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免疫球蛋白及补体水平检测对A群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0年12月—2012年12月我院收治的A群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56例(轮状病毒性肠炎组)及体检健康儿童56例(对照组),检测两组IgG、IgA、IgM及补体C3、C4水平。结果轮状病毒性肠炎组患儿IgG和IgA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IgM、C3和C4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群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体液免疫功能方面存在着一定的紊乱现象,免疫球蛋白及补体水平检测可以有效地监测患儿体液免疫状况,为进一步的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免疫球蛋白A(IgA)在成人癫痫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选择新诊断成人癫痫患者112例,其中非症状性癫痫( A组)及症状性癫痫( B组)各56例,另选体检健康者56例作为对照组。采用胶乳增强免疫比浊法检测3组血清IgA、IgG、IgM、C3、C4水平。结果 A组血清IgA水平明显低于B组及对照组( P均<0.05);3组血清IgG、IgM、C3、C4水平两两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结论 IgA降低可能为成人非症状性癫痫的血生化标志之一,其可能参与了成人癫痫的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轻症和重症手足口病(hand,foot and mouth disease,HFMD)患儿血清免疫球蛋白变化与疾病进展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本院2013年6月住院的轻症和重症HFMD患儿369例,其中轻症组259例,重症组(含危重型)110例;以同期30名体检正常的健康儿童为对照组。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各组血清免疫球蛋白(IgA、IgG、IgM)和补体C3、C4表达水平。比较各组及重症组肠道病毒71型(enterovirus 71,EV71)感染和非EV71感染患儿、柯萨奇病毒A16(coxsackievirus A16,CoxA16)感染和EV71感染患儿的血清免疫球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重症组IgG、IgA和IgM水平显著升高,轻症组IgM水平显著升高;与轻症组相比,重症组IgG和IgA水平显著升高;重症组EV71感染患儿IgM水平显著高于非EV71感染患儿,其IgG和IgM水平显著高于CoxA16感染患儿;各组间补体C3、C4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HFMD患儿血清免疫球蛋白表达水平存在变化,随着病情进展,血清免疫球蛋白表达水平变化更加显著。重症患儿血清免疫球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高于轻症患儿,重症患儿中EV71感染者较CoxA16感染者血清免疫球蛋白表达水平变化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血微量元素及体液免疫因子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海口市妇幼保健院2011年1月—2013年6月收治的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200例作为研究组,另选取同期体检健康儿童20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儿血微量元素(包括钙、铁、锌、铜)、体液免疫因子(包括IgG、IgM、IgA)和血清补体C3、C4及C反应蛋白水平。结果研究组患儿血钙、铁、锌、铜水平低于对照组,血清IgG、IgM及IgA水平低于对照组,血清补体C3、C4及C反应蛋白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血微量元素及体液免疫因子水平较低,补体C3、C4及C反应蛋白水平较高,检测以上指标有助于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诊断。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患儿外周血淋巴细胞免疫分型及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60例HIE患儿为HIE组,其中轻度32例,中重度28例.另选同期健康足月新生儿3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术测定两组患儿外周血淋巴细胞免疫分型,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血清免疫球蛋白IgG、IgM、IgA水平.结果 HIE组患儿外周血IgM、IgA水平低于对照组(P均<0.01),且中重度患儿外周血IgM、IgA水平均低于轻度组及对照组(P均<0.05).结论 HIE患儿外周血IgM、IgA水平降低.血清免疫球蛋白可以作为HIE早期诊断、评价脑损伤程度及预后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金双歧联合醒脾养儿颗粒对小儿轮状病毒腹泻的疗效进行分析,并考察其对患儿血清IgM、IgG和IgA的影响。方法以160例轮状病毒腹泻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联合组,各80例。对照组患儿给予金双歧口服治疗,联合组患儿给予金双歧联合醒脾养儿颗粒口服治疗。观察两组患儿疗效、症状改善时间(呕吐、腹泻、发热、大便性状),检测两组患儿血清IgM、IgG和IgA含量。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联合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1.25%和92.50%,联合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 0.05)。联合组呕吐、腹泻、发热及大便性状改善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两组治疗后血清IgM、IgG和IgA水平均显著改善,联合组血清IgM、IgG和IgA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金双歧联合醒脾养儿颗粒对小儿轮状病毒腹泻具有较好的疗效,能有效缩短患儿症状改善时间,促进患儿康复,其治疗作用的发挥与改善血清免疫球蛋白IgM,IgG和IgA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7.
