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胸、腰部多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机引导下行PVP治疗50例患者,其中骨质疏松8例,转移瘤28例,多发性骨髓瘤12例,不能明确诊断2例.受累椎体数3~10个/例.椎体压缩程度10%~85%.术前、术后观察患者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的变化,观察脊柱稳定性的变化,止痛药使用情况,X线片测量病椎前缘高度、中线高度和后缘高度的变化.结果:50例患者共199个椎体实施经皮椎体成形术,其中单侧132个椎体,双侧67个椎体.骨水泥填充剂量1~8 mL,其中胸椎平均3.2 mL,腰椎平均4.0 mL.手术前后VAS评分(术前8.84±1.32 ,术后2.83±0.98)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椎的平均前缘高度[(术前(12.01±2.75) mm,术后(13.90±2.98) mm]、中线高度[(术前11.96±1.47) mm,术后(13.06±1.93) mm]和后缘高度[(术前21.54±2.81) mm,术后(22.96±2.74) mm]手术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椎体骨质疏松、转移瘤、骨髓瘤可引起多椎体压缩骨折,其采用PVP治疗是一种相对安全、有效、操作较为简便的微创外科干预手段.  相似文献   

2.
目的 对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的术中疼痛进行相关临床研究.方法 选择68例椎体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患者,均为新鲜压缩骨折,完成72个椎体后凸成形术.手术均采用局麻下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均为单侧球囊穿刺.对术中穿刺、球囊扩张、骨水泥注射三个阶段患者疼痛进行评估和比较,同时观察术中的疼痛行为特征和生命体征.结果 59例(87%)患者术后疼痛出现明显改善,术中疼痛出现率为82%.手术前后VAS均值分别为8.1±1.2和3.1±1.4,穿刺VAS均值为7.6±1.2,球囊扩张VAS均值为8.7±0.9,骨水泥注射VAS均值为8.1±0.7.最疼痛比率:穿刺占18%,球囊扩张占53%,骨水泥注射占29%.球囊扩张时的疼痛程度与穿刺和骨水泥注射的疼痛程度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中疼痛的发生对临床效果无影响.结论 对于椎体后凸成形术,多数患者会出现术中疼痛.尽管术中疼痛的出现不会影响椎体后凸成形术的临床疗效,但是我们还是应该对它给予足够的重视和处理.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选择性应用球囊扩张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爆裂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从2004年至2009年期间在我院治疗的符合纳入标准的29例使用球囊扩张后凸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女18例,男11例;年龄(55~78)岁,平均64.5岁.所有患者经骨密度检测均为骨质疏松症患者.均表现为骨折椎体局部疼痛,无双下肢神经症状.骨折椎体共33个:T8 2个,T10 1个,T11 7个,T12 11个,L1 9个,L2 3个.所有患者术中经单侧椎弓根穿刺椎体;单个椎体骨水泥注入量(3.25±0.76)ml.术前及末次随访时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测量X线侧位片骨折椎体后凸角,CT或MRI上受损椎管狭窄指数,记录手术相关并发症.结果 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0-33个月,平均18个月.术后2例患者疼痛缓解不明显,对症治疗后治愈.术中3例患者出现骨水泥渗漏;1例渗漏至椎间盘,2例渗漏至椎体前方,渗漏率为10.34%;均无神经压迫症状及其他并发症.末次随访时VAS 评分为(2.342±1.13)分,较术前的(6.58±1.31)分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后凸角为-3.36°±15.78°,较术前后凸角-5.32°±16.17°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受损椎管狭窄指数(85.14%±10.12%)与末次随访时(84.07%±11.39%)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选择性应用球囊扩张后凸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爆裂骨折,临床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比单、双侧穿刺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OVCFs),探讨单、双侧穿刺PKP治疗对术后疗效是否存在差异。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4年6月PKP治疗的OVCFs患者共153例。其中单侧穿刺组117例,双侧穿刺组36例。统计两组手术时间、骨水泥注入量以及术前、术后的椎体前缘高度和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 scale,VAS),分析两组间各项指标的差异是否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153例均获得完整资料。单侧穿刺组术前和术后椎体前缘高度分别为(20.5±5.2)mm和(28.7±3.7)mm,VAS评分分别为(8.0±2.8)分和(2.0±1.2)分;双侧穿刺组术前和术后椎体前缘高度分别为(20.3±3.8)mm和(22.9±3.7)mm,VAS评分分别为(8.3±1.8)分和(2.2±1.9)分,两组椎体前缘高度与VAS评分术后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侧穿刺组与双侧穿刺组椎体前缘高度恢复、手术时间及术后症状改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双侧穿刺组骨水泥注入量(4.5±0.8)ml多于单侧穿刺组的(4.2±0.5)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侧穿刺组骨水泥单侧充盈与双侧充盈对于椎体前缘高度恢复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对术后症状改善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侧与双侧穿刺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均能获得良好临床疗效。