件的危险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评判HRT等指标对ACS后再发心脏事件的预测价值。结果①ACS患者TO高于对照组,TS值低于对照组(P〈0.05)。②ACS合并心衰组及合并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组TS均明显低于无心衰无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组(P〈0.05)。③ACS后事件组TO高于非事件组(P〈0.05),Ts低于非事件组(P〈0.05)。④TO与TS结合时优势比最强(OR单=6.351;OR多=4.163,P〈0.01)。结论TO与TS结合对ACS后再发心脏事件的预测价值最强,HRT可作为ACS后再发心脏事件的有效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伴有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的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胰岛素抵抗水平及纤维蛋白溶解功能,探讨OSAS 与ACS 患者冠脉病变严重程度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择2009 年6 月至2010 年6 月在我院住院的ACS 患者346 例,应用便携式多导睡眠监护仪对患者进行监测.以呼吸紊乱指数(AHI)≥5 作为界限,共有86 例诊断为OSAS.将ACS 患者分为Non-OSAS 组260 例和OSAS 组86例.检测患者胰岛素抵抗水平及纤溶功能指标,并对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及经皮冠状动脉腔内介入治疗(PCI).PCI 术后长期随访,记录随访期间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发生情况.结果 与Non-OSAS 组相比,OSAS 组ACS 患者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明显升高,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t-PA)水平降低,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I-1)水平升高,并且冠脉病变更为严重,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或P<0.01).KAplAn-Meier 生存分析发现,随访15 个月,两组患者累积无MACE 事件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2.6%比92.3%,Log rAnk 6.724,P=0.01).结论 合并OSAS 的ACS 患者伴有更为严重的胰岛素抵抗和纤溶功能紊乱,导致冠脉病变更为严重并影响患者的临床预后.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ACS患者血清hs—cTnT、全血BNP水平与住院转归的关系方法ACS住院患者236例,其中UA102例、NSTEMI 114例、STEMI120例,入院当13均行血中hs—cTnT、BNP水平检测,并与26例无器质性心脏病者进行比较;分析ACS患者不同转归之间血中hs—cTnT、BNP水平的差异,并行亚组分析。结果1、ACS患者血清hs—cTnT与全血BNP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均〈0.001);2、ACS患者中,预后不良(转ICU或死亡)组hs—cTnT及BNP均高于好转出院组(P=0.006,P〈0.001)。3、亚组分析:UA患者中,预后不良组hs—cTnT与好转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而预后不良组BNP(2344±1623.3)水平明显高于好转组(654.2±923.7)(P=0.001)。NSTEMI患者中,预后不良组的hs—cTnT(1.97±2.58)明显高于好转组(0.66±1.15)(P=0.001),而预后不良组的BNP水平(1886.1±936.5)也明显高于好转组(729.9±825.1)(P〈0.001)。STEMI患者中,预后不良组hs—cTnT水平(5.40±3.58)高于好转组(3.22±3.33)(P=0.02),预后不良组的BNP水平(1304.4±1528.8)也高于好转组(560.2±957.8)(P=0.042);结论ACS患者血中hs—cTnT、BNP水平与住院期间的转归密切相关,两者联合检测对ACS预后判断更有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脑利钠肽(BNP)水平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预后的关系。方法:2005年2月~2007年8月所有入选158例ACS患者均检测入院后48h内及2周后的血浆BNP水平。根据住院期间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出现而分成不良心血管事件组(62例)和无不良心血管事件组(96例),比较两组入院48h BNP(BNP1)、2周后BNP(BNP2)、2周BNP变化幅度值(ABNP%=(BNP1-BNP2)/BNP1×100%)。结果:有不良心血管事件组的BNP1、BNP2水平显著高于无不良心血管事件组(P〈0.01),而ABNP%低于无不良心血管事件组,说明无不良心血管事件者恢复得较快。结论:BNP是评价ACS预后重要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Churg-Strauss综合征(CSS)并发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的临床特点、治疗和结局。方法对北京协和医院就诊的3例及相关英文文献报道的8例CSS并发ACS患者的临床特点、冠状动脉造影(CAG)所见和治疗反应进行分析。结果本研究及文献报道的CSS并发ACS患者共11例,其中本研究3例、文献报道8例,男女比为4:7。11例ACS均出现在CSS发病初期,其中心肌梗死9例、心绞痛8例;CAG显示70%(7/10)为痉挛性多支血管狭窄或闭塞,动脉瘤1例。心脏外表现,包括支气管哮喘(11/11)、副鼻窦炎(7/11)、周围神经炎(5/11)、嗜酸性肺炎(4/11)及胃肠道受累(3/11)等。