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经筋透刺法结合治疗周围性面瘫35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围性面瘫,属现代医学的周围神经麻痹,又称贝尔(Bell's)氏面瘫。它是由于面神经管内面神经炎所致的瘫痪,中医学称为“口眼歪斜”。笔者自2001年-2005年应用经筋法和针灸透刺法治疗周围性面瘫35例收到较好效果。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正>周围性面瘫亦称周围性面神经麻痹(facial nerve palsy),是最常见的自发性面神经麻痹的疾病,认为是茎乳孔内面神经非特异性炎症所致的周围性面神经麻痹[1]。针灸治疗面瘫历史悠久,疗效确切,世界卫生组织也较早认定面瘫为针灸治疗适应症之一[2-3]。近几年来,针对周围性面瘫的不同分期的临床特点,笔者采用分期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现归纳如下。1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3.
周围性面瘫是一种临床较为常见的疾病,发病急,常在数日内即达高峰。周围性面瘫患者的神经血管会出现痉挛,导致面部肌肉麻痹。本研究中,我们从我院2010年10月-2012年10月收治的周围性面瘫患者中随机选择40例进行研究,分析电针配合药物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正周围性面瘫,亦称面神经麻痹、周围性面神经炎。常见为Bell氏麻痹和Ramsay-Hunt综合征,是因茎乳突孔内面神经非特异性炎症所致的周围性面瘫[1]。中医又称"口僻",多由卫阳不固,脉络空虚,风寒之邪乘虚侵袭阳明、少阳脉络,以致经气阻滞,气血运行迟涩,经筋失养,筋肌纵缓不收而发病[2]。于2014年1月-2016年2月笔者采用电针加上闪罐法治疗周围性面  相似文献   

5.
先推拿后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围性面瘫,又称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或Bell麻痹,因面神经核以下的病变而致。周围性面瘫是面瘫中最常见的类型,常发生于一侧。本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以20—40岁多见,男性略多于女性,可发生于任何季节,以春、秋两季多发。  相似文献   

6.
面瘫是以口眼向一侧歪斜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疾病,现代医学将其分为周围性和中枢性,针灸临床治疗以周围性面瘫居多。周围性面瘫是面神经本身的病变,多由免疫力低下,细菌、病毒感染引起,以茎乳孔内面神经非特异性炎性反应导致的面神经水肿、变性、麻痹最多见,又称特发性面神经麻痹。针灸在周围性面瘫临床治疗中有着广泛应用,但对于周围性面瘫治疗的针灸介入时机问题,目前学术界尚存一定争议,本次研究将72例周围性面瘫患者分为急性期、静止期、恢复期三组,对各组针灸治疗前和治疗后进行神经功能评分量化评定,观察周围性面瘫患者不同时期针灸介入治疗的疗效差异,从而探讨针灸介入周围性面瘫治疗的最佳时期。  相似文献   

7.
面瘫是由于各种不明原因导致茎乳突孔内面神经非化脓性炎症而引起的面肌瘫痪,又称面神经麻痹、面神经炎。根据病变部位不同,一般将面瘫分为中枢性面瘫和周围性面瘫两种,临床上以周围性面瘫最为常见。2007年以来,笔者采用针灸加中药治疗周围性面瘫68例,取得满意疗效。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周围性面瘫也称面神经麻痹,是由于茎乳孔内的面神经急性非化脓性炎症所致的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是一种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如治疗不及时或不彻底将有可能遗留后遗症状,而直接影响患者的外观形象.笔者于2006年12月~2008年6月采用综合疗法治疗周围性面瘫39例,取得较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共选取2006年12月~2008年6月在我院门诊及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周围性面瘫患者78人.  相似文献   

9.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中医病名称谓繁多,不利于临床操作和整体研究发展.列举了中医学对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多种命名方式和病名称谓,通过多角度的分析探讨认为,周围性面瘫这一称谓作为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中医病名可能更为合理.  相似文献   

10.
<正>周围性面瘫,是以口眼向一侧歪斜,眼睑不能闭合为主症的病症;相当于西医学的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笔者自2012年以来在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针灸门诊,观察王季良老师用透刺法治疗周围性面瘫引起的目合困难患者,主要记录其疗效,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治疗对象从2012年10月至2013年10月期间,门诊收纳由周围性面瘫引起的目合困难患者,年龄23~54岁,男29例,  相似文献   

