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应用单根MAC指引导管行急诊冠状动脉造影和介入治疗(PCI)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前瞻性单中心、随机对照研究,自2011年8月至12月,75例发病12h内的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拟行经桡动脉急诊PCI治疗的患者根据随机序号将患者按1:1比例随机分为MAC组和对照组:MAC组(37例)为直接应用MAC指引导管行冠状动脉造影和介入治疗,对照组(38例)为应用造影导管完成冠状动脉造影后再选择指引导管行介入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血管穿刺成功率、导管室准备时间、鞘管置入时间、操作成功率、造影剂用量、操作时间、透视时间和导管室门-球囊(cathlab door to balloon,C2B)时间、穿刺部位并发症以及30天的主要心脏不良事件(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和靶病变血运重建)发生率。结果 75例患者,其中男性57例,女性18例,年龄(61.5±12.2)岁。两组穿刺置管成功率均为100%,对照组1例患者因右桡尺动脉环而改股动脉路径完成手术。MAC组和对照组相比,两组患者的穿刺置管时间、PCI操作成功率和造影剂用量无明显差异[(1.73±1.08)min比(1.65±0.84)min,t=-0.398,P>0.05;89.2%比89.2%,χ2=0.140,P>0.05;(127±74)ml比(136±33)ml,t=1.159,P>0.05]。操作时间、C2B时间和透视时间MAC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27.27±6.97)min比(36.33±13.71)min,t=3.582,P<0.001;(15.11±4.77)min比(18.31±3.84)min,t=3.180,P=0.002;(7.61±3.04)min比(11.17±5.99)min,t=3.227,P=0.001]。穿刺部位并发症:局部血肿每组各2例。30天的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两组相似(2.7%比2.7%)。结论经桡动脉应用单根MAC指引导管行急诊冠状动脉造影和PCI是安全和可行的,能明显减少操作时间、透视时间和C2B时间。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经桡动脉路径应用单根MAC指引导管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 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患者中行急诊冠状动脉造影和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入选2013年8月至2013年12月北京通州区潞河医院心内科经急诊室-CCU-导管室途径连续收治的STEMI患者72例,其中男性53例,女性19例,平均年龄(59.1±12.2)岁。随机将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36例)和MAC组(36例)。对照组常规冠状动脉造影后再用MAC3.5指引导管介入治疗,MAC组直接应用MAC3.5指引导管行冠状动脉造影和介入治疗。记录导管室门-囊(cathlab door to balloon,C2B)时间、门-囊(door to balloon,D2B)时间、造影剂用量、总的操作时间、透视时间、放射剂量面积乘积和穿刺部位并发症等。结果两组患者在PCI术前/后TIMI血流分级、药物使用、介入操作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对照组比较,MAC组C2B时间[(22.58±9.94)min vs.(18.38±5.43)min],总的操作时间[(37.65±12.51)min vs.(29.64±11.26)min],透视时间[(10.68±4.42)min vs.(7.80±4.24)min]均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MAC组较对照组放射剂量面积乘积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穿刺部位局部血肿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78%vs.2.78%,P0.05)。结论经桡动脉应用单根MAC3.5指引导管同时行STEMI患者急诊冠状动脉造影和PCI能够缩短C2B时间、透视时间,介入治疗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患者经桡动脉应用单根Ikari指引导管直接行冠状动脉造影及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收集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行急诊经桡动脉PCI治疗的患者,其中使用单根Ikari指引导管者56例(Ikari组),使用左右冠状动脉共用造影导管者63例(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导管一造影时间、造影时间、D28时间、C2B时间、操作时间、透视时间。结果两组穿刺置管成功率均为100.0%,导管一造影时间、造影时间无明显差异(均P〉O.05)。