张瑞 《山东医药》2011,51(2):102-103
目的观察梅尼埃患者血清中T淋巴细胞亚群、免疫球蛋白、补体水平变化,并探讨其意义。方法选择梅尼埃患者(观察组)、健康人(对照组)各41例,分别采用ELISA法、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及免疫比浊法检测外周血中的免疫球蛋白、T淋巴细胞亚群及补体。结果观察组外周血血清IgA、IsG、IsM、C3、C4、CD8+淋巴细胞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而CD;及CD4/CD8水平低于对照组(P均〈0.05)。发作期梅尼埃患者的血清IgA、IgG、IgM、C3、C4、CD8+水平均明显高于缓解期(P均〈0.05),而CD3+及CD4/CD8水平低于缓解期(P均〈0.05)。结论梅尼埃患者血清T淋巴细胞亚群中c珑、免疫球蛋白、补体水平增高,CD3+及CD4/CD8水平降低,可能与梅尼埃病的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8.
陈波  张经 《临床肺科杂志》2012,17(6):1045-1046
目的探讨支原体肺炎(MP)患儿体液免疫IgG、IgM、IgA在其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分析我院收治的36例支原体肺炎患儿作为病例组,同期42例健康患儿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小儿血清免疫球蛋白IgG、IgM、IgA含量,并进行比较。结果支原体肺炎患儿血清IgG、IgM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01,P<0.0001;血清IgA水平两组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74。结论支原体肺炎病儿体液免疫IgG、IgM应答增强,在其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替诺福韦酯抗病毒经治乙型肝炎和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IgG、IgA、IgM和补体C3、C4的变化,探讨替诺福韦酯治疗对于患者体液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7年9月于兰州军区总医院安宁分院就诊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31例)和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19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给予替诺福韦酯(300 mg口服,1次/d)抗病毒治疗。于治疗前、治疗3个月和治疗6个月采集血液标本,采用免疫透视比浊法检测血清免疫球蛋白IgG、IgA、IgM和补体C3、C4水平,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慢性乙型肝炎组患者血清IgG、IgA、IgM和C4水平在治疗3个月和6个月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C3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6个月时血清IgG、IgA和IgM水平显著低于治疗3个月(P均0.05),血清C3和C4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 0.05)。肝硬化组患者血清IgG、IgA、IgM和C4水平在治疗3个月时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C3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6个月与治疗前相比,IgG、IgA、IgM、C3和C4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6个月和3个月相比血清IgG显著下降(P均0.05),血清IgA、IgM、C3和C4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 0.05)。Child Pugh B级肝硬化患者较Child Pugh A级患者各指标变化更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经替诺福韦酯抗病毒治疗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和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IgG、IgA、IgM和补体C3、C4水平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  相似文献   

10.
