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探讨ER,PR和p16联合免疫组化染色在子宫内膜腺癌和宫颈腺癌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染色,观察ER,PR,p16在子宫内膜腺癌和宫颈腺癌中的表达情况.结果:子宫内膜腺癌中ER,PR和p16的阳性率分别为85.29%、76.47%、23.52%;宫颈腺癌为33.33%、42.86%、80.95%,子宫内膜腺癌ER,PR的阳性率明显高于宫颈腺癌,宫颈腺癌p16的阳性率明显高于子宫内膜腺癌.在子宫内膜腺癌和宫颈腺癌中3种标记差异均有显著性(ER:x2=20.78 P<0.005;PR:x2=8.32 P<0.01;p16 x2=17.24 P<0.005).结论:ER,PR,p16联合检测对鉴别子宫内膜腺癌和宫颈腺癌有一定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ER,PR和p16联合免疫组化染色在子宫内膜腺癌和宫颈腺癌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染色,观察ER,PR,p16在子宫内膜腺癌和宫颈腺癌中的表达情况。结果:子宫内膜腺癌中ER,PR和p16的阳性率分别为85.29%、76.47%、23.52%;宫颈腺癌为33.33%、42.86%、80.95%,子宫内膜腺癌ER,PR的阳性率明显高于宫颈腺癌,宫颈腺癌p16的阳性率明显高于子宫内膜腺癌。在子宫内膜腺癌和宫颈腺癌中3种标记差异均有显著性(ER:χ^2=20.78P〈0.005;PR:χ^2=8.32P〈0.01;p16:χ^2=17.24 P〈0.005)。结论:ER,PR,p16联合检测对鉴别子宫内膜腺癌和宫颈腺癌有一定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何华  钟玲 《中国肿瘤临床》2005,32(7):392-394,400
目的:探讨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对于鉴别子宫内膜腺癌和宫颈腺癌的意义.方法:收集手术标本的石蜡切片61例,其中原发性子宫内膜腺癌35例,宫颈腺癌26例.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子宫内膜腺癌和宫颈腺癌中Vimentin,ER,CK8/18,CEA的阳性率.结果:子宫内膜腺癌Vimentin,ER,CK8/18,CEA的阳性率分别为74.3%,54.3%,91.4%,40.0%,宫颈腺癌的阳性率分别为11.5%,11.5%,50.0%,92.3%,子宫内膜腺癌Vimentin,ER,CK8/18的阳性率明显高于宫颈腺癌(P<0.005),而宫颈腺癌CEA的阳性率明显高于子宫内膜腺癌(P<0.005).联合检测结果发现,Vimentinn ER CK8/18 CEA四项联合与Vimentm CK8/18 CEA三项联合的诊断符合率相同(总符合率为93.4%,子宫内膜腺癌91.4%,宫颈腺癌96.2%),均高于Vimentin ER CEA的诊断符合率(总符合率为86.9%,子宫内膜腺癌85.7%,宫颈腺癌88.5%).结论:肿瘤标志物CK8/18有助于临床上鉴别原发性子宫内膜腺癌和宫颈腺癌,联合检测中以Vimentin ER CK8/18 CEA或Vimentin CK8/CK18 CEA为佳.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织中内分泌细胞与雌、孕激素受体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 -P法 ,检测 5 0例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织中嗜铬素A(CgA )、雌激素受体 (ER )及孕激素受体 (PR )的表达情况 ,并对CgA阳性的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织分别进行CgA /ER及CgA/PR双重免疫组化染色。 结果 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织中CgA阳性率为 44 .0 % (2 2 /5 0 )。ER阳性率为2 8.0 % (14 /5 0 ) ,PR阳性率为 5 0 .0 % (2 5 /5 0 )。子宫内膜样腺癌CgA阳性组与阴性组之间ER表达率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但PR表达率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2 2例CgA阳性子宫内膜癌细胞中CgA /ER同时表达率为 10 .1% (2 2 1/2 2 0 8个细胞 ) ,CgA/PR同时表达率为 2 0 .1% (4 90 /2 44 0个细胞 )。结论 子宫内膜癌组织出现较多的内分泌细胞及ER、PR的缺失是肿瘤异质性的表现。内分泌细胞不仅影响肿瘤细胞的生长 ,而且可能与子宫内膜癌对激素治疗的抗性或激素治疗后的复发有关  相似文献   

5.