Ikari组患者造影剂用量、D2B时间、C2B时间、操作时间和透视时间小于对照组(P〈0.01或0.05)。结论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应用单根Ikari指引导管行急诊冠状动脉造影和PCI是安全可行的,能明显减少D2B时间、C2B时间、操作时间和透视时间及造影剂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92例行PCI治疗的急性STEMI患者,经桡动脉介入治疗组(TRI组,60例)和经股动脉介入治疗组(TFI组,32例).对比观察:①穿刺成功率与PCI成功率.②手术时间及透视时间.③术中置入支架数、造影剂用量以及指引导管的选择.④穿刺相关并发症.⑤住院天数及住院期间主要心血管事件.结果:2组穿刺成功率、手术成功率、手术操作时间、透视时间、置入支架数、造影剂用量及住院天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TRI组穿刺并发症明显低于TFI组 (8.3%∶28.1%,P<0.05).经桡动脉途径往往需要支撑力较好、具有特殊造型的指引导管.结论:急性STEMI患者行PCI时,经桡动脉途径同样安全、有效,手术结果相似而出血并发症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5.
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618例分析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目的:通过对比桡动脉、股动脉2种途径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临床疗效,探讨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连续入选2003年12月至2009年12月在北京丰台医院心内科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患者1236例,随机分为桡动脉组618例,股动脉组618例,主要观察指标包括:手术成功率、穿刺成功率、血管开通时间、X线透视时间、手术总时间、不同指引导管的使用率、术中不良事件(包括死亡、急性心肌梗死、恶性心律失常、冠状动脉痉挛、夹层及穿孔和闭塞)、术后不良事件(包括死亡、急性心肌梗死、患侧肢体假性动脉瘤及血肿)及总住院时间等。结果: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的成功率为95.8%,与股动脉组比较,桡动脉组穿刺成功率、血管开通时间、X线透视时间、手术总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股动脉组相比较,桡动脉组术后血肿的发生率、住院时间显著减少。结论: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安全有效,并发症少,减少了患者住院时间,但需要熟练掌握手术技巧,术中宜直接选择支撑力较好的指引导管,以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短头Amplatz left(SAL)指引导管在经桡动脉右冠状动脉(RCA)复杂病变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入选2013年5月至2015年3月经择期冠状动脉造影证实为RCA复杂病变的冠心病患者120例,随机分为SAL组和Amplatz left(AL)组各60例。观察并比较两组PCI成功率、PCI手术时间、指引导管到位成功率、指引导管到位平均耗时、X线透视时间、造影剂用量等。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PCI术中并发症的发生率,随访术后30d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结果:两组PCI成功率、指引导管到位率、指引导管到位平均耗时、PCI手术时间、造影剂用量等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SAL组应用5in 6子母导管比例(16.7%对3.3%,P=0.033)、球囊锚定技术比例(25.0%对8.3%,P=0.027)及导丝数量(3.1±0.6对2.9±0.3,P=0.021)均高于AL组。SAL组术中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AL组(10.0%对26.7%,P=0.034)。两组术后30d内MACE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SAL指引导管的支撑力不及AL指引导管,但SAL导管同样能够完成大多数RCA复杂病变的治疗,且能够降低PCI术中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价经桡动脉途径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无保护左主干病变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 2004年3月至2006年9月,分别经桡动脉(36例)或股动脉(51例)途径完成87例无保护左主干病变患者的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并观察不同入路介入治疗左主干病变的成功率、手术操作时间、造影剂用量、术后并发症以及临床随访期间发生严重心脏不良事件(MAcE)的情况.