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多层螺旋CT扫描技术对肺动脉栓塞的诊断价值,旨在提高肺动脉栓塞的确诊率及降低病死率。方法采用德国SIEMENS SMOATOM Emotion 16层螺旋CT机对42例肺动脉栓塞患者进行扫描,并在患者进行1次屏气时间内完成扫描。扫描范围在患者肺尖部与膈水平之间,先进行常规扫描,再对其进行增强扫描。结果 42例肺动脉栓塞患者经螺旋CT扫描可见不规则片状实变21例,锲形变13例,磨玻璃样影8例;胸腔积液及局限性胸膜增厚22例,马赛克征象8例;肺动脉主干栓塞4例,多支段栓塞31例,单侧叶栓塞7例。结论使用多层螺旋CT对肺动脉栓塞患者进行扫描,不但可以明确患者体内是否存在栓塞,并且可以对患者出现栓塞的部位、程度、范围及有无肺梗死现象等情况进行确定,为临床诊断肺动脉栓塞提供了准确的依据,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
肺部弥漫性病变是指病变累及双肺全部或几乎全部,并在胸片或CT上形成各种影像表现的肺部疾病的统称,是一种非特异性术语。肺部弥漫性病变病种繁多,而且许多疾病的临床症状及体征较为相似,其胸片表现、CT征象也大同小异,给诊断和鉴别诊断带来极大困难,所以肺部弥漫性病变的诊断一直是临床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随着CT特别是多层螺旋CT高分辨扫描(HRCT)的广泛应用,可以较清楚地显示肺小叶的细微结构,为肺部弥漫性病变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提供了更为详尽的影像信息,是诊断肺部弥漫性病变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多层螺旋CT对上颌骨骨折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32例上颌骨骨折患者进行多层螺旋CT扫描和重建.结果 本组上颌骨骨折以复合型较多见.CT横断图像对3例LeFort I型骨折显示欠佳,5例深部细小骨折在三维图像上未能明确显示,CT二维图像通过软组织窗能清晰显示骨折周围软组织改变.结论 上颌骨骨折的多层螺旋CT诊断在常规横断位图像的基础上加以二维多平面(MPR)及三维容积成像(VR)等二维、三维重建,能提供立体、直观的图像,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4.
以往,先天性心脏病诊断主要依靠胸部X线、超声和心血管造影检查.近年来,随着多层螺旋计算机断层扫描(multislice spiral computed tomography,MSCT)的推广应用,在复杂先心病诊断方面,开始发挥其重要的作用,并已经有专门的著作问世[1].……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及血管成像在肺隔离症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我院2008年8月—2013年10月经手术与病理证实的肺隔离症患者6例,均采用GE Lightspeed 16层CT扫描机,扫描完成将图像重建后,行多平面重组(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容积再现技术(VR)清晰显示病灶与异常血管关系。结果 6例肺隔离症患者的异常体动脉供血在血管重建成像后处理图像中均清晰显示其供血动脉的起源与行程及引流静脉。结论多层螺旋CT及血管成像能同时显示肺内病变以及病灶与周围组织关系,对肺隔离症的准确诊断及术前手术方案的制定有着非常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多层螺旋CT扫描对颅咽管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08—2013年我院收治的颅咽管瘤患者12例,均进行多层螺旋CT扫描,重点观察肿瘤位置、形态、密度、大小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结果多层螺旋CT扫描显示,颅咽管瘤位于鞍上8例,鞍内2例,混合型2例;囊性7例,囊实性3例,实性2例;圆形3例,卵圆形4例,不规则形5例;肿瘤密度为12~56 HU,平均(32.0±1.2)HU;肿瘤直径为1.5~6.9 cm,均有占位效应。结论多层螺旋CT扫描能清晰显示颅咽管瘤的位置、形态、密度、大小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对颅咽管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7.