两种方式对椎体前缘高度恢复、术后症状改善及手术时间方面无明显差异。双侧穿刺方法骨水泥注入量较单侧穿刺多。骨水泥在骨折椎体内单侧充盈与双侧充盈对术后临床疗效及椎体高度恢复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同椎体一侧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 (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 联合对侧经皮椎体成形术 (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 对治疗胸腰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 (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OVCFs) 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 2018 年 5~12 月收治的 67 例胸腰椎 OCVFs 患者。其中试验组 (改良一侧 PKP 联合对侧 PVP) 31 例,对照组 (传统双侧 PKP) 36 例。统计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前与术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 (visual analogue scale,VAS)、骨水泥注入量和渗漏率、Cobb’s 角矫正情况以及椎体前缘和中部的高度变化,分析各项指标之间的差异是否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所有患者术后症状均得到明显缓解,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其中,试验组手术时间 (33.35±11.34) min,术前与术后 7 天 VAS 评分分别为 (7.60±2.34) 分和 (1.95±0.63) 分,椎体前缘高度分别为 (18.78±3.07) mm 和 (28.22±4.98) mm,椎体中部高度分别为 (19.21±4.35) mm 和 (30.82±3.31) mm,Cobb’s 角分别为 (26.84±4.79) °和 (13.66±3.13) °;对照组手术时间为 (42.10±12.26) min,术前与术后 7 天 VAS 评分分别为 (7.85±1.87) 分和 (2.11±0.45) 分,椎体前缘高度分别为 (20.31±4.76) mm 和 (26.76±2.21) mm,椎体中部高度分别为 (20.88±3.16) mm 和 (29.79±1.96) mm,Cobb’s 角分别为 (25.13±3.02) °和 (13.38±1.21) °。两组椎体前缘和中部高度、Cobb’s 角、VAS 评分术后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但所有患者两侧缘高度改善率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组间比较,试验组手术操作时间低于对照组 (P<0.05),但椎体前缘和中部高度、Cobb’s 角度、VAS 评分的恢复改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共有 9 例发生骨水泥渗漏 (试验组 5 例,对照组 4 例),渗漏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改良一侧 PKP 联合对侧 PVP 与双侧 PKP 术式均能获得良好临床疗效。同时两种术式对疼痛改善程度、伤椎的复位效果以及骨水泥渗漏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改良一侧 PKP 联合对侧 PVP 在手术操作时间上明显优于双侧 PKP 术式。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脊柱转移瘤合并椎体骨折的临床效果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脊柱转移瘤合并椎体骨折患者51例,均行经皮椎体成形术,对比椎体恢复情况、视觉模拟评分法(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分析术后椎体压缩率影响因素.结果 术后1周,矢状面Cobb角、椎体压缩率较术前低,椎体前缘高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射频消融术(RFA)联合椎体后凸成形(PKP)治疗脊柱转移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间衡水市第四人民医院收治的25例脊柱转移癌患者,采用基本概念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患者术前、术后3天和术后3个月的疼痛感觉,测量患者术前、术后3天和术后3个月侧位X线片上椎体前缘高度。进行手术前后对比,分析RFA联合PKP治疗脊柱转移癌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患者治疗过程均顺利,其中24例患者术后24h疼痛症状均有缓解。患者腰背部疼痛VAS评分,术前为(8.21±1.38)分,术后3天为(2.26±0.92)分,术后3个月为(0.85±0.43)分。病变椎体前缘高度,术前为(37.87±15.31)mm,术后3天为(19.14±9.47)mm,术后3个月为(22.57±6.73)mm。术后3天和术后3个月患者的VAS评分和病变椎体前缘高度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RFA联合PKP治疗脊柱转移癌可显著改善患者生活质量,获得良好的近期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胸腰椎转移瘤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2006年3月至2009年9月采用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26例胸腰椎转移瘤,观察患者疼痛视觉模拟评分及评估生活质量。结果 26例患者VAS评分由术前的平均8.6分下降为2.0分;生活质量明显改善。未发生骨水泥渗漏到椎管现象。结论 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胸腰椎转移瘤可有效缓解疼痛,改善患者的脊柱功能,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9.