结果 在37例选择经桡动脉介入治疗的患者中仅1例患者因术中出现桡动脉痉挛而改为股动脉途径,桡动脉介入治疗的手术成功率为97.3%,两组患者完成手术的操作时间(59.2±15.0 mm比56.9±22.3 min)和造影剂用量(216±33 mL比205±41 mL)无明显差异,但经桡动脉途径介入治疗患者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0)明显低于股动脉介入治疗患者(3.9%);临床随访6个月,仅1例股动脉介入治疗组患者死亡,分别有1例经桡动脉介入患者和2例经股动脉介入治疗患者随访期间接受了靶病变血运重建(TLR)治疗,随访期间总MACE的发生率桡动脉组为3.1%,股动脉组患者为5.7%,两组患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相比于股动脉途径,经桡动脉途径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无保护左主干病变具有同样的临床效果,而且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要明显低于股动脉途径的介入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对比左右桡动脉两种途径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临床疗效,探讨经左侧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入选2007年8月至2010年10月行经桡动脉途径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患者970例,随机分为左侧桡动脉组486例(左侧组),右侧桡动脉组484例(右侧组),主要观察指标包括:介入手术成功率、血管开通时间、术中及术后不良事件发生率等。结果左侧组手术成功率为94.8,右侧组手术成功率为93.4,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穿刺成功率、血管开通时间、X线透视时间、对比剂用量、手术总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经左侧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价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桡动脉介入治疗(PCI)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共入选91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桡动脉介入治疗组(TRD)59例,经股动脉介入治疗组(TFD)32例.观察穿刺成功率、手术成功率、手术时间、透视时间、造影剂用量及穿刺并发症.结果 两组穿刺成功率、手术成功率、手术时间、透视时间、造影剂用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TRI组穿刺并发症明显低于TFI组(P<0.05).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行PCI时,经桡动脉途径同样安全、有效,手术结果相似而并发症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经桡动脉和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介入的辐射剂量。方法将210例行冠状动脉介入患者分成桡动脉组和股动脉组,其中桡动脉组行冠状动脉造影(CAG)51例,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50例;股动脉组行CAG 55例,行PCI 54例。比较不同路径冠状动脉介入的辐射累积剂量(CD)、剂量面积乘积(DAP)和透视时间。结果行PCI患者经桡动脉组DAP、CD、透视时间均明显高于经股动脉组(P均<0.05);行CAG者两组DAP、CD、透视时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相关分析显示,CD与透视时间呈明显正相关(r=0.86,P<0.05)。结论经桡动脉介入时患者所受的辐射剂量较大,应积极采取措施进行辐射防护,减少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与经右侧桡动脉途径相比较探讨经左侧桡动脉进行冠脉介入术的优势。方法 956例患者分别经左侧桡动脉途径(A组,558例)和右侧桡动脉途径(B组,398例)进行冠脉造影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观察分析两组的成功率、失败原因以及导管应用类型和到位时间。结果在造影成功率上经左侧和右侧桡动脉途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1.2%比89.4%,χ2=5.375,P=0.251);在PCI成功率上两组统计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2.8%比49.2%,χ2=3.384,P=0.066)。在造影失败的原因中,在锁骨下动脉迂曲及头臂干迂曲钙化/闭塞不能通过的发生率在右侧桡动脉途径更高(45.2%),并且为经右侧桡动脉造影失败的最主要原因;在PCI中,指引导管一次到位成功(92.2%比74.9%,χ2=22.272,P=0.0002)或更换指引导管后成功(6.0%比18.3%,χ2=14.537,P=0.0001)以及桡动脉途径失败需要改为股动脉途径在B组中发生率更高(1.8%比6.9%,χ2=6.629,P=0.012)。