胸部X线与螺旋CT对肺结核的诊断价值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胸部X线与螺旋CT对肺结核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3年11月我院收治的肺结核患者126例,均行胸部X线和螺旋CT检查,比较两种检查方式的诊断正确率、病灶及空洞检出率,观察影像学特征。结果胸部X线诊断正确率、病灶检出率、空洞检出率均低于螺旋CT(P0.05)。胸部X线主要表现为病变密度不均匀,中心密度较高,螺旋CT可见高低混杂密度102例。结论螺旋CT检查能够提高肺结核诊断正确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赵广成  张健  何燕 《中国防痨杂志》2011,33(10):671-674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薄层扫描对活动性肺结核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初诊组(132例)与复发组(68例)共200例肺结核患者的薄层螺旋CT检查结果进行整理和分析。结果 在初诊组(132例)与复发组(68例)肺结核薄层螺旋CT检查中,小叶中心病变(186例,占93.0%)、树芽状(152例,占76.0%)及支气管管壁增厚(140例,占70.0%)均为检出率较高的征象。结论 多层螺旋CT薄层扫描对于活动性肺结核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3种比较常见腹膜弥漫性病变的CT扫描特征,探讨CT扫描对3种腹膜弥漫性病变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影像资料库中72例腹膜弥漫性病变患者资料,其中结核性腹膜炎16例(结核组),腹膜转移癌34例(转移癌组),腹膜间皮瘤22例(间皮瘤组)。比较3组患者的CT表现特征,以评价CT扫描对腹膜弥漫性病变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价值。结果 (1)结核组、转移癌组与间皮瘤组壁腹膜均匀增厚的发生率分别为62.5%(10/16)、23.5%(8/34)和27.3%(6/22),结核组与转移癌组、结核组与间皮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5.221,P=0.022;χ2=10.795,P=0.010);以上3组病变出现大网膜污垢样增厚的发生率分别为43.8%(7/16)、2.9%(1/34)和13.6%(3/22),结核组与转移癌组、结核组与间皮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4.567,P=0.000;χ2=4.332,P=0.037)。以上3组"网膜饼征"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多层螺旋CT在肺挫伤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对肺挫伤的诊断价值。方法分析120例肺挫伤患者的CT资料,将其分为两大类型和五亚型,观察不同类型肺挫伤与胸廓骨折、不同年龄的关系。结果肺挫伤类型与胸廓骨折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局限型、广泛型各亚型肺挫伤与胸廓骨折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型肺挫伤与各年龄段构成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廓骨折发生与肺挫伤类型无关;25岁以下的患者较易发生广泛肺挫伤,25岁以上患者较易发生局限肺挫伤。  相似文献   

11.
国内外64层螺旋CT诊断冠心病研究差异的荟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用荟萃分析方法评价64层螺旋CT诊断冠心病的价值,比较国内外研究的差异.方法 检索Cochrane图书馆、Medline、OVID数据库以及中国期刊网1998至2009年公开发表的国内外文献,按照纳入标准筛选文献.对纳入的研究进行异质性检验,并选择相应的效应模型对所有研究定量合并,计算汇总敏感度、特异度及其95%...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用Meta分析方法评价64层螺旋CT对冠状动脉狭窄的诊断价值。方法在Medline、Cochrane图书馆及中国数字化期刊网/万方数据库检索2005年1月~2007年3月有关64层螺旋CT对比冠状动脉造影在冠状动脉疾病诊断价值的文献。数据处理采用随机效应模型。结果共纳入16篇参考文献的关于64层螺旋CT对比冠状动脉造影的应用研究,冠状动脉节段共计12615段,4.2%的冠状动脉段无法评价被排除。冠状动脉总体敏感性90.7%,特异性95.9%,阳性似然比23.05,阴性似然比0.08,阳性预测值83.6%,阴性预测值97.3%,OR值297.37,SROC曲线下面积0.9876。结论64层螺旋CT在冠心病高危人群有很高的诊断价值,可以作为重要的筛查和诊断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3.
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multi-slice spiral CT coronary angiography,64-MSCTA)在冠心病诊断中的价值及不足。方法对56例临床怀疑冠心病患者行MSCTA检查,并以数字减影冠状动脉造影(DSA)为金标准,比较64-MSCTA对冠状动脉病变诊断的一致性。结果 56例患者均顺利完成64-MSCTA检查,所有显影血管完整清晰,全组总计307个动脉节段。64-MSCTA诊断血管狭窄Ⅰ级的准确度为97.7%,Ⅱ级的准确度为98.4%,Ⅲ级的准确度为98.0%。与DSA比较,64-MSCTA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的一致性较好(Kappa值=0.96)。结论 MSCTA是一种安全、可靠和无创的影像学技术,可作为诊断冠心病及介入治疗前预案制订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4.
多层螺旋CT对肺动脉栓塞和深静脉血栓诊断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螺旋CT在肺动脉栓塞(PE)以及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成像技术及对栓子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1年4月—2012年2月的24例PE患者〔其中包括10例深静脉血栓(DVT)患者〕,分别采用4层和16层螺旋CT进行肺动脉和下肢静脉的联合成像检查技术,比较不同的扫描条件及后处理技术对于栓子、周围动脉和静脉的显示能力。结果与4层螺旋CT比较,16层螺旋CT发现22例PE患者,计栓子77处,栓子均显示清晰;DVT 10例,计栓子36处。延迟90s时,两种扫描方法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延迟120s、180s、240s时,两种扫描方法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4层及16层螺旋CT联合扫描对肺动脉血栓和深静脉血栓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尤其16层螺旋CT,在对PE和DVT联合扫描中,静脉成像延迟扫描时间以120s~180s最佳,为PE和DVT的治疗提供了有益的诊断。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对胸膜结核瘤的诊断价值,提高对胸膜结核瘤的认识。 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或手术病理证实的胸膜结核瘤13例的多层螺旋CT表现及后处理图像表现。结果单发胸膜结核瘤10例,多发3例,CT表现为紧贴胸膜并突入肺内的乳头状结节5例,圆形、椭圆形结节6例,不规则形结节2例,多数病灶密度均匀,少数可见低密度坏死区或高密度小钙化灶,病灶边缘光整,增强后病灶多数无强化或轻度强化,邻近胸膜多有局限性增厚、黏连和钙化,9例并有胸腔积液,10例伴有肺内结核灶,7例伴有纵隔淋巴结肿大、钙化。多层螺旋CT后处理图像可更全面的、直观的、立体的显示病变特征。结论MSCT后处理技术弥补了轴位CT图像的不足,在诊断胸膜结核瘤中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可提高胸膜结核瘤的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16.