金玲  周虹 《癌症进展》2012,10(5):530-533
目的探讨宫腔镜结合子宫内膜组织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表达对早期诊断子宫内膜样腺癌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07年1月至2012年1月于我院妇科行宫腔镜检查及诊刮术的840例患者,应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各类子宫内膜组织中ER、PR的表达情况。结果在本组840例患者中,经宫腔镜检查诊断子宫内膜样腺癌25例,经组织病理诊断子宫内膜样腺癌26例。宫腔镜诊断的敏感度为96.2%,特异度为100.0%,阳性预测值为100.0%,阴性预测值为99.9%。在本组的10例正常子宫内膜、20例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和26例子宫内膜样腺癌的子宫内膜组织中,ER、PR阳性表达率逐渐降低,有显著性差异(P0.01)。随着病理分级及FIGO分期增加,ER、PR阳性表达降低,且降低趋势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在肌层浸润深度和有无淋巴结转移方面,ER、PR的表达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宫腔镜检查结合子宫内膜组织ER、PR的表达检测对子宫内膜样腺癌早期诊断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织中Nf-κB p65的表达及其在子宫内膜样腺癌发生、发展中的机制.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38例子宫内膜样腺癌、30例子宫内膜增生过长及10例正常增生期子宫内膜组织石蜡标本中NF-κB p65蛋白的表达,并以CD34为标记志测定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织的微血管密度.结果NF-κB p65蛋白在子宫内膜样腺癌、子宫内膜增生过长及正常增生期子宫内膜组织中的表达率分别为65.8%(25/38)、36.7%(11/30)和0,在不典型子宫内膜增生过长中为46.7%(7/15).子宫内膜样腺癌中NF-κB p65蛋白的表达率显著高于子宫内膜增生过长,χ2=5.707,P=0.015 7;与正常增生期子宫内膜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 2;与不典型子宫内膜增生过长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710,P=0.168 8.NF-κB p65蛋白的表达与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织分化(χ2=5.788,P=0.017 6)、手术病理分期(χ2=4.677,P=0.033 0)及子宫肌层浸润深度有关(χ2=4.799,P=0.030 2).NF-κB p65蛋白表达阳性患者MVD值为53.6±19.3,阴性表达患者为41.2±1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879,P=0.027 8.结论NF-κB p65是与子宫内膜样腺癌相关的癌蛋白,可能在子宫内膜样腺癌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扭曲蛋白(Twist)、雌激素受体α(estrogen receptor α,ERα)在子宫内膜样腺癌、不典型子宫内膜增生、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的表达。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检测90例子宫内膜样腺癌、40例不典型子宫内膜增生、20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Twist、ERα的表达。结果:在子宫内膜样腺癌、不典型子宫内膜增生和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Twist、ERα阳性率分别为56.7%、42.5%、5%和53.3%、62.5%、90%。Twist在子宫内膜样腺癌和不典型子宫内膜增生中的表达均高于正常子宫内膜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子宫内膜样腺癌中,Twist与组织学分级、肿瘤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wist和ERα呈负相关(r=-0.279,P=0.008)。结论:Twist高表达、ERα低表达及两者的负相关关系暗示了它们在子宫内膜样腺癌发生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子宫内膜样腺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情况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49例子宫内膜样腺癌、10例不典型增生子宫内膜及10例正常子宫内膜标本中的VEGF表达情况,同时检测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织中雌激素受体(ER)及孕激素受体(PR)的表达情况,分析VEGF阳性表达率与各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 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织、不典型增生子宫内膜组织和正常子宫内膜组织的VEGF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织的VEGF阳性表达率高于正常子宫内膜组织(P﹤0.05).病理分级和临床病理分期是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织VEGF阳性表达的独立因素(P﹤0.05).结论VEGF在子宫内膜的恶性转变和细胞分化中发挥重要作用,在判断子宫内膜样腺癌的恶性程度和患者预后评价方面具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p53、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在卵巢浆液性癌与子宫内膜样癌中的表达及其诊断、鉴别诊断的意义.方法 收集卵巢癌组织标本33例,其中浆液性癌20例,子宫内膜样癌13例,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二步法检测p53、ER、PR的表达.结果 p53在浆液性癌中的表达率为80.0%(16/20),在子宫内膜样癌中的表达率为38.5%(5/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217,P=0.040).ER在浆液性癌中的表达率为20.0 %(4/20),在子宫内膜样癌中的表达率为76.9%(10/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251,P=0.004).PR在浆液性癌中的表达率为15.0%(3/20),在子宫内膜样癌中的表达率为69.2%(9/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807,P=0.005).