在两组中JudkinsL3.5(79.2%比81.7%,χ2=0.87,P=0.351)和R3.5(78.2%比80.3%,χ2=0.582,P=0.445)的应用率最高。在穿刺-鞘管到位时间上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2.29±20.73)s比(96.16±21.13)s,t=1.04,P=0.253,但在导管到位时间上A组较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经左侧桡动脉途径进行冠脉介入术和右侧相比有一定的优势。克服操作距离大、穿刺困难的因素,左侧桡动脉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比高龄患者中经桡动脉和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造影和支架植入术的安全性、可行性及疗效。方法216例接受介入诊疗的75岁以上冠心病心绞痛病人,随机分为桡动脉组及股动脉组,各108例。比较两组在冠脉造影及支架植入术中的动脉穿刺及手术操作时间、X线曝光时间、造影剂用量、支架植入数量、支架植入成功率、外周血管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支架植入术中两组特殊导管使用率,双钢丝及PTCA球囊使用率等的差异。结果桡动脉组及股动脉组的血管穿刺时间、穿刺成功率、造影成功率、支架成功率均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不适反应发生率桡动脉组显著低于股动脉组;单个支架操作时间、特殊导管使用率、双钢丝及PTCA球囊使用率,桡动脉组均较股动脉组高,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局部血管并发症率及术后患者舒适度、缩短住院时间,桡动脉组明显优于股动脉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结论高龄患者经桡动脉与股动脉途径介入诊疗具同样的安全性,可行性及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前瞻性随访分析经桡动脉旋磨术对老年冠心病(CHD)患者钙化病变的疗效.方法:2012年6月至2014年5月,入选了24例老年冠心病患者,收集其临床、冠状动脉造影(CAG)和经皮冠脉介入(PCI)的资料.随访观察PCI围手术期(桡动脉穿刺开始至出院)及出院后随访期的无复流、冠脉破裂/穿孔、以及死亡、非致死性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再次PCI等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结果:24例患者均成功经桡动脉实施了冠脉旋磨术及支架植入.围手术期仅发生1例前降支远端夹层和角支闭塞(旋磨导丝所致)(4.17%),无其它MACE现象发生;随访期因肺炎呼吸衰竭死亡1例(4.17%),心绞痛发生1例(4.17%),其余患者均无MACE发生.结论:经桡动脉冠脉旋磨术治疗老年冠心病钙化病变安全、有效、易行.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比观察强化抗栓治疗下经桡动脉与经股动脉途径行冠脉介入(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疗效和并发症,探讨其是否可能成为急性心肌梗死的首选途径。方法对89例诊断为AMI的患者选择右侧桡动脉途径行PCI治疗(A组);对照组为AMI经皮股动脉途径直接PCI患者,83例采用手压股动脉止血(B组),80例采用缝合器止血(c组)。随访术后3个月内的主要心血管事件(MACE)的发生率[包括死亡率、非致命性心肌梗死发生率、靶血管血运重建率(TVR)]和穿刺部位并发症发生率。结果3个月后随访结果显示,MACE发生率三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穿刺部位并发症发生率,B、c组明显高于A组(P〈0.01),而B、C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C组并发症发生率略高于B组。结论强化抗栓治疗下,经桡动脉行急诊PCI治疗AMI的疗效与经股动脉组相当,而出现穿刺部位并发症的比率明显低于经股动脉PCI组(包括手压和缝合器组),因此在强化抗栓治疗下,可以考虑将经桡动脉作为急诊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首选途径。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冠状动脉内经导引导管和经微导管注射硝普钠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时无复流现象(NR)的疗效。方法选择四川省巴中市中心医院心内科2009年1月~2013年9月在实施PCI时出现靶血管NR的ACS患者55例,男性32例,女性23例。根据注射硝普钠的方式分为微导管组(n=31)和导引导管组(n=24),两组分别在NR时冠状动脉内注射硝普钠50μg/次,每2~5min重复直至NR消失。比较两组治疗前后TIMI血流分级、TIMI血流帧数(TFC)、不良反应和死亡的发生率。结果微导管组和导引导管组分别有29例(93.5%)和19例(79.2%)的患者TIMI血流分级改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2)。