肺结核球在临床上并非少见,其影像学表现有时与周围型肺癌相似,易于误诊。本文对经病理和临床证实的30例肺结核球进行总结,分析其螺旋CT(SCT)检查的表现,以提高对本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的能力。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我院30例肺结核球患者,其中男22例,女8例,年龄22~78岁,平均47岁,病程1个月~10年,其中经手术病理证实12例,纤支镜病理证实2例,穿刺活检病理证实6例,其余10例经临床抗结核治疗随访证实(治疗6个月~2年,病灶略吸收6例,不吸收4例)。1·2方法使用GE Hispeed Fx/i型SCT机,全部病例均行胸部平扫和增强扫描,层厚及层间距均为10mm,…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脑灌注成像技术对脑梗死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分析我院53例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在发病6h内应用16层螺旋CT脑灌注成像,对患者健侧正常区与脑梗死区的局部脑血流容积(CBV),局部血流量(CBF),平均通过时间(MTT)等进行统计对比,53例患者均在1周内CT复查确诊为脑梗死。结果 53例患者患侧脑组织16层螺旋CT脑灌注成像显示,脑梗死区CBF平均值与CBV平均值均较健侧平均值降低,MTT平均值明显长于健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6层螺旋CT在早期脑梗死的诊断价值方面具有优越性,能有效发现梗死灶的部位,确定病变大小范围,及时发现梗死区缺血性半暗带的存在,评价血流灌注情况。为医生早期脑梗死的溶栓治疗提高影像依据和指导。  相似文献   

18.
多层螺旋CT对结核活动性判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肺结核MSCT基本征像及MSCT对结核活动性判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分组统计继发性肺结核初治、好转期及非活动性肺结核MSCT基本征像特点,归纳出对结核活动性判断有价值征像。结果70例3组患者中,继发性肺结核初治患者MSCT主要征像有小叶中心结节及腺结节征(21/25)、小叶内网线结构(18/25)、树芽征(22/25)、磨玻影(15/25)、液体支气管征(8/25)和斑片影(24/25),前5种征像与B组好转期及C组非活动性肺结核比较有统计学意义。其中斑片影三组出现率均较高,无显著性差异,索条影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继发性肺结核各期MSCT征像有一定特征性,MSCT对结核活动性判断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多层螺旋CT对DR胸片显示孤立病灶菌阴肺结核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摘要: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对数字成像(digital radiography,DR)胸片显示孤立病灶菌阴肺结核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对照分析180例经过临床确诊的DR胸片显示孤立病灶菌阴肺结核的MSCT表现,将不同MSCT层厚检测结果与DR胸片进行对比。结果 DR胸片发现空洞6例;5 mm 层厚MSCT重建显示15例,1 mm 层厚MSCT重建显示16例(DR胸片/5 mm 层厚MSCT χ2=4.096,P=0.043;DR胸片/1mm 层厚MSCT χ2=4.841,P=0.028)。5 mm层厚MSCT重建显示周围散在卫星灶50例,1 mm 层厚MSCT重建显示周围散在卫星灶55例,DR胸片没有显示,(DR胸片/5 mm 层厚MSCT χ2=65.616,P=0.001;DR胸片/1 mm 层厚MSCT χ2=68.882,P=0.001)。5 mm 层厚MSCT重建及1 mm 层厚MSCT重建显示阴影内钙化分别为120例和140例,明显多于DR胸片的20例,(DR胸片/5 mm 层厚MSCT χ2=116.883,P=0.001;DR胸片/1 mm 层厚MSCT χ2=162.000,P=0.001;5 mm 层厚MSCT/1 mm 层厚MSCT χ2=5.538,P=0.019)。5 mm 层厚MSCT重建及1 mm 层厚MSCT重建显示肿大淋巴结30例,DR胸片没有显示肿大淋巴结,(DR胸片/5 mm 层厚MSCT χ2=33.750,P=0.001;DR胸片/1 mm 层厚MSCT χ2=33.750,P=0.001)。DR胸片没有显示树芽征,1 mm MSCT显示10例(χ2=9.907,P=0.007);DR胸片没显示磨砂玻璃影,1 mm MSCT显示15例(χ2=15.882,P=0.001)。结论 多层螺旋CT对DR胸片显示孤立病灶的菌阴肺结核的诊断价值优于DR胸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多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对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不稳定粥样硬化斑块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48例临床拟诊冠心病的患者进行多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重建并显示冠状动脉分支血管,测量冠状动脉狭窄程度、长度;对成像质量为Ⅰ级的冠状动脉分支的171段粥样硬化斑块采用彩色编码技术进行标记和测算。结果多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彩色编码技术检出不稳定斑块55块,其中37个斑块导致冠状动脉Ⅱ级狭窄,11个斑块导致冠状动脉Ⅲ级狭窄。结论多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技术能鉴别冠状动脉斑块的性质,为早期发现不稳定斑块提供了一种比较可靠的检查方法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