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冠心病诊断与治疗研究进展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随着冠心病各种诊断技术的不断改进 ,人们对冠心病、尤其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病理生理及其临床意义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冠状动脉造影、冠状动脉血管内超声 (IVUS)等现代诊断手段 ,已将冠心病属于冠状动脉管腔病变的传统认识过渡到属于管壁病变的概念 ,冠状动脉管壁病变的系列研究对冠心病的现代治疗与预防更具有深远意义。近年来 ,一些新型临床治疗技术的广泛应用以及有关大规模临床试验研究结果的陆续公布 ,已使我国冠心病的循证医学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冠心病合理、有效的干预措施已在临床实践中不断地得到贯彻与提高。尤其是近 10…  相似文献   

2.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指冠状动脉硬化使血管腔阻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而引起的心脏病,又称为缺血性心脏病,冠心病是动脉粥样硬化导致器官病变的最常见类型,也是严重危害人们健康的常见病,本病多发生在40岁以后,男性多于女性,脑力劳动者较多见,本病发病与患者年龄、职业、体重、饮食习惯,遗传等有密切关系,高血脂、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并发冠心病发病机会最多,而无症状心肌缺血是冠心病恶性事件发生的危险因素,[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冠心病药物治疗的最新进展和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HD)是以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为基础,因血栓形成而加剧并导致一系列组织病理和功能损害的一组疾病。由于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事件的复杂性和多变性,治疗应该针对多个关键环节联合用药。经皮冠脉介入(PCI)和冠脉旁路移植术(CABG)等治疗技术取得了巨大进步,但药物治疗仍是冠心病治疗的基础,即使成功介入和手术治疗后的患者仍需坚持药物治疗:对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病理生理机制的深入研究和大量循证医学证据的获取,使得近年来冠心病药物治疗取得了重要的进展,抗栓和调脂治疗中的概念不断更新,针对其病理生理机制的新型药物不断出现。  相似文献   

4.
冠心病与NO-cGMP及中药调控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冠心病全称冠状动脉性心脏病(coronaryarteryheartdisease,CHD),是常见的心血管疾病,是指供给心脏营养物质的血管一冠状动脉发生严重粥样硬化或痉挛,使冠状动脉狭窄或阻塞,以及血栓形成造成管腔闭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或梗死的一种心脏病。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占冠状动脉性心脏病的绝大多数(95%~99%)。  相似文献   