血清学特点为显著高嗜酸性粒细胞血症[(1.2~29.6)×109/L],抗中粒细胞胞浆抗体均阴性。CSS并发的ACS对常规冠心病二级预防治疗反应差,大剂量皮质激素和环磷酰胺联合治疗后病情稳定。结论 CSS并发的ACS以嗜酸性粒细胞相关的冠状动脉痉挛导致的多支血管严重狭窄或闭塞为特点,常规冠心病二级预防治疗反应差,联合应用大剂量皮质激素与环磷酰胺治疗可显著改善病情。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合并血小板减少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的临床特点、治疗及预后.方法 2012年3月至2013年3月北京友谊医院共完成PCI术1186例,有11例术前血小板低于100×10^9/L的ACS患者,占总例数的0.93%,回顾性分析11例患者的相关临床情况.结果 11例患者中,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6例(54.5%),非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NSTEMI)3例(27.3%),不稳定型心绞痛(UAP)2例(18.2%).5例(45.5%) STEMI患者行急诊PCI治疗,其余6例(54.5%)行择期PCI治疗.造影显示左主干+三支血管病变3例(27.3%),其余8例(72.7%)均为三支血管病变.术后随访(14.4±2.3)个月,期间3例(27.3%)发生出血并发症,3例(27.3%)发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结论 本组患者的冠状动脉病变以多支病变、复杂病变为主,临床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生长分化因子-15(GDF-15)在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中的变化及其对近期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老年ACS患者116例,分为急性心肌梗死(AMI)组4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70例,同时设同期因胸痛、胸闷症状入院经冠脉造影排除冠心病的对照组40例。采集空腹外周血,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患者血清GDF-15浓度。对ACS患者随访6月,记录其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 AMI组GDF-15水平为(815.41±227.54)ng/L,显著高于UAP组[(735.06±144.94)ng/L,P0.05]与对照组[(641.97±143.90)ng/L,P0.01]。同时UAP组与对照组GDF-15水平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1)。发生心血管事件组GDF-15水平高于未发生心血管事件组(P0.01)。结论 GDF-15水平在老年ACS患者中明显升高,其升高程度与ACS的类型有关,GDF-15可作为判断老年ACS近期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血清脑钠肽(BNP)浓度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中的临床意义及他汀类药物对ACS患者脑钠肽的影响。方法:以ACS患者78例和稳定型心绞痛患者(SAP)40例为研究对象,ACS患者被分为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40例、急性心肌梗塞(AMI)组,38例,测定其血清BNP、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肌钙蛋白I(TnI)水平,并选择ACS患者中60例随机分为他汀治疗组(30例)和常规对照组(30例),比较两组治疗4周后上述各指标的变化。结果:ACS组BNP、hs—CRP、TnI水平均明显高于SAP组(P〈0.01),AMI组BNP、hs—CRP、TnI水平均明显高于UAP组(P〈0.01),AMI组BNP水平与hs—CRP呈正相关(r=0.913,P〈0.01)、与TnI呈正相关(r=0.526,P〈0.01);与常规对照组比较,他汀治疗组治疗后BNP、hs—CRP水平明显下降(P〈0.05)。结论:血清BNP水平与急性冠脉缺血的严重程度正相关。阿托伐他汀可显著降低BNP水平,提示其具有独立于降脂作用之外的改善心肌缺血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IL)-7表达水平并分析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ACS患者130例(急性心肌梗死7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60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33例(SAP组)、健康体检者89例(健康对照组),使用ELISA法检测各组IL-7水平并进行比较,并跟踪随访130例ACS患者的病情,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判断IL-7水平与预后的关系.结果:与健康对照组和SAP组比较,UAP组和AMI组IL-7水平均显著升高[(1.84±0.47) pg/ml、(2.11±0.63) pg/ml比(4.87±0.52) pg/ml、(5.15±0.71) pg/ml,P<0.05或P<0.01],健康对照组与SAP组,UAP组与AMI组之间IL-7水平无显著差异(P均>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ACS患者血清中IL-7的水平是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OR=1.212,95%CI:1.061~1.418).结论:白细胞介素-7作为机体重要的炎症因子之一,其水平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异常升高,可能具有判断疾病预后的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