袁浩  李登清 《山东医药》2013,53(3):19-21
目的 观察支原体肺炎(MPP)患儿血清炎性细胞因子(IL-2、IL-6)、免疫球蛋白(Ig)和补体、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变化,并探讨其意义.方法 MPP患儿50例(观察组,其中重症28例、轻症22例),健康儿童42例作为对照组.采用ELISA法检测两组血清IL-2、IL-6,用血浆蛋白分析仪速率散射比浊法检测hs-CRP、Ig和补体(C3、C4)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急性期IL-2、IgA水平降低,IL-6、hs-CRP、IgM 、IgG、C3、C4水平升高(P <0.05或0.01);恢复期IL-2水平降低,hs-CRP、IgG水平升高(P<0.05或0.01).与恢复期比较,观察组急性期IL-2水平降低,IL-6、hs-CRP、C3水平升高(P<0.01).与轻症者比较,重症者IL-2、IgA水平降低,IL-6、hs-CRP、IgM、IgG、C3、C4水平升高(P<0.05或<0.01).MPP患儿血清中IL-2与IL-6呈负相关(r=-0.634,P=0.017).结论 MMP急性期、恢复期或重症、轻症患儿血清炎性细胞因子、Ig、补体、hs-CRP水平升高或降低,联合检测上述指标可及时判定MMP病情程度和预后,有助于指导MP患儿的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轮状病毒(RV)肠炎患儿血锌水平变化情况及补锌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RV肠炎患儿128例,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和补锌治疗组各64例。常规治疗组主要给予补液及口服蒙脱石散治疗,补锌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葡萄糖酸锌口服液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锌水平的变化情况,比较两组治疗总有效率、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及住院天数。结果 RV肠炎补锌组治疗后与治疗前和常规治疗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总有效率、发热时间、腹泻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呕吐持续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V肠炎对血清锌代谢影响较大,补锌可能是治疗和预防轮状病毒肠炎的一种有效辅助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糖尿病对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同术期免疫球蛋白及补体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非随机临床对比研究选取2012年1-8月在潍坊市人民医院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15例,另选取15例血糖正常者作为对照,分别于术前1天(T1)、手术结束后30min(T2)、术后第1天(T3)、术后第3天(T4)、术后第7天(T5)清晨采集静脉血送检,检测免疫球蛋白(IgG、IgA、IgM)及补体(C3、C4)值。结果①两组T1时比较,糖尿病组IgA、C3值明显高于正常组(P〈0.01),IgG值明显低于正常组(P〈0.05),IgM、C4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②两组术后IgG、IgA、IgM值于T2、T3、T4时较T1时均明显降低(P〈0.05或0.01),糖尿病组降幅更加明显(P〈0.05或0.01),两组均于T5时恢复术前水平。两组术后C3、C4值在T2、T3时较T1时均明显降低(P〈O.05或0.01),糖尿病组c3值降幅更加明显(P〈0.05或0.01),两组均于T4时恢复至术前水平,c4值术后降幅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患者存在免疫功能紊乱及调节功能异常,与正常组相比术后免疫球蛋白及补体功能受到抑制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使用西咪替丁治疗轮状病毒肠炎患儿的疗效及对血清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将98例轮状病毒肠炎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应用抗病毒药物(利巴韦林)10 mg/(kg·d)静脉滴注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患者给予10 mg/(kg·d)的西咪替丁静脉滴注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有效率、平均止泻时间、平均止吐时间和治疗前后血清IL-2、IFN-γ、TNF-α水平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达91.8%,高于对照组的40.8%(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平均退热时间和平均止泻、止呕时间均较对照组患者显著缩短(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清中IL-2、IFN-γ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升高,TNF-α的含量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显著降低(P0.05)。结论西咪替丁治疗轮状病毒肠炎患儿可短时间内止泻、止呕,改善血清细胞因子水平,疗效明显,且无明显副作用产生,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4.