目的回顾性分析球囊扩张椎体成形术中填充人工骨与骨水泥治疗椎体压缩性骨折疗效比较。方法对30例(31个骨折椎体)随访1年以上资料完整的脊柱压缩骨折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平均随访时间1.7年),A组15例患者填充硫酸钙骨水泥(CSC),B组填充骨水泥,分析术前、术后患者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及骨折椎体高度恢复。结果A、B两组患者术后VAS疼痛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与术前比较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A组和B组骨折椎体高度与术前比较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两组术后结果与1年后随访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硫酸钙治疗椎体压缩骨折同样可以取得骨水泥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疗效,能完全或部分缓解患者的疼痛及提高患者脊柱功能活动;恢复骨折椎体的高度避免骨折椎体高度进一步丢失。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ty,PVP)与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治疗Kümmell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6年6月,我院收治的40例Kümmell病的患者,其中男12例,女28例;年龄63~81岁,平均(72.3±5.4)岁。按治疗方式分为PVP组和PKP组,每组20例。记录两组手术时间、骨水泥注入量、骨水泥渗漏率、住院费用,术前、术后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椎体前缘高度和椎体后凸Cobb’s角评价疗效。结果本组40例均完成手术。术后随访10~18个月。PVP组手术时间(34.30±2.00)mim、骨水泥注入量(4.27±0.55)ml及住院费用(1.51±0.14)万元均低于PKP组的(39.10±5.59)mim、(5.21±0.58)ml、(3.17±0.13)万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VP组骨水泥渗漏率(25%)高于PKP组(2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VP组术前、术后1天、末次随访VAS分别为(7.25±0.79)分、(3.75±0.85)分和(1.90±0.55)分,ODI分别为(44.55±5.78)%、(28.95±5.97)%和(18.90±2.92)%,椎体前缘高度分别为(17.48±1.32)mm、(20.98±1.99)mm和(20.85±2.04)mm,椎体后凸Cobb’s角分别为(22.18±3.49)°、(17.05±3.02)°和(17.08±3.07)°;PKP组术前、术后1天、末次随访VAS分别为(6.95±0.94)分、(3.45±0.60)分和(1.80±0.52)分,ODI分别为(43.60±4.90)%、(27.65±3.90)%和(17.95±2.26)%,椎体前缘高度分别为(17.11±1.92)mm、(26.00±1.50)mm和(25.87±1.47)mm,椎体后凸Cobb’s角分别为(21.65±3.49)°、(12.02±3.00)°和(12.09±3.02)°,两组VAS、ODI、椎体前缘高度与椎体后凸Cobb’s角术后1天、末次随访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VP组与PKP组的VAS、ODI改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KP组术后1天及末次随访的椎体前缘高度和椎体后凸Cobb’s角改善优于PV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Kümmell病,无论是PVP还是PKP,均能有效缓解患者的胸腰背部疼痛。PVP不仅缩短了手术时间,降低手术创伤,还可以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但术中骨水泥渗漏率较高,PKP可获得更为满意的复位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经皮椎体成形术 (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 (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 和保守治疗 (conservative treatment,CT) 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 (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OVCFs) 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 2016 年 1 月至 2018 年 7 月期间收治的 189 例 OVCFs 患者,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将患者分为三组:CT 组 (n=60)、PVP 组 (n=63) 及 PKP 组 (n=66)。