结论 p53在浆液性癌中大部分呈阳性表达,ER、PR在子宫内膜样癌中大部分呈阳性表达,p53、ER和PR的联合检测有助于卵巢浆液性癌与子宫内膜样癌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 p2 7kipl、雌激素受体 (ER)与孕激素受体 (PR)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用免疫组化法检测 6 6例子宫内膜癌、2 9例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病变和 31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p2 7kipl蛋白及其癌组织中ER和PR的表达。结果 在癌组织中p2 7kipl的表达率为 5 3.0 % ,明显低于非典型增生病变的 75 .8%和正常子宫内膜的 87.1% ,并与其分级有关 ;ER和PR的表达与p2 7kipl相似。结论 p2 7kipl与此癌的发展和恶性程度有关 ,这对其治疗和预后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不同肿瘤标记物的表达在宫颈微偏腺癌(minimal deviation adenocarcinoma,MDA)与普通宫颈腺癌(adenocarcinoma of the uterine cervix,AUC)鉴别诊断中的意义。方法:收集2001年7月至 2013年6月间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沈阳市妇婴医院、辽宁省肿瘤医院妇科病房进行手术治疗的19例MDA、同期的50例普通AUC(分化程度:高分化16例,中分化20例,低分化14例)病理标本,采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Ki67、SMA、p53、PCNA、Vimentin、CEA、ER、CA125和PR的表达。结果:MDA中p53和大于50%细胞核染Ki67(Ki67/50+)的阳性率分别是84%和68%,明显高于普通AUC(分别是38%和18%,P<0.01),MDA中CA 125的阳性率为21%,明显低于普通AUC中的58%(P<0.01)。CEA、PR、Vimentin、ER、PCNA和SMA在两组比较中没有差异(P>0.05)。所有标记物的表达在普通AUC的高、中、低分化组别中没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p53和Ki67/50+的阳性表达及CA125的阴性表达有助于MDA与普通AUC的鉴别,从而有利于MDA的早期诊断及治疗。  相似文献   

12.
子宫颈微偏腺癌的蛋白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对诊断子宫颈微偏腺癌(MDA)有价值的指标.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EnYisionTM二步法检测9例MDA中CEA、Ki-67、p16、MUC6、MUCSAC、ER、PR、α-SMA的表达情况.另选12例正常子宫颈腺组织及21例其他类型腺癌组织作对照.结果 MDA中CEA、MUC6、α-SMA的阳性表达(表达率分别为66.67%、77.78%、88.89%)显著高于正常子宫颈腺体(0、8.33%、0),MDA中平均Ki-67标记指数(21.03±5.46)亦显著高于对照组(0.12±0.08),而ER、PR的阳性表达前者低于后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16、MUC5AC的阳性表达在对照组与MDA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MDA中MUC6蛋白的阳性表达率(77.78%)高于其他类型腺癌(14.29%),而p16蛋白的阳性表达率(11.11%)低于其他类型腺癌(71.43%),二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CEA、Ki-67、MUC5AC、ER、PR、α-SMA蛋白的阳性表达在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EA、Ki-67、MUC6、α-SMA蛋白的阳性表达可能有助于MDA的诊断,腺上皮细胞ER、PR的阴性表达亦支持MDA.p16蛋白的过表达可能参与了部分普通型子宫颈腺癌的发生、发展,但在MDA中可能不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检测人类组织激肽释放酶10(KLK10)在不同子宫内膜组织中的表达,并探讨其与雌激素受体(ER)和孕激素受体(PR)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测定KLK10在12例正常子宫内膜、19例子宫内膜增生症、34例子宫内膜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并分析KLK10与ER、PR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KLK10在正常子宫内膜组织、子宫内膜增生症组织、子宫内膜腺癌组织中阳性率分别为91.7 %(11/12)、78.9 %(15/19)、38.2 %(13/34),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KLK10在Ⅰ、Ⅱ、Ⅲ期子宫内膜腺癌组织中表达阳性率分别为64.3 %(9/14)、30.0 %(3/10)、10.0 %(1/10),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KLK10在高、中、低分化的内膜腺癌组织中表达阳性率分别为66.7 %(8/12)、33.3 %(4/12)、10.0 %(1/10),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34例子宫内膜腺癌组织中,KLK10表达阳性率为38.2 %,ER、PR表达阳性率为67.6 %、55.9 %,KLK10与ER、PR表达均呈正相关(χ2=0.448,P<0.01)。结论 KLK10表达缺失或下调可能促进子宫内膜腺癌的发生和发展。KLK10在子宫内膜腺癌组织中表达降低,ER、PR的表达也降低,呈正相关。KLK10阳性者预后相对较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人角化层糜蛋白酶(SCCE)在子宫颈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子宫颈腺癌45例、子宫颈腺上皮内瘤变(CGIN) 24例和正常子宫颈组织24例中SCCE、雌激素受体(ER)、癌胚抗原(CEA)及波形蛋白(Vimentin)的表达情况.结果 子宫颈腺癌、CGIN和正常子宫颈组中,SCCE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4.44%(38/45)、58.33%(14/24)和8.33%(2/24),子宫颈腺癌组中SCCE表达率明显高于正常子宫颈组(P< 0.012 5),CGIN组中SCCE表达率高于正常子宫颈组(P<0.0125),子宫颈腺癌组与CGIN组SCCE表达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25).结论 SCCE可以作为子宫颈腺癌早期筛查中的一项新指标,并可作为判断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15.