蔡仪术  陈简  卢贤秀 《临床肺科杂志》2014,19(2):317-318,321
目的 探讨匹多莫德治疗小儿反复下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及对患儿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从2009年1月到2013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反复下呼吸道感染小儿患者中选取80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抗感染、止咳、化痰治疗,观察组患儿在此基础上给予匹多莫德颗粒,治疗两组患者6个月后,观察两组患儿的临床效果以及治疗前后患儿的免疫水平.结果 经过6个月的治疗后,两组患儿均有一定的临床疗效,观察组患儿的有效率为90.0%(36/4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2.5%(29/4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的IgA、IgM、IgG水平和CD+4/CD+8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匹多莫德能够显著提高反复下呼吸道感染小儿患者的临床效果,减少呼吸道感染的发病次数,提高患儿的抵抗力,值得在临床普遍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合并EB病毒感染患儿的临床特点,为临床诊治提供借鉴。方法收集住院治疗的支原体肺炎合并EB病毒感染患儿100例作为观察组,同期支原体肺炎患儿85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特点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平均发热时间和住院时间较对照组明显延长,观察组异形淋巴细胞比例,2个肺叶以上受侵犯以及合并胸腔积液,其他脏器损伤等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外周血白细胞高于对照组(P0.05);淋巴细胞和异淋细胞升高明显(P0.01),两组差异有显著性;血红蛋白含量及血小板较对照组偏低(P0.05);ALT、AST、LDH和CK-MB两组具有明显的差异。结论肺炎支原体感染合并EB病毒感染比例较高,其器官受累严重,较单纯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临床症状严重,其实验室检查指标改变明显。  相似文献   

16.
周素英 《临床肺科杂志》2014,(12):2216-2218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在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CAP)中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检测60例细菌性肺炎患儿(细菌性肺炎组),60例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组)和30例病毒性肺炎患儿(病毒性肺炎组)及30例健康儿童(对照组)的血清PCT及C-反应蛋白(CRP)水平及白细胞计数(WBC),比较各组血清PCT和CRP水平及WBC结果。结果 CAP患儿血清PCT及CRP水平及WBC计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细菌性肺炎组血清PCT及CRP浓度及WBC计数均明显高于肺炎支原体肺炎组、病毒性肺炎组(P0.05)。CAP患儿PCT的ROC曲线下面积明显高于CRP(P0.05)。结论血清PCT在CAP患儿中的鉴别诊断价值优于CRP。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动脉粥样硬化与肺炎衣原体及C-反应蛋白、肿瘤坏死因子(TNF-α)、IL-6等炎症因子和炎症递质的合成释放的关系。方法测定动脉粥样硬化组60例患者的血清肺炎衣原体抗体IgG、IgM,ClIP,TNF-α,IL-6水平。并和正常健康者40例(健康对照组)作对照。结果动脉粥样硬化组肺炎衣原体抗体IgG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而IgM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动脉粥样硬化组与健康对照组CRP、TNF-α、IL-6水平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炎衣原体以及肺炎衣原体介导的CRP、TNF-α、IL-6等炎症因子和炎症递质的合成释放与动脉粥样硬化存在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目的明确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患者血清中白细胞介素-4(interleukin-4,IL-4)的水平及其与RA继发间质性肺疾病(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ILD)的关系,探讨RA及RA继发ILD的发病机制及相关因素。方法选择RA患者62例,其中单纯RA患者31例,RA伴发ILD患者31例;健康对照者30例。应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各组血清中IL-4水平,同时比较各组实验室指标免疫球蛋白(Ig)G、IgA、IgM、γ-球蛋白、类风湿因子(RF)、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及关节肿痛数的差异,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RA组血清IL-4水平为(61.87±41.36)pg/ml,健康对照组血清IL-4水平为(25.48±14.28)pg/ml,两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A继发ILD组血清IL-4水平(92.70±32.01)pg/ml较单纯RA组(30.05±24.45)pg/ml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RA组血清IL-4水平较健康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A继发ILD组血清IL-4水平较单纯RA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L-4可能参与RA的发病,且在RA并发ILD的发生发展中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布地奈德雾化吸入联合西替利嗪治疗小儿哮喘急性发作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0年12月—2012年12月我院收治的哮喘急性发作患儿92例,根据治疗方法将患儿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6例。在对症治疗基础上对照组患儿给予布地奈德雾化吸入;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西替利嗪,疗程均为5 d。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相关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及肺功能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总有效率为91.3%,高于对照组的65.2%(P0.05);咳嗽消失时间、喘息消失时间和哮鸣音消失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第一秒呼气末容积(FEV1)和FEV1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EV1%)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布地奈德雾化吸入联合西替利嗪治疗小儿哮喘急性发作疗效显著,能有效改善患儿肺功能,且药物起效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