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 (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欧洲骨质疏松症基金会的生活质量问卷 (quality of life questionnaire of the European Foundation for osteoporosis,QUALEFFO)、罗兰·莫里斯残疾 (Roland Morris disability,RMD) 分别评估三组患者的疼痛程度、生活质量及身体功能。测量三组患者的 Cobb’s 角、伤椎椎体前缘高度比并进行比较。随访期间,记录患者相邻椎体骨折发生率。结果 (1) PKP 组患者的透视次数高于 PVP 组患者 [(13.94±1.73) vs.(10.76±1.53),P<0.05];骨水泥渗漏发生率低于 PVP 组患者 (9.1% vs.19.7%,P<0.05)。(2) PVP 组及 PKP 组患者术后 1 天、1 周、1 个月、3 个月、6 个月、12 个月的 VAS 评分均低于 CT 组 (P<0.05)。PVP 组患者术后 1 天的 VAS 评分低于 PKP 组 [(3.56±2.16) vs.(4.62±2.15) (P<0.05)]。(3) PVP 组及 PKP 组患者术后 1 天、1 周、1 个月的 QUALEFFO 评分均低于 CT 组 (P<0.05)。PVP 组患者的术后 1 天 [(43.58±9.06) vs.(46.58±9.36)]、1 周 [(40.62±7.74) vs.(43.51±7.79)] 的 QUALEFFO 评分低于 PKP 组 (P<0.05)。(4) PVP 组及 PKP 组患者术后 1 天、1 周、1 个月、3 个月的 RMD 评分均低于 CT 组 (P<0.05)。PVP 组患者术后 1 天的 RMD 评分低于 PKP 组 [(15.25±2.29) vs.(16.85±2.18)] (P<0.05)。(5) PVP 组及 PKP 组患者术后 1 个月、6 个月、12 个月的 Cobb’s 角均低于 CT 组 (P<0.05)。PKP 组患者术后 1 个月 [(18.34±1.27) vs.(20.35±1.26)]、6 个月 [(16.53±1.31) vs.(18.32±1.43)]、12 个月[(13.42±1.74) vs.(17.42±1.78)] 的 Cobb’s 角低于 PVP 组 (P<0.05)。(6) PVP 组及 PKP 组患者术后 1 个月、6 个月、12 个月的伤椎椎体前缘高度比高于 CT 组 (P<0.05)。PKP 组患者的术后 1 个月 [(25.56±2.22) vs.(24.42±2.11)]、6 个月 [(29.24±2.39) vs.(25.83±2.33)]、12 个月 [(27.52±2.35) vs.(24.94±2.17)] 的伤椎椎体前缘高度比高于 PVP 组 (P<0.05)。(7) PVP 组患者相邻椎体骨折发生率 (22.2% vs.1.7%,7.6%) 高于 CT 组及 PKP 组患者 (P<0.05)。结论 PVP 更能有效降低腰背部疼痛、改善生活质量、提高身体功能,但骨水泥渗漏及相邻椎体骨折发生率较高。PKP 在改善后凸畸形、增加椎体高度具有优势。CT 在降低相邻椎体骨折方面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椎体放射治疗脊柱转移瘤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9月至2016年2月116例脊柱转移瘤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其中对照组58例,仅接受经皮椎体成形术;观察组58例接受经皮椎体成形术联合放疗(3 Gy/次,1次/天,5次/周,共4周)。观察两组的止痛有效率,术后第1天和术后4周椎体高度恢复率与Cobb角恢复率以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治疗。观察组的止痛有效率为93.1%,高于对照组的79.3% (P<0.05)。观察组术后4周椎体高度恢复率与Cobb角恢复率分别为(45.36±10.33)%和(45.96±10.45)%,高于对照组的(42.89±10.41)%和(41.99±8.22)% (P<0.05),且两组术后4周上述两项指标均显著高于术后第1天(P<0.05)。两组主要并发症为骨水泥外渗和下肢酸胀不适,观察组放疗不良反应轻微。结论 椎体放疗联合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脊柱转移瘤能有效缓解疼痛,促进椎体畸形的纠正,安全性高,是一种值得推荐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老年性骨质疏松导致的椎体压缩性骨折常导致脊柱畸形及顽固性腰背痛,传统方法因患者身体情况等原因以保守治疗为主,长期卧床常导致骨质疏松加剧而形成恶性循环,本文采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联合椎体成形术(PVP)治疗多节段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观察临床疗效并分析相关并发症。方法2008年8月至2011年2月共收治30例OVCF患者,其中男1In,女19例,年龄54~85岁,平均71.5岁,共计108个椎体骨折,其中R1个,T7 2个,T84个,T9 6个,T10 9个,T11 3个,T12 18个,L,23个,L219个,L3 6个,L4 5个,L5 2个,全部采用PKP联合PVP手术进行治疗,术前及术后采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analoguescale,VAS)评分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disabilityindex,ODI)对患者进行评分。