5.
孟祥宇  高顺 《中国临床新医学》2021,14(11):1151-1155
[摘要] 冠心病多支病变是较为严重的一种心脏疾病,而糖尿病可以对不同方式血运重建后通畅率、围手术期相关并发症的发生风险及严重程度产生影响。当冠心病多支病变合并糖尿病时,整体预后出现很大程度的不确定性。该文对冠心病多支病变合并糖尿病患者不同治疗方案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影响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进展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138例在航空总医院心内科复查冠状动脉造影的冠心病患者,根据2次冠状动脉造影情况,分为冠状动脉进展组(86例)和无进展组(52例)。比较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吸烟史、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BMI、LDL、TG、TC、HDL-C以及两组糖尿病患者Hb A1c水平。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各相关因素对冠状动脉病变进展的影响。结果:与无进展组相比,进展组男性比例更高(70%vs.42%,P<0.05),吸烟者比例更高(34.9%vs.11.5%,P<0.05),糖尿病患者比例更高(65%vs.31%,P<0.001)。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比无进展组明显升高[(8.2±1.0)%vs.(6.4±0.8)%,P<0.05]。两组LDL平均值无差异,但无进展组LDL-C<1.4 mmol/L的比例明显高于进展组(23%vs.9%,P=0.03)。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男性(OR=4.800,95%CI:4.250~5.160,P=0.021)、吸烟(OR=3.966,95%CI:3.345~4.532 P=0.046)、糖尿病史(OR=4.048,95%CI:3.827~4.324,P=0.008)、Hb Alc(OR=59.44,95%CI:56.34~62.56,P<0.001)是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进展的危险因素。结论:男性、吸烟、糖尿病、Hb A1c水平是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进展最主要的危险因素,LDL促进冠状动脉病变进展。戒烟、控制Hb A1c水平以及控制LDL-c<1.4 mmol/L对延缓冠状动脉病变进展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的改变,脂质代谢不正常越来越常见,一些脂质斑块堆积在动脉内膜,形成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也已成为老年人常见的血管病变,而当斑块逐渐增多阻塞动脉血管时,会造成血流受阻,导致心脏缺血,引发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冠心病在老年人群发病率高,且预后差、死亡率高,因此冠心病的早期诊断,对于减轻心肌缺血性危害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将对近年来有助于老年冠心病早期诊断的相关指标进行综述,以提高该疾病的早期识别,改善老年人群的整体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8.
心外膜脂肪组织(EAT)是围绕在心脏和冠状动脉周围的特殊内脏脂肪组织。近年来研究发现,EAT是内源性脂肪和促炎因子的重要来源,可调节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发生和发展过程。本文回顾了EAT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相关的最新研究进展,并对以EAT为干预靶点,发挥治疗冠心病潜能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
冠状动脉搭桥术治疗冠心病226例临床经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993年2月至2003年12月,我们对226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施行冠状动脉搭桥术,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慢性稳定性心绞痛诊断与治疗指南   总被引:143,自引:0,他引:143  
引言 心绞痛是由于暂时性心肌缺血引起的以胸痛为主要特征的临床综合征,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的最常见表现。通常见于冠状动脉至少一支主要分支管腔直径狭窄在50%以上的患,当体力或精神应激时,冠状动脉血流不能满足心肌代谢的需要,导致心肌缺血,而引起心绞痛发作,休息或含服硝酸甘油可缓解。  相似文献   

11.
席耀明  高伟  李锋  顾国军  黄浩 《山东医药》2009,49(42):79-80
目的总结重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冠状动脉搭桥术的经验和体会。方法26例严重左心室功能不全及左心室明显扩大的冠心病患者(均为3支血管病变)。单纯冠心病患者采用并行体外循环不阻断升主动脉心脏不停跳或室颤下行冠状动脉搭桥术,对冠心病合并心脏瓣膜病患者先在并行体外循环不阻断升主动脉心脏不停跳下吻合血管桥远端,然后再阻断升主动脉、灌注心脏停跳液、置换心脏瓣膜。结果本组用左乳内动脉20支与前降支吻合,桡动脉2支及大隐静脉26支与其他血管吻合,6例使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术后2例死于心室颤动。随访24例,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较术前增大(P〈0.05),左室舒张末期内径缩小(8.3±2.3)mm。结论冠状动脉搭桥术是治疗重症冠心病的有效方法,术中尽量减少体外循环时间,合理的手术设计、术中良好的心肌保护、灵活的并行体外循环以及合理使用IABP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老年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一年非靶病变进展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0年4月至2013年2月行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的老年患者429例。一年后复查冠脉造影,根据非靶病变进展情况分为介入治疗组88例,非介入治疗组341例。结果两组患者之间基线合并糖尿病(χ2=4.680,P=0.031)、心梗病史(χ2=6.053,P=0.014)、脂蛋白a〔Lp(a)〕水平(t=3.338,P=0.001)存在显著差异。随访一年后介入治疗组脂Lp(a)水平较非介入治疗组高(t=3.263,P=0.001)。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糖尿病、心梗病史、高Lp(a)水平是非靶病变进展的独立预测因子(OR=2.253、2.364、1.024,P=0.004、0.018、0.000 1)。结论合并糖尿病、心梗病史、高Lp(a)水平是非靶病变进展的独立危险因素,PCI术后Lp(a)水平升高和糖尿病患者需要更加有效地控制相关危险因素,以降低非靶病变进展的风险。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动脉粥样硬化指数(atherogenic index,AI)对疑似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诊断价值。方法:连续收集2012年7月至2014年7月就诊的610例冠心病疑似患者,检测其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计算AI,并通过冠状动脉造影(CAG)明确冠状动脉狭窄程度;评估AI判断冠状动脉狭窄严重程度的敏感性及特异性。结果:AI与冠状动脉狭窄呈正相关,但两者相关性较低(r=0.202)。AI对于冠状动脉50%狭窄、70%狭窄的OR值分别是1.66和1.99,其预测CAG阳性和介入指征的最佳界值分别为4.55和4.99;AI预测CAG阳性曲线下面积(AUC)为0.560,预测有介入指征的AUC为0.597。结论:AI对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诊断价值有限。  相似文献   