治疗后,微导管组TFC由(57.7±8.2)帧减少至(10.3±5.9)帧,导引导管组由(56.8±9.2)帧减少至(15.2±6.3)帧。两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均0.01),且治疗后微导管组TFC明显低于导引导管组(P0.05)。治疗后微导管组ITFC明显高于导引导管组[(0.82±0.11)vs.(0.73±0.11),P=0.004]。术后微导管组和导引导管组各有2例(6.5%)和5例(20.8%)住院期间死亡,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微导管组和导引导管组各有3例(9.7%)和5例(20.8%)发生一过性低血压,两组低血压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微导管注射硝普钠至靶血管远端治疗ACS患者PCI中NR疗效优于经导引导管。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经皮桡动脉入路冠脉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应用及预后随访.方法 收集2008年7月至2014年5月苏州市立医院确诊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79例,其中经皮桡动脉入路介入治疗107例(TRI组),经皮股动脉入路介入治疗72例(TFI组).观察两组的穿刺成功率、PCI成功率、手术总时间、穿刺点并发症情况,以及随访3个月预后情况.结果 TRI组107例患者中,前壁心梗47例,下壁心梗39例,其他21例;单支病变24例,双支病变34例,三支病变49例.TFI组72例患者中,前壁心梗27例,下壁心梗29例,其他16例;单支病变12例,双支病变20例,三支病变40例.TRI组和TFI组穿刺成功率分别为97.2%和100%,P=0.401;PCI成功率分别为89.7%和95.8%,P=0.135;手术总时间分别为(79.4±32.0)min和(78.8±33.3)min,P=0.911.术后3个月的随访临床结果显示,MACE事件发生率TRI组较TFI组低.结论 经皮桡动脉直接冠脉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同经皮股动脉一样有着较高的手术成功率,且并发症较少,是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的最佳入路途径.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Judkins Left系列指引导管在起源于左冠状窦的右冠状动脉经桡动脉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11例患者起源于左冠状窦的右冠状动脉存在狭窄或闭塞病变,均采用右侧桡动脉穿刺,选择JL 3.5或JL 4.0指引导管行右冠状动脉PCI,根据病变情况必要时应用双导丝技术或5进6子母导管技术增加指引导管同轴性和支撑力。慢性闭塞病变常规应用微导管增加指引导丝支撑力,以便于更换导丝。观察手术成功率、并发症和近期随访结果。结果 11例患者中,3例为右冠状动脉慢性闭塞病变,8例为严重狭窄病变,同时合并左冠状动脉病变。所有患者均使用Judkins Left系列指引导管经桡动脉成功完成右冠状动脉PCI,7例应用JL 3.5指引导管,4例应用JL 4.0指引导管。2例在Judkins Left系列指引导管基础上应用5进6子母导管,其中包括1例右冠状动脉慢性闭塞病变;4例应用双导丝技术增加支撑力。3例慢性闭塞病变在微导管支持下均成功行PCI,其中1例先应用双导丝技术、后5进6子母导管增强支撑力。所有患者均成功置入药物洗脱支架,共置入支架19枚,每例右冠状动脉置入支架1~3(1.7±0.7)枚,置入支架长度为18~99(44.1±23.8)mm。术中所有患者均未出现冠状动脉穿孔、栓塞或夹层等并发症,手术成功率100%。住院期间无心脏压塞及支架血栓等并发症。术后临床随访6~12个月,无死亡及心肌梗死等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结论对于右冠状动脉起源于左冠状窦病变,经右侧桡动脉途径,可以选择Judkins Left系列指引导管行PCI,支撑力不够时,可辅以其他增加支撑力的技术,如微导管技术、双导丝技术、子母导管技术等完成手术操作。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经造影导管肱动脉注射硝酸甘油对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治疗(TRI)中桡动脉痉挛(RAS)的预防效果。方法连续入选TRI冠状动脉造影(CAG)成功并需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包括经皮穿刺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和(或)支架置入术]患者810例,其中试验组413例,对照组397例。试验组当造影导管回撤到达肱动脉水平时经造影导管注射硝酸甘油稀释液400μg(稀释至100μg/ml),对照组在造影导管抽出后经由鞘管侧管注射硝酸甘油400μg(稀释至100μg/ml),比较两组患者在指引导管送入过程中的RAS发生率。结果试验组较对照组RAS发生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8%比33%,P=0.021)。结论经造影导管肱动脉注射硝酸甘油能降低TRI中RAS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