朱玲玲 《世界肿瘤杂志》2011,(1):34-36,F0004
目的 观察子宫内膜腺癌CEA表达与粘液表型,探讨CEA免疫表达及粘液表型在子宫内膜癌组织学诊断中应用与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Envision二步法及阿尔新蓝(PH2.5)/希夫-过碘酸(AB(PH2.5)/PAS)组织化学法染色检测子宫内膜腺癌细胞CEA的表达及粘液表型.结果 子宫内膜癌CEA阳性表达率22....  相似文献   

16.
BackgroundDistinguishing endocervical adenocarcinoma (ECA) from endometrial adenocarcinoma (EMA) is clinically significant and cannot always be made on the basis of morphology alone or clinical findings.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study the potential utility of ProExC as a new marker for cervical adenocarcinoma, and to evaluate a panel of monoclonal antibodies composed of p16, ER, PR, and vimentin, and assess their diagnostic value in distinguishing between ECA and EMA.MethodsImmunohistochemistry using monoclonal antibodies to ProExC, p16, estrogen receptor (ER), progesterone receptor (PR), and vimentin, was performed to examine 30 cases, including 10 ECAs and 20 EMAs.ResultsEight out of 10 cases (80%) of ECA were positive for ProExC, whereas only 2 cases of EMA (10%) were positive. The difference of ProExC expression in the two groups of malignancy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03). P16 was positive in 8 cases (80%) of ECAs and in 4 cases (20%) of EMAs. Estrogen receptor was negative in all cases of ECA, while it was positive in 95% of EMA. Progesterone receptor was positive in 2 cases (20%) of ECA and in 16 cases (80%) of EMA. Vimentin was positive in only one case (10%) of ECA, and in 16 cases (80%) of EMA.ConclusionProExC is a novel immunohistochemical marker for differentiating ECA from EMA and its inclusion in a panel of immunohistochemical markers including p16, ER, PR, and vimentin is recommended when there is morphological and clinical doubt as to the primary site of endocervical or endometrial origin.  相似文献   

17.
宫颈腺癌p53、HPV16/18-E6蛋白和ER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赵涌  李圆圆  徐元浩 《肿瘤》2003,23(3):183-185
目的 探讨宫颈腺癌组织中 p5 3蛋白、HPV16 / 18 E6蛋白及ER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 P法对 6 3例宫颈腺癌组织进行p5 3蛋白、HPV16 / 18 E6蛋白及ER检测。结果  6 3例宫颈腺癌中p5 3、HPV16 / 18 E6蛋白和ER阳性表达率分别为为 5 2 .3%、31.7%和 4 9.2 %。p5 3表达与肿瘤病理分级、临床分期 (Ⅰ、Ⅱ、Ⅲ期 )有关。HPV16 / 18 E6、ER的表达与宫颈腺癌的病理学分级、临床分期无关 ,但与 p5 3表达呈负相关 (P <0 .0 1) ,HPV16 / 18 E6、ER在宫颈腺癌中的表达呈正相关 (P <0 .0 1)。结论 随宫颈腺癌组织病理分级和临床分期增高p5 3阳性表达率逐渐增高 ,可能与 p5 3突变有关 ,部分宫颈腺癌的发病可能与HPV16 / 18 E6蛋白过度表达有关。部分宫颈腺癌可能属于激素依赖性 ,雌激素可能有协同HPV致癌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p53、ER和PR在子宫内膜癌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技术对56例子宫内膜癌组织进行检测,结合临床病理学指标进行分析。结果:p53、ER和PR在56例子宫内膜癌的阳性表达率分别是44.6 %,66.1 %和64.3 %。p53的阳性表达率在子宫内膜癌的不同临床分期和组织学分级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ER、PR在子宫内膜癌的阳性表达率与组织学分级密切相关,在组织分化好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组织分化差的阳性表达率(P<0.05)。结论:p53在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ER、PR的缺失表达与子宫内膜癌的恶性程度密切相关,对分析子宫内膜癌的预后和指导临床内分泌治疗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