14.
大量研究证实,炎症促进了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及发展,表现为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动脉硬化引起的危重心血管事件,如心肌梗死或缺血性脑卒中,为易损斑块破裂所导致[1].血制品中的蛋白或酶类通常作为生物标记物,反映疾病状态,并提供诊断及预后价值[2].  相似文献   

15.
冠心病与早期慢性肾脏疾病及微量白蛋白尿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简称冠心病 )在慢性肾脏疾病患者中的发生、发展 ,目前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两种疾病间的关系错综复杂。在终末期肾脏疾病及行血透、腹透的患者中 ,已有大量的流行病学资料发现动脉粥样硬化、心绞痛、心肌梗死的发生及死亡率明显升高。但对早期慢性肾脏疾病患者中冠心病的发病情况还缺乏大规模的调查和深入的研究。早期慢性肾脏疾病的患者多无肌酐清除率的下降 ,甚至还会在正常范围 ,而仅表现为蛋白尿 ;大量研究发现蛋白尿 ,尤其是微量白蛋白尿不仅是肾脏受损的最敏感、最早期的指标 ,也是冠心病的独立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16.
冠心病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简称,是老年人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也是当前严重威胁老年人身体健康的主要杀手之一。冠心病患者主要表现的症状是心绞痛,心肌梗死或猝死。冠心病患者不仅要注意上述引发心血管事件的诱因还要随身  相似文献   

17.
当前指南越来越强调优化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的风险评估,以期达到当下所提倡的精准医疗目的。冠状动脉狭窄引起的湍流可以作为冠心病的一种新的诊断靶点,检测和分析湍流相关的特征性杂音可能作为一种新的冠心病检测方法。现介绍声学检测方法诊断冠心病的声学理论基础和心音检测设备,分析声学检测方法在冠心病诊疗领域的潜在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是人类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其发病机制是由于冠状动脉血管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而引起血管腔狭窄或阻塞,造成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而导致的心脏病。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过程中,炎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炎症是冠心病发病机制研究中的一大热点。抗炎治疗药物能否对炎症进行靶向干预并对冠心病人的预后产生积极的影响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本文扼要综述了介导冠心病发病的关键炎症分子及抗炎药物治疗冠心病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9.
OPCAB治疗重症冠心病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申 《山东医药》2010,50(22):61-62
目的观察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治疗重症冠心病的疗效。方法采用OPCAB治疗重症冠心病460例。结果全组病例均在非体外循环下完成手术,搭桥1-5支,平均3.1支。术后心绞痛症状全部缓解。死亡12例,死亡原因包括术后低心室排血量综合征5例、心跳骤停或心室颤动4例,大出血1例、肾功能衰竭1例、呼吸衰竭1例。结论 OPCAB治疗重症冠心病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20.
冠心病无痛性心肌缺血的诊断和治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冠心病无痛性心肌缺血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92例冠心病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复方丹参滴丸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硝酸异山梨酯联合硝苯地平治疗。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ST段压低出现次数和持续时间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整个研究中,92例患者共监测到271次心肌缺血性发作,ST段呈0.1~0.4mV的幅度改变。结论对无痛性心肌缺血患者定期行动态心电监测,进行早期明确诊断,并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