结果所有患者随访1—2年,平均1.4年,所有患者症状均得到显著改善。术前VAS评分为7.97±0.76,术后0、24、48周VAS评分分别为2.70±0.79、2.40±0.72、2.13±0.57;术前ODI评分为79.7±4.16,术后0、24、48周ODI评分分别为20.1±3.79、22.3±4.12、24.5±6.51。对术前及术后的VAS评分及ODI评分进行配对t检验,P值均〈0.01,表明术前与术后的VAS及ODI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VAS及ODI评分显著优于术前。其中4例患者发生骨水泥渗出、拖尾,无神经症状,1例发生邻椎骨折,给予2次手术后症状改善。结论府用PKP联合PVP治疗多节段OVCF能有效缓解疼痛.节约手术时间.是一种简单、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采用小剂量骨水泥椎体成形术治疗多节段骨质疏松伴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研究自2006年9月至2011年8月我院采用小剂量骨水泥椎体成形术治疗46例多节段骨质疏松伴椎体压缩性骨折的病例。其中,男11例,女35例,年龄56~83岁,平均67.3岁。所有患者术前均行骨密度测定T值≤-2.5,提示骨质疏松,并行X线片、CT及MRI检查明确责任椎体及后壁完整情况。本组治疗的病例均为多节段椎体压缩性骨折,责任椎体分别分布在:胸6椎(1个)、胸7椎(1个)、胸8椎(2个)、 胸9椎(2个)、胸10椎(5个)、胸11椎(11个)、胸12椎(31个)、腰1椎(36个)、腰2椎(8个),腰3椎(9个)、腰4椎(13个)、腰5椎(14个)等,本组治疗的病变椎体最少2个,最多4个,平均2.32个。所有患者均经单侧椎弓根穿刺椎体,1次对2个或2个以上责任椎体行小剂量骨水泥椎体成形术。术前、术后3天、1周、术后6个月随访时进行疼痛视觉类比评分(VAS),评价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46例患者共行108个椎体成形术,平均1次2.32个椎体,单个椎体内骨水泥注射剂量约1.2~2.1 ml,平均(1.8±0.38)ml。所有患者定期随访,随访时间6~18个月(平均12.6个月),术前患者VAS评分为7.95±0.82,术后3天VAS评分为4.48±0.80,随访时VAS评分为2.38±0.55,采用配对 t 检验对术前、术后随访时VAS评分进行统计学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α=0.05)。结论 小剂量骨水泥椎体成形术作为一种微创手术,可有效地缓解多节段骨质疏松伴椎体压缩性骨折引起的疼痛症状,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5.
球囊PKP治疗20例胸腰椎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应用经皮球囊扩张器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胸腰椎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OVCF)的临床价值。方法20例29个椎体OVCF患者。在C臂机监测下,经双侧椎弓根穿刺病椎,使用单球囊置入椎体完成扩张,增加病椎高度,填充骨水泥。术后观察疼痛缓解、病椎高度恢复及并发症情况。结果20例患者手术均一次成功,术后24h内疼痛不同程度缓解,无临床并发症。术后病椎前缘和中部高度较术前明显提高。手术前后疼痛及椎体高度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1例2处椎旁静脉发现少许骨水泥渗漏,但无临床症状,平均随访6个月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应用球囊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OVCF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应用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脊柱转移瘤的疗效。方法共治疗29例患者76处脊柱转移瘤病灶,男11例,女18例,年龄30~82岁,平均63.7岁。影像学检查及术后病理证实有脊柱转移瘤。临床伴有明显持续性骨痛,症状持续时间为1~18个月,平均5.2个月。29例患者76处脊柱转移瘤病灶均给予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治疗前后观察疼痛强度的变化情况、患者的止痛药使用评分并行SF-12健康状况调查。结果29例患者76处病灶手术顺利完成。疼痛评分由治疗前的5.0~9.6,平均7.8±1.3减少为治疗后的2.8~5.5,平均3.9±0.9(P〈0.01)。止痛药使用评分由治疗前的3~4,平均3.3±0.4,减少为治疗后的1~3,平均1.9±0.8(P〈0.01)。SF-12健康调查评分治疗前为-17~-34,平均-29.1±4.3,治疗后为-15~-33,平均-22.6±3.8(P〈0.05)。术后随访3—18个月,平均8.7个月,患者疼痛症状及生活质量较术前改善满意。结论应用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脊柱转移瘤可有效的缓解疼痛,改善患者后期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