11.
面瘫即面神经麻痹,临床上分为周围性与中枢性两类,在门诊为常见病。自2001年至2007年笔者采用电针结合特定电磁波(以下简称“TDP”)治疗周围性面瘫42例,取得满意疗效,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针灸药罐结合治疗周围性面瘫40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面神经麻痹可分为中枢性和周围性面神经麻痹两大类。本文主要是对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治疗方法的疗效观察。笔者自2002年~2004年采用针灸药罐四种方法联合治疗周围性面瘫40例,取得较为满意的疗效,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3.
<正>周围性面瘫是由于经颅孔内面神经的急性非化脓性炎症导致面部表情肌出现瘫痪,以患侧额纹消失、眼睑闭合不能、鼻唇沟变浅、口角下垂等为主症的一种疾病。周围性面瘫又称贝尔麻痹或特发性面神经麻痹,为春秋季节常见病,尤以青壮年多发,一般为单侧受累。周围性面瘫急性期因存在炎性  相似文献   

14.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医学又称为面瘫或吊线风,表现为周围性面神经麻痹、面部表情肌瘫痪,是临床上常见病之一。笔者从1988~2004年采用针灸配合药物治疗此病,疗效满意。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针刺配合按摩、TDP治疗糖尿病性周围性面瘫与Bell麻痹的临床疗效及疗程。方法选取周围性面瘫患者72例,糖尿病性周围性面瘫(观察组)36例,Bell麻痹(对照组)36例。两组均采用相同的针刺配合按摩、TDP治疗,观察组同时配合糖尿病标准化治疗。5次/周,1周为1疗程,8个疗程后进行评价。结果4个疗程治疗后,观察组愈显率25.00%;对照组愈显率75.00%。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01),8个疗程治疗后,观察组愈显率83.33%;对照组愈显率94.44%,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8个疗程后临床痊愈患者平均疗程分别为6.86、4.50个,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01)。结论针刺配合按摩、TDP治疗糖尿病性周围性面瘫与Bell麻痹二者疗效确切,但糖尿病性周围性面瘫恢复的疗程明显较Bell面瘫的长。  相似文献   

16.
李淑波 《河南中医》2005,25(6):43-43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又称面瘫,主要由面神经非化脓性炎症、水肿所致。笔者自1988年对周围性面神经麻痹150例作了疗效观察,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面瘫又称面神经麻痹、口眼歪斜,它是由面神经麻痹引起所支配肌肉瘫痪,主要表现为面部肌肉运动障碍。以其损害的部位不同,可以分为中枢性面神经麻痹和周围性面神经麻痹两种。我们主要探讨周围性面瘫,周围性面瘫又称周围性面神经麻痹、面神经炎或Bell麻痹,是指茎乳突孔内面神经急性非化脓性炎症引起的周围性面瘫。四季均可发病,多发于季节交替前后气温变化较大时,以冬春季为多,是针灸科的常见病。现把我科2004~2010年间中西医结合分期治疗的病例报道如下。一般资料157例病人中男98例,女59例;年龄最小13岁,最大65岁;病程最短1天,最长12天;单侧发病156例  相似文献   

18.
周围性面瘫,又称“周围面神经麻痹”、“面神经炎”,是以口眼向一侧歪斜为主症的病证,是临床常见颅神经病之一,针刺治疗该病疗效肯定,其文献散载于我国历代中医书籍中,祖国医学对面瘫的描述也很形象简洁,以“口眼喁斜”就概括面瘫的主证。近半年多以来本人在临床中采用“六位一体法”(普通针刺、放血疗法、穴位注射、TDP照射、闪罐和中药)治疗周围性面瘫58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电针加TDP治疗面瘫的临床体会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面瘫亦称面神经麻痹,任何年龄均可发病,分周围性和中枢性面瘫.本文90例病人均为周围性面瘫,根据患者得病后就诊时间的不同,分成3个小组进行针灸治疗,结果疗效明显不同,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0.
电针不同术式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急性期72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杜艳 《广西中医药》1998,21(1):32-33
电针不同术式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急性期72例疗效观察杜艳广西中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530011南宁市南京路39号关键词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电针;间断刺激;持续刺激周围性面神经麻痹(中医称面瘫)是针灸临床的常见病。为